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化时期的雕塑有什么特点?
希腊化时期的雕塑脱寓了理想主义的古典美的表现,而日益倾向写实。雕塑家们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人类的痛苦、激情、欢笑;儿童和老翁、畸形残废的人、外乡异族人、愤懑绝望、酩酊大醉的人,这些以往雕塑家不太愿意涉足的领域,现在成为雕塑家们热衷去入微刻骨地表现的内容。
如何鉴定佛像及佛像的种类?
【文藏来答】作为普通人怎么知道这些佛造像来自尼泊尔,或是来自西北印度或是东北印度呢?罗文华以及来自世界各地致力于喜马拉雅艺术研究的学者们纷纷给出了建议~
《文殊菩萨》(局部)尼泊尔 红铜鎏金 嵌珠石 12世纪 93cm
首先,材质判断。“我们有个最简单的鉴别办法,就是材质,”罗文华介绍说,在西北印度,绝大部分佛造像用的是黄铜或者青铜,而在北印度大多用黄铜,到了尼泊尔,则用红铜。尼泊尔佛造像绝大部分是红铜鎏金,而其他部分地区的佛教造像很少鎏金。
另外,汉地造像,用失蜡法比较晚,而整个喜马拉雅地区很早就采用失蜡法铸造铜像,除了失蜡法,五方佛台座上的细小的人物、动物、连枝等等,用其他方法很难做出来。五方佛的台座,前面是层层折角,后面是个半月形,塑造了各种人物、动物、卷莲纹等等,形象非常饱满,突出台座之外,从侧面可以看得很清楚,这需要非常高超的水平,而且在这么狭小的空间上,表现这么完美的图像组合,非常困难。
其次,通过造像外部特征判断。学者乌尔里希·冯·施罗德阐述了鉴别佛造像的一些简单方法。
《释迦牟尼佛》 尼泊尔 红铜鎏金 10-11世纪 81cm
一尊来自10-11世纪尼泊尔的“释迦牟尼佛”,高81厘米,红铜鎏金,这是止观美术馆(ZG1019)藏品。释迦牟尼佛螺发,额头宽阔,大耳长垂,弯眉细目,眼为豆荚状,向下俯视,鼻梁高挺,脸型方正饱满,面带淡淡的笑意,神态沉静慈祥,面鎏金基本脱落,显露出光滑细腻的铜质,表现出光滑饱满的肌肤。右手施触地印,带环形手镯,左手施禅定印,着袒右肩袈裟,袈裟质地极为轻薄,边缘处用细劲的条棱表现袈裟如纱般的厚度,袈裟贴体,不表现衣纹,有出水之感,袈裟之下的隐现强壮有力的身体,腹部微微鼓出,展现出蓬勃的活力,结全跏趺坐,袈裟下摆衣褶紧密层叠垂落在双腿前。
《释迦牟尼佛》(局部)
此尊造像系红铜鎏金,鎏金有脱落,面部的红铜明亮细腻显示出饱满光滑的肌肤质感,佛面相年轻,气质出众,身体舒张,双肩宽阔,胸膛宽厚,肌肉圆润强健,饱满而富有弹性,具有青春的活力,身体的曲线柔和,对袈裟轻薄质感的处理与身体轮廓的交代表现分明,是尼泊尔10-11世纪的造像特征。
乌尔里希·冯·施罗德高度评价了这尊尼泊尔造像的重要性,造像尺寸堪称硕大,十分罕见,这是尼泊尔艺术史上的杰作。
《释迦牟尼佛》(局部)犍陀罗 青铜 4-5世纪 44cm
判别一尊佛造像艺术风格最主要是由他的脸部特征做判断,一位供养人委托一名艺术家制作佛像的时候,艺术家为了讨好供养人会让佛像的脸部面相和供养人的种族更为相似,所以沿着丝路一路从中亚到中国发现这些佛造像,越靠近中国,佛像的面部表情更接近中国人的样子。所以当你要辨别一尊佛像产地的时候,第一个会考虑佛像的脸部特征。
关于造像,止观美术馆馆長Jeff Watt 杰夫·瓦特也给出了十一个方面可用于对一件作品进行立体分析。题材。可以根据十一种外表形式来判定是哪种题材,然后再进行进一步观察确定其更为精准的身份并对尊像进行命名。比如,一件造像根据外表可以先判断为一尊佛像,然后再进一步确认是什么佛。
《祖师像》藏中 黄铜错银、红铜 13世纪 13.5cm 止观美术馆收藏
产地。一件造像的产地与创作时间密切相关。地域和时代这两个方面在分析早期造像时更为容易,大的地域风格更容易辨识。年代。通过与已经研究得很充分、已经发表过的其他造像进行风格和特征上的比较,一般能够确立一件作品的年代。
风格。风格与地域和时代密切相关。不同的风格体现的是文化差异,早期来自不同地方的文化提供了灵感来源或范例,加上各地方在身体样态和面部特征上的不同审美趣味,于是产生了众多不同的风格。发式、珠宝、衣着以及基座、莲座、背屏等都是重要的风格要素。早期立像强调的是传统的印度三折枝式姿势。
《释迦牟尼佛》北印度 黄铜 6世纪 52cm 私人收藏
瑬金。一件造像的最后工序,或者说表面的处理有多种可能:不加处理、瑬金、镌刻或镶嵌宝石。一般而言,鎏金类型有两种:汞瑬金和冷瑬金。在采用汞鎏金的造像中,镌刻通常会先于鎏金程序,并且其刻痕较浅 ;而对于表面未加处理的造像,镌刻可深可浅,然后用树脂摩擦表面使镌刻的图案色泽变暗,进而创造出明显的对比效果。比对。对于任何艺术品,对比分析研究都是必不可少的,对造像而言更为重要。
《宝冠释迦牟尼佛》(局部)东北印度 黄铜 10-11世纪 40cm
组合。喜马拉雅风格艺术品中有一半或更多是成套制作的,绘画、织绣和造像均是如此。语境。了解一件造像作品产生的大背景需要积累大量的专业知识,研究与之相关的可比较作品,并且要有一些文化和宗教背景知识。保存状况。时间、气候以及地缘政治变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艺术品。一件艺术品的保存状况是必须要评估的要素。看看有没有任何的裂痕或残缺,对四肢或持物新的或旧的修补等。
《毗卢佛 》东北印度 10世纪 21.5cm
美学。美学通常是经过几代的收藏家、学者、鉴赏者建立起来的文化赏评和感知,然后逐步形成一个标准或指南,是一个宽泛的审美标准手册。争议。对于造像而言,普遍存在的争议总是断代问题。另一个经常争议的问题是产地。要想深入了解,需要具备其所涵盖的地理区域的知识,知道由于文化和审美差异而对艺术在早期和晚期产生的不同影响。 止观美术馆收藏的许多精美造像是过去两千年历史长河中幸存下来的精美佳作。
原文作者:蒋振凤
原文来源:《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12月刊190期《故宫博物院首次与私人藏馆举办佛教造像联展:传递了怎样一个信号?》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佛像是伴随中国人上千年历史的一种文化,佛法无边,大肚能容,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佛像,比如敦煌莫高窟佛像,龙门石窟,,白马寺里面佛像,云冈石窟,等等众多佛像,这些大型佛像或座或站,已经有国宝级的文化,让中国人自以为豪,能够看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也有一些小佛像,保存下来,作为一个喜欢文化的人,如果能够看到或者碰上一宗佛像,古代艺术真品,那你就是三生有幸,造化不浅,因为中国地大人多,东南西北文化差异很大,现在随着科技发展,互联网时代,高铁飞速,人们出行方便了,可以走向个个博物馆里面,收藏很多佛像,谈起鉴定,这个可能是研究不完的东西,值得下功夫,花时间去研究,一般老百姓就只能凭借直观的方法,参考一下文物知识,做一个判定,我觉得,如果你觉得佛像面目清楚,制作精美,佛像开脸生动活泼可爱,不管是半闭双眼,还是闭目养神,都有一种让你喜欢他的感觉,如果在衣服上的纹饰,佛像的底座,还能够表达出来历史信息,那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年代了,因为我们不可能接触到太多的佛像,姻缘巧合之下,你可能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值得收藏的佛像。我这里有机会碰上一 尊元代的佛像,通过研究发现,元代佛像存世,特别是银质的佛像更是难得一见,由于元代统治阶级是对于以汉人为主的民族来说,蒙古族的统治其实就不长,期间不断有各地农民起义,最后推翻了蒙古族统治,明代的洪武大帝,永乐大帝心气高傲,壮志凌云,一心想建立一个强大的汉族国家,在军事上不断消灭蒙古族力量,在文化上彻底清除外族遗留的各种文化,比如钱币,元代统治阶级已经有一种文字叫图巴文字,一些书籍,歌曲等等,包括饮食习惯,都进行一系列清除,所以元代离我们现在不远,但是你看看留下的文化少的可怜,这就是为什么元青花,元青花釉里红非常珍贵和稀少的一个原因,我的这尊佛像,区别于我们传统佛像有一下几点。
一是, 佛头向前,佛身体后仰,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气概,佛头向前有一种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强势,让人顿时觉得敬仰,膜拜的感觉,大佛的眼睛细长,半闭半开,双耳又大又长,端庄大气,力大无穷的感觉,佛头一个个发攒,显得至高无上,这就是一个强大国家具有的气势磅礴的文化,让你能够感觉到蒙古大军横扫千军万马,南征北战,东拼西杀,蔑视一切敌人的气概在佛像上面的体会,他什么也不用说,什么都告诉你,佛法无边唯我独尊。
佛像的衣服上面有九条龙作为装饰,华夏民族以龙作为图腾,皇帝把自己说成天子,龙的化身,穿龙袍。但是这尊佛像也穿的九龙衣服,坐在莲花宝座上,神态自若。
我们可以通过这尊佛像的研究,感觉的到,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包括了许多外来文化,宗教文化,在中原大地上面交汇,流淌五千年,形成现在我们这个样子,可敬可爱又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