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红的简介
一、祭红的简介
图片为清乾隆 祭红单色釉天球瓶
明清以降,瓷器被广泛应用到祭祀用器之中,祭红因“如朝霞霁色”又称“霁红”。据《景德镇陶录》载:“今厂器做‘霁红’,而陶俗皆做‘济红’。其实‘祭红’为是。盖宣窑造此,初为祭郊日坛用 也。”至乾隆时期,红釉瓷器更以祭红釉为大宗,佳品辈出。
民间有一传说:有一烧瓷艺人,技艺超群,专为宫廷烧制御瓷。这位艺人仅有一女,名叫继红,天生丽质,父女相依为命以烧瓷为生。一次因皇宫要烧制御品佳瓷,御窑连烧数十窑也未成功,眼看日期已到,再不烧成御瓷的窑工全得被杀害,继红为救其父和众窑工,便以自己鲜血做釉料烧制出一种稀世罕见的、色调安定肃穆的釉瓷,继红少女救了父亲和众窑工,自己却因失血过多而亡,为纪念这位舍身救众的女子,后人便将此瓷称之为“祭红”,改“继”字为“祭”。
祭红制作之难甚于其它颜色釉,传统的制作方法可谓不惜工本,古代配方中不仅有珍珠、玛瑙、玉石等还需掺入黄金,其配料之广,价格之高让后人惊叹,但即使样,在采用同一配方时,只要温度、气氛、时间稍有差异,也常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瓷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名贵色釉瓷更为名贵。
二、古瓷器霁蓝霁红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瓷器釉色名。传统蓝釉,以天然钴土矿为着色剂,除含氧化钴外,还含有氧化铁和氧化锰。蓝釉最早见于唐三彩中。但这时还是低温蓝釉,只有绮丽之感,缺乏沉着色调。高温蓝釉就是霁蓝釉,它的出现是在元代。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被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至清康熙时,更出现洒蓝釉、天蓝等多种新品种。
红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北宋初年,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创烧的鲜红;到嘉靖时,又创烧了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宣德时烧制出了祭红。鲜红为高温色釉,霁红釉又称鲜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汉族瓷器釉色名。是明朝宣德年间汉族工匠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
所以蓝釉始于唐朝,霁蓝釉出现在元朝,盛于明宣德年间;红釉始于北宋,制成于明朝宣德年间。谢谢
三、瓷器:祭红瓶
祭红瓶又称祭红釉
瓷器釉色名。亦称“鲜红釉”、“霁红釉”、“宝石红釉”、“积红釉”、“醉红釉”。釉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釉中无龟裂纹理。祭红釉瓷器为景德镇所创制,是明宣德时创烧的著名铜红釉品种,因祭红器作祭祀郊坛之用,故名。始创于明永乐、宣德年间。因古时皇室常以它作祭器,故称“祭红”。古代,人们在配制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掺入釉料中,真可谓不惜工本。即使这样,也往往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釉瓷器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色釉更为名贵。
祭红釉,釉色深沉,釉面光润,釉中无龟裂纹理,不甚透明,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它以铜为呈色剂,用普通制釉原料,加入釉灰、氧化锡,生坯挂釉,高温还原烧成。有的祭红釉料配制时,还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碾成粉末掺入其中,不惜工本。祭红釉是利用铜在还原气氛下呈现红色烧制而成,但这种生产气氛不易控制,因而十分名贵,明中晚期曾一度失传,至清代才恢复烧造,色泽更加艳丽、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