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玉用到极致的文化是什么文化?
一、古代把玉用到极致的文化是什么文化?
①玉,积山川之精,人文之美。玉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它对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战国时期有名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由宰相李斯书大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于其上。明清时期,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玉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此时的作品,集数千年玉文化之大成,玉质之美,品种之多,雕琢之精,应用之广,都是空前绝后的。
③《管子》说:“先王以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刀布为下币。”古代封禅用的书文,刻在玉上,称之为玉牒;外交使节用的信物,称之为玉节。由此可见,玉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④玉,致密坚硬,滑润光莹,古人把玉加以人格化,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
⑤玉和金一样,是宝贵的象征。“玉楼”、“玉堂”均指华丽的宫殿或住宅。道教中的玉皇大帝、玉虚仙境、玉宇,也都离不开一个“玉”字。皎洁的月亮中有一团黑影,古人不知其奥秘,臆想出“月中何有,玉兔捣药”的故事,此后,文人便常用“玉兔”一词指代月亮,既文雅又神秘。
⑥玉,是权力的象征。除了玉玺外,“金科玉律”用来指不可变更的法律。玉,又是和平的象征,如“化干戈为玉帛”。助人成功用“玉成”一词。至于玉色纯净,质地坚密,常用来比喻节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外,玉还被广泛用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风花雪月”中,除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风”之外,后三者都常用“玉”来吟咏赞颂:槐树花朴素洁白,便有了“玉树”之称。一些纯白素雅的花,常在其名前冠以“玉”字,如玉兰花、玉茗(白山茶花)等。以“玉龙”来比喻漫天大雪,多么壮观!
⑦玉,是吉庆、祥和、幸福等精神美的象征,因而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运用象征寓意或谐音取意的手法把玉制成丰富多样的器物、饰品等,借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鱼形玉器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zhǔ)文化”,到了唐代、宋代开始盛行。特别是明、清两代,鱼形玉器造型繁多,工艺精湛,最常见的是把莲花和鲤鱼雕刻在一起,代表着美好和富足;还有的玉器把佛手、寿桃和石榴雕刻在一起,称为“三多”,意指多福、多寿、多子。
⑧玉,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只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朵微小的浪花。中国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之花,只要是根植于民族的土壤,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审美等特质的都可以名之曰文化,且大有发掘光大之必要。
二、和田玉收藏价值的体现在哪里?
每一块精美的和田玉玉器都映记一个时代的特征,雕刻在和田玉玉器上的每一幅美妙的图案也都对应着一个经典的故事。和田玉作为天地之精华,寄托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时代的前进,历史的更替,投资和收藏和田玉的人将会有越来越多人。 收藏价值也就越来越巨大,喜爱收藏的人可以去福玉 祥看看。
三、为什么和田玉收藏可以上演不老传说呢?
据了解,收藏是人类文明长河当中发展而来的,最具情趣的爱好之一。例如和田玉,其作为中国独有的最古老的玉种,人们对其的收藏,从古到今日依然那么火热。海派玉雕的发展壮大,就是和田玉至今仍然在人们心中占有极高地位的有力说明。从海派玉雕新秀穆宇静老师创办成功的琢艺轩和田玉雕工作室,就不难看出,和田玉的收藏与投资,依然活力四射。但是,为什么和田玉收藏可以上演不老传说呢? 实际上,相较于其它收藏品,和田玉拥有无比的优势,首先在于和田玉质地坚硬,易保存难损坏,保存千年是非常平常的事,而像书画之类的收藏品,往往难保存,对于保管环境要求非常苛刻,普通收藏者没有条件;其次则是和田玉除了拥有美丽的外表之外,同时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人以玉比喻君子,认为玉象征着品行和美德。 尤其是经过玉雕师的俏色雕琢之后,更是使玉石本身寓意深刻,别具内涵。琢艺轩穆宇静老师就曾总结过,“唯美,唯艺,唯精”是和田玉雕刻应该追求的标准。故而玉富贵却不媚俗,高雅而富于内涵;最后则是和田玉拥有升值潜力,和田玉珍贵稀有,并且随着人们收藏意愿的加强,其价格上升空间无限,其既有把玩观赏价值,同时还有很好的投资前景。 此外,在收藏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乱世黄金、盛世玉。由此看来,在当下的太平盛世当中,和田玉收藏延续千年,依然受到玩家热捧,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和田玉?
新疆和田玉是指产自新疆境内,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一带,成因特殊,以微晶、隐晶、透闪石为主的玉石。
和田玉在身上佩戴或手里把玩时,会脱胎换骨的变化,玉质由青转白,籽料的皮色也会越来越艳丽,同时皮子面积增大,价值自然增长。正是因为和田玉的这些独有的特性,上等和田玉才会价值连城!
在手中的感觉是,盘磨一会儿,和田玉的油脂性就返现出来,而且越来越油,像摸羊油的感觉!这才是和田玉!也是人们喜爱新疆和田玉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为什么国人喜欢佩戴玉石
玉在中国文化中再也回不到自然淳朴的本原。从美石在石头中被选择出来,到地方玉在美石中异彩纷呈,最后是和田玉从所有玉中脱颖而出。然后,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反过来代替所有的石头,以及它们背后的自然、历史、文化、政治。这一脉络几乎涵盖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玉的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中国人的血液中,成为中国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礼的发展,让玉和类玉的石头,得到中国人特别的青睐。《管子》《荀子》《礼记》《说文》等,都提到玉有各种美好的德行。除了讲到玉的一些自然属性,这些文字实际是在强调,一个高尚的人与玉之间拥有共同的文化内涵。在孔子“君子比德于玉”思想的感召下,这些被祖先喜爱的石头,不仅被赋予神秘色彩,也在历史的不断演进中,生成丰厚的审美属性。
首先是中国人喜欢像玉一样的人。我们很容易找到一些以玉来比喻和形容人的词,比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玉树临风”“亭亭玉立”“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等,它们都在深层次上证明石之美者与中国人的紧密联系。然后是中国人喜欢像那些最高尚的人一样的石头。从喜欢玉,到喜欢像玉一样的人,再到喜欢像那些最高尚的人一样的石头,这三个递进关系,仿佛在昭示中国石文化的历史真相——即,在保留石头那些优秀的自然属性的前提下,中国人喜欢像自己一样的石头。
那些像玉一样的人,必定被礼所包裹。中庸、混沌、温良、内敛是玉的气质,也被后来推崇玉的儒家所看重。许多权力都依附在儒家理论上,成为中国以后社会发展的基础。由像玉一样的人组成的社会,必定如玉一般,超常稳定、坚固与平和。还有那些可以刻在石头上,也刻在我们大脑里的“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