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玉雕建国时(玉雕历史)

1. 玉雕历史

中国玉文化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今已经有近八千年的历史了,公元七千年前左右就有玉雕问世,在公元四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就流行玉雕,此后玉器一直盛行,历史上还有一段时间以玉为图腾,玉石是当时人类用的最多的物质,美观实用。

在古代,玉石曾代表政治等级,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六种不同的等级地位的官员,使用6种不同的玉器;之后到了秦朝有了玉玺,被一直沿用到清朝;在唐代明确规定了不同品级官员的用玉:玉带制度。可以说,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代上层官僚体系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队武器,玉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2. 玉雕历史文物

1、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中国十大无价之宝之一,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是世界上仅此一个的巨大体积青铜器,是中国无价之宝之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3、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因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4、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5、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14.8厘米,口径2.3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件仿皮囊形银壶,器腹两面均锤出一马衔杯纹,马颈系飘带,昂首扬尾,似作舞状。纹饰鎏金。形制优美,图案别致,制作精工。圈足内有墨书一行:“十三两半”。

6、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目前四方羊尊被视作中国无价之宝之一。

7、“大禹治水”大玉山

大禹治水图玉山的原料来自新疆和田密勒塔山,由于其重量过于庞大,所以光运到北京就花费了三年时间。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玉料抵达北京后,乾隆皇帝钦定用内府藏宋人《大禹治水图》画轴为稿本,由清宫造办处画出大禹治水纸样,由画匠贾全在大玉上临画,再做成木样连同玉料一同经水路运往扬州,由两淮盐政所辖的扬州工匠雕刻完成。

8、马踏飞燕

马踏飞燕,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江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

9、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唐代酒器,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镶金兽首玛瑙杯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10、金缕玉衣

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是汉代规格最高丧葬殓服。也就是当时只有皇帝君王下葬才穿的玉衣。别看这只是一件衣服,其实它是用2498片的玉片制成,总共重大约一千多克。

3. 玉雕历史背景

盘玉兔是一种传统的中国玉雕工艺品,其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挑选原材料、切割、雕刻、打磨等。为了制作出高质量的盘玉兔,需要有一定的技艺和经验。

最好的方法是选用优质的原材料,注重细节处理,尽量保证每个部位的比例和形状的准确性,同时在打磨过程中也要注重细节,力求使整个作品光滑细腻,纹理清晰,达到完美的效果。此外,也需要对玉雕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体现盘玉兔的价值和独特魅力。

4. 玉雕历史渊源

1. 地质作用:和田玉形成于地壳中的一个特定的地质区域,这个区域富含石英质岩石,如长石、角闪石、云母等。这些岩石在特定的地质作用下,会逐渐形成和田玉。

2. 成矿过程:和田玉的成矿过程通常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a. 热液阶段:在地壳深处,高压、高温条件下,火山喷发或者地震作用下,会形成大量的热液。这些热液在向地壳表层流动的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矿物质。

   b. 矿床形成阶段:这些热液在流动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地质条件。在某些条件下,热液会沉淀下来,形成矿床。在这些矿床中,富含石英质岩石的矿物质会逐渐结晶,形成和田玉的前身。

   c. 和田玉形成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长时间的地质作用,矿床中的矿物质会逐渐结晶、长大,形成和田玉。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

3. 成玉过程:在成矿过程中,和田玉会经过一系列的地质作用和改造,最终形成具有美丽色泽、质地和硬度的玉石。

5. 玉雕历史简介

在美玉上雕刻有吉语文字,则是东汉玉器的一个显著特点。东汉的玉器在玉雕加工技艺提高的同时,在刚卯、玉璧等佩饰或陈设玉雕艺术品上出现了吉语文字,流行的吉语有“宜子孙”、“长乐”、“长宜子孙”、“延寿万年”等祝福吉语,或是辟邪咒语。

形式有浮雕和透雕两种,东汉玉器上的吉语文字笔画,比较喜欢用细阴线来进一步刻描,使玉器本身更加醒目。东汉工艺继承了商周及西汉琢玉的优良传统,其技艺更加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汉玉器的技艺,具体表现在镂空技术的进一步提高,细部加工更加精细,细阴线雕刻工艺更加成熟。

6. 玉雕历史人物雕刻题材分类有哪些

古代刻玉的工具有铁制圆盘-铊、无齿的锯、圆锯、钻、锥、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

玉石异常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铊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艺,一点一滴琢磨而成。

在古代制玉过程中使用最多的雕刻工具叫陀,是指安装在“水凳”横轴上可以旋转使用的各种工具的泛称。

陀的名称是玉雕行业沿用历史的称谓,什么时候开始称之为陀己无从考证。在古代,陀与码字相同,可以互相替换,很多人用铭字,是否合适有待斟酌。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

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

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

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

7. 玉雕历史可以追溯到

1.中州粮仓

南阳属于亚热带季风半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都能在南阳长得很好,加之南阳市内河流众多,水源充足,农作物产量高,因此南阳素有“中州粮仓”的美称。

2.心夷之乡

作为“医圣”张仲景的故乡,南阳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堪称卓越。南阳近千家的中药企业,药材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南阳拥有中药材2436种,药材种植基地面积160余万亩,很多药材的种植数量、面积都居全国之最,也因此有着“山茱萸之乡”“辛夷之乡”“艾草之乡”等诸多美名。

南阳中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与其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让玉雕之乡

南阳人开采独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当时的独玉是无需开采的,地表之上随处可见,从独山登高远望,直至白河河床下,都是独玉的玉矿。

矿产资源也极其丰富,已发现有价值的各类矿床矿点452处、80余种,其中最负盛名的,就当属独山玉了。独山海拔368米,是南阳市区唯一的山峰,也是南阳的至高点,所产的独玉位列中国四大名玉,有着坚韧微密,细腻柔润的特点,非常适合进行艺术雕刻, 南阳的玉雕艺术品也因此享誉世界。

8. 玉雕历史文化

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玉雕是我国1972年在江苏吴县草 ,鞋山和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中出土发现的玉璜和玉璞。

这是5000多年前原始人类经过琢磨而成 的玉雕,用来点缀胸部或挂在耳上作装饰品。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玉雕。

9. 玉雕历史发展

玉做为饰品,可追朔到殷商时期,大约公元前3一4千年,就有雕刻玉的工匠。中国玉器发展到两汉时期,进入了第三个高峰期。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稳定,国力强盛,同时也是中国玉器史上的繁荣发展时期,玉文化蒸蒸日上。

汉代玉雕是中国玉文化的巅峰时期。汉代玉雕在西汉早期继承战国传统,但是很快跳出了战国玉雕的窠臼,工艺上突破创新,艺术上传承发展,开创了汉代玉雕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