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藏族的传统? 藏族传统服饰?

一、藏族的传统?

一、服饰特色

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

二、饮食习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藏族同胞宁可三月无肉,不可一天无酥油茶。青稞酒是用当地出产的青稞酿制而成的一种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欢,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爱吃风干的牛羊肉。

三、丧葬习俗

西藏人死后有五种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领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则把尸体丢进河里喂鱼,这叫水葬。生前作过坏事的人,即用土葬。

四、民族禁忌

敬茶,酒,烟时,要双手奉上,手指不能放进碗口. 藏族人绝对禁吃驴肉,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接待客人时,无论是行走还是言谈,总是让客人或长者为先,并使用敬语,如在名字后面加个:"拉"字,以示尊敬和亲切,忌讳直呼其名。

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带笑容、室内就座,要盘腿端坐,不能双腿伸直,脚底朝人,不能东张西望.接受礼品,要双手去接.赠送礼品,要躬腰双手高举过头。

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经筒,经轮得逆转. 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五、民族礼仪

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可以伸手接过饮用,否则会被认为失礼。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一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

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如意。

六、婚嫁

藏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其婚姻恋爱较为自由,但须征得双方家长同意。若双方家长不同意时,有“偷亲”习俗,但必须经过提亲、订婚、聘礼、嫁娶程序。

七、禁 忌

禁忌不尊重喇嘛、佛教经典和喇嘛寺的言行。藏族忌食马、骡、驴、狗肉和鱼类。讳叫亡人之名。忌讳在畜圈大小便和清点主人的牲畜。严禁在灶火内点燃破布等秽物。忌敲打碗筷。妇女生小孩或家中有病人则忌门。不用有裂缝的碗待客。禁忌将脚伸向佛龛。

二、藏族传统服饰?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性差异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

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藏装的地域性特征明显。

三、北海传统手工艺?

北海有个传统手工美食叫做籺,是一种传统特色食品,用糯米(麦粒或其它粗粮)主料加辅料制作而成。

四、藏族的传统发型?

藏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以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临近省。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也有小麦、油莱、豌豆等农作物。

  藏族服饰和装饰风格大致可以分为藏东、藏南和藏中、藏北四大类。这四类又可以分为农牧区二大风格以及各年龄阶段和不同性别、不同社会地位、不同身份之分。这是各地藏族服饰共有的特点。由于藏民族居住的地域广阔和山川的自然阻隔,造成了虽属同族但服饰各异的局面。

  藏族服饰,作为一种存在于本民族文化生活模式中的组成部分,佩带又是构成藏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佩带的装饰品的质地一方面是金银物器,另一方面是天然宝石。 藏族服饰文化里头饰是地域特色的一种装饰品,它构成了某种地域特色的审美情趣,象征着不同地区的穿着风格。

  藏族妇女大多数将头发分编成无数根小辫,头饰大多是琥珀、珊瑚、玛瑙、绿松耳石等各种天然宝石。佩带时有的直接把装饰品固定在发辫中,也有将各种要戴的头饰固定在与发色相近的布上,再与发辫一起衔接,这样既美观又方便。为了便于下雨时披自制毛毡雨披和戴帽子,发辫和头饰一般集中在下部。

  藏北已婚女子将长发从中间分开,编成许多辫子,前额的分发处开始分别在两边的细辫上串上相对称的珊瑚、翡翠等宝石,把后脑勺的头发编成一根较粗点的发辫,上面固定上从大到小的银圆。 未婚女子将头发编成一根或两根,没有过多的讲究和装饰物。

五、传统手工艺体验意义?

传统手工艺,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如今很多都已经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民族的传承,意义非常重大。

六、传统手工艺复兴含义?

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它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第三,它是民族文化交流中的文化识别符号,具有文化识别功能,代表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第四,传统手工作为古代劳动人民认识美的载体,具有一定的文化审美价值。

促进就业。由于传统手工艺仅依靠人力和技艺,对场地和生产条件基本没有要求,家庭小作坊、小工厂都能满足生产需要,因此具有门槛低、成本低、开放性强等特点,具有带动就业的价值。因其从业要求相对较低,也成为一些家庭发展副业的选择,非常适合经济基础薄弱的生产者经营。

经济效益。作为一个产业,传统手工艺遍及中华大地,各地都有代表地方特色的传统手工艺。而且,它们中的大部分还成为了城市的标志和经济发展的引擎。例如天津泥人张、山西琉璃、北京景泰蓝、景德镇陶瓷、大理扎染、建水紫陶等,大多已成为当地传统产业的支柱,为当地经济贡献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七、定州传统手工艺技能?

在河北省定州市开元寺塔文化广场上,来自该市赵村镇孟家庄村的农家女程苗欣正在展演熟练的宋代缂丝技艺,吸引了一拨又一拨的围观人群。

  据了解,从正月十六(7日)启动的为期四天的该市社区文化节上,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5点,市民都能看到该市孟家庄村妇女织绣合作社的缂丝技艺表演。

  主办方负责人称,虽然绝大部分市民没有见过缂丝作品,更没有观赏过缂丝技艺表演,甚至连“缂”(音同“刻”)字都读不正确,但大家还是为该技艺的精湛和珍贵而惊叹,缂丝展演也成为文化节上最受欢迎的展位。

  据定州市委宣传部官员介绍,该市在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民间“缂丝作坊”和缂丝能人。祖籍孟家庄的著名缂丝工艺家沈子蕃,幼时受家庭和环境的影响,成年后专心研究缂丝艺术,成为宋代北方缂丝高手。孟家庄是定州缂丝的发源地、生产地,也是唐宋时期丝线、绫绢集散地。近年来,该村妇女程苗欣组织的妇女织绣合作社继承祖传缂丝技艺,攻克技术难关,使该“非遗”文化重放异彩。

  定州缂丝,是传统的经纬交织的装饰性丝织品,因织物的花纹近看犹如纬线刻镂而成,又被称为“刻丝”,被誉为“织中之圣”。宋代是缂丝的盛期,以定州生产的最为有名。据《定州市志》记载:“定州缂丝,始创于宋代,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丝质手工艺。它能织出各种图画文字。后传艺随人迁徙南方”。

八、传统手工艺大师称号?

一般都称做老师,代表人们对手工艺人的尊重。

九、传统手工艺培育项目?

传统的比如说呃绣花,可以让许多的人在一块儿学习。

十、传统手工艺有哪些?

常见传统手工艺有雕刻、刺绣、漆画、织毯、缩印、剪纸、皮影戏、制灯笼、拉链制作、编织工艺、切碎、抽筋、金银铜物品制作、裱花、拔丝、抹茶、烟斗制作、火柴画、竹编、竹制香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