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玉雕王政国(王政君传国玉玺)

1. 王政君传国玉玺

没有,传国玉玺已经失传了,传国玉玺是秦始皇以和氏璧制造的,玺为印记之意。秦、汉、魏、西晋、前赵、东晋、宋、南齐、梁、陈、隋、唐、后梁、后唐各朝沿用秦始皇之传国玉玺,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和氏璧制造,其中在王莽篡汉时,曾向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索取传国玉玺,王政君感到非常愤怒,便将玉玺取出摔砸于地,为此传国玺还碎了一角,虽然日后以黄金补上缺角,却仍看的出摔碎的痕迹。传国玉玺是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失踪,至今没有下落。

2. 王政君的真实历史

历史上有萧育这个人,确实是萧望之的儿子,在成帝朝做官,后因党附淳于长而免职。但他和王皇后没有任何恋情,甚至没有任何来往。

3. 王政君砸玉玺

  是的,王昭君是汉元帝的宫女,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蜀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2月3日),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李氏。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她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时间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王莽篡汉时,王政君大怒,将传国玉玺砸在地上,致使传国玺崩坏了一角。她驾崩后,与汉元帝合葬于渭陵。

4. 王政君摔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在中国历史上有好几块。都是各朝皇帝自己篆刻的。

真正的传国玉玺是指秦始皇登基后,用蓝田玉雕刻,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那块玉玺。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太后王政君怒摔传国玉玺,使得传国玉玺掉了一个角,后来被能工巧匠用黄金修补好了。也只有这方玉玺能真正的称为传国玉玺。

其他的虽然也叫传国玉玺。但终归都是冒牌。之所以有那么多冒牌的传国玉玺出来,是因为真正的传国玉玺消失后,其他的皇帝因为找不到传国玉玺的下落,只能自己私自篆刻玉玺。就这样,你刻一块,他刻一块。于是就有了好几个传国玉玺。

5. 王政君与王娡

王政君和王姪不是一个家族,

  两人没有关系。   王娡是西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槐里(今陕西兴平)人,母臧儿为燕王臧荼孙女,父为槐里人王仲。   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刘骜的生母。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李氏。

6. 王政君专权

外戚,指皇室的外姓(异姓)亲属以及后妃系统的亲族,也包括皇家公主的夫族。她(他)们是依附于太后、皇后或皇帝宠妃以及公主的裙带集团。所谓的外戚专权,就是在封建专制社会,皇帝的母族或者妻族利用掖庭之亲,以皇后父亲或者舅父的名义,在朝廷总揽枢机之政,居兵戎之重,父兄亲族并居显要,其极端的形式便是所谓的“外戚专权”。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事物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外戚专权的出现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皇权传承制度。一般来说,皇权更迭采取的都是嫡长子继承,不管大小,只要有就行,这样经常造成皇帝即位的时候,无法理事,这个时候,无论是出于亲情,儿子一般天然会以来母亲,还是母亲要维护自己的权益,都要求母亲要站出来,而母亲能够依靠的力量,则天然的是自己娘家人,这就让外戚进入权力阶层成为了可能。汉朝时期,汉成帝继成皇位时年纪幼小,皇太后王政君,把持朝政重用王氏族人,以致王氏权倾朝野,形成外戚专权的局面,最后王莽篡权。

其次,后宫争权。皇帝只有一个,皇后大位也只有一个,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然后更上一位,后宫诸位必然会大吹枕头风,运用各种手段经营,来加强自己的助力,而所有的助力里,唯有娘家人是天然的必然的助力,这样一来,后宫帮助外戚掌权,外戚巩固后宫就成为一种必然了。后妃通过外威专权而用事,外戚繁花附凤仰仗后妃权势而参政,所以,外戚专权是后宫参政的延伸。

再次,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外戚专权形成的原因,那么就是儒家传统的仁孝思想。虽然中国古代有三纲五常,要求女子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但是孝却也要求儿子要服从自己的母亲。这样一来,作为万民表率的皇帝自然不敢逾越,那么很多时候,就会依从母亲的决定,让外戚进入权力阶层。

最后,皇帝需要一支力量成为自己的助力来对抗其他势力,那么外戚也就会成为一种选择。汉武帝继位初期,窦太后的势力依旧很大,所以他重用卫氏家族,来与之对抗。卫氏在朝野形成相当强大的一股力量,但是汉武帝精通权术的运用之道并未让卫氏成为“专权者”。

不论外戚政治形成的原因如何,在我看来,外戚专权是中国封建社会皇权专制的产物,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它是皇权专制的一种形式。皇帝与外戚之间看起来是一种裙带关系,但是皇权利用外戚辅政却有深刻的政治内容。外戚与皇权之间是有矛盾,但这种矛盾远远不能抵消他们之间的一致性,而且解决矛盾的主动性掌握在皇帝手中。

7. 王政君的历史

导读:自古以来,除了皇权的争夺战异常激烈外,权臣的争夺战也同样如此。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在一个朝中,如果有两位势力想当的权臣存在外,必会产生各种矛盾,当然这也是帝王最喜欢看到的。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在两汉期间,最有权势的五大家族,其中窦氏家族两次上榜,而这个家族,居然直接改朝换代,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下。

第一大家族:西汉初期的吕氏家族

吕氏家族的开创者就是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说到吕雉其实也挺不容易,在刘邦打天下时,她就是刘邦坚强的后盾,后来刘邦称帝后,开始宠信其她妃子,吕布才把注意力慢慢转移到权势上。吕后可以说是中国一统王朝中,第一个临朝称制和外戚专权的家族,在刘邦死后,吕后把持朝政很多年,并提拔了很多吕家氏族。要不是刘邦生前规定“非刘姓不能称王”,估计吕家也要出很多王。而且吕雉死后,为了保存吕家势力,将自己的家族都安排了重要的军事位置,但还是被丞相陈平和周勃给灭了,最后权利再次回到了刘家。

第二大家族:汉景帝,汉武帝时期的窦氏家族

窦姬本是平民出身,后来被吕后选中,进宫做了宫女。而吕后为了控制异地诸侯,就每位诸侯赏赐了一些宫女,而窦氏边便嫁给了当时的代王刘恒。谁也没想到在吕后死后,代王刘恒做了皇帝,而窦氏因为生有二子,便被刘恒立为皇后,刘恒病死后,他的儿子刘启做了皇帝,因此窦氏也成了皇太后,至此窦氏家族正式崛起。汉景帝死后,汉武帝虽然继位,但朝政却真正掌握在窦太后手中,汉武帝做什么事都受到窦氏的牵绊,心中很不爽,但也只能隐忍。知道窦太后死去,汉武帝才彻底清除窦氏集团。

第三大家族:西汉末年的王氏家族

王氏家族的开创人是王政君,当年王政君由皇后赏赐给了后来的汉元帝,很快王政君就生下皇子,被立为太子妃。刘询死后,王政君当上了皇后,王氏家族开始崛起。王政君是历史上最长寿的一位皇后,所以她熬死了很多皇帝,王家的势力一直存在。知道最后王氏家族的佼佼者王莽称霸朝廷,王莽不顾王政君的反对,依然改朝换代,建立的新朝,至此西汉正式灭亡。

第四大家族:汉章帝时期的窦氏家族

西汉的窦氏家族覆灭后,到了东汉,又一位美丽的窦姓女子入宫,凭借美丽的外貌,很顺利的就当上了皇后。然而她虽然当上了皇后,但一直没有子嗣,于是她就利用手段,强制性霸占了其她妃子的儿子,而且还提拔自己的兄弟入朝当政。汉章帝死后,窦皇后变成了窦太后,她的权势更大了,家族也更骄横了。其中她有一个弟弟窦宪自恃功高,居然想要造反,幸好被皇帝即使发现,直接将窦家给灭了。

第五大家族:东汉末年的梁氏家族

东汉梁氏家族的崛起,是因为梁氏一女子成了汉顺帝的皇后,所以梁家从此得势。汉顺帝死后,梁家更加的霸道,其中梁皇后的哥哥非常的粗暴,当时年少的汉质帝因说了他一句坏话,直接被他毒死。直到后来的新帝继位,才一举灭掉的梁氏集团

8. 王政君墓地

自古以来,宫斗就是后宫中永无休止的话题。

女人之间的争风吃醋,甚至能影响到前朝的政治,乃至一个朝代的进程。

而近年来,随着各种大热宫斗剧的热播,我们也发现,子嗣是妃嫔宫斗的利器。

生下一个儿子,她们就能母凭子贵,飞黄腾达,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有一个可怜的女人,即使她的孙子当上了皇帝,也没能斗得过王政君。她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傅昭仪。

(傅昭仪)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说这两个女人的恩恩怨怨之前,不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傅昭仪和王政君其人,看看她们有怎样传奇的人生经历吧。

傅昭仪和王政君都是汉元帝的妃嫔。

傅氏年少时是宫廷女官,后来被进幸给还是太子的汉元帝。汉元帝继位后,封其为婕妤。

傅氏此人,工于心计,才识过人,颇受宠爱,后来被封为昭仪。

她生下了一子一女,其子刘康,聪明伶俐,为汉元帝所喜。

(刘康)

而王政君原本是太子妃。这个王政君的肚子十分争气,刚与太子结为夫妻,便怀了上了儿子刘骜。

汉元帝继位后,先是给了她一个婕妤的封号,才过三天又封她为皇后。

虽然汉元帝并不十分宠爱她,但她的地位是十分高的。

(王政君)

汉元帝死后,将皇位传给了王政君的儿子刘骜。

但刘骜没有儿子,后来兜兜转转,皇位又到了傅昭仪孙子刘欣手中。

俗话说得好,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战争。

为了名分、地位与宠爱,王政君和傅昭仪斗了几十年,但是,傅昭仪始终被王政君压了一头。

哪怕是后来刘欣继承皇位,也没有改变这种局面。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王政君乃是皇后,地位上高于昭仪。

在我国古代社会,讲究尊卑有序,在皇后面前,傅昭仪再受宠,也只能卑躬屈膝向她行礼,更不要说挑战皇后的权威了。

哪怕傅昭仪的孙子继位,按照礼法,也只能封王政君为太皇太后,而傅昭仪为次一级的恭皇太后。

(妃子拜见皇后)

其次,汉朝后期王家专权,掌控前朝,威慑后宫。其实,傅氏家族也曾经得到重用,整个家族有六人封侯。

奈何,烂泥扶不上墙,找不出一个可用之才。

反观王政君所在的王氏家族,从汉成帝刘骜时期就开始把持朝政,权势滔天。

王政君的八个兄弟,除了早死的王曼,个个封侯。而且王家还出了一个王莽,深得民心,后来还篡夺了汉家的皇位。

可以说,有强大家族的支持,也让王政君更有底气了。

前朝后宫联合,哪怕是皇帝也不敢轻易动他们,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傅昭仪呢?

(王莽)

最后,王政君熬死了傅昭仪。在后宫中,活得长也是一种本事。

作为中国最长寿的皇后之一,王政君足足活了84岁!

在平均寿命普遍不长的古代,这已经算得上是超长待机了。

而傅昭仪比王政君早死了15年。

傅昭仪孙子汉哀帝在位时,对傅家还是很宠幸的,但是耐不住命短,没几年就纵欲而死了。

汉哀帝一死,王政君便一点忌惮都没有了。

在王莽的协助下,她迅速铲除了傅家,还把傅昭仪的坟墓都扒开,以解心头之恨。

事实证明,活得长还是很有好处的。王政君总算见到了傅氏倒台,傅昭仪死无葬身之地的景象,可谓是死而无憾了。

可以说,这场争斗,最后还是王政君胜出了。

总之,王政君和傅昭仪的明争暗斗,贯穿了汉末的几十年。

她们所代表的的势力的崛起与陨落,深刻影响了汉朝的进程。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却造成如此深远的影响,实在令人唏嘘!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微隌

9. 王政君是谁

傅氏父亲早逝,母亲后来改嫁,尝遍了世间冷暖。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炼就了她不甘人后的个性,傅瑶初进宫时,只是上官太后身边的一个才人。元帝刘奭还是太子时,将她纳为妾室,很是宠她。

后来刘奭备受宠爱的司马良娣病逝了,汉宣帝刘询在后宫中挑选了五个合适的宫女送给太子刘奭,这其中就包括王政君。当时因为王政君坐得最靠近太子,而且打扮又素雅,所以大家都认为太子说的此人就是王政君,就这样王政君和太子刘奭成了夫妻。却不想王政君就侍奉了一夜,居然就怀孕了。

王政君分娩下一个儿子,汉宣帝刘询亲自为皇孙命名为刘骜,欢喜得不得了,时常带在身边。就这样母凭子贵,王政君一跃成了太子妃,这一年她刚好21岁,而傅瑶便失了先机。元帝即位后,册立王政君为皇后,为了不冷落他的两位宠妃,元帝设了一个新封号: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

元帝病死后,傅昭仪跟随儿子刘康到了藩国,称定陶太后。刘骜(汉成帝)即位后,曾邀刘康回朝,两人甚为投机。由于成帝一直没有子嗣,曾想传位于刘康,被王政君阻拦,刘康又回到了藩国。

刘康去世,傅太后很是伤心,并亲自抚养刘欣,等刘欣渐渐长大时,成帝依然没有子嗣,被赵飞燕、赵合德两姐妹迷得神魂颠倒。赵氏姐妹为了保住自己地位,一直残害宫中有生育能力的子女,导致成帝一生无后,成帝召见刘欣和刘兴,成帝很喜欢刘欣,想让他成为未来继承人。傅太后希望孙子能被立为太子,便积极为孙子奔走。

刘欣最终被立为太子,刘欣被立为太子后,太后王政君担心傅太后势力会逐渐壮大,便下诏限制傅太后和刘欣之母丁氏永居定陶,没有她的命令不得擅自入宫与刘欣相见。后来,太后王政君又改为十天,让他们见一次成帝暴亡,十九岁的刘欣即位,为汉哀帝。

刘欣即位后,尊她为恭皇太后。此时的傅太后终于得到了向往的身份与地位,便目无礼法,傅太后正得意之时,公元前1年,哀帝纵情声色而亡,时年二十五岁,傅太后也就此失势,不久之后便病死了,而王政君依然稳稳地坐着太后之位。

10. 王政君死后葬在哪里

TOP、8 霍去病

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岳飞平级,封邑达到一万五千一百户;可惜在霍去病23岁就因病去世,实在可惜。

TOP、7 卫青

卫青也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同时也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封邑一万六千七百户。

TOP、6 梁冀

梁冀是东汉时期外戚、权臣;出身世家大族,为大将军梁商之子,其妹为汉顺帝皇后。最初为黄门侍郎,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校尉、步兵校尉,执金吾。梁商病逝后,梁冀接任大将军,袭爵乘氏侯。顺帝崩,立冲帝,与太尉李固等录尚书事。冲帝崩,立质帝。后更毒杀质帝,另立桓帝刘志。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任人唯亲,大肆将官爵给予亲族。

梁氏一门前后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位贵人,两位大将军,女人拥有食邑称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余任卿、将、尹、校的共五十七人。后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汉桓帝,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杀死梁冀,并将其灭族,但也造成了之后的汉朝由宦官专权的现象。梁冀封邑高达三万户。

TOP、5 王莽

王莽是新显王王曼长子、西汉孝元皇后王政君侄,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但是王莽统治末期,天下大乱。公元23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共在位15年,卒年69岁,而新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朝代之一。王莽还没改朝换代之前,封邑也是高达三万户;而且似乎历史上对于王莽所建立的新朝认可程度不高。

TOP、4 陈平

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在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公元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陈平功绩卓著,封邑在那个人口稀少的年代,竟然高达三万户。

TOP、3 曹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渐见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仍然不能改变曹操是权臣的事实,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而且曹操的封邑,在汉朝时期也是最高的,高达恐怖的四万户。

TOP、2 魏冉

魏冉,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

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公元前288年,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公元前266年,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卒于陶邑,葬于此地。魏冉的封邑高达八万户,只是不知道前秦的封邑和之后的有什么不同。

TOP、1 吕不韦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最有名的是他的政治投资,扶植秦国质子异人进入秦国政治核心,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权倾天下。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饮鸩自尽。权倾天下的吕不韦,封邑高达十万户,当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古代,封邑的多少,绝对是衡量一个人(或者家族)势力或受宠程度的最佳方式,但是也并不能以此就完全权衡,就比如西汉初年的张良,刘邦欲给他封邑三万户,但张良聪明低调,给推辞了,仅要了万户;还有萧何,刘邦钦点的开国第一功臣,刚开始却只有封邑八千户,不过后来又慢慢增加,到了一万五千户,但此时刘邦早就已经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