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起源? 哈萨克族简介?
一、哈萨克族起源?
哈萨克族的起源:
哈萨克族的族源也很复杂。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四世纪,居住在今新疆伊犁河谷和前苏联境内伊塞克湖周围地区的乌孙人,以及更早些时候就居住在这里的塞种人(白种人)和月氏人,是哈萨克族最早的先世。六世纪后半叶,游牧于阿尔泰山地区的突厥人,在天山北部的乌孙故地与乌孙人首先开始了哈萨克族最早的溶合,以后又有契丹人、蒙古人先后也加入了哈萨克民族的形成溶合之中。随着蒙古人势力的不断扩张,溶合后的早期哈萨克人的分布范围曾扩展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十五世纪六十年代,在锡尔河下游地区游牧的早期哈萨克人从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分裂出来,向东迁移到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由于他们是为反抗和摆脱压迫与统治而迁移的,因而得名“哈萨克”,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这部分人后来又不断地与南迁的乌孜别克人和由游牧转向定居的蒙古人溶合,并建立了哈萨克汗国,正式形成了以“哈萨克”之名见称于世的新的民族共同体。
二、哈萨克族简介?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有1900万。中国哈萨克族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使用的哈萨克文是阿拉伯字母哈萨克文,哈萨克斯坦使用斯拉夫字母(西里尔文字)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是哈萨克斯坦的主体民族, “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 也是中国、 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蒙古国等国的少数民族。哈萨克民族形成于15世纪的哈萨克汗国时期。
中国的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于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历史上哈萨克族主要从事畜牧业,现在大部分哈萨克族定居在城市。善刺绣,绣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三、哈萨克族前身?
哈萨克族人的前身是中亚的塞客人。
四、哈萨克族历史?
哈萨克族与中国古代曾经统治过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带的古代民族乌孙(公元前2世纪~2世纪)、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世纪~12世纪)、哈剌契丹(12世纪)、克烈、乃蛮、钦察(12世纪末~13世纪)等有渊源关系,在现代哈萨克族中间仍有一些部落保留着上述古代的名称。
据民间有关白鹅的传说,认为哈萨克为“白鹅”之意。也有人认为,哈萨克是中国古代“曷萨”、“阿萨”或“可萨”的异名。还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的人”、“避难者”、“脱离者”。
国外学者多认为“哈萨克”名称最早出现于15世纪初期。15世纪20年代,在金帐汗国东部出现了乌孜别克汗国,以锡尔河下游为中心,北至托波尔河,东北至额尔齐斯河。
1456年,汗国有两个苏尔坦(吉来和扎尼别克),由于内讧向东逃入亦力把里统属地区,亦力把里主把楚河、塔拉斯河流域西七河区让给他们游牧,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这一部分脱离乌孜别克汗国的人被称为哈萨克人,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人建立了哈萨克汗国。
1589年,哈萨克人及其分布地区已区分为三个玉兹(血缘的部落联盟):大、中、小玉兹,即清文献中的右、左、西三部。其中的中玉兹(哈萨克斯坦中部地区)和大玉兹(七河流域)臣服于准噶尔部。而小玉兹(西哈萨克斯坦)则于1731年被沙俄吞并。哈萨克三玉兹在18世纪中叶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特别是中玉兹和大玉兹,与清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历史发展清初,蒙古准噶尔汗统治了西域。17世纪70年代,其首领噶尔丹势力向南扩展至南疆、青海,向西进攻哈萨克等族,迫使哈萨克族离开原牧地。18世纪初,哈萨克等族人民开展了反对准噶尔汗的斗争。1723年,准噶尔汗封建贵族在塔拉斯河流域地区烧杀掳掠,使哈萨克族人民遭受了大灾难。1755~1757年,清朝统一了准噶尔部,解除了哈萨克族来自准噶尔的威胁。由于哈萨克的三个玉兹曾先后表示归顺清朝,部分牧民迁到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放牧。
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少数分布在甘肃省阿克赛哈萨克自治县。人口为907582人(1982)。使用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原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哈萨克文,1959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方案,1982年恢复使用原有文字,将新文字作为音标保留
五、哈萨克族别称?
第一种观点认为“哈萨克”这一名称出现于15世纪。当时,锡尔河下游的部分牧民在克烈汗和加尼别克汗的率领下迁到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由于他们是为反抗和摆脱阿布尔海尔汗的统治压迫而东走,因此得名“哈萨克”,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
第二种观点认为“乌孙”即“哈萨克”的对音。
第三种观点认为“哈萨克”即《唐书》所载之可萨、曷萨的对音。早在5—6世纪,蒙古高原的一些高车部落越过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西迁,游牧于咸海和里海以北的草原,后来成为拂林(东罗马帝国)以东、阿得水一带的恩屈、曷、诃、也末(咽)等铁勒部落。曷又译为曷萨、葛萨、可萨。
六、哈萨克族网络用语?
哈萨克语,属阿尔泰语系中的突厥语族,是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和全球哈萨克人所使用的语言,与其他属突厥语族的民族语言相当接近。
七、哈萨克族书签制作?
剪一个硬纸壳圆,画一个哈萨克族姑娘,头戴缕空花纹圆帽,帽子上有一束彩色花,大大的眼睛长在漂亮的方脸上,画上鼻子和嘴,画身穿白长袍,外穿一红马甲,在圆边钻空系带完成
八、哈萨克族女明星?
热依扎,张阳阳,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
九、哈萨克族姓什?
哈萨克人没有姓氏,名字的全称由本名和父名组成。在日常生活交往时,有时为了区别同名者,或在写信、写作时把本名与父名齐称,一般只单称本名。
十、哈萨克族的祖先?
关于“哈萨克”族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5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哈萨克”这一名称出现于15世纪。当时,锡尔河下游的部分牧民在克烈汗和加尼别克汗的率领下迁到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流域。由于他们是为反抗和摆脱阿布尔海尔汗的统治压迫而东走,因此得名“哈萨克”。
第二种观点认为“乌孙”即“哈萨克”的对音。
第三种观点认为“哈萨克”即《唐书》所载之可萨、曷萨的对音。早在5—6世纪,蒙古高原的一些高车部落越过阿尔泰山和额尔齐斯河西迁,游牧于咸海和里海以北的草原,后来成为拂林(东罗马帝国)以东、阿得水一带的恩屈、曷 、诃 、也末(咽)等铁勒部落。曷又译为曷萨、葛萨、可萨。隋唐时期,铁勒诸部形成以可萨部为核心的部落联盟,征服并融合当地的一些土著民族,建立了政权,因为其语言与不久前形成的突厥人相同,所以被称为“可萨突厥国”。唐朝杜环的《经行记》说:“(苫国)北接可萨突厥。”《新唐书·西域传》说:“(波斯)北邻突厥可萨部。”“(火寻)西北抵突厥曷萨。”6世纪时,其国达到鼎盛阶段,疆域东起咸海之北,西至黑海东北,都城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阿斯特拉罕附近,与东罗马关系亲密,与波斯国相对抗。其后发展为钦察国,13世纪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征服。据公元982年用波斯语写成的《世界境域志》一书载,阿兰国中已有“KAZAK”的民族称谓。
第四种观点认为,按11世纪的著名语言学家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在《突厥语词典》中说:突厥人形容刀剑等武器的锋利称“哈萨克”(KAZAK)。南北朝时期,从蒙古高原到东罗马帝国之间,有铁勒族的曷嶻、曷萨等部落,隋唐时期在中亚的西部形成了可萨突厥国,西突厥泥撅处罗可汗投归隋朝,跟从隋炀帝东征高丽有功,被封为“曷萨那可汗”,意为“勇健可汗”。因此,“哈萨克”一名早在南北朝后期即已出现,意为勇健、锋利。一说“哈萨克”一词的前部分“kaz”为词根,派生的词均有“自由”“自主”之意。后一部分“ak”,则是多数附加词尾的古体形式。因而哈萨克一词的全部含义是“广袤草原上自由迁徙的勇敢、自由的人们”;
第五种观点认为,哈萨克族的祖先是公元前7世纪至4世纪居住在中亚的塞种人。部分学者认为“哈萨克”一词就是居住在中亚的古代“哈斯比”(Kaspey)人和居住在伊犁河流域的古代“塞种”(Sak)人的两个部落名称结合而成的。“塞”字古音为“Sak”,以此来译塞种人很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