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分布的区域有哪些?
面塑分布区域及井陉南张村面塑介绍
面塑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一带的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五省。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南张村面塑具有独特风貌,获得多个全国民俗赛展金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张村位于井陉县中部,属秀林镇管辖。东北距县城微水镇7公里。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十分便利。绵河水在村北由西向东流过,绵右渠、民主渠可灌溉村里所有的农田;河北岸紧邻国道307线,石太高速公路由村南横贯东西,省道平涉线自村东纵穿南北,石太铁路在村中穿过,村西建有南张村车站,占交通之得天独厚的优势,村中煤台、煤厂、石料厂等企业众多,经济较为发达,村民生活富足宽裕。
南张村历史悠久,早在隋代,这里就有村民居住,至今已有1400多年。古驿路在村北穿行,工商各业随之繁荣,尤其南张村的白灰很早以前就闻名遐迩。村中文化底蕴丰厚,“南张村八景诗”广泛流传。村中文物古迹、民居古建较多,其中尤以“小天台真武庙”、“观音庙”、“龙王庙”、“古戏楼”等各具特色。由祭祀酬神、庙会花会等活动形成的年节庆典民俗文化事项丰富多彩,每年正月十八的花火会面塑展就是一项亘古传承的民间文化遗产。
据南张村观音庙碑文记载,早在清代雍正、咸丰年间,村中就有在农历二月十九日观音庙会燃放花火的习俗。花火的燃放起点在观音庙前,用几十丈长的药线联结到火场的火竿上,引燃火场和火竿上众多的花火,各种烟花、爆竹、礼花飞向夜空,绚丽多姿,引来观者如云,场面壮观雄宏。火场中要摆放村民们精心制作的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的各种面食供品。最初的供品基本上是面制的猪羊、寿桃、石榴、枣糕之类,做工有的精致细腻,也有的简单粗糙。随着时间的推移,做工简单者逐步向精致者模仿学习并超越,精致者则更加精益求精,越来越玲珑剔透,不断地变换花样,由最初的祭祀酬神普通供品,逐步演变成了工艺精湛、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面塑工艺精品展。
据世代祖居于南张村的老人们回忆,南张村的观音庙花火会和面塑展至今已历时200余年。原本是每年举行一次的面塑展,受兵燹战乱、天灾人祸曾几度被迫停办。1934年举办一次之后,因军阀混战、日寇入侵等原因停止了近30年。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到了1964年村民倡议恢复花火会和面塑展,但只举办了一年,其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又整整停止了10年。1975年村民迫切要求举办传统的花火会面塑展,花火会的组织者申请公社、大队领导同意,传统的民俗活动终于得到恢复展现。但由于当时正处于“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时期,农历的二月十九已是春耕大忙,农田基本建设鏖战方酣,此时停下工来搞庙会显然不合时宜,于是经组织者会商,将花火会时间改在农历正月十八举行。
恢复后的花火会至今已连续举办35届,并规定每隔三年大规模举办一次,中间两年规模适当小一些,以有利于村民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常办常新。大办之年面塑展品可以达到80多桌,每桌5盘,共400余盘面塑精品摆放在火场中间。规模较小的年份,面塑展品也能达到40多桌,作品达到200多盘。各式各样的面塑作品,既有植物中的奇花异卉、果品蔬菜;也有动物中的十二生肖、珍禽异兽、河海水族、陆地昆虫等。捏制、雕塑的工艺各有特点,其中不乏上乘之作:既有蒸熟的,也有半熟的;既有原汁原味的本来面目素色面制品,也有精描细画了红粉黄绿、蓝褐紫黑等各种颜料,使之五光十色格外引人注目的工艺品。2009年正月十八的面塑展,杜春爱制作的牧童骑牛吹横笛面塑;傅全贵用北瓜雕塑的牛拉车载凤凰飞舞图、用心里美萝卜雕塑的西方莲花卉,博得了众多观赏者的交口称赞。河北青年报、河北画报社的记者都曾亲临现场采访。
每逢花火会大办之年,附近30多个村庄的60余种花会节目到南张村助兴,规模较小的年头也有10多个村庄的30多种花会演出。届时邻近村庄的村民都到南张村看热闹,整个村庄锣鼓喧天,彩旗招展,载歌载舞,人声鼎沸,增添了清平盛世的繁荣景象,映衬出国泰民安的和谐氛围。
目前,南张村制作面塑展品的老艺人,大都是老年妇女,且到了70多岁的高龄。较为年轻的妇女劳动力都在参与经商、务工等经济活动,再加上家务负担之累,没有闲暇时间学习面塑工艺。有的对学习、传承面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不想学、不愿学,面塑技术面临着失传的濒危局面。为此,南张村党支部、村委会经过研究,计划用5年时间传承、普及本村的面塑技术。预计逐步投资5万元,购置有关的工具和原材料;聘请技艺高超的人担任教师,招收心灵手巧的年轻女性学员,进行技术培训;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适时开展面塑比赛、技术比武、面塑展览等活动,不断提高面塑制品的工艺质量和技术水平,提高面塑制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内涵,增强其观赏性和文化品位,力争使面塑制品在家乡扎下深根,在外界创出盛名,为后人留下财富,为井陉争得光荣。
“天下面塑出穆李。山东菏泽城西南穆李村乃面塑之乡,曹州面人的发源地,享有“百年面塑村”之美誉。
简要地说,面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之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五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