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各有什么特点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鲜艳瑰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极高,而且与壁画相融映衬,相得益彰。
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莫高窟的壁画上,处处可见漫天飞舞的美丽飞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个反弹琵琶的飞天仙女的形象。飞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释天的神,能歌善舞。墙壁之上,飞天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飘舞,有的手捧莲蕾,直冲云霄;有的从空中俯冲下来,势若流星;有的穿过重楼高阁,宛如游龙;有的则随风漫卷,悠然自得。
古代帝王陵寝的三种类型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墓多规模巨大。威风八面。展示帝王威仪是中国古陵墓雕刻的一大特征。动物界中的狮子、老虎以及传说中的灵兽便成为帝王陵墓石刻的首选。
当然,以动物作造型,也符合长期以来根植于中国古人心中的“人来自兽,兽齐于人,神为兽形,兽为神灵”的传统理念。
作为帝王精神的对应物,其造型往往可以折射出一个帝王的精神面貌,甚至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铺展于关中大地的唐十八陵,个个宏伟高大,雕刻出的动物造型大气磅礴,气势非凡,力量充沛,令人十分振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顺陵石狮。
顺陵,是武则天为其母修建的陵墓,最初称为“明义陵”,后改名顺陵。
顺陵的石狮为走狮。今置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走狮为雄狮。它高3.5米,长3米,狮口大张,气势威武逼人,将盛唐气象充分地展示出来,人称“东方第一狮”。
就整体而言,唐睿宗李旦的桥陵石刻以其完整、高大、精美、写实的特点被世人称为“唐代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1982年,国家文物局顾问单士元教授看后,激动地说:“这些石刻经过千年风雨,仍然概棚如生,这在国内是罕见的。我看桥陵的石刻艺术,也算得上甲天下了。”
另外,立于唐高祖李渊献陵的圆帽犀,重达10吨左右,它是用一块整石雕刻而成,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石犀。在此石刻的左前部留有 高祖怀远之德的字样,这说明这件作品还是反映古代申外友好往来的一件纪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