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玉雕作品(北派玉雕作品有哪些)
1. 北派玉雕作品有哪些
新疆的玉雕大师,我知道一个,周雁明。;周雁明,新疆玉雕大师,从业22年。其创作以北派风格为主,以明清工艺为代表,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创作了大量瓶素、人物、走兽等作品。;周雁明力求赋予玉器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术,精心设计制作了很多玉雕作品,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玉雕设计制作风格,以“北派风格为主,同时兼收并畜;以明清工艺为特色,力求推陈出新”。;白玉《半个月亮爬上来》获“天工奖”优秀作品奖。白玉《喜上眉梢》和《祝寿平安瓶》两件作品获首届和田玉玉雕作品展示会“最佳工艺奖”。;玉雕大师周雁明作品——半个月亮爬上来
2. 北派玉雕特点
玉石雕刻分南派和北派。北京玉雕以白色和田玉为主。
3. 北派山水画作品欣赏
1、陈清泉陈清泉,中国著名画家,现任中国国际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书画院山水画艺委会主任,亚洲中文美术学院聘客座教授、全国青少年美术摄影大赛评委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理事、《中国企业》报艺术顾问等职。作品被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周恩来纪念馆、台北国父纪念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和平周、银川美术馆、奥组委、雷锋纪念馆等单位收藏。代表作品有《气壮山河》、《江山多娇》、《长城万里图》等。作品多进入中国嘉德、朵云轩、匡时、中博、中都、远方等进行艺术拍卖活动。1996年被36家国际权威艺术机构联合评审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 荣登2004年度中国艺术市场最具影响力百位画家排名榜。
2、张仃张仃(1917年05月19日―2010年02月21日),男,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顾问等职务。代表作品有《张仃水墨写生》、《张仃画室》等。
3、白雪石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还兼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绘制巨幅国画;多次出国举办画展;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而具装饰美;其中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代表作品有《万壑松风》、《千峰竞秀》、《早春图》、《漓江一曲千峰秀》等。
4、晏济元晏济元,名平,别号素贞老人、老济、济公、江洲散人,生于1901年,四川内江人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曾任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国画院副院长等职。2011年2月10日晚,因病辞世,享年110岁。代表作品有《青松红日》、《泼墨山水》等。
5、姜宝林姜宝林,山东平度人,1942年生。1962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由潘天寿、陆维钊、陆俨少、顾坤伯亲授。197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山水研究生班,是李可染的研究生。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李可染画院副院长。代表作品有《寂》、《韵》、《又是一春风》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水画家
4. 北派木雕
岭南建筑文化从颇具江南特色到兼具中西方建筑风格,它在历史中经历了数次变化,最终形成了自身的风格。如今,钢筋水泥铸成了城市千楼一面,时代呼唤岭南建筑文化重新焕发本土风味。
岭南的建筑园林有着江南园艺的风格,却又不同于江南园林水榭亭台的精致;有着西方欧式风格的影子,却又不同于教堂的典雅端庄。作为中国人在建筑中最喜欢雕刻的龙凤,在岭南的建筑中却无法寻觅。然而,南方的水果食品以及有别于内地的气候环境,影响着岭南独特的建筑风格。
曾是建筑文化“荒漠”
明代以前,岭南建筑受贬谪官员带来的北派建筑的影响,同时基于气候地理环境作了适当的改良,但未形成独特的风格,建筑文化几乎是一片“荒漠”。
岭南气候湿热,人们对穿着和房屋没有太多讲究,只需通风凉快即可。搭个茅棚就可以生活的岭南,在明代以前并没有形成太强烈的建筑风格,只能吸收北派建筑的精华。岭南,自古以来“山高皇帝远”,触犯“龙颜”的士大夫和官员常被皇帝贬到岭南。
那些被贬的官员慢慢将岭南以北的建筑风格带到当地,例如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就是其中之一,他在潮州做官时,修建的房子带有明显的江南风格。
他们中有些人生性旷达,与世无争,而另外一部分人就算有远大抱负,也要装作无所谓,不能过于显山露水,让皇帝察觉出来。所以,在岭南的建筑中,看不到象征权力与威严的龙凤麒麟。但是,雕刻装饰的东西还是不能缺少的,岭南有些建筑用古代的一种神兽———貔貅来代替龙凤,大多数替代品则是水果一类缺乏权力意味的食物。“这么做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让皇帝觉得这是一堆爱吃的人,不会产生觊觎权力的非分之想;其二也由于岭南物产丰富,有条件研究吃食。”罗思敏如是解释。
从南宋开始,由于种种原因,江南以及北方建筑文化慢慢传到岭南一带,彼时尚未形成自身风格的岭南建筑几乎全盘接受。遗留至今的明清时代的书院,也带有强烈的江南风格。
“那时候,岭南没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对于外来的东西只有接受和模仿。虽然也有一些独特风格的旧建筑,但是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明代以前,岭南的建筑文化几乎是沙漠。”罗思敏说。
明末清初的“小江南”
明代盛极一时的江南文化也影响到岭南的建筑风格。明末清初,善于学习的岭南人,在江南建筑风格的基础之上,融入了更多本土的元素。
江南文化在明朝盛极一时,苏杭的建筑风格慢慢影响全国。早在南宋时,江南建筑风格就传入岭南,在明朝时达到了顶峰,慢慢融入到岭南建筑之中。
一个更有利于建筑文化传播的条件出现了。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各州县相继兴建或扩建砖城,兴建宏伟壮观的城市景观建筑,诸如广州的镇海楼、岭南第一楼,潮州的广济门城楼,琼州的钟楼等。城市防洪、排水系统进一步完善。各类宗教建筑、坛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期,以粤中、粤西花塔类的楼阁式砖塔、粤东的砖石混构塔、珠江三角洲的文塔为主,构成了岭南古塔的特有风格。江南的建筑风格流传到岭南,广东一带也出现了一批具有江南风格的建筑物。
在江南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岭南人根据本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作了一些改良。例如,江南园林必须有柳树,而柳树在岭南难以成活,鸡蛋花和芭蕉便成了岭南园林的核心植物。江南的园林到了岭南,面积变小了,大水池变成小水池,深水池变成了浅水的湿地。
岭南园林以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的园林最出色。其著名者,前者有广州的海山仙馆以及清代粤中四大名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佛山梁国、东莞可园);后者有潮阳西园、澄海西塘等。此外,以亭台楼阁廊榭为点缀的山水园林也兴盛于此时。书院、学宫、宗祠、会馆、府邸等大型建筑组群在各地陆续兴建。集各地建筑装饰工艺之大成、充分展示岭南建筑艳丽多姿之地方色彩的,以广州陈家祠为杰出代表。
岭南植被丰富,园林植物也有很强的岭南特色。而且岭南的气候更适合植被生长,茂盛的植物让岭南园林不像苏杭一样,必须有所限制,并经常修剪。另外,岭南气候湿热,建筑相对于江南更加开敞,通风也更好。
这时的岭南建筑主要还是以模仿为主,依然没有形成很强的特点。但是,它加入了本土化元素,建筑显得更加休闲,而且相对人工痕迹较重的江南园林而言,与自然结合得更多。建筑的不同风格,也表现出岭南人的心态:与世无争和融入自然。
5. 北派雕刻大师
惠安自古有“石雕之乡”、“建筑之乡”的美誉,其石雕艺术的文化历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的晋代。惠安石雕发展的成熟时期是南派石雕艺术脱离北派传统自立门户与其并驾齐驱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惠安石雕作品改变了过去雕刻时的“形似”而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通过作品表达了一种精神实质和象征意义。
从艺术风格来讲,惠安石雕讲究形神兼备,富有动感和气势,具有一种震慑人心的动态美和神态美;从艺术特征来讲,突出纤巧、精细、神奇,含有细节语言,富有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南派石雕艺术这一风格特征的重要标志,就体现在惠安石雕的代表作──龙柱、石狮身上。北派的石狮大部分呈蹲状,虎视眈眈,象征着强大的皇权势力和气吞万里的威慑意志,具有一种威武凶悍的特征,清康熙年间,惠安的李周创造性地把北狮改成摇头摆尾站立的形状,乃于胸披彩带,足抱彩球,呈现出一种喜庆气氛,令人体验到一种节日的欢快。
6. 北派山水画作品
师恩钊
1947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48年迁居北京。1984年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协培训中心高研班授课导师,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特聘教授。
90年代以后,多次参加中国美协美展及各种邀请提名展等并获奖。
2005年以来,受中央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美术家协会等的委托,为国家重要场所创作大型作品二十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