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工玉雕(西周玉雕纹饰)
1. 西周玉雕纹饰
凤的最初造型源自玄鸟,是我国古代东夷族的图腾,后来发展为商代偶像。《诗经>商颂>玄鸟》中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引出有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下商始祖契的故事。
为此,商朝人尤其崇拜玄鸟,并发展出用原始凤纹装饰当时的玉器、铜器等工艺品。
逐渐,人们创意出一种集众鸟精华于一体的凤。
据说直到汉或南北朝时“凤”才发展为“凤凰”,分出雄雌体。
秦汉时期,凤在民间被视为能够引导人类灵魂升天再生的神灵,相关纹饰被大量应用制作。
凤纹在汉代基本定型,即《韩诗外传》中的描述:“夫凤之象,鸿前而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颔而鸡啄。”
《宋书>符瑞志》中形容凤为:“蛇头燕颌,龟背鳖腹,鹤顶鸡喙,鸿前鱼尾,青首骈翼,鹭立而鸳鸯思。”
内容比汉代更加详细生动。
还有不少民间传说形容其为“锦鸡头、鸳鸯身、鹏翅、鹤腿、鹦鹉嘴、孔雀尾”等,这些情况都表明凤纹造型随着历史的推移变得更加具体化。
2. 西周玉器纹饰
西周玉器多作扁平状,善于采用细阴线和一面坡粗阴线相结合的粗细阴线双勾法来刻画主题,线条刚劲,形象生动。西周玉器花纹图案的结构也很严谨。在表现动物纹样时,善于以夸大局部特征来概括全貌的艺术手法,达到言简意赅、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3. 西周玉雕纹饰图片
1. 西周古玉鱼具有很高的价值。2. 首先,西周古玉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它们是西周时期的玉器,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其制作精美,雕刻细致,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技艺和智慧。此外,西周古玉鱼在艺术市场上也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由于数量稀少,且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市场需求较高,因此价格较高。3. 此外,西周古玉鱼还可以作为研究古代社会、宗教、艺术等领域的重要文物,对于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西周古玉鱼的形制、纹饰、材质等方面的特点,可以深入探讨古代社会的制度、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内容,从而延伸了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4. 西周玉雕纹饰图片大全
1、材质。整个西周一共有330年的历史。西周玉器的材质和商代时期的玉材差不多,材质算是比较丰富。玉材一般为软玉与和田玉,也包括一些绿松石、水晶、汉白玉、玛瑙、天河石和煤精等等不同的玉器材质。
2、形状。在西周时期,玉器主要是片形为主的形状,一般像圆雕的就很少。玉器的主要造型主要是以动物型、人物型和几何形等等。几何形又包括壁、刀、斧、环等的形状。人物型的形状就是一些人龙合体和玉人。动物形状的玉佩主要是各种各样的玉佩饰,比如牛、虎、鹿、兔等。
3、纹饰。西周玉器的纹饰,和商代相比较的话更加的趋向于图案化和抽象化,和同一时期的青铜器的风格很一致。比较常见的纹饰有写实性和装饰性的纹饰,也有想象的纹饰,像鸟纹、凤鸟纹、饕餮纹、云纹、骨纹、雷纹等等。龙纹的呈现方式是以头尾相对、并且双尾要相交,和商代时期的单龙单纹有很明显的区别。
5. 西周玉雕图片大全
玉虎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之一,类似器物在罗家柏岭、六合、肖家屋脊、枣林岗均有出土。从外观特征看,石家河文化玉虎分抽象和具象型两种。石家河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年代距今约4600-4000年。该文化出现了如石家河遗址群,石家河古城等。
曾经出土的一只玉虎是茹家庄伯墓出土玉虎,另一只是虢国墓地出土玉虎。这代表它是西周到战国时贵族才带的。另一种说法是虎符,有两块玉组成,拼起来是一只完整的老虎,作为兵符使用。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所以不是可以做成玉器佩戴的。
好像没有玉豹子会作为佩戴的……都是装饰物用来摆放而已。
动物形纹饰有神兽和写实动物两种,最常见的是兽面纹和螭虎纹。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狰狞凶猛的兽首,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之一的玉彘及玉铺首上。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最早是春秋时期,战国至汉代很盛行。兽面纹玉器,后世仿造非常多,但都未把握住细部特征。辨认春秋至汉代的兽面纹,关键在于眉毛与鼻的刻线是粗连的,眼睛一般为菱形,抓住了这个特征,一般很容易识别出仿制品。
螭是龙的一种,因形状似虎而称为螭虎。螭虎纹是战国至汉代常见纹饰,常以高浮雕或透雕琢出,作盘曲蜿蜒或攀援匍伏装,装饰玉璧、剑饰和玉印等器物。古人将螭餐作为天空游弋的神兽,因此在塑造螭虎形象时,往往衬流云纹。
写实动物形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少见,主要是沿用商、西周时期动物玉雕的造型。目前见到的动物形纹饰有两种:一种是虎皮纹,装饰在虎形玉佩上;另一种是蝉纹,装饰在玉管上。这两种纹饰都仅见于春秋时期,迄今还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动物形纹饰。
头部最常见的玉饰是玉玦,诀是耳饰,悬夹在两耳上,常成对出土于人头骨两侧。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样式有两种:一种是沿用新石器时代的样式,作扁平体形,大多数没有纹饰,也有的雕琢龙纹、卷云纹、勾连纹或缺口部作又龙首。
6. 西周时期的玉雕件有什么特点
材质纯净:西周珠子主要采用玉石、琥珀、玛瑙等材质制作,这些材料纯净、色泽鲜艳,非常适合雕刻珠子。
形制精美:西周珠子的形制多为扁平圆形或椭圆形,刻有各种图案和纹饰。图案包括神兽、人物、龙凤和花鸟等,纹饰则以几何形纹饰、云雷纹饰为主。
雕刻精湛:西周珠子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刀法细腻、纹饰清晰,珠子表面的纹路深浅有致,让人印象深刻。
用途广泛:西周珠子不仅仅是装饰品,还可以作为礼品、祭品,也可以用来作为交换和贸易的货币。同时,珠子也在周代墓葬中得到广泛应用。
7. 西周玉器 雕工特点
满饰蟠虺(huǐ)[1]纹的“S”形玉龙的造型是此时龙纹的一大特点,玉龙躯体上所饰蟠虺纹缠绕曲折,变化无穷,鸟纹、兽纹、鸟兽纹、变形云纹等纹饰大量运用到器物上,现得繁密复杂,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1988年山系太原市金胜村晋卿赵氏墓出土的玉剑珌(bì)[2],整器采用立体雕、透雕、阴刻浅雕、减地斜坡等技法,把玉龙、玉蛇等动物雕刻得生动活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玉龙、玉蛇等动物的躯体上,装饰有云纹、“S”形纹、“二”字纹、蟠虺纹等装饰,此器构图极其考究,雕琢工艺精湛。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装饰艺术史上,龙纹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广泛地运用在陶瓷、铜器、绘画、服饰、建筑、竹木牙角等个各方面。在历代玉器上,龙纹被玉工们雕成各种形式,形成了一工人独特的发展系统。此次上海博物馆之行,有幸观赏到了自红山、良渚,到明、清的300余件精美的玉器。本文拟对春秋战国时期龙及装饰有龙纹的玉器的梳理,对春秋战国玉器龙及龙纹的形成及其鉴别做一探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动乱、变革时代,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逐渐繁荣,市场交易活跃,在这种条件下,玉工们创造出了许多新颖的作品。立体雕、透雕激发的普及,为以后玉雕工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在选料、造型设计、图案布局等方面均超过了前代的水平。
春秋玉器是西周的继续和发展,早期仍善用双阴线来刻划图纹,在装饰上则进一步强化了西周晚期出现的在某一造型内雕琢单一的或相互交缠同体的龙纹图样,从而使细小变形且纠集在一起的众多龙纹,经常出现在主体造型内,同时布局繁密,几乎不留余地。如河南光 山县黄君孟夫妇墓的玉虎,其造型为扁平体的虎形,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虽说此虎神态有些呆板,无有太强的动感,但虎身上的装饰却格外引人注目。它除了在腹部、腮部、双肢列有少许几何纹外,通体满饰变形的龙纹,上下交错,左右呼应。这种独特的双阴线工艺及"形中有形"的装饰手法,在春秋早期玉器中极为流行。
战国中晚期,玉器工艺经过不断地发展,越发呈现出一派辉煌的景象。此时玉料选择更加严格,洁白温润的和田玉比供较前增多。治玉工艺更加成熟,而且由于普近采用了金属类工具,所以战国玉器较之早期造型规矩整洁,器物边角犀利见锋,纹饰线条干净利落,决无拖泥带水之处。无论是浅浮雕、透雕,还是阴线刻划,均琢制得精益求精。特别是那张口挺胸、大幅度地扭动躯体的龙凤造型,明显地表现出一种刚健遭劲、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力度。如我们常见的镂空龙形佩、出廓玉壁和各式玉佩等,那细润的质地、新颖的造型设计、滴水不漏细致入微的雕工以及巧妙灵透的镂空、充满活力的线条和通体生辉的光泽,无不让人拍手叫绝,叹为观止。可以说战国玉器工艺的精细程度,在中国玉器史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转折期,玉器纹样也在这一时期发生里很大的变化。龙角也由商代粗短的蘑菇形,发展为曲层和分枝。出现了龙蛇、龙凤、龙虎以及动物纹与谷纹的组合,空间结构变化为多样。龙纹在战国时期几乎遍及每一种类的玉器。在历史演进中,龙纹或龙的造型由简至丰,有机综合了多种动物形象并渐趋完善,因此获得了十分广阔的形象表现空间,或升腾,或奔驰,或盘踞,或入涧,无一不可。古往今来,龙纹被广泛应用到各种器物上面,成为装饰纹样中极富生命力的题材,它经久不衰,富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感染力。
8. 西周玉雕纹饰特征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形制与纹饰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繁缛,由凝重到生动的发展演变过程。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1、夏代青铜器: 夏代是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有关文献里多有提及夏代的铜器。
2、商代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艺术是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阶段。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艺术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普遍装饰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 墟期的青铜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酒器在数量和种类上明显增多;一个是流行 饕餮 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奇异的动物纹样。各种纹样的交互组合形成了,商代后期代青铜器狞历之美的时代风格。 殷墟期的青铜器总体风格为:造型凝重雄浑,纹饰繁丽深沉。
3、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的风格由奇诡转为典雅。周代早期的青铜器酒器减少食器增多。西周中、后期纹已不多见,带状花纹增加,流行顾首的菱纹、凤鸟纹以及窃曲纹、重环纹等几何纹样。长篇铭文是这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 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 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到了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是:
①列国器物大量出现。当时王室衰微而诸侯、大夫及家臣势力不断壮大的形势相吻合。
②地域风格的形成。大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心的中原、以秦国为中心的西方和以楚国为中心的南方三足鼎立的格局。此外,北方、西南方、东南方等几处少数民族区域也各有其独特风格。
③各地区之间逐渐交流。例如吴越地区流行的细线云雷纹在楚地也时有发现,而原先用于北方的带钩也传播到了南方,从物质文化角度反映出东周时期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④铸造技术的长足进步。器物制作方面主要体现在合范法铸造的高度发达、失蜡法的应用、模印法制范、镶嵌工艺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表面处理技术等。
春秋时代对于周天子及其维护者而言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直接结果是新价值观、新风格、新趣味的不断确立,艺术新潮的涌动因而成为遍及春秋列国的历史现象。
战国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物质文化已进入铁器时代。这时的青铜冶铸业以制造精致灵巧的日用器为主,装饰手法也愈来愈多姿多彩,鎏金、镶嵌、镂刻、金银错等无不技艺精湛。现实生活的场景和图像,也出现在青铜器的装饰花纹中,标志着青铜器艺术的世俗化。
9. 西周时期玉器雕工的特点
商周玉人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主要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其特点和价值如下:
1. 特点:商周玉人多为立像或坐像,通常高度在10厘米至30厘米之间。它们的形态优美、线条流畅,雕刻精细、栩栩如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四羊方尊”,这个器物上面有四只羚羊围绕着一个方形容器。
2. 价值:商周玉人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以及政治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例如,“四羊方尊”就反映了当时牧业经济比较发达,并且已经开始使用货币交换;同时也说明了当时贵族阶层对于礼仪规范和祭祀活动非常重视。
总之,商周玉人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独特而珍贵的一类,在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10. 西周玉雕纹饰和工痕特点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西周一面坡的工痕特点是指在青铜器制作过程中,西周时期的铸造工匠在一面坡状的铸型上所留下的特殊痕迹。它具有以下特点:
1. 遵循“一面坡”工艺:西周青铜器的制造遵循“一面坡”工艺,即将铸造所需的铸型制成一面坡状,以便于铸造出成型的青铜器。
2. 留下“工痕”:铸造过程中,铸造工匠会在铸型的斜坡上用铁钎子、木棒等工具留下痕迹,这些痕迹被称为“工痕”。
3. 痕迹清晰:西周青铜器铸造技术相当高超,铸型制作精细,铸造出的器物表面光洁平整,因此工痕留下的痕迹非常清晰。
4. 工痕种类繁多:西周青铜器的工痕类型繁多,包括刻痕、撞痕、凿痕、打痕等,不同的工痕反映了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技巧。
5. 具有文化价值:西周一面坡的工痕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的制造工艺和铸造技术,对于研究西周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