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四神是指什么?
四神,也叫作四象,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是我国古代人民所喜爱的吉祥物.
四灵导源于远古神话,起初称为四象指水,火,木,金分布四方之象.《易·系辞上》说:两仪主四象.两仪即阴阳或天地.在上古,表示天空东南西北四大区星象是用东龙,南鸟,西虎,北龟蛇(武)四组动物.这四组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方之神灵.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盛行,所以四象也被配色成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两汉时期,四象演化成为道教所信奉的神灵,故而四象也随即被称为四灵.
四灵中的青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它是由角,亢,氏,房,心,尾,箕等七宿组成的龙象,在四灵中以此为最高贵.
《礼记·曲礼上》说: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白虎,即西方之神,由奎,娄,胃,昂,毕,()参七宿组成虎象.但旧时也有认为白虎即凶神,俗称白虎煞.
朱雀,也叫朱鸟,是南方之神,由(),鬼,柳,星,张,翼,轸七宿组成鸟象.
玄武,北方之神,由斗,牛,女,虚,危,室,璧七宿组成龟蛇相缠之象.宋代因避讳而改称真武,道教称玄(真)武大帝塑像头披发,身穿黑衣,手仗宝剑,脚踏龟蛇.从者执黑旗.
上述可知,四灵是我国古代人民自然崇拜的体现,后经百多年的演化,成为人们思维观念中所喜闻乐见的吉祥物.在汉代,四灵之图像大量刻入印章之中,供人们佩带以避邪,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四灵印.直至清代尚有此遗风,如高凤冈刻有启事勤,饰以青龙白虎的图案,古雅且有美术化装饰意味.而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四灵则被大量运用于铜镜的装饰,如四神十二时古铜镜,镜背图案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和动物状的十二时(即十二地支)像为主.特别有趣的是在中医药学中,中药汤头上被冠以四灵的名称,有大青龙汤,小青龙汤,白虎汤,朱雀汤,真武汤等汤头的美称.
二十八星宿在夏朝初期就有记载,每一个星宿都由数颗恒星所组成,在《诗经》以及《尚书》中都有部份名称出现.而根据二十八星宿出现的方位,又把它们分为青龙七宿,朱雀七宿,白虎七宿,玄武七宿,具体名称如下:
青龙七宿: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朱雀七宿: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白虎七宿: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昂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玄武七宿: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獐
龙的种类
蛟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夔龙
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虺 (hui)
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虬
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之句。
蟠螭(panchi)
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黄色的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环身螭等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