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兽类玉雕(馆藏南北朝玉器)
1. 馆藏南北朝玉器
宋代就有玻璃的。中国古代制造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只不过那时人们叫它琉璃。直到西方国家的玻璃传入中国以后,才有了玻璃的叫法。西方的玻璃是由钠钙元素组成的,而中国的琉璃所含的元素是铅和钡。
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2. 南北朝玉佩
组佩又名“杂佩”、“佩玉”,专指春秋战国时盛行的由多件玉器串联组成的悬于身上的佩饰玉。此佩玉现今所知最早见于春秋早期,战国达到极盛,汉代逐渐消亡。其后南北朝、唐,元等朝代虽偶有出土,但在当时社会中不具有较大的影响。
玉组佩以镂雕绶带纹长方形玉饰系鎏金银链下挂5件玉坠而成,玉坠分别为摩羯、双鱼、双凤、双龙、鱼衔莲枝佩。龙、凤、鱼等吉祥题材的运用以及雕琢刻划中所表现出的写实风格,具有浓郁的中原文化气息,显示出辽地诸族文化的交流及玉器制作的发展水平。
3. 南北朝时期玉器
古代形容玉的字:
01.琼 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02.琳 美玉。青碧色的玉。《书·禹贡》:“厥贡惟球、琳、琅玕。”
03.球 美玉。《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04.瑜 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05.环 圆圈形的玉器。《左传·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环,其一在郑商。”
06.璇 美玉。《集韵·平仙》:“璿,《说文》:美玉也。引《春秋传》:璿弁玉缨……或作琁、璇。”
07.璧 扁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08.琪 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属。”
09.璞 未雕琢的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宝焉。”
10.瑶 亦泛指美玉。《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11.碧 青绿色或青白色的玉。《庄子·外物》:“ 苌弘 死於 蜀 ,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12.瑰 美玉,美石。《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13.翠 硬玉。宋吴自牧 《梦粱录·元宵》:“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14.瑾 美玉名。南朝宋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15.瑱 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诗·鄘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
16.琮 瑞玉。方柱形,中有圆孔。用为礼器、贽品、符节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17.珂 白色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珂,石次玉,亦码碯白如雪者。一云螺属。”
18.璎 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璎,璎琅,石似玉也。”2.即璎珞。玉饰。 唐 元稹 《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
19.瓒 质地不纯的玉。《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
20.琛 指玉。《宋史·乐志九》:“禕衣褒崇,琛册追荣。”
21.珰 玉制的耳饰。《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22.璠 美玉。 晋陆云《答顾秀才》诗之五:“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23.璜 状如半璧的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
24.珑 古人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刻龙纹。《说文·玉部》:“珑,祷旱玉也。”
25.珉 似玉的美石。《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
26.璆 美玉。可制磬。亦借指磬。《书·禹贡》:“厥贡璆铁银镂砮磬。”
27.瑛 美玉。《魏书·阳尼传》:“ 采钟山 之玉瑛兮,收珠泽之珂珬。”
28.琯 玉管。《大戴礼记·少间》:“ 西王母来献其白琯。”
29.瓘 玉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
30.珏 相合之二玉。双玉。《说文·珏部》:“珏,二玉相合为一珏。”
31.璋 玉器名,状如半圭。《书·顾命》:“秉璋以酢。”
32.瑷 美玉。《玉篇·玉部》:“瑷,美玉也。”
33.圭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等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易·益》:“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34.琀 古代放在死者口里的玉。《说文·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
35.玦 古时佩带的玉器。环形,有缺口。《左传·闵公二年》:“公与 石祁子 玦,与 甯庄子 矢,使守。”
36.琦 美玉。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蟭螟之巢,无乘风之羽;沟浍之中,无宵朗之琦。”
37.琬 美玉。《书·顾命》:“弘璧、琬琰在西序。”
38.瑒 玉名。《广韵·平阳》:“瑒,玉名。”
39.玢 玉名。《玉篇·玉部》:“玢,玉名。”
40.琥 瑞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白琥礼西方。”
41.珲 美玉。《集韵·平魂》:“珲,美玉。”
42.琚 佩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3.珺 美玉。《改并四声篇海》:“珺,美玉也。”
44.琨 玉石。《书·禹贡》:“厥贡惟金三品、瑶、琨、篠簜。”
45.璐 美玉。《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佩寳璐。”
46.玫 美玉。一说火齐珠。《尸子》卷下:“ 楚 人卖珠於 郑 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玫瑰。”
47.璊 赤色的玉。《诗·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48.珅 玉名。《集韵》:“珅,玉名。”
49.瑭 玉名。多用于人名。 五代有史建瑭 、 石敬瑭。
50.玮 玉名。《广韵·上尾》:“玮,玉名。”
51.琰 美玉。南朝梁简文帝 《谢敕赉善胜威胜刀启》:“冰锷含彩,雕琰表饰。”
52.玙 美玉。《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还未至,丙申,卒於 房 , 阳虎 将以璵璠敛。”
4. 南北朝玉辟邪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之旨,这和中华民族的气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及其他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另的艺术也如此追求,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便是含蓄美、内在美。
雕塑亦然,中国古代雕塑给人的感觉不象西方古典雕塑那样一览之下、历历在目,而是神龙露首不露尾、含不尽之意于象外。没有剑拔弩张,向外张扬的火气,而是象中国书画用笔藏锋那样将力量包裹在内部,给人更多品尝的余味。
例如严阵以待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载歌载舞的汉唐女俑、孔武威风的唐代天王力士,乃至雄强猛厉的南北朝辟邪和唐代石狮,都有这种效果。我们比较一下掷铁饼者力量的紧张迸发和拉奥孔群象情绪的激烈发泄,就能够领会到中国古代雕塑含而不发的美感特点。
它是与其他中国古代艺术的审美理想相一致的,就象西方雕塑与绘画的审美理想也相一致一样。欣赏中国雕塑时也许会觉得不如西方雕塑痛快顺溜,这就象喝酽茶和喝咖啡不同一样,不能相题并论。喝茶需要品味,如若不谙茶道,便永远进不了茶的境界。
5. 南北朝 玉
古代人脚上挠痒痒用的工具是搔杖,也被称为“如意”。如意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也是指代器物,它的形状像一根长条形的木棍,通常用于挠痒痒或者搅拌物品。古代人们使用搔杖来挠痒痒,是因为它的形状和长度适合于伸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挠痒痒。随着时间的推移,搔杖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装饰品,它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削弱,而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器物
6. 南北朝古玉图片
南朝宋慧琳 《龙光寺竺道生法师诔》:“如草之兰,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绚。
” 玉器碰撞所发出的玄妙之音,轻脆,透明,纯净,没有太多的花腔巧调,卖弄炫耀,但浑然天成的美妙,清醇有致7. 博物馆藏南北朝玉器
玉蝉最早是一种装饰 到了西周早期的时候发展为贵族死亡后嘴里含的东西 旧俗死人入殓时,于其口中置一铜钱(富贵人家或用金或者玉),谓之口含 蝉形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己出现,商代至战国墓葬中常有出土,此时的玉蝉大多是悬挂佩戴用的装饰品。玉蝉作葬玉中的口含,最早见于考古发掘的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早期墓,其后未见流行,直至汉代才发展成为普遍的习俗并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商周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雕刻粗放。所用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蝉头眼大,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头部中央有孔,用来穿绳。蝉身用简单的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汉代玉蝉除少数尺寸略大,头上有穿孔的属佩饰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两汉玉蝉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很好。蝉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简明概括,头翼腹用粗阴线刻划,寥寥数刀即成。蝉背部双翼左右对称,如肺叶状。汉代玉蝉造型规整,变化较少。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此时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 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了,宋代仿古风气盛行,当然玉蝉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佩饰。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明代玉蝉的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双翅雕得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好似透明的一般;蝉腿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阴线刻得很密。在蝉的反面采用单撤刀法,使两翅与腹部分开,两翼张开,腹部凸起,增加立体感。腹部的皮纹从颈部开始,而前几个时代玉蝉的皮纹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清代玉蝉也有圆身蝉和片状蝉。清代玉蝉是写真手法与仿古纹饰同用,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这是清代的特征。清代后期开始造假,民国时更为盛行。 “复活”的玉蝉 古玉的文化内涵,古玉的气韵神采,只有盘玩才能细细领悟,这种爱玉而“盘”的心境,给收藏人带来的欢愉和喜悦,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湖南有位收藏者获得一只汉代玉蝉,“八刀”简朴,土头土脑,拙朴木讷,但他却钟爱至极,清洁一番后目口挂在脖子上日夜不离身。七八个月后,这只玉蝉慢慢现出了原身,原来是一件和田玉雕品,大部分呈乳白色,只有头部一团碧绿,像是白石岩上的一汪碧水。再看这只玉蝉玉色温润酥莹,柔丽鲜活,充满了活力,仿佛焕发了生命之光,真是人见人爱。
8. 馆藏南北朝玉器图片大全
明朝服饰特点有哪些,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推翻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那么明朝服饰特点有哪些呢?
明装与唐装相比,在于衣裙比例的明显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衣领也从宋代的对领蜕变成以圆领为主 。明代女装上衣是三领窄袖,身长三尺有余,露裙二、三寸,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当时扬州流行一种新式样:女衫长二尺八寸,袖子宽一尺二寸,外护袖镶锦绣,冬季镶貂狐皮。裙装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浅淡;崇祯时期提倡白色裙。裙边有一、二寸绣边。明初裙宽为六幅,明末时发展为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细密褶纹,也有大褶纹。褶纹装饰十分讲究。有一种名为彩条裙,每条选用一种颜色缎,每条色缎上绣出花鸟纹饰,带边镶以金线可成为独立的条带,将数条这样的各种彩条拼合在腰带上,就成为彩条飘舞的裙子,因此取名 “凤尾裙”。有的还将整块缎料用手工做成细褶纹,取名“百褶裙”。一种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还有一种特殊式样的帔子,由于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这种帔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此名。到宋代将它列入礼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较为普遍,它的形状宛如一条长长的彩色挂带,每条霞帔宽三寸二分,长五尺七寸,服用时绕过脖颈,披挂在胸前,由于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坠子,因此越发显得挺拔高贵。
9. 馆藏南北朝玉器有哪些
南北朝石雕佛像大概值50000元保存完整一个亿石质具有洁白晶莹、纯净细腻、脂润坚韧、经久耐磨等特点。既易受刀,又耐风化,色泽不败。曲阳石雕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构思精巧,造型美观;纹饰清晰剔透,生动逼真;刀工精湛细腻,圆润光滑。料质有汉白玉、花岗石、玉石等。颜色有白、黑、黄、绿、红、灰等。
10. 馆藏魏晋南北朝玉器
青铜联考是一次由故宫博物院主办、全国多个高校共同参与的“全国博物馆学类联合招生考试"。1.青铜联考是一种选拔考试,主要目的是选拔优秀的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考试难度很大,并且需要有广泛的文史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基础技能。2.青铜联考的内容涵盖了文物保护、博物馆学、考古学、艺术史、文化遗产管理等多个方面,考试灵活多变,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重要。3.青铜联考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招生考试之一,对于对学位和职业发展有一定期望的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和相关专业人才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