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现在炒什么赚钱?

买椟还珠”的成语我们都熟悉,“炒球鞋”的热潮这几年也屡屡上热搜,但你听说过炒鞋盒吗?

据报道,近年来,出现了专门为潮鞋爱好者打造的球鞋收纳盒,一批潮流鞋盒品牌开始崛起,一些潮流社区也推出品牌原创鞋盒。在电商平台上,从普通的侧开透明款到品牌联名限定款,鞋盒的售价从100元出头到近400元不等。

坦率而言,如果新闻到这里就画上句点,即便我们这些不混潮流圈的普通人,不理解为何一个鞋子包装盒也能卖出几百块钱的高价,也不必对那些潮人们过于苛责。谁年轻的时候不追求时尚、标榜个性呢,每一代人都有各自不同的玩法而已。更何况,除了收纳这一实用功能,潮牌鞋盒还被开发出了审美价值,生活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用它来装点生活、取悦自己,都是值得理解的。

但问题是,和潮鞋一样,潮牌鞋盒的故事还有“炒”的下半部分,而这也是这一新鲜事物进入公共视野的症结所在:高溢价,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很多年轻人,只看到了前者,而忽视或选择性忽视了后者,将炒鞋盒当成了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在已披露的案例里,在二手交易市场上,一款国产三方联名鞋盒标价989.99元;另一款大牌限量声控鞋盒,转售价甚至达到2400元,可以换两双上千元的潮鞋。卖出一款这样鞋盒,收益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利润可谓诱人。但与此同时,鞋盒生产成本较低、功能和审美价值有限、被替代性强等先天特征始终存在——相比较而言,炒鞋更具有流通、收藏和“升值”价值。

交易市场的火热与商品天然的短板,是一对矛盾,导向一个明确的结论:鞋盒的价格天花板并不高,频繁、高价地鞋盒交易摆脱不了很高的风险性。比如即便是“限量款”,商家也可能追加发售,早早囤货想赚一笔的玩家,收益就会被稀释,甚至亏钱。

这个道理,大部分炒鞋盒的人不是不懂,而是在“幸存者偏差”的加持下,他们只看到了赚钱者,侥幸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压过了理性和常识。对此,仍有必要重复一个事实:诸如炒鞋、炒鞋盒,本质都是一种击鼓传花游戏,变现只有在商品有下家接手时才能实现,但问题是,你永远不知道鼓点在哪一刻骤然停下。抛开个人得失,从社会利益来看,这也是一场注定有人沦为“接盘侠”的零和游戏。这一点,潮鞋风中那一批赔钱又伤心者的教训,足以为戒。到头来,可能只有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拂去“炒”带来的喧嚣,让炒和鞋盒回归本来的实用功能,是时候了。这离不开电商平台的守土有责和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在炒鞋风中,监管部门曾多次发布风险预警,也有平台对价格波动较大的球鞋作下架处理,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撬动个人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让财富观以常识和理性为为底色,让积累财富的方式回到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的正道中,应当是一个成熟之人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