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圆玉雕图片(古玉圆雕)

1. 古玉圆雕

一、工艺痕迹鉴定

古玉工艺就是古玉加工工艺。一是剖片;二是细加工;三是抛光。其方法无外有两大形式: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砣机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砣具工艺及滚桶摇光抛光工艺。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观察抛光痕迹;适用范围:新石器清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其钻孔特点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而且不够光滑,而且,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新石器穿孔鉴定重要方法。

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如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孔口、线条边缘出现硼碴。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兽皮醮解玉砂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方向不一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并有层次感。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精品玉器清根及地子大多平整、匀净、干净利落,重要的是垂直砣痕不能太过,电动砣具一般可发现垂直砣过的凹陷痕迹。

二、氧化鉴定

氧化是指玉石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它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BR>氧化有二种现象:一是钙化成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氧化严重成粉状。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平面氧化透光照射;适用范围:新石器~清代出土古玉。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它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氧化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形成的小孔洞,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有层次感,深浅不一,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腐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火烧仿氧化古玉,表面通常为薄薄的一层呈粉状,没有深度、层次感。强光灯照射下玉质纯净、透明,氧化非常薄,任何部位皆有一致的深度,而自然氧化深度则有轻有重,通常尖角、边棱部位较重。氧化重的,灯光照射不透。但也有用含有似氧化白色的玉石做成的伪古玉。值得我们注意。而且伪造鸡骨白的白斑点在放大镜下观察呈凹陷形。此种鉴定方法需注意的是,有个别作伪者利用天然氧化成的玉料作成器,这需从加工痕迹上看氧化是否具有普遍性。

三、腐蚀鉴定 玉器长时期埋在各种土壤中的腐蚀现象。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特征;适用范围:受腐蚀的出土古玉;其特点通常是蚀孔、蚀斑现象,有的蚀孔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通常氧化较重则腐蚀越重,目前用酸类物质腐蚀伪造的玉器,其表面通常呈大面积凸凹不平的腐蚀,蚀孔、蚀斑明显,可以说砣工化尽,这样处理的古玉其蚀孔常常是外大里小,无结晶体,呈斑驳状。这里需指出的是:有很多人利用自然腐蚀严重的玉石料加工成伪古玉,这种古玉特点是通常腐蚀严重,加工痕迹处无氧化,缺乏腐蚀自然普遍性。

四、凝结物鉴定

凝结物鉴定也称包浆鉴定,是指玉在各种环境中,由其它

物质在玉器表面粘附形成的一种物质。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土壤中可溶性矿物凝结物;二是玉器表面粘附墓土或腐烂杂物;三是传世品上的污垢。这几种物质都很微妙,颜色不一,通常是靠多年的对实物观察所得。

1、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牙签,观察不同位置;用牙签刮划附着物;适用范围:未清洗的出土古玉;出土品的包浆有一种是凝结在玉器表面的物质,这种物质在放大镜下观察也呈斑驳状,有的是矿物质溶化后形成的;有一些是透明状;有的则是半透明的;有的则是墓土。无论哪一种,都十分自然,凝结较实,并伴有墓葬气味,这种气味有的即使刷洗也仍然有,这也是气味辨伪的一个重要方法。假器就不是这样,包浆松散,无墓葬味,无透明矿物质,即使有泥土包浆坚固的,也是胶一类物质所为,一烧、一洗即知。现流行一种把古玉用细铁丝缠上,放入土中数月或数年后取出,红褐土锈可固结在玉上。但古玉很少与铁一类物质共同存放、埋葬,只有一类玉剑具是如此。这样的伪品有的竟然在一些拍卖行上出现,并且在玉器上很明显地看出用铁丝缠过的痕迹,真不可思议!

五、气味鉴定

玉器埋藏环境的不同,气味也不同,大多有墓葬味、土腥味,还有传世味。一般玉器气味以新近出土最为浓烈,熟悉这种气味最好的办法是多嗅老窑陶瓷,特别是新近出土的陶瓷气味,尤以战国、汉代陶器为重要,它们的气味与同墓出土的玉器相同或相似。

鉴定方法:湿水,可用水点湿玉器,可嗅出气味;适用范围:出土古玉。<BR>此种方法仅限于新近出土或近期出土的玉器,对于鉴别那些伪造出土古玉特别灵验,它们不仅没有墓葬气味,相反,有种刺鼻的化学气味或单纯的土气味。此种方法要求我们多实践、多对比,才有所收获。但有一点需注意的是:带有泥土杂物的玉器,不论早晚出土,必须有墓葬味,用水一浸或呵气气味更大,反之,无味则必假。

六、沁色鉴定

沁色是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产生的颜色变化。是另一种物质分子渗入玉器局部或内部产生的颜色。我们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

鉴定方法:10~50倍放大镜,强光手电,观察解理、沁入深浅,照射玉器,观察颜色,沁入部位;适用范围:出土受沁玉器;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触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严重的可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之后变色,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由灰白变红。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激光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但真沁大多数有由深到浅的过渡色。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

七、化学鉴定

对伪造氧化严重的鸡骨白,泛白、白斑现象,食醋是针对一般石灰、火及其它方法烧制呈白化现象的伪古玉,目前主要应用食醋和二是丙酮两种化学物品进行鉴定。

鉴定方法:食醋、丙酮,把玉器局部烧煮,丙酮刷洗;适用范围:氧化古玉,仿氧化古玉。

具体方法

先把醋烧开,把伪古玉局部浸煮1—3分钟,拿出之后用水可清洗掉白色粉末,水呈白浆状,氧化薄的部位可露出玉质,真假立断,这种方法对真氧化白斑是清洗不掉的。

丙酮主要是针对用胶及颜料一类物质调成的白浆涂刷在玉器表面,利用丙酮局部刷洗,即可洗掉白浆,真伪立断。如是真古玉的鸡骨白现象,在短时间内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是洗不出白浆的。此种化学方法请慎用,即使真旧古玉,也千万不可长时间浸煮在酸性化学试剂里,因为任何玉石长期在酸性溶液腐蚀下都会受到破坏的。

八、艺术水平鉴定

玉器制作工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熟悉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玉器工艺水平是鉴定古玉的先决条件。技术水平不等于艺术水平,有时技术达到了,艺术却达不到,在古代玉器艺术水平中,成熟的艺术是当今难以仿制的,具体体现为那些艺术水平高的玉器更难仿制,鉴定起来也相对容易。

鉴定方法:人眼观察,与真器对比研究;适用范围:一切具有艺术性玉器;辟如汉代玉人物、马、兽

类,特别是圆雕作品,那种圆润、饱满、流畅的线条,迄今仍极难仿制。可以说,愈是技术含量高的大件作品,圆雕作品,器型复杂作品,愈容易鉴定。原因是制作难度大,容易留下破绽;相反,那些器形简单的、艺术含量低的玉器仿制特别容易,鉴定起来则难。重要的是,美的艺术只有手法,没有方法,艺术达到一个界限不再能前进,这种界限或早已达到而不能再突破;并且这样一种技术也不能传达,而是每个人直接受之于天,因而人亡技绝。等待大自然再度赋予另一个人同样的才能。

2. 古玉圆雕玉器珍品

特征如下:

1、圆雕人物、动物的特点概括性很强,刀法纯熟,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2、开深层立体镂雕制作之先河,为元明清三朝镂雕工艺提供先例

3、阴线刻比唐粗疏,但委婉流畅,用于服饰上使衣袖有飘动感,凤鸟翅羽、鱼类鳍尾以及花叶多用根根挺拔的直阴刻线刻画

4、能巧就玉材之色泽,而施以适宜之雕刻,这种工艺称巧雕,玉称巧色玉。巧色玉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也偶尔有见,宋代这种工艺则被广泛运用

3. 古玉圆雕砣工

白玉龙钮宝玺,乃清光绪帝的御用之物。玺高102厘米,印面边长113厘米见方,其中印台高48厘米,印钮高54厘米,宽5厘米,重2415千克玺体硕大,气势恢宏。 玺之玉质细白,致密,白中微含灰,及青、黄二色的丝斑,质糯而硬,表面有浅浅的绺裂,如同冰裂一般,包浆厚实自然,乃年代久远之使然也,当是采用的乾隆时期宫中储备遗留下的新疆玉料。 玺之钮作圆雕交龙式,即一龙身双龙首,龙首的刻划精致,圆眼长须,龙嘴齐平,两首向背作吼状,龙须上卷,四龙角向后呈相连式,四爪粗硕遒劲,紧紧的抓住玺台的顶面,琢工精细中稍显粗犷(与乾隆嘉庆时的交龙钮玉玺相比)阴刻龙鳞丝丝入扣,神态威猛张扬,给人威猛大气、肃穆稳重的震慑之感、立体感强。交龙钮是清代皇帝和皇家固有的玺钮款式,是一种最高等级的帝王玺钮形式,严禁王公贵胄及民间仿制,其形制之高,品格之尊贵,加上选料之精,都体现出了光绪帝对此玉玺的器重。该玺面作“光绪御笔之宝”阳文小篆,六字三排粗边粗文,玺面方正规矩字体圆润,每个字几乎为六个等分,字与玺边不相连,砣工的切割运用的是平刀直下的特殊工艺,用短程的碎刀连续的砣切成笔划文字,犹如书法中的湿笔,表现出遒劲、凝练,厚实、稳健的风格,结体停匀,布局工整,严谨规范,法度森严,先砣切后铲地,在章法、篆法、砣切的刀法上与“嘉庆御笔之宝”的碧玉蛟龙钮玺有异曲同工之妙,该玺的玺台打磨平滑光亮如镜,故从改玺的材质、款式、字体、工艺等诸多方面无不折射出清代皇室的雍容华贵的无比的珍贵气派。清代皇帝宝玺的种类繁多,包罗极广,单就印文所显示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爵位、姓名、年号玺、宫殿玺、鉴藏玺,嘉言诗词玺等。这些宝玺尽管种类不同,显示示出自身不同的特质,但在反映皇帝的思想意趣方面的价值,却有共通之处。特别是爵位姓名年号玺和鉴藏玺,由于归属明确,特别受到收藏者的青睐,此方白玉“光绪御笔之宝”玺就属于此类。

4. 古玉圆雕珍稀程度

特点:

①、开脸像猴脸,它是用粗阔的阴刻线勾勒出眉、眼睛、嘴和鼻子,线线相连。

②、特别要指出的是元代在刻划眼睛时出现了眼珠(用一短阴线在圆弧形的眼内表现),这是其它年代少见的特征;此外其眼梢部位是圆形的,而宋代的眼梢呈尖形。

③鼻子在靠近眼睛部位呈细狭状,形成了上细下宽的楔形鼻子,不像宋代那样上下一样宽,元代玉人的鼻子是鼻子头凸起,鼻梁略低于鼻子,鼻翼不明显

5. 古玉圆雕打孔方式的年代有哪些

到了汉代,玉牌的雕刻工艺出现了多元化特征,综合采用阳线、阴线、圆雕、凸雕,还有少量采用镂空雕的手法,饰纹以兽面纹为主,所以凸雕玉器是汉代的。

6. 古玉圆雕和片雕哪个档次高

雕刻的深浅不同。

翡翠的浅浮雕,就是将设计好的形象轮廓之外的空白处,去掉等深的一层,使形象可以略微地凸起,雕刻的玉器就会因为自身结构的原因,而微微地呈现高低起伏的状态。

翡翠深浮雕的厚度与圆雕相同或略薄一些,雕刻对象因为自身结构的原因而有较强烈的高低起伏。如果不是其后面与背景相连,深浮雕几乎可以当做圆雕来对待。

7. 古玉圆雕凤鸟

宋代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五代十国漫长的玉器生产低潮之后玉器生产骤然升温,国家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嗜玉成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代玉器的空前发展。这时,民间玉雕行业初具规模,玉器市场应运而生,汴梁(今开封市)、扬州、杭州都出现了专门经营玉器的店铺。

1、圆雕人物、动物的特点概括性很强,刀法纯熟,造型生动,栩栩如生

2、开深层立体镂雕制作之先河,为元明清三朝镂雕工艺提供先例

3、阴线刻比唐粗疏,但委婉流畅,用于服饰上使衣袖有飘动感,凤鸟翅羽、鱼类鳍尾以及花叶多用根根挺拔的直阴刻线刻画

4、能巧就玉材之色泽,而施以适宜之雕刻,这种工艺称巧雕,玉称巧色玉。巧色玉最早出现在商代,汉代也偶尔有见,宋代这种工艺则被广泛运用

5、宋代玉器世俗化的倾向与民间玉雕的兴起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休戚相关的,民间玉雕主要的消费对象已不完全是皇室贵族,也不完全是士大夫阶层,还有对玉器十分迷恋的普通百姓。宋代所用玉材和田白玉、黄玉、青白玉占主流,还有地方玉、水晶、玛瑙等

8. 古玉圆雕人物面部

纵观商代玉器,绝大多数玉器品种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商代是传统高古玉收藏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商代玉器品种繁多,除了具有宗教色彩器物外,也有工具、生活用品、佩饰及陈设用玉器。这些品种以礼器、圆雕人物最为珍贵。

9. 古玉圆雕眼睛管钻特征

玉料青绿色,局部有浅白色及褐色沁斑,似为岫岩玉。整体圆雕成蜷曲的兽形,中部有一大圆孔,口沿作斜坡状;耳后亦有一圆孔;首尾衔接处有一缺口。兽大耳竖立,阴刻蛋形眼框,嘴上有多道皱纹,鼻和嘴前突,口微张,身上光素无纹。此形玉器,十年前尚不知为何时物。近年随考古发掘的深入,在红山文化遗址中多次发现,才确定它属红山文化遗物。这类玉玦的形体粗大,造型抽象,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区特点。

10. 古玉圆雕玉虎特征

玉雕圆虎有片雕和圆雕之分。

片雕玉虎一般为长尾,尾端上翘,张口。口内镂空呈多角星状,口中似有尖牙,虎身装饰一般较为简练,常用几道阴刻线画出前后肢,眼部常为挤压法琢出的圆形眼。

圆雕玉虎多张口露齿,双耳竖起,臣字眼,身饰云纹或条形纹,四肢前屈,作行走状,写实生动。

11. 古玉圆雕动物眼睛特征

特征:一般作低首蹲伏或回首伏卧状,圆眼细眉,简洁生动,表现了北方少数民族善狩精射的勇猛之气

玉琥是一种刻有虎纹或雕琢成虎形的玉器。据文献记载,琥是以白虎的身份来礼西方,以虎符的身份来发兵。但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和传世的虎形玉器,有圆雕、浮雕和平面线刻的虎纹,多作为佩饰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