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玉石雕刻(小玉雕刻图片)
1. 小玉石雕刻
翡翠雕刻一般以牌子挂件吊坠雕刻为主,手把件和小摆件也有一些。所以平面机还是居多。目前市面上有一万多,两万多的平面机,还有三万多的多功能平面立体两用的。
2. 小玉雕刻图片
朋友给你个建议,到有玉器收藏市场旁边转一下,很多玉器加工作坊店就在收藏市场里。
3. 玉雕小乌龟图片大全
龙龟在传统文化中是瑞兽之一,其造型是龟与龙的结合体,即龙头龟身。
龙生了九个儿子,龙龟就是其中一个。这龙龟脾气不似貔貅火爆,性子温平顺达,能长生不老,是不折不扣的寿星。4. 玉石雕刻大师吴
吴梓良是一个汉字。
拼音是 zǐ ,指落叶乔木、治木器、用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版;也指故里,姓,名等。该字出自《诗·鄘风·定之方中》。
“梓”五行为木,本义为梓树。在人名中引申为生机勃勃、茁壮成长、自强不息、生命力顽强等含义。一般也取其同音字“子”的含意,表示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之意
5. 小玉雕图片大全
汉代人崇尚熊人所共知,是代表了王朝开疆扩土的英雄气概?还是表现了男人彪悍有力的雄性?就各抒己见了。同时,很少为人知的是,据史册记载汉代熊型物有同辟邪一样的功用,能携往生的灵体升天。
我们发现在汉代出土的各类文物中,熊的造型非常广泛和生动,无论是青铜器,玉器,石雕等都立体表现了熊的可爱和举止的夸张,凸起而下垂的双乳,浑圆的腹部和躯体健硕的四肢,脸部则多为写实,总之这是汉朝人所喜爱的动物图腾。
收藏的汉熊,和田青白玉,尺寸:12x8cm,重:674g,比重:2.95。我的这支汉熊,可谓雕琢得精巧之极,亮点是贵在其神。具有写实的形态,圆耳,口腔开膛较深,使嘴部造型逼真,舌尖上卷,獠牙上下相持,怒眼圆睁,直鼻粗大,支撑起整个上颌面同肩脊贯为一体,两腮后鬃毛竖起,更显一种勇武之感。双乳垂于凸起的腹部,四肢健壮。尾部的处理尤其巧妙,粗壮的长尾从胯部穿过和前右爪相托,带来了生动感,同时对熊体起到了稳定作用。熊的背部线条流畅,两缕飘动的长毛似羽翼(八九年江苏出土东汉初年广陵王陪葬双熊罐熊背有双翼),配之脊背和臀部之间的优美曲线使熊体充满了灵动。
玉质温润,打磨光亮,琢痕清晰,雕于各处的游丝毛雕显示了熊的皮质。两圆耳和半月型的肚脐孔内都可见掏挖时的螺旋纹,雕工十分到位。皮壳古旧,沟内的包浆和亮度同于表面,整体是深棕色的沁色,有深有浅布局不一,浅处微露青白玉色,深沁色上又覆盖有玉璞和分泌的玉浆,深黑的局部似炭色,可能是填埋墓葬时所使用的封棺木炭所至,这种色泽的巧合,更赋予了玉熊的真实感。
汉人喜吉物,图腾护国疆;股压乾坤稳,英雄天地长。
史册落典章,携灵入殿堂;辟邪同为友,山室镇魍魉。
立姿、昂首、张嘴、露齿,显露的是一种进取、奋发、崛起的时代精神,符合当时大的历史环境。
体态圆浑,但不拙笨;神情憨厚,但不愚蠢。形体完全曲线构成。
棕黑色的玉体有油润深沉之感,减地凸起雕法琢出了线条的优美。
精湛的工艺和设计,刻画了熊首的勇猛之态。这是一种写实的创作。
玉表层皮壳极为沧桑、老旧。眼睛炯炯有神,画龙点睛之笔。
油丝毛雕的刻画是皮毛感的抽象表示,口腔内修整的极为平整,工到自然成。
这就是汉熊典型的胸部。圆浑、凸起、丰满。
圆浑中雕出了曲线的美,
玉璞和粘连物布满玉表。
包浆、沁色、玻璃光。
有如充满活力的眼神,两千来在注视着你。
沧桑,还是沧桑;老旧,还是老旧;沁色还是沁色,述不尽的年代。
碳黑色覆盖着深棕色,这是近处的观察。
粗壮的尾部同双脚一起支撑了躯体,使雕件极为稳定。
6. 姓吴的玉雕大师
李渔说:尤物可以移人。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说起古代四大美人,无人不识。
西施浣纱,后来帮助勾践灭吴;貂蝉拜月,后来帮助王允离间董卓吕布;杨玉环羞花,安史之乱她也逃脱不了干系。
那古代的美男子呢?你又能数出几位?最后又遭遇什么样的命运?
潘安
潘安,小名檀奴,西晋文学家。
如果说,西施是美女的代名词,而美男子的代表者就是潘安。
史上说,潘安“美姿仪,少以才名闻世。”不仅长得很漂亮,举止也极其优雅,年纪轻轻就靠才华闻名天下。
每次潘安拿着弹弓坐车出去玩,洛阳城的女儿就会全都跑出来,手牵着手围着他看,往他的车里丢水果,结果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后来,形容一个男子长得好看叫“貌若潘安”,女人也会把最爱的情人叫“檀郎”。
和潘安相关的,还有东施效颦的男版:西晋另两位文学家左思和张载,羡慕潘安每次游玩回来都满载而归,就学着拿一个弹弓坐车出来玩。结果,因为这两个同学的长相实在愧对观众,看到的人都向他们脸上吐口水,扔石头。
结局:官场上一心往上爬,成为争夺政权的一颗棋子,被夷三族。
悟: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嵇康
嵇康,西晋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有人看到嵇康的儿子嵇绍,说他在人群中,如同一只仙鹤立在野鸡群。王戎说,那是因为,你没见过他爹!
那他爹嵇康,到底美到什么程度呢?
有一次嵇康上山采药,樵夫见到他,竟误以为是仙人下凡!
在魏晋那个唯美时代,男子特别喜欢傅粉化妆,娇滴滴的美男也层出不穷。嵇康偏偏是一股清流,喜欢素面朝天,自是天质自然,龙章凤姿。
嵇康不仅精通文学、玄学和音乐,他还喜欢打铁,常年的锻炼,身材修长健美,史上说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也有的说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结局: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悟:所有的美好,有时候抵不过四个字:生不逢时。
兰陵王
兰陵王,即高长恭,南北朝(北齐)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出身显赫,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第四子;骁勇善战,北齐战神,封爵兰陵王。
历史记载:“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
这位英雄气概的美男子,本来面目竟然是:面相柔美,音色也好听,白得像个美妇人!
以致于每次上战场,他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因为怕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敌人!因此有“面具王子”之称。
因邙山之战,威名大振,士兵们纷纷以歌为他欢庆,即流传成后来知名的《兰陵王入阵曲》。加上他爱兵如子,深受拥戴。
结局: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被赐毒酒含冤而死。
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长得再美,对手也绝不会手下留情!不如学范蠡急流勇退,归隐江湖。
卫玠(jiè)
卫玠,西晋著名玄学家。
肌肤白皙如玉,自带光环。身体如扶风弱柳,“花一般娇,粉一般嫩”。因为身体虚弱,连话妈妈都不让他多说,怕他伤神。
但是在崇尚阴柔美的魏晋,带有“病态之美”的卫玠,正称得上真正的美男子。
少年的卫玠喜欢坐着白羊车出行,结果满街的人都在议论: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跟白玉雕似的,后来都叫他“卫璧人”。连英俊潇洒的舅舅站在他旁边,也感觉明珠在侧,自惭形秽。
二十七岁那年,卫玠到建康游玩,直接造成建康城的交通瘫痪。前来看他的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结果虚弱的卫玠竟然承受不住,一命呜呼!
结局:被看死了。
悟:长得太帅,还真要命!血淋淋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体质锻炼很重要。
宋玉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作家。
在历史上和潘安齐名的美男子。风流倜傥,才思敏捷,擅于辩才,深得楚王欢心,以致于楚王经常要他陪伴左右,或游于兰台之宫,或游于云梦之泽。
宋玉有多美?我们从那篇《登徒子好色赋》就知道了。
写的是宋玉的邻家女孩美若天仙:论身材,增加一分则太高,减掉一分太矮;论肤色,涂上脂粉太白,施加朱红又太赤,生得恰到好处!她那眉毛有如翠鸟之羽毛,肌肤像白雪一般莹洁,腰身纤细如裹上素帛,牙齿整齐有如一连串小贝,甜美一笑,阳城和下蔡的人就已经神魂颠倒!
这样一位姿色绝伦的美女,趴在墙上窥视宋玉三年,他都没答应和她交往!这就是“邻女窥墙”的故事。
包括“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成语,都由他而来。
结局:随着楚国灭亡,七十六岁高龄辞世。
悟: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可长久矣。
韩子高
韩子高,出身于兵荒马乱的南北朝时期。出身贫微,世代以做鞋为生。
十六岁那年,韩子高邂逅陈文帝陈蒨,因为容貌艳丽,纤妍洁白,如美女一般,陈蒨一眼相中,招为贴身备刀侍卫,从此不离左右。
有一次韩子高陷于乱军,敌人挥刃狂砍,杀人无数,但惊叹韩子高的倾国容颜,竟没有一个人舍得伤害他的一根一毫!
传说陈朝公主,也因疯狂暗恋子高,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结局:兵权过重,被以谋反罪构陷而死。时年三十岁。
悟:长得好看,死里逃生;长得好看,还真可以当饭吃!
子都
子都,春秋时期的第一美男子。
连孔子编撰的《诗经》都有他的名字:“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意思是说,一对恋人约会,女孩足足等了恋人几个钟。姑娘心里高兴,可嘴里却骂骂咧咧地说:我等的人是子都那样的美男子,可不是你这样的狡狯少年!
可见,当时“子都”是女生心中的男神,是纯情少女的梦中情人。
连亚圣孟子也说:“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意思是:谁看不出子都是个帅哥,那他一定是瞎子。
子都何许人也?人不仅长得漂亮,还有一身好武艺,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郑庄公的大夫。
结局:被郑庄公骂死。
悟:长得帅,心理素质太低也不行!
宋文公
春秋时期战国国君——公子鲍。因为美得惊天动地,连中年守寡的祖母都对他垂涎三尺,想打他的主意。作为国君的长辈,什么男人没见过?何况春秋时期已经礼崩乐坏,谁也管不着她!
但是宋文公出身高贵,为人贤明,礼贤下士,乐善好施,得到国人拥戴,岂肯轻易就范?最后寂寞难耐的祖母竟提出用江山跟他的身体交换的话,他也绝不相从!
说白了,宋文公就是,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结局:善终。
悟:才子而富贵,定从福慧双修得来。
作为堂堂七尺男儿,从头到尾跪舔完古代的八大美男子,更想来此穿越,来此邂逅。
张潮在《幽梦影》有言:梅令人高,兰令人幽,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松令人逸。那美人(此处亦包括美男)呢?令人神魂颠倒。
看美人能养眼,能遣怀,能快意,能让人心驰神往,对于花痴来说,更胜于治病良方。都说,我们处在看脸的时代。古代又何曾不是呢?
7. 中国玉雕大师前十名 吴
伴随着古代音乐的发展,舞蹈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春秋战国平易近间歌舞的昌隆一方面是时代的需要,一方面也是人平易近社会糊口的需要,它吸引着男男女女无冬无夏地舞个不竭。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孔子(公元前484年)为教育学生而编定的“六艺”之一。“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可歌可舞。良多诗歌写出了平易近间歌舞的盛况。如《诗经陈风宛丘》描述陈国京城宛丘(此后南淮阳)男女无冬无夏地在宛丘(今淮阳尚存小小丘陵)欢娱歌舞。至此后呐缦平易近间舞仍然流行,出格在祭奠庖羲女娲时在太昊陵前所跳的《挑花篮》舞,闻名遐迩,人称“年夜姬遗风”。而在这一时期也形成了我国古代宫廷舞的雏形,额记载:中国宫廷舞蹈在夏商时代已经产生。周代特别重视礼乐的作用,官方制定的大舞、小舞均属宫廷舞,乐舞机构大乐司伎达1500多人。
发展的历程
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那时的人们是相信鬼神的,因此国家无论大事小情,都要占卜问卦,進行祭祀活动,是故当时的舞蹈多在祭祀和庆功时表演。传说启喜好歌舞,根据《竹书纪年》记载,他曾下令舞《九韶》。虽然舞蹈的内容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知晓了,但或可猜测是与祭祀有关。《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还有一则记载,说启去到天帝处,从天上得到《九辩》和《九歌》两部乐舞作品,带回人间,于是他又制成《九韶》。 到了夏朝末帝夏桀时,其宫殿中竟有女乐三万人,淫乐之声震响全城(《管子·轻重甲》)。其乐舞崇尚奢华,而其本人耽于淫乐,终至国亡。
取代夏朝的殷商与夏一样,尊侍鬼神。凡祭祀等“礼”举行时要伴以歌舞。商人用音乐与神鬼对话,将歌唱给神鬼听。乐舞成为人们進献、侍奉、娱乐神鬼,使人神沟通的重要手段。有时商王还亲自舞蹈,比如殷墟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商王为祭神而表演的舞蹈《羽舞》。
商朝灭亡后,随之建立的西周王室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礼乐制度,标志着中国宫廷舞的正式确立。“礼”指祭祀、朝飨等仪式,“乐”指伴随“礼”進行的乐舞。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根据周代礼乐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等级十分森严。据《周礼·春官》记载:如祭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祭山川,“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祀四望时,要“奏姑洗、歌南吕”,舞《九韶》。享先妣时,要“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享先祖时,要“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来访使臣用小雅《鹿鸣》、《四度》、《皇皇者华》。又如天子祭祖用的《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在周雅乐中,器乐、舞蹈、歌唱往往分别進行,并不完全合在一起,舞蹈由与笛相似的管和歌唱配合,歌唱由弹奏乐器瑟或簧管乐器笙伴奏,器乐即所谓“金奏”,是钟、鼓、磬的合奏。“金奏”规格很高,只有天子、诸侯可用。大夫和士只能单用鼓。当时可以看到“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九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
后来出土的考古文物均有这一时期舞蹈的印证
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给舞蹈带来了无限的朝气,使舞蹈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成长阶段。
一 贵族之家的舞蹈练习异常严酷,如湖南长沙出土的舞蹈纹漆奁,图一一女教师,手执教鞭,三女舞伎左二人右一人,广袖长裙正在习舞。年夜服饰上看,该图所纺暌钩的是嚣张国贵族之家。由此可以想见越国西施习舞于土城,三年学容步练习严酷的水平。
二 河南信阳嚣张墓出桶?黪瑟乐舞彩绘图残片,上有长袖舞人和巫舞,若有一位正在呼号的巫女,着广袖衣伸展两臂似欲起舞,另一巫人张弓搭箭正欲射出,由此可以窥知嚣张国巫舞的点滴。
三 四川成都邑郊百花潭出土的《宴乐渔猎纹壶》,中心部门以立柱支撑,上挂编钟、编磬各四枚,四女伎着紧身衣跪舞,四女伎着斜褶长裙,十二人击磬,二人击鼓。柱外一女伎手持双鼓棰正击建鼓,鼓架下置一小铃状曲柄,名“打发”(合觉得铃),为节乐的曲谱,即战争时“鸣金收军”的“金”。铜壶颈部有“采桑舞图”,正中身段修长的采桑女,正在扬起窄袖起舞,摆布二人抬手击节,热情洋溢。
四 成都与河南汲县两铜壶只有细小的分歧处,可能原均为嚣张文物,后者流入巴地。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铜壶壶盖上,也有一幅“采桑舞图”,舞女们在桑树下有的采桑,有的举袖起舞,服饰舞姿与以上所述铜壶舞姿近似,战国时代南方的舞蹈女伎多渭案顸长裙,颀长袖,是一时风尚。传为洛阳金村韩墓出土的玉雕舞女佩饰,上部用小玉管枚举成T形,下方的玉管之下悬垂一对玉雕舞伎。额发为半月形,两鬓卷曲,长裙,宽心外又套窄袖,斜裙绕襟,腰系宽带,尾部垂下,两舞伎各用摆布手上举互接,如斯起舞,造型对称中显示出活跃美妙。这种战国玉舞人佩饰的呈现,不仅证实它已打破西周仅限于礼制佩玉的轨制,而且就舞姿的新奇别致来看,此时舞蹈已开一代新风,更具有娱乐赏识的审美价值。
五 无独有偶,在北方的匈奴,则流行石佩饰,内蒙古准格尔旗布尔陶亥乡西沟畔战国墓出土的匈奴石佩件五件,其中四、六两舞伎,头戴冠,长袖绕身腰间系带,两腿一前一后,前屈后跪,是极为珍贵鲜为人知的匈奴舞姿。北中国还有山西长治出土的陶舞俑,为男人独舞,似模拟鸟飞动作,八人伴奏,伴唱,舞人头左上方梳偏髻。
六 山西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陶片,上有线欢愉舞图,树下一击鼓而舞的女伎,女伎着斜长裙,服饰舞姿颇似嚣张舞,年夜中可以看出战国时南北乐舞交流的遗迹。
书中也多有记载关于这一时期的舞蹈
《左传》记叙了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看雅舞时的感慨。当他看见跳《象箫》、《南龠》舞,说:“美哉,犹有憾!”看见跳《大武》舞,说:“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当他看见跳《韶濩》舞时,说:“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看见跳《大夏》舞,说:“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看见跳《韶箾》舞,他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从中可见,季札评价甚高的《韶箾》舞,是因为“德”到达了极点,其宽厚仁大,没有什么乐舞可以超过它。
《楚辞》曰:“二八齐容起郑舞,袵若交竿抚案下。”又曰:“翾飞兮翠曾,(曾,舞也。言舞工巧似翠鸟之举。)展诗兮会舞。”
《拾遗记》云:“燕昭王即位,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娟,一名提嫫。体轻气馥,或行无踪影,或积年不饥,昭王处以丹绡华幄,饮以瓀珉之膏,饴以丹泉之粟。王登崇霞之台,乃召二人徘徊翔舞,殆不自支,王以缨缕拂之,其舞一名萦尘,言其体轻,与尘相乱。次曰集羽,言其宛转若羽毛之从风末,曲曰旋怀,言其支体缠蔓若入怀袖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舞蹈主要在以下场合表演:
一是用于祭祀。《周礼·地官》记载:“舞师的任务包括:教习兵舞,在祭祀山川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帗舞,在祭祀社稷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羽舞,在祭祀四方之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皇舞,在大旱祈雨时带领人们舞蹈。”“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
二是用于巫礼。《周礼·地官》记载:“司巫掌管群巫,如果国内发生大旱,则带领群巫跳舞求雨。此外,在祭祀百物之神时,跳兵舞、帗舞。
三是用于驱疫。
四是用于教育。《周礼?地官》记载:“乐师掌管国学之政,来教育贵族子弟学习小舞(指年幼时学习的舞蹈)。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通过学习乐舞,使这些贵族子弟可以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音律和谐,舞蹈应节,就可以用来祭祀天神、人鬼、地祗,这样邦国和睦,万民和谐,宾客安抚,远人臣服,万物兴盛。
五是用于宴享。当时表演的舞蹈有弓矢舞等。
西周时的宫廷舞在殷商乐舞的基础上,在“以德配天”的观念下,将宫廷舞向礼仪性上发展,而弱化了它的娱乐功能。舞蹈主体是雅乐舞,其特征就是肃穆、崇高。比如,周天子在冬至日和夏至日祭祀时,当天子登坛祷告时,舞队献上《云门》和《咸池》,舞者疾徐适度、進退有序、雍容有加,凸显庄重神圣、中庸宁静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