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蜀锦历史? 蜀锦花语?

一、蜀锦历史?

蜀锦是指四川成都地区的多彩提花丝织品,它是以经向彩条为基础,以彩条起彩、彩条添花为其特色。它与苏州的宋锦、南京的云锦、广西的壮锦并称为我国“四大名锦”,其中蜀锦又为“四大名锦”之首,早在1908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17年,蜀锦在南洋博览会上夺得国际特奖。1937年,蜀锦又在美国纽约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东方美人奖”。

四川桑蚕丝绸业起源很早,是中国蚕丝业发祥地之一,蜀地更被称为“蚕丝古国”。早在距今四千多年前,聚集在岷江上游河谷的蜀山氏始知养蚕。战国时期,蜀锦已成为重要的贸易品,并由此开辟了一条由成都出发,经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到中亚的国际文化交流通道,即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蜀人通过频繁的商贸活动,扩大了织锦的影响范围,因此蜀锦业在汉代便已小负盛名。到了唐代蜀锦的品种日趋丰富多彩。清代以后,蜀锦逐渐受到江南织锦技艺的影响,又产生了锦质上层、色彩华美的品种,其中以色晕彩条的雨丝锦、月华锦最为珍贵。

汉朝时,蜀锦被誉为丝织技艺的“双璧”。蜀汉又设置“锦官”,成都得名“锦官城”,浣锦之江曰“锦江”。

到了唐朝,四川的蚕丝业步入鼎盛时期,此时的蜀锦被视为中国的代表,其工艺达到了古代丝织技艺的最高水平。世传蜀锦“其价如金”,当时作为贡品的“兰亭序”文字锦,被作为“异物”入藏宫中。

宋代时的成都经建“锦院”,当时蜀锦与定州缂丝、苏绣并称全国三大工艺名品,而备受朝廷重视。

明清时期,蜀江锦带被作为朝廷的国礼赠送给国外宾朋。蜀锦在工艺上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锦史上谓之“明清三绝”之一。

二、蜀锦花语?

可理解为坚持追求梦想,对梦想的执着。它是观赏性很高的一种花卉植物,可送给朋友,表示祝福他有梦想,希望他能为了梦想付出努力,只要肯努力梦想就能实现。

还可将红色的蜀葵送给自己的妻子,表示她温和的个性,是个贤妻良母,代表对她的喜爱,也算是一种称赞

三、蜀锦材质?

1、蜀绣的主要原材料是彩丝和软段。制作蜀绣的针法共分为12类且多达130种,一般的常用的针法有滚针、截针、晕针和铺针等。蜀绣面料的一般都会采用缎、绸、纱等,并且不同刺绣所采用的配色、用线以及制作工序也不一样,这些工序会根据刺绣的需要来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此外蜀绣绣法的特点在于适应力比较强且很灵活,善于用晕针来表现刺绣的质感,可以很好的表现出刺绣上图案的特点,比如山川的壮丽、鲤鱼的灵动以及花鸟的多姿等。

2、蜀绣又称川绣,是一种采用蚕丝线在丝绸或者其他织物上绣出美丽的花纹图案,是中国的传统工艺之一。蜀绣有着精湛细腻的针法以及清秀明丽的色彩,并且形成了一种属于自身的独特风格。除此之外,蜀绣还是中国传承时间最长的刺绣之一,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刺绣,由于自身独特的风格及韵味,因此成为了四大名绣之首。

四、蜀锦分类?

蜀锦根据织物组织、生产工艺流程、使用机具,可分为经锦和纬锦两大类型。唐代中期前的蜀地织锦均是用多种色彩的经线显花,故称经锦。直到隋唐,特别到唐代中期后逐渐发展出由不同色彩纬线显花的纬锦。

到了宋末至元、明、清时代,蜀锦发展为既有经线显花又有纬线显花的织锦,其中名品繁多,如《蜀锦谱》中“红地八角团纹”锦、“墨绿地园花”锦、“福捧寿纹”锦、藻井纹”彩绵等。

五、蜀锦多少种?

后蜀“十样锦”的花式名称在宋代继续流行,《蜀锦谱》记载蜀锦种类近40种,包括上贡用锦和市马用锦。花样之多,而且样样都好看!

六、蜀锦花介绍?

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

七、蜀锦花花期?

花期2-8月,属于花期较长的一个品种

蜀锦花叶大、花繁、色艳,花期长,是园林中栽培较普遍的的花卉。园艺品种较,有千叶、五心、重台、剪绒、锯口等名贵品种,世界各地也培育出不少优良品种。

蜀锦花喜阳光充足,但能耐半荫。喜温暖凉爽,较耐寒冷。较耐干早,不耐积水。植株高大,抗风力较差。

八、蜀锦怎么画?

蜀锦不是一种绘画形式,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颗靓丽的明珠,是四川地区的一种刺绣

九、蜀锦颜色介绍?

蜀锦有两千年的历史,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

十、蜀锦有哪些?

蜀锦,是指蜀地,即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有两千年的历史,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