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唐代长安城的公共园林有哪几种类型

唐代城市园林以长安城为代表,与当时的里坊制紧密结合,设计建造水平高超,在世界园林史中具有重要地位。唐长安城园林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公共园林四大类。皇家园林如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寺观园林如著名的大慈恩寺、玄都观、青龙寺等;私家园林如城内各坊宅院内的“池沼”“林亭”“山池”等;公共园林中最负盛名的当属贵族平民踏青娱乐的曲江池。

在这些园林中,皇家园林“吞吐山川、体象天地”,规模最为宏大,现存文献和考古资料也最为丰富。它们主要分布在城东北的“三大内”之中。从建国以来的考古勘探、发掘情况来看,大明宫、兴庆宫的结构布局最为清晰。大明宫内的园林以其北部的太液池为主体,由城墙隔离成独立园区,周边配以廊庑、亭台、假山、宫殿等,面积巨大。从现存的建筑遗址和砖瓦堆积来看,确实具有“蓬莱池周廊四百间”的规模。再加上池中还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山的景致(现仅发现蓬莱),使得大明宫园林景观更加丰富,也成为中国古代“一池三山”园林的典范。兴庆宫经勘探发现有两道南墙,把整个宫城分为南北两区,南区为园林区。在南区钻探时发现了一处椭圆形水池遗迹,与文献记载的布局一致。从水池近20万平方米的面积,各类亭楼基址及发现的大量琉璃瓦、莲花纹瓦当来看,兴庆宫也应是“庭如过沛日,水若渡江时。绮观连鸡岫,朱楼接雁池”的胜景。

唐长安城内寺观林立,作为宗教传播和清修之地,也成为大量贵族、平民日常朝拜、游览之处。因而其园林既要清静雅致,有宗教特色,又要注重绿化,精心布局。从现存唐代遗迹和文献看,唐长安城寺观园林以佛塔、大殿为核心,以树木花草种植为主要装点手段,园在寺中,寺园结合。《长安志》卷八《进昌坊》记载:“(进昌坊)半以东大慈恩寺”注曰:“寺南临黄渠,水竹森邃,为京都之最。”而刘禹锡曾在《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描写了玄都观“桃千树”的景象。此外,朱庆馀的《题青龙寺》中也有“红叶满僧廊”“竹色连平地”的诗句。这些诗文体现出了当时寺观园林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也是城中花草繁盛的静谧之处。

从史料来看,唐长安城内的私家园林数量较多,其设计精巧,有的规模十分可观。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曾统计出唐长安城内有多达140余处的园林,分布在58个坊内,也就是说,长安城外郭城内的109个坊中半数以上都有园林分布。从《独孤公燕郡夫人李氏墓志》一段话可以看出,有些私家园林的形制与规模确实不一般:“永宁里,先人之旧庐也,有通渠转池,巨石嵚嵰,喷险淙灂,洄潭沈沈,殊声异状而为形胜游衍之处者十四五。前夫人之孙苏氏之妇,若岁嬉而坠焉,举家环流,惮莫能救,夫人投身赴水,或沉或浮,久之提挈仅免。”文中第一句对园林设计的精妙进行了描绘,而第二句用一次溺水事故从侧面反映出私家园林亦有规模浩大者。由于历代建筑叠压其上,长安城的私家园林全貌难以完全揭露。不过,1959年在西安西郊一座唐墓中出土的三彩庭院模型随葬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在模型中,有一座带水池假山、一座四角攒尖亭、一座八角攒尖亭十分引人注目。这些出土文物从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唐代私家园林以山水为中心、与宅院紧密结合的特点。韩愈为官时曾居住在靖安坊,写下了如下的“庭内无所有,高树八九株。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东堂坐见山,云风相吹嘘。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示儿》)”以及“庭楸止五株,共生十步间。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联。(《庭楸》)”等诗句。这些句子体现了唐长安城普通私家园林中树木、藤蔓、瓜果相配的特点,以及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