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有意境的核雕作品图片高清(有意境的艺术作品)

1. 有意境的艺术作品

对普通大众来说,“意境”这个词挺玄乎,大概知道那么个意思,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更多的就是种感觉罢了。简单地说,意境其实就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并且有着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惊龙轩以为,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习惯采用“境界”来描述作品的艺术档次,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国画中所展现的诗意情景,时常体现出一种空灵深远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在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的五代和宋﹑元时期,绘画领域对境界的追求达到了一个巅峰。其实,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绘画艺术就受道家思想和玄学的影响,山水画创作已经从地图制作式的幼稚阶段,开始涉足于对实境的描绘,所谓“澄怀味象”﹑“得意忘象”等艺术理论都是对艺术境界的描述。

尽管西方绘画艺术也有一些很有诗意或情境的作品,但是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领域,尤为注重的还是造型和色彩的研究,对于绘画意境的追求显然无法与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绘画相提并论。一般来说,西方绘画注重的是“形”,而中国绘画注重的是“神”。所谓的“传神”其实指的就是种艺术境界。

当然,现在的中国画也开始借鉴西方的绘画技法及美学思维了,不仅普遍采用了素描基础的教学方式,连临摹照片创作的手法也学会了。就说近些时候的全国美展,大量的国画作品都是明显照着照片在“制作”。这种为了迎合部分评委的审美习惯急功近利的创作方式,不再需要文化积累,艺术家退化成了擅长精细制作的工匠,传统的绘画“意境”之美遗失殆尽,的确应该引起绘画界的广泛重视。

清代画家笪重光在《画筌》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并针对山水画创作提出了“实境”﹑“真境”和“神境”的理论,对绘画中意与境的涵意和相互关系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对绘画中的虚实﹑形神﹑情景等问题,亦即意境的表现问题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可惜的是,当今画坛的艺术家们,虽然屡屡创造出天价作品,却有几人还能真正却追求这样的艺术境界?

理解艺术中意境美,不仅需要丰富的生活阅历,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并非简单的唯美感觉那么简单。

当然,这也只是惊龙轩一家之言,欢迎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谢谢!

2. 有意境的美术作品

有诗意的绘画名称,比如春意盎然的花草

3. 有意境的艺术作品分析

《八骏图》的意蕴、象征意义:

《八骏图》是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奔腾的骏马,显现的是气度,释放的力量,超越的是灵魂。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不论是泼墨还是彩绘,其笔下的马,或奔或跃,或长嘶或低鸣,千姿百态,卓然不群。

徐悲鸿的八骏图体现的是飞扬的志气,中华的灵魂。将中国传统国画创造引向国际,一幅幅令人惊艳的奔马图,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画的美丽之处,从此,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美学艺术得以与西洋画并肩而屹立于世界画坛。

《八骏图》也是徐悲鸿送给陈纳德将军的一幅巨作。那时陈纳德将军正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画上那昂首奋蹄的八匹骏马,映照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是徐悲鸿不可多得的一幅代表作。

扩展资料:

徐悲鸿《八骏图》作品赏析:

① 徐悲鸿所画的奔马,奔腾驰骋,桀骜不凡,自由奔放,欢快振奋,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② 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对自由和激情的赞美和讴歌。

③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④ 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⑤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状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⑥ 作品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4. 有意境的艺术作品名字

其一:且听风吟

“且听风吟”四个字,形容的是一种“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宠辱不惊”的心态,自带一番闲适安然,可感一份岁月静好,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取作采耳店名字,自然而然的流露有一种清新文艺的韵味,听之念之,洋洋盈耳,声声入心,使人有着惬意、文艺的心情。

其二:洗耳聆听

“洗耳聆听”此名,其灵感来源于成语“洗耳恭听”,文化氛围重,很有涵养,替换其中的“恭”字换位“聆”字,冲淡了原成语字形中的严谨肃穆感,看上去更为的艺术化,读起来也更为的清透,作为采耳店的名字,表现出了一种为顾客真诚服务的态度,是一个既有韵味又好听的店名。

5. 5件具有意境的作品

《文爱艺爱情诗集》

“书脊分成4条,设计手法在硬精装上是第一次见到。封面上的5和2代表一年52周,5的竖和2的横被去掉,留给了读者想像的空间。内文的52个筒子页中各有一张印着桔红色爱情诗的插页,这首诗同时又完全以压凹工艺印在白色筒子页上,表现了爱情所兼具的纯净与火热。材质考究,风格素雅,原创性使人眼前一亮。”

《错了?》

“一部富有童趣的绘本。造型简约生动,色彩明快清爽,情节风趣幽默。单双页色彩的区分和不同字体的运用有利于内容的陈述。整本书既有新鲜的时代感也带有浓厚的东方韵味。”

《炫彩童年:中国百年童书精品图鉴》

“本书收录了一个世纪中孩子看的书,全面宏观,包含各种形式,各个时代,清晰体现了儿童教育的脉络传承。版面很大气,版式排列大方,颇具历史感,很珍贵。书中提到的每一本童书都恰与本书的书芯重合,设计者很用心。书后所附的统计年表很用心,具学术研究的参考价值;多个图表形式,为童书出版的多种信息做出了完备的阐释。”

《笺谱日历2018》

“主要内容为各种木版水印的信笺。书中所夹的小信封上印有简洁的图案,跟书页上的信笺图案形成对应,护封里还藏有一张木版水印的真信笺,趣味性很强,并更加突出了笺谱的特点。”

《以为是爱情》

“手掌开本大小恰当地体现一部爱情诗,充分利用特种纸本色,明快的色彩纯度对比,体现爱的韵味。内露背封脊装,新颖且宜翻阅,文本排版很有特色。内页右下角排阵的点,与书面触摸感相呼应,与诗的主题有机结合。页面空灵疏朗,文字处理成灰色十分柔和,插图风格有趣,给诗集增加可读

《教学档案》

“形式与教学档案吻合,形态丰富。综合运用多种纸张,文字排列与文本的表现非常独特。从印刷角度看,在灰色纸张上先印白,再四色印刷,白色两次印刷,使颜色还原,色彩饱和度高,十分精美。设计分三个层次,三合一融入同一本书,且颇具层次感。长短页运用合理,彩色荧光纸与灰色正本页相对应,表现力强。结构布局合理,是一本很独特的教案。”

《芳华修远: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植物艺术画展画集》

“本书的设计语言一反科技图书的传统,内容和形式、科技与人文完美结合。选材很轻、很软,书口做磨边处理,很好承载了内容;材料、基理和色彩都充满变化,为设计加分,让这本科技图书充满了文艺气质。”

《介入》

“建筑师与设计家之间对话,通过书籍的两个穿孔洞眼,非常巧妙地使用跨桥方式链接双孔进行区隔,引入话题。从书脊中穿线的装订方式,利用爬坡形成书口斜面,使得孔眼内侧形成了十分奇妙的建筑构成。中英日韩四国文本设计采用流动的编排,形成交谈的格局。穿插与切割吻合“介入”主题,创意新颖,设计体现建筑的概念。”

《说戏》

“整本书的设计十分简洁,纸质柔软且质感各异,手工装订的方式非常别致,每一帖之间松而不散。部分白色页面采用珠光白的油墨来印刷文字,书中页面的大小也不尽相同,大胆而新颖。各种表现手段都与昆曲优雅流畅的特点相得益彰。”

《姑苏繁华录——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特展作品集》

“封面上的锲形镂空象征着一把木刻刀,与雕版印刷的年画内容十分契合。所有彩图的邻页都做留白处理,使主体更为突出。筒子页以M形折制,夹在中间的中英文字可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画作。纸质薄软细腻,可以方便地摊开,增加了阅读欣赏的舒适度。”

《茶典》

“本书的内容选用钦定《四库全书》茶书八种,采用现代设计语言阐释古老的茶典。体例间隔纸张选用宣纸,很朴素;隔页配图,与内容相匹配;封面材料、色彩选用都很到位。”

《谪仙诗象——历代李白诗意书画》

“封面很用心,选取了多个意向隐喻诗仙李白。纸张选取很质朴,排版富于变化,综合运用中国传统书画表现形式,令阅读充满乐趣。”

《陌上问蚕》

“是一本用心的书,图文节奏恰到好处。封面上的蚕蛹是点睛之笔,内文选用大尺幅摄影图片,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蚕一生的美好,极富视觉张力;与文字呼应,在阅读上有代入感;翻页也富与变化。文字版面的线条变化,呼应了蚕的一生。”

《是我:一个书法主义者的无言之诗》

“作者同时也是本书的设计者。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中国文字,看似书法作品,却与传统书法展示完全不同。色彩丰富,字体富于变化,令人生出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文字图形化表现得也很到位。”

《遇见手拉壶》(珍藏版)

“封面采用模切工艺,由外到内多层次图形变化,最后引申到壶的核心——茶。不同纸张平实地表达了茶的历史,同时也是壶的历史沿革;并为此配了文字,能让读者静下心来;每种壶用小拉页照片凸显,体现出茶壶内敛的气质。

《给你写信》

“本书形式和内容相当统一,封面与正文的文字全部手写,非常亲切,传达出浓郁的感情色彩。上端没有完全切开,用以模仿稿纸的装订方式,增强了阅读时的互动与趣味。设计风格与其它书籍拉开了很大的距离,特点十分明显。”

《思在》

“总体呈灰色调,前后环衬却采用亮眼的荧光红,内文又穿插了很薄的书页,以单面印刷灰绿色的颜体大字,让整本书活了起来。封面字体的设计富有现代感。辑封模切的位置各有不同,黑底与封面遥相呼应。正文选用了较大的字体,使阅读更为舒适。”

《意思意思》

“一本富有创意的小小的书籍作品,绘画随意轻松,看似简单的图形页背后精心书写的文字,表现出设计师的思考。图书整体充满活力而风趣,两面阅读的经折装有一定难度,盒子设计十分精妙,是一本可以把玩的书。”

《农耕档案》

“书函设计利用印章形式与档案主题相吻合,富有特定年代的气息,全书设计平实,没有复杂的印制手段,纸张运用适当,文献性非常鲜明。版面既有规范格式,又运用手写文字和文献局部插入订口,形成灵动的布局变化,质朴的图像留下时代档案的痕迹感。”

《冷冰川》

“一部体现整体设计、印刷、装帧、工艺十分精致而高水平的书籍作品,东方的装帧形式与西式的绘画风格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图版印刷的精美可见设计师对作品准确还原表现的用心和功力,整体设计气度非凡,空间余白的巧妙应用,黑白对比与第三色融合使用,表现力极为丰富。中英文的文本编排处理独到而易于阅读。封面布面和外函硬木,阴柔对应,相得益彰,巨大开本的经折工艺完成度很好。此书属高端的定位,但一定是物有所值的精品。”

《画境——天地行者余工作品100幅精选集》

“硬封一半左翻,一半右翻,结构独具特色。裸脊使用红色锁线,中部贴有一幅极小的作品,细节考究而别致。三面书口作了打毛处理,与内页绘画的笔法风格形成呼应。巧妙穿插的模切黑页,使黑白画册的单调感不复存在。”

《墨香书条石》

“综合运用反白、放大、筒子页、折页等手法,打破了传统拓片全部是黑底白字的沉闷感,便于读者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古代碑帖艺术的微妙之处,版面也因此丰富起来。”

《中国绘·诗韵童年》

“护封的动物形态模切凸显了封面上的书名,配合烫银手法,营造出童话趣味和现代气息。以水墨绘制插图,生动活泼,使儿童读者易于接受。书页上有文字作为装饰,各个分册都有不同的基本色调,时尚靓丽。”

《园冶注释》

“本书是明代计成所著,是一本现代版本的古书,却洋溢着古风古韵。排版遵照传统,版面布局节奏则富于变化,给现代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卷首页很内敛,内文隔断选用的纸张手感富于变化。全书采用单色印刷,图文搭配和谐,气质恰到好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

《梦故乡》

“一部作家汪曾祺小说与散文的文学读物,设计用抽象概念来表达,基调淡泊简洁,素朴雅致。着墨不多,表现也丰富,内敛而不露声色。封面运用皱纹布面与时光流逝的意味相投合,上下天地切口毛边,隐现一丝怀旧的情调。正文采用多种纸张组合,形成有机的内容题例分布,有利于阅读检索。”

6. 有意境的艺术作品名称

有《溪山飞瀑图》。

这是一幅有宋元画风、非常传统、风格古雅的具有四王风骨的青绿山水画作,也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绝唱。依据笔墨特点和艺术风格判断,应为山水画大家吴镜汀先生的绝笔之作。

吴镜汀(1904-1972年),名熙曾,字镜汀,号镜湖,浙江绍兴人,居北京。得金北楼指授。从王翚入手,涉猎宋、元、明、清各家,同时注重写生,其细笔山水,在王石谷的笔意中,融入个人风格,将传统与造化熔为一炉,山水清新雅致,意境幽远。

7. 有意境的艺术作品有哪些

我推荐莫兰迪的画。

乔治·莫兰迪,意大利著名版画家、油画家,他身上有两个著名的标签:僧侣画家和瓶子画家。他出生于浪漫的意大利,却终身未婚(一直与母亲和三个妹妹住在一起,顺便说一下,三个妹妹也一直单身),人们都说艺术就是他的情人。

他一生钟情于各种瓶瓶罐罐,认为:越是简单、平凡无奇的物品,就越能从多余的诠释中释放出来。他把瓶子画到了极致,家中的几只瓶子被他翻来覆去地摆放,但每次他都能赋予新的美感。

但其实用现在的话说莫兰迪就是个宅男,他一生不喜欢交际甚至很少出远门,唯一的一次出国是去苏黎世(瑞士)参观塞尚的画展(莫兰迪早期深受塞尚的影响)。

他的一生看上去中规中矩,并没有什么特别传奇浪漫的故事,17岁考进博洛尼亚美院预科班,19岁父亲去世,24岁为了填补家用成了一名美术老师,接着一战爆发他入伍、服役、复员,接着做美术老师,40岁被聘为博洛尼亚美术学院铜版画教授。

生活日趋稳定,他也逐渐名声大噪,二战结束后58岁的他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绘画最高奖,接着是其他各种奖项,他的名气越来越大,莫兰迪绘画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

但这些并没有让画家很开心,他担忧这会打乱他平静的生活,“他们实在是太想剥夺那对我的艺术创作至关重要的,和仅有的一点点安宁了”。莫兰迪是个淡泊名利的人,正如他的画一样,他专注于探索绘画本身,真实地表现眼前的事物。

他的一生宁静孤独,绘画对象永远只有几只瓶罐和家门口的少量风景,但那却是他全部的温柔,当其他的艺术家纷纷前往巴黎的时候,莫兰迪远离了20世纪艺术实验的种种喧嚣,诚如他自己所说:“我本质上只是那种画静物的画家,只不过传达出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而已。”

画家一生孤寂、平凡,过着最简朴的生活,他的画却总让你觉得温暖,这与他画中的颜色不无关系。莫兰迪色系被称为是最温柔的颜色,如今已成为【高级感】的代名词,生活中也处处可见莫兰迪色系。

究竟为什么莫兰迪色系会让人感觉那么舒服呢?因为画家在所有颜色中都加入了一定比例的灰白色,俗称高级灰。灰色会中和原本厚重艳丽的颜色,使整个画面相互制约,让视觉达到完美平衡。当画面整体的亮度和饱和度降下来之后,一点点“灰”便能带出整体的质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优雅和高级。

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巴尔蒂斯曾经这样评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不满足表现看到的世界,而是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与中国的文人画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大道至简或许最高的艺术境界,就在最朴素的瓶瓶罐罐里,less is more,寥寥几笔亦可勾画整个世界。

1964年2月,在画完最后一幅作品后莫兰迪病逝于封达扎公寓,但画家平和的性格、朴素的生活方式以及最温柔的颜色美学将不断影响着后人。这不,于正就受他影响打造出了养眼的《延禧攻略》,不知道下一个会是谁呢?

8. 意境的艺术作品有哪些

1.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该作品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喜爱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边。

直到达·芬奇去世后,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万二千金币,才从达·芬奇的弟子手中买下。

2.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艺术家达·芬奇于文艺复兴时期创作的大型壁画,是达·芬奇代表作之一,世界著名画作,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达·芬奇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将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1980年该画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幅在格雷契寺院食堂墙壁上的宏大画面,严整、均衡,而富于变化,无论从构思的完美、情节的紧凑,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表现手法的纯熟上都堪称画家艺术的代表。

它也是人类最优秀的绘画作品之一,由于它的问世而使达·芬奇名扬世界。

3.格尔尼卡

《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长7.76米,高3.49米。

该画是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害无辜的事件创作的一幅画,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这幅画运用立体主义的绘画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画面左侧,一位悲痛欲绝的母亲怀抱因战争而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喊,她的身后立着一个恐怖的牛头,牛脸上流露出残忍的狞笑。

根据毕加索曾在其他绘画作品中以牛头表示邪恶的习惯分析,这个牛头代表了法西斯的残暴和黑暗。

画的中间部分,一匹被刺伤的马昂头张着嘴,发出哀鸣,据画家本人说,这匹马象征西班牙人民,它代表受难的西班牙。

马的身下躺着一名死去的战士,他的右手握着被折断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朵花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一个妇女从窗子里探出身体,右手举着一盏油灯,油灯的左上方有一盏像眼睛似的电灯,灯光像锯齿一样射向四周,这些象征揭露,画家要将这一切罪恶和黑暗置于光照之下,让全世界都明了。

4.星月夜

挚爱深夜的梵高在圣-雷米的初期所画的这幅"星月夜"是凡·高深埋在灵魂深处的对世界的感受。

在这件作品中, 闪烁于碧蓝色夜空中的星星, 格外夺人眼目。

每一颗大星、小星回旋于夜空中, 新月也形成一个漩涡, 星云与棱线宛如一条巨龙不停地蠕动着。

暗绿褐色的柏树像一股巨形的火焰, 由大地的深处向上旋冒;

山腰上, 细长的教堂、尖塔不安地伸向天空。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回旋、转动、烦闷、动摇, 在夜空中放射艳丽的色彩……

这幅油画是他所画的为数不多的, 不靠直接观察对象, 而用虚构的形与色, 凭想像创造某种气氛的作品中的一幅。

5.大宫女

安格尔的艺术“清高绝俗,庄严肃穆”,这一切可以通过他的重要作品《大宫女》体现出来。

画中,安格尔放弃了很多不必要的细节,使之统一在一片安详静谧的和谐气氛之中,就像是精心计算过一样,每一个“数字”所代表的都是和整体息息相关的极其“危险”的事件,随意改动其中的任何一处,都会使整个画面彻底坍塌。

这也似乎验证了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数与和谐”的理论,毕氏仰望夜空,都能感觉到星辰的组合像是用数字组成的音乐,他曾说他有很多次真的听到了“诸天音乐”。

在这幅画上,比例、色彩像数字一样按一种奇妙的秩序排列着,华丽而不失平和。

安格尔早年游学意大利时,也一定通过古希腊的艺术作品感受到了毕达哥拉斯哲学的这种富于神性的美。

故意拉长的身体,似乎体现了一种古希腊雕刻的肃穆庄严的美感。

艺术并不是盲目地复制现实,而是对倾入全部感情的生活中绽放的精神之花的倾力表达。

这是一种美感,不需要任何理由。

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形体脱开世俗的桎梏之后,精神才会完满。

这也表现在他的很多绝妙的素描之中。

6.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十七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

该画描绘了一名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以少女戴着的珍珠耳环作为视角的焦点。

该画背景铺满黑色,衬托出少女的形象。画面中的少女穿一件棕色的外衣,白色的衣领、蓝色的头巾与垂下的柠檬色头巾相互映衬,她侧身转头面向画外,嘴唇微微张开,左耳佩戴的珍珠耳环若隐若现,少女的形象与黑色的背景形成对比,凸显立体。

7.维纳斯的诞生

《维纳斯的诞生》一画,原是为装饰劳伦佐的别墅而作。

据说,画家从波利齐安诺一首长诗《吉奥斯特纳》中受到启迪,诗中形容维纳斯女神从爱琴海中诞生,风神把她送到岸边,春神又从右边急忙迎来,正欲给她披上用天空的星星织成的锦衣,纷飞的鲜花加强了这种诗的意境。

画家处理这个场面时,舍弃了原诗中一些喧闹的描写,把美神安排在一个极幽静的地方,背景是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

维纳斯忧郁地站在象征她诞生之源的贝壳上,她的体态显得娇柔无力,对迎接者以及这个世界似乎缺乏热烈的反应。

它告诉观者,女神来到人间后对于自己的未来,不是满怀信心,似乎充满着惆怅。

维纳斯这个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艺术家自己这个时期对现实生活的惊惶与不安。

古代希腊人想象中的维纳斯,是成人般地从海中诞生的,即生下来就是个少女。

8.创造亚当

《创造亚当》 是米开朗基罗于1511年至1512年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是《创世纪》的一部分。

该壁画描绘的是《圣经·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人类始祖亚当的情形,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是创世纪天顶画中的第四幅。

作为世界名画之一,后世出现了许多《创造亚当》的仿作。

西斯廷屋顶壁画面积达500平方米左右,是美术史上最大的壁画之一。

米开朗基罗在大厅的中央部分按建筑框边画了连续9幅大小不一的宗教画,均取材于《圣经》中有关开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别名为《神分光暗》、《创造日,月,草木》、《神水分陆》、《创造亚当》、《创造夏娃》、《诱惑与逐出乐园》、《挪亚献祭》、《洪水》、《挪亚醉酒》。

这幅巨型壁画历时4年多才完成,由于长期仰面艰苦作画,他颈项僵直,书信都要置头顶仰视。

壁画中以《创造亚当》最为出色,画中亚当的形象体态健壮,气魄宏伟,具有强烈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了艺术家在写实的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予同时代人深刻的启示。

9.亚维农的少女

亚维农的少女 即 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的一副画过去的画家都是从一个角度去看待人或事物,所画的只是立体的一面。

立体主义则是以全新的方式展现事物,他们从几个角度去观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角度去观察,把正面不可能看到的几个侧面都用并列或重叠的方式表现出来。

画面描绘的是一家妓院的妓女形象。

因为当时有很多人在性病中死去,画家本意是要通过这幅把放纵性欲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画作,警告人们性病的危险,以警示那些放纵性欲的人们。

画面上的五个妓女都裸露着病态的身体,搔首弄姿,摆出招摇和引诱的姿态。

然而她们的身躯却明显被病魔缠绕着,呈现出恐惧的憔悴脸色,其中一个的脸上笼罩的黑影正是病魔的影子,另一个女人的脸简直被描绘成了病毒的样子。

10.日出·印象

《日出·印象》是法国著名画家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

《日出·印象》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

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看不清,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莫奈在阿弗尔港口创作了《日出·印象》和《日落》两幅画,而在首届印象派画展时,两幅画都没有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