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元代玉雕龙纹(元代玉雕龙纹圆印章)

1. 元代玉雕龙纹圆印章

元代瓷器有五爪龙,因为元代的龙纹瓷器有三爪,四爪,五爪之分。一般多为三爪和四爪,五爪的特别少,仅仅见到景德镇落马桥遗址出土的双角五爪龙纹围棋罐残器,这个和元代史料对应得上,应该是元代皇帝的御用器。其他的元代龙纹瓷器非常多,但再也没有见到五爪龙,可见五爪龙被禁止是真实可信的。

2. 元代玉雕龙纹特征

元代玉器的玉材主要来自和田及附 近的匪力沙,以白玉为主,质地优良。另 外,还使用岷玉、青金石、绿松石、玛 瑙、水晶等。元代玉器纹饰中,最常见的是春水 玉的天鹅纹、秋山玉的虎纹。此外,元代 玉器纹饰中,龙纹、涡纹、云纹、鸟纹、 花卉纹等也非常有特点。

3. 元代玉龙纹图片

历史人文

玉龙雪山是云南纳西族人的神山和聚居地。最早有记载纳西族迁入现云南地区是在公元7-8世纪,故一般相信他们在玉龙雪山一带定居约有千年历史。玉龙雪山是纳西人民心中的神山,是三朵神的化身;现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丽江人民和旅居外地的纳西族人都会举行盛大活动,欢度三朵节。另外,玉龙雪山和旁边的哈巴雪山以及金沙江,亦经常一起出现在纳西族的神话传说中,其中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最常被描写成孪生兄弟。

在唐代,南诏国国主异牟寻封岳拜山,曾封赠玉龙雪山为北岳,至今丽江白沙村北的北岳庙尚存,并是举行三朵节的重要场地。之后直至12世纪,玉龙雪山一带属大理国领土;元代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到丽江时,曾封玉龙雪山为“大圣雪石北岳安邦景帝”。清朝时有较多汉人迁入丽江一带,汉文化开始影响纳西族文化圈,但至今一些玉龙雪山附近的偏远地区依然保有相当传统的纳西文化。

4. 元代玉雕龙纹圆印章图片大全

三爪龙,爪向后;五爪龙,一爪向前,另四爪向后,五爪爪尖成带状圆摆列。

但是青龙的话,如果是五爪的话还分早期和中期晚期。一般说法为,官窑为五爪龙,民窑为三、四爪龙。但是基本四爪就不应该称为龙,应该叫做蟒。

元代龙纹瓷器颇有特色,较以前历代的龙纹变化不大。以站龙和游龙为多。龙体型细长头小,整个龙纹给人以幼稚的感觉,但是又不失矫健。元代瓷器龙纹的周围,往往衬以灵芝状的朵云,同时还衬以长长的火焰纹等。

5. 元代 龙纹

底款是"易定",不可能是元代的,看底足就是现代仿品.

6. 元代玉雕龙纹圆印章值钱吗

此件元代釉里红龙纹大罐,高28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20厘米。此器为多段接成,短颈丰肩,鼓腹渐收底,广底矮圈足沾釉,见旋纹,底足中间有支钉痕。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红。肩部和近底部饰大朵如意云纹,绘红花花卉。瓶身纹饰布局繁密,主题纹饰为釉里红龙纹,采用留白手法装饰这条矫健有力的游龙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飞舞翻腾,这条红龙以刻、绘结合的技法塑造,看上去凹凸有致,富有立体感

。龙为多角,头小,颈部细长,双目圆睁,张口吐舌,异常凶猛生动,是典型的元代龙纹的特征。整件器物造型硕大丰满,纹饰繁密,层次丰富,一改唐宋以来瓷器纹饰布局疏简的传统,且形象对比鲜明,白地红花相映成趣,极富艺术感染力。这件釉里红瓶形制规整,充分展示出元代制瓷工匠高超的成型技艺。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釉里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接近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7. 元代龙纹玉器

12件,

元代蓝釉产品传世完整者十分稀少,全世界仅存12件左右。故宫博物院藏蓝釉白龙盘一件,为清宫旧藏之物,盘中心贴塑三爪白龙一条,龙纹矫健,刚劲有力,动态盎然,为典型的元龙风格。

同样的白龙盘早年流散国外两件,一件存日本出光美术馆,另一件现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8. 元代玉印章特点

李白真迹印章有许多,其中最著名的印章是由元代书法家杨时所刻,上面刻有“李白”二字。此外,还有明代书法家徐渭所刊刻的印章,上面刻有“杜陵李白”四字。同时,清代文人吴昌硕也为李白刻制了一方印章,上面刻有“狂生李白”四字,展现了李白的豪放不羁之气。这些印章代表了不同时代和书法家对李白的不同理解和艺术表现,更加丰富了李白这位伟大诗人的形象。

9. 元代的玉器上的龙

明代比较流行画龙画四只爪。  在元代以前,龙基本上以三爪居多,明代比较流行四爪龙,清朝以后才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而且主要是作为皇帝和臣子的服饰区别。  河南古墓里考古发掘有六千年前蚌壳摆的龙图案,赤峰红山文化还有“玉猪龙”,中国的“龙”图案是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由没爪、三爪、四爪,发展到了清朝的五爪。但是,清朝之后,民间都有普遍的认识,皇帝的那个“五爪龙”才是真正的龙。乃至民间绘画、制家具、建筑等等,都不敢擅用。  中国人正式把龙作为文化图腾、自称为龙的传人,也是“五爪龙”成熟之后的当代。

10. 元代龙纹玉壶春瓶图片

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元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是继宋代的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与彩绘瓷之后,又一朵盛开的奇花,它的崛起奠定了中国明、清时期在国际制瓷业上的地位。

11. 元代龙纹玉佩

璧面几何纹较稀疏,去地隐起的谷纹,颗粒较大而饱满,龙螭纹多作浮雕状,常常饰两螭均匀对称的分布于器面,体态扭曲,肩臀部位略高,其额头较宽,五官集中与头部下方,背脊饰一条阴线,有的还在阴线两侧饰数对(组)短小细线,而在小腿处也带有密集的小阴线以示腿毛。碾磨细致,光泽柔润。此外,也有一些镂空花鸟等图纹的玉璧,工艺也很精美。

扁方体,印钮常见有圆雕的龙、虎、狮等。其中龙钮多镂空成躬背爬伏状,龙头呈长方形,毛发向后飘拂,前肢处常见一缕带状火焰纹装饰。狮钮为蹲坐状,昂头挺胸。虎钮较写实,圆头,小耳深挖,身上饰长条斑纹,印面多见阳文押记符号。

带銙

元代玉带銙出土不多,但传世品种常有发现。造型多呈方、长方或带半圆环及三角形。一般器体较厚重,跨面边框较宽,平素或内凹,有的则琢饰颗粒饱满的连珠纹。銙面采用去地浮雕的技法琢饰出龙螭、花鸟、动物、龟鹤及穿蒙古族服装的人物,刀法粗犷有力,画面十分生动。背面钻有穿孔和不规则的凹坑。

带钩

钩首多为龙头,扁平而且较长,阔眉压目,闭口平唇,双角凸起,弯于头后,同时还在颈背部阴刻一缕毛发。钩面腹部鼓凸,光素或浮雕一只紧贴于器表的小螭。蟠螭头部微昂,毛发较长,颈部下凹,有一种缩颈耸肩的感觉。

背部用阴线或两侧附加短阴线的装饰表示脊骨。整个造型,有一种奋力向上的动感。钩钮有圆形、方形、桥形、转花形等,一般形体较大,显得比较厚重。

器钮

元代玉器中,常见一种圆形的镂空器物,高低不等,大小不一,有人称炉顶(炉盖之钮),有人称帽顶(蒙古人帽子顶部的装饰)。一般底部平齐,有二、三对隧孔。通体用一块玉料从外向内作纵向透雕,画面或龙螭盘绕云间,或禽鸟游戏于花草丛中。动物植物掩映穿插,缠绕交错,似一幅优美的自然景物的立体画面。制作工艺善用重刀,边线锋利挺拔,孔洞处多不加修整碾磨,具有一种不拘小节的粗犷风格。

环形嵌饰

造型多以一圆或椭圆环为底边,器面透雕有海东青捕天鹅、龙螭穿绕于花草云间,禽鸟飞翔游戏于荷花丛中等图纹。画面高凸,起伏较大。特别是各种动物气势生动,矫健凶猛,而花瓣花叶则斜磨深挖,常呈现出一种微风吹拂、翻卷摆动的形态。线条粗放,刀工刚劲有力,是元代很有特色的一种艺术作品。

神兽

一般为独角兽,其肩生双翅,前肢合抱于胸前,后腿曲卧。头部微昂平视,粗眉大眼,同时眉骨较高,有压眼之感,显得凶猛有神。同时也有管钻眼和梭形眼等。

口紧闭或微张,牙齿常以钻孔来表示。胸部隆起,身体浑圆,似模仿唐代动物之肥壮形式。双翼多呈宽带飘拂状,还有的双翼跃出背脊向上作弧圆形卷曲,四肢小腿用斜刀区分,显示出一种足爪较大,关节处较细瘦的现象。

一般四足多拳握,精细者,刻出锋利弯曲的爪趾。造型洗练,风格粗犷。元代的玉雕狮子同当时的石雕狮子相似。造型多作蹲坐状。昂首挺胸,前肢直立,后肢曲作。躯体少有装饰,仅头部刻画较为细致。常常是宽眉大眼,张口露齿,虽为坐姿,但精神抖擞,勇气十足。头后的发卷松散随意。显得十分自然可爱。

玉兽

多仿唐代造型。躯体丰满圆润,给人一种肥壮的感觉。特别是一些常见的家畜,如羊、狗、马等,写实性较强,往往整体碾磨细润,但抛光不足。有些作品玉料较差,常出现一些杂色。

玉鱼

鱼的造型,变化较大,多体态肥胖,略呈扁圆形,头大厚唇,眼睛微凸,腮部常见一条曲线装饰,鱼身则刻画有刚劲有力而细密的斜格纹。尾部宽大,多作圆弧形,并饰有阴线或长条锯齿纹。整体造似有一种力量感。

玉人

多蒙古族人物和儿童造型,一般面部先勾画出五官的轮廓,然后再具体刻画。眼多呈梭形,鼻头较宽。身上衣纹线条较粗深,但很有力度。器物表面琢磨光润,镂空处欠缺修整,故显得有些粗糙。

形制不尽相同,有花瓣形,圆形,桃形,多棱形等。耳柄多为圆环或龙首,而常见的花形杯、桃形杯,则多以弯曲缠绕的枝叶为柄。杯体表面装饰也很丰富,不仅有云龙、花鸟,而且还有人物纹。造型、线条准确流畅,具有元代粗放的工艺风格。

仿古器

多见瓶、尊类,形制似仿青铜彝器,但略有变化。图纹装饰也揉进了元代的风格特征,可能是一种供玩赏的陈设品。

渎山大玉海

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大型玉雕器皿,重达3500公斤,通体呈椭圆形,内空。器外璧浮雕波涛汹涌的大海和起伏于海中的各种神兽动物。膛内光素,阴刻乾隆皇帝御制词三首及序,概述了玉海的形状与经历。造型古朴,气势雄伟,反映了元代蒙古族那种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

佩饰(玉牌饰)

一般器体较小且厚,有方形,委角形等。器面多以去地隐起的浅浮雕技法饰云龟、花草等图案,大多玉质不佳,但琢磨的较细润,光泽柔和,有些玉佩的穿孔,出现在器物两侧,并呈宽阔的长方形,似以穿带之用,或是蹀躞带之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