如何自己用泥制作雕塑?
工具/原料:泥土,铁丝,木槌拍板
方法/步骤1:备泥加工
把泥去除杂质,用木槌捣炼,使泥土达到软硬适度不黏手的最佳状态,放入盛具内,用湿布或塑料布密封包裹住盖好备用。
方法/步骤2:搭建骨架
用铁丝搭建好泥塑需要的大体骨架形状。需要注意的是,骨架搭建要简单牢固,使其达到既不掉泥,又不露架的状态。
方法/步骤3:上泥堆形
上泥时要将泥块一块一块的堆贴在骨架上不断拍打,然后层层加泥,用拍板砸实贴牢。
方法/步骤4:加深塑造
上泥堆形是一定要有大局观,局部和细部的深入调整处理就需要加深塑造了,做局部需要不断的与整体比较,使局部服从整体。
方法/步骤5:调整统一
在深入阶段,难免会出现某些局部的细节表现得过分突出,形体的大转折被削弱,形体间缺乏连贯或处理僵硬等,在调整统一阶段就要把它调整到整体的大的关系上来。
油泥雕塑材料与传统泥塑材料相比,有何优点?它能取代传统材料吗?
薛竟来回答——
泥塑是本人的业余爱好之一,从最初的自然泥、到各类工业泥材料,都曾使用。现今独推崇精雕油泥。
传统的雕塑泥一般取自自然界,一般使用水作为软化剂,其间添加棉、麻等植物纤维。这类泥塑材料价格便宜,但是容易开裂,坍塌,养护麻烦,工艺较为落后。处于淘汰的边缘。
另有水性雕塑泥称为“目结土”,其也是工业制成品,性质优于传统雕塑泥,质地细腻、粘结性较好,不易开裂、变形。这类已成为雕塑的主流材料。
“油泥”、“精雕油泥”,“工业油泥”是一种模型材料的多种称呼,其是工业制成品。成分主要是石粉(碳酸钙)、石蜡和凡士林等,视其标号不同,性质质地不同。
软性“精雕油泥”:常温下(25℃)即可软化,可以任意揉捏成型。此类型油泥只作为翻模工艺的辅助材料,一般不作为雕塑或模型的制作材料。
中性“精雕油泥”:常温下有一定硬度,少量材料在手中吸收体温便可软化。此类型油泥一般是用作小型模型或雕塑摆件的材料。
硬质“雕塑油泥”:常温下质地较硬,差不多同与3B铅笔的笔芯硬度。在45℃~50℃开始软化,可以任意揉捏成型。此类油泥性质稳定,是工业模型和雕塑原型作品的首选材料,但造价较高。
看到其他回答中,也差不多把精雕油泥的有点说明了,在此,本人也就不在多讲。(下图为硬质精雕油泥受热软化后的情况)
本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在工厂见过工业油泥的应用。金属零配件铸造之前,须作出模型,最初是用木材,从事木模制作的工人技术要求较高。随之油泥材料诞生,替代木材材料,降低了技术要求和提高了制作效率,并降低了模型成本。传说,油泥的发明者是一名普通的铸造工人。最初,用油泥材料进行雕塑创作的是欧美地区的人,进十几年来,国人才开始用油泥作为雕塑材料,但使用油泥作为雕塑材料的人大多为,雕塑爱好者,专业雕塑的人一般不选择这种材料,原因不明。
由于油泥初始是为了工业模型制作的材料,它的成品结构和精细度就是前提,最小公差可以达到0.1毫米,这也是称为“精雕油泥”的原因。雕塑中,可做到细如发丝的精致程度,人物的皮肤纹理也能仿真。
(下图是硬质精雕油泥高温下融化情况)
由于“油泥”材料比较其他水性材料昂贵,一般不会制作大型的雕塑件,但不是说其不可以作为大型雕塑作品材料。在欧美地区,有创作者就用油泥和其它廉价水性材料结合来制作雕塑,以此达到理想的精致作品。笔者曾做过实验,精雕油泥和目结土能够有效结合,但其间工艺不成熟。以金属为骨,以目结土为肌,以油泥为肤,还须在尝试中不断的完善多材料的结合工艺方法。
(下图为硬质精雕油泥削刮,以及表面热处理情况)
传统泥塑的自然泥材料,势必会被现代工业制成的优良材料取代,这是不容质疑的。原先的工艺和材料方式只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作为艺术工作者,须跟进时代的发展去创新。这就如汽车和畜力车的关系,两者代表了不同时代,代表了不同的文化现象,而新时代的人,选择交通工具时,绝对不会去选择畜力车。但,畜力车也有存在的价值空间,比如:其可用在影视中,亦可作为娱乐工具。
笔者对泥塑谈不上热爱,只是业余爱好之一,由此也未系统的学习过专业的技法和工艺。但我的泥塑工艺自成一格,与学院派天壤地别。这种工艺源自现代工业的机械加工工艺,只是材料不同。机械零件的制作是:毛胚-机加工(粗)-精加工-表面热处理等工序,我的方式也是一样,先制胚型,再以除去材料的方式获得需要的形状,然后也会表面热处理,达到需要的肌理效果。工业制造的产品中先是制造零配件,而后组装成型。我的泥塑也是如此,比如:制作人物,分为躯干、头、四肢各部分制作完成,最后组装。完全模仿的现代工业的工艺方法。
【回答完毕】
更多精彩,请关注头条号 薛竟 西瓜直播本人泥塑过程,同时谈古论今!欢迎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