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龙底稿(玉雕龙手稿图)
1. 玉雕龙手稿图
玉上巧雕花生龙纹,谐音寓意“生意兴隆”。
2. 玉雕龙手稿图片大全
和田玉雕,讲究工必有意,意必吉祥,不同题材,代表不同的寓意,都带有美好的祝福。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神兽,象征威严,尊崇,纵横,宏达。大龙,小龙的组合,是一个传统题材,叫:代代成龙。
大与小,代表传承,寓意:优秀的品德,高远的志向,伟大的成就,代代相传。
3. 玉雕龙设计图
玉雕龙在民间一般比喻男子,如今已成为全球华人心目中最尊贵的吉祥物代表,龙有着神武、力量、卓越、掌财的象征。
玉雕龙通体为墨绿色,高26厘米,重一千克,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它以后被命名为c形玉雕龙。龙首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
4. 玉雕龙画法
要在龙偶上做会动的眼珠子,你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和技巧。首先,你需要购买一些小型的玻璃或塑料珠子,它们可以在手工店或网上购买。然后,使用透明的胶水或胶水枪将珠子粘贴在龙偶的眼睛位置上。确保珠子能够自由滚动。接下来,你可以使用一些彩色纸或绘画工具来制作龙眼的细节,如瞳孔和眼睛的颜色。最后,将眼珠子固定在龙偶上,确保它们能够自由移动。这样,当你移动龙偶时,眼珠子就会动起来,增加了龙偶的生动感。
5. 玉雕龙手件件图片大全
在玉雕中,常有雕龙刻凤,而龙的寓意丰富,既可表达对子女的“望子成龙”,如若雕有二龙戏珠,则寓意双龙升降,推让谦逊,有喜庆丰收之意。
6. 玉雕龙画稿图片大全
此件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第一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 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 参加中国玉文化玉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认为,在辽河流域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堪称“中华第一龙”。 据介绍,这种玉龙呈勾曲形,高26厘米,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鬣,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象形的“龙”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副研究员刘国祥认为,红山文化玉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龙形的龙。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于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部落集团所创造的文化类型,继红山文化玉雕龙被确认后,在距今超过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 辽宁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田广林认为,红山文化的发现证明“龙”在辽河流域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而兴隆洼文化的发现,则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8000年前。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说:“除年代早以外,辽河流域的龙,还形成类型多、成系列等特点。”辽河流域考古发现的早期龙可分8个类型,按年代早晚排列大致为摆塑型、浮雕型、木雕型、刻画型、彩陶型、泥塑型、玉雕型和彩绘型。 据田广林介绍,中国人崇龙礼俗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近年来,河南濮阳发现过有六七千年历史的蚌塑的龙,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遗存中也发现过距今5000年前的鲵形龙,但这些都是龙的初级形态。 郭大顺认为,在辽河流域出土的玉龙形象,证明了龙确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而且确知这些动物原型中有猪、鹿、熊和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经过人们不断地艺术加工提炼最终定型。 田广林说,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崇龙的最标准形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崇龙礼俗的最终形成。从崇拜各种动物到统一到玉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基本过程。 他认为,红山文化是中华龙文化、玉文化的一个直接根系,是中国拥有5000年文明的基本标志。 龙在中国百姓心中是吉兆、智慧的象征,也是人与天、神沟通的媒介,被赋予了主宰风雨、载人升天、降临祥瑞等等神奇功能。在中国古代,龙还被引入到古天象学、命理学以及帝王政治等领域,被赋予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有些学者将“中华第一龙”归为“马型原龙”,其理由是它“马首蛇身”, 而另一些学者则争辩说这也是“猪型原龙”的一个变种,可惜遗憾的是,这 种“马型原龙”迄今为止仅仅发现一块类似品,而且是从一个农民手中购得, 缺少旁证,种种争辩也就变得莫衷一是起来。不过单从玉龙的形状上来看, 还是很象马的,这些从下面所介绍的“猪龙”对比即可看出。 所谓“猪龙”顾名思义,就是“猪首蛇身”的龙,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上, 曾经挖掘出大量的“猪龙”,其中最出名的应属在赤峰巴林右旗和牛河梁出 土的两只。和“中华第一龙”相比,它们有着明显的特色——“猪”的特色: 猪龙们普遍体形较小,并且扁圆厚重,给人一种“胖嘟嘟”的感觉;从纹理 上看,它们有着和猪一样的大耳朵、圆鼻孔以及环型纹,有些还有野猪的獠 牙,这些特征,都是“中华第一龙”所不具备的;同时,在整个造型上,除 了都是“C”型之外,“猪龙”和“中华第一龙”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猪龙背上孔大,首尾几近闭合,而且做工略显粗糙,用料上也显得不够精致。 虽然在历史博物馆也有猪龙,但是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看到,所以猪龙 的艺术特色和有关图片都是从文献中获得,为了避免“抄书”之嫌,只是介 绍一下它们的大致形状,其它内容就此略过。 但有一点不能略去,就是“中华第一龙”和“猪龙”到底渊源和关系如 何?为什么它们是同一时期的制品,又同发掘于红山文化的遗址之中,差异 却如此之大?如果我们给玉龙进行一下分类的话,可以发现红山文化中存在着 猪、马两种文明流派。在现在所发现的玉龙中,中华第一龙可以说是独树一 帜:中华第一龙上有明显的“马”的痕迹,而 其它玉龙则更加具备“猪”的特征。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些玉龙的出土地点, “马”型龙的发掘地翁牛特旗,比较接近内蒙古草原地带,而“猪”型龙的 发掘地牛河梁等地,则主要处于辽河流域平原地带。我们知道,远古人的创 造力有限,他们所塑造的龙必然有日常生活中的动物的痕迹。那么,似乎以 下的结论也就变得水到渠成: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区域,西部接近于内 蒙古草原,它的文化接近于游牧文化,从而马对日常生产生活至关重要,也 就成为“龙”的原型;而在接近辽河平原的东部,主要是从渔猎经济转化为 农耕经济,猪可能也就是最早驯化成功的家畜,同时在生活中也作为财富的 象征,如此一来,猪也就成为“通天神兽”——龙的原型。——如果这一推 论能够成立的话,那么现在所发掘出来的玉龙可谓功不可没。 。7. 玉雕龙图案
府上有龙图案,出自玉雕古图谱,其本意是家里有公子,即家里有儿子。 古代时,府上是指家里,是对对方的敬称。龙在这里指代儿子。 因此,古代家里有儿子或盼望有儿子的人,喜欢收藏这种题材的玉佩!
8. 玉雕龙手稿图片欣赏
1、贤相敦高躅,雕龙忆所思。——出自唐·钱起《奉和王相公秋日戏赠元校书》
2、雕龙辞辨干时才,重赞甘泉屈壮怀。——出自苏颂《再和入省宿》
3、设矩陈绳劝蹈中,雕龙炙輠戒多穷。——出自项安世《又次韵杨秘书送行》
4、舞凤迎公主,雕龙赋婕妤。——出自唐·张说《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5、雕龙心已切,画虎意何成。——出自唐·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
6、黄鹄飞将远,雕龙文为开。——出自唐·韦嗣立《奉和张岳州王潭州别诗二首》
7、雕龙雏老师,块坐司莩灰。——出自李新《彦升索春晖亭诗予昔登亭上见凡赋诗率比兴於雨草如东野初语予疑命》
8、雕龙宁可学,刻鹄叹无成。——出自李洪《偶成律句十四韵》
9、雕龙蔚文采,老鹤莹仪形。——出自司马光《景仁将归颍昌辄为诗二十韵纪赠》
10、刻鹄尚未已,雕龙奋而为。——出自唐·陆龟蒙《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用伸酬谢》
9. 玉雕龙手稿图片大全集
一: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中国十大无价之宝之一。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造。 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 后母戊鼎是世界上唯一的巨型青铜器。 它是中国的无价之宝之一,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二: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 因为剑身镀了一层含铬的金属,所以千百年来都是不锈的。 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 花纹含硫量高,硫化铜可以防锈。
三: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金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唐代文物。 197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4.8厘米,直径2.3厘米。 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此仿皮囊形银壶,腹两侧捶马衔杯纹,马颈系流光,昂首翘尾,似舞。 镀金装饰。 造型优美,图案独特,制作精美。 圈足有墨一行:“十三又二半”。
四: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传统画作。 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唯一幸存的代表作。 为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的形式,采用散布透视构图法,生动地记录了12世纪中国北宋都城东京(又名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 以及当时各行各业的人的生活状况。 是北宋的都城。 当年北京繁华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形势的写照。
五:曾侯乙编钟
曾后羿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第一批禁止出国(境)文物之一。 1978年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一种由六十五只铜编钟组成的巨大乐器,音域跨越五个半八度和十二个半音。 其精湛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表现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品”。
六: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1969年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 东汉镇守张掖武将张江夫妇墓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铸造业高超的象征。
七:金线玉衣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线玉衣,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也就是只有皇帝和国王下葬时才穿的玉衣。 别看这只是一件衣服,其实它是由2498块玉石制成,总重1000多克。
八. 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祭品。 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月山堡转然润山腰,现为潭河里遗址。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方尊。 目前,四羊尊被视为中国无价之宝之一。
九:《大禹治水》大玉山
新疆和田玉山原料来自新疆和田玉山原料。 由于重量巨大,运到北京花了三年时间。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玉材运抵北京后,乾隆帝下令内府宋代《大禹治水》卷为手稿。 全部画在一块大玉上,然后制成木样,随玉料一起水运到扬州,由两淮盐政局管辖的扬州工匠雕刻而成。
十:镶金兽首玛瑙杯
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 中国首批禁止出境(边境)文物。 镶嵌金兽首的玛瑙杯,无论从选材、设计、工艺,都堪称唐代玉雕艺术的杰作。 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