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品伞的介绍? 湘乡为什么要叫湘乡?
一、手工艺品伞的介绍?
手工艺品伞是指晴天用来装饰观看的雨伞。通常选用竹木、纸木制作的。伞骨为竹木制结构,轻巧耐用,不论是遮阳,还是装点家居,店堂,工艺伞都是一款难得的佳品。艳丽又绝不俗气的色彩,极富中国风情的图案,拿在手中轻轻转动,犹是美丽的风景。手工艺伞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油纸伞既是我国传统的雨具,更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品与手工艺品。
二、湘乡为什么要叫湘乡?
据县志载,湘乡县域战国时属楚地,秦属长沙郡湘南县。
西汉哀帝建平四年(前3年)长沙缪王子刘昌封为湘乡侯,湘乡建置即始于此,湘乡之名来源于此。
东汉中期原湘乡侯领地改置湘乡县,属荆州零陵郡,县治设今县城。
三国两晋属衡阳郡。
南朝宋时湘乡县领境的连道并入,县域扩大。
隋开皇年间湘乡县并入衡山县。
唐武德四年(621)湘乡从衡山县析出,复置湘乡县。其时为加强对境西少数民族的控制管理,湘乡县治一度西迁故连道县治龙城,不久迁回原治。
自东汉置县,县治除此次短期迁故连道县治龙城外,一直在今县城。而湘乡之名自古以来不改,并未因曾徙治龙城而改原治名为龙城,或以龙城为又称。这在新修县志上已予指明,所以说原湘乡县城并无“龙城”之称,今湘乡之称“龙城”并非因西迁治所龙城而得名。
探究湘乡号称龙城的来由,在此兼采众说略作陈述。
其一说是涟水发源于龙山,因而县治名龙城;
又一说是旧城格局为“三街九巷十八弄”,盘回蜿蜒如龙,街道铺条形石板,状如龙腹,两侧镶嵌卵石,状如龙鳞,称为龙城;
再一说是云门寺观音镇伏着蛟龙,县城东北有个神奇的大龙洞,西南有如“卧龙跨波”的古万福桥;
还有一说是湘乡古有“蜀中曾继如龙相”的名臣蒋琬,可谓藏龙卧虎之地。
另外地方上历来盛行舞龙灯、赛龙舟的传统习俗,总之湘乡与“龙”有着特殊之缘,湘乡县城由此而有了“龙城”的称号。
湘乡自建置至今已达2000年的历史,古往今来湘乡本土天宝物华,钟灵毓秀,人文昌盛,凤翥龙翔,有道是“东台起凤,涟水腾龙”。自1987年3月撤县建市以来,湘乡经济建设日益发展, “龙城的传人”在改革大潮中奋进,一座新型的城市崛起在今天。人们看到了“巨龙”的腾飞,更希望未来这颗“湘中明珠”愈显辉煌,因此又赋与其新意而誉称为“龙城”。
三、湘乡注音?
xiāng xiāng
“湘”,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xiāng,最早见于金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湘”的基本含义为水名,湘江;引申含义为湖南省的别称,如湘绣、湘剧。
在现代汉语中,“湘”还有烹煮的含义,如湘鱼。
四、湘乡美食?
湘乡是湖南省县级市,美食有:湘莲、腊八豆、油粑粑、湘乡啤酒、湘乡烘糕、湘乡酒糟鱼、湘乡蛋糕花等。
五、湘乡几线城市?
四线城市。
湘乡古称“龙城”,西汉建平四年(前3年),皇帝刘欣封长沙王子刘昌为湘乡侯,此为湘乡建置之始。
湘乡是湖湘文化重要发源地、湘军策源地、红色摇篮。
著名人物主要有三国蜀相蒋琬、宋朝状元王容、元代文豪冯子振、湘军统帅曾国藩、力平新疆叛乱的“飞将军”刘锦棠、辛亥革命先躯龚铁铮、红军杰出将领黄公略、大将陈赓与谭政等。
主要景点有:东台山、褒忠山、水府庙、韶山灌渠等,湘乡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山书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发现战国以来的古墓葬5000多座及大量楚简。
六、湘乡那里好玩?
湘乡有许多好玩的地方首先,湘乡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许多名胜古迹,如龟峰、兴隆寺、汉冶萍古镇等,可以深入了解湖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其次,湘乡还有自然风光,域兴生态农庄、龟峰山自然风景区等,可以感受湖南自然美景最后,美食也是湘乡的一大特色,酱骨头、豆腐脑、麻包肉等都是口味独特的美食之,湘乡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城市,无论是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还是美食都值得一去
七、湘乡的习俗?
湘乡民俗 贴春联和年画 旧时贴“出行大吉”、“对我生财”、“四方来利”之类的红纸条
八、湘乡鳝鱼做法?
材料
主料:鳝鱼500克。
调料:花生油25克、酱油5克、大蒜(白皮)10克、生姜5克、味精2克、胡椒粉2克、盐3克、淀粉(豌豆)5克、香油10克。
做法
1、将黄鳝洗净,切成薄片。
2、姜蒜切成片。
3、用精盐、味精、胡椒粉、湿淀粉调成芡汁。
4、锅置火上,放花生油,烧至七成热,下黄鳝爆炒,随即下姜、蒜、酱油炒匀,倒入芡汁,淋上香油即可。
做法二:
材料
黄鳝400克,咸五花腩50克,蒜子(去衣)40克,葱花10克,花雕酒、柠檬叶丝各少许,盐、胡椒粉、老抽、蚝油、菜油各适量
做法
1、将黄鳝宰好,用清水冲洗,把黏液去除,切段沥干水分,用盐拌匀备用;
2、咸肉切粒,柠檬叶切幼丝备用;
3、开锅下油,下咸肉和蒜子翻炒至香气溢出,下鳝段大火翻炒,攒花雕酒,下少许水和蚝油、老抽,以盐、胡椒粉调味,加入柠檬叶,勾薄芡,上碟撒上葱花便成。
九、湘乡话起源?
湘乡话通行于湘乡市大部分地区,娄底市娄星区、双峰县部分地区,韶山大坪乡等地,属于湘中语-湘双小片,是湘语当中比较保守,受官话影响较小的一支,比较完整的保留了古全浊舒声字,具有完整的元音高化链,绝大部分地区拥有七个声调,与北部新湘语长沙话有较大差别。另外,湘乡北部金薮,金石一代通行的是“潭宁话”,属于湘中语-宁韶小片,与湘乡城关差异较大,无法互通,与韶山,上宁乡地区较为相似。
俗话说:“长沙里手湘潭僄,湘乡嗯啊做牛叫。”湘乡话以其古老难懂著称。
十、湘乡地理历史?
湘乡市,隶属于湖南省湘潭市。在地理位置上,湘乡市居湘中偏东,东临韶山市和湘潭县,南接双峰县,西与娄底市毗邻,北接宁乡县。县级湘乡市介于东经111°59′40″—112°38′55″,北纬27°29′2″—28°3′45″之间。东西最长平距65.4千米,南北64.8千米。全市总面积2003.64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0.95%。湘乡市境地属华南湘赣丘陵区,处于湘中丘冈向湘江河谷的过渡带,为雪峰山东北余脉和越城岭北端余脉所夹峙。西、南部较高峻,东、北部较平缓。湘乡是湘军的策源地。“自古无湘不成军,天下湘军出湘乡”。就县级湘乡市的历史来说,从出土的文物看,早在先秦时期,这里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交汇融合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楚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湖南省湘乡市一带属长沙郡这一建制。西汉,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今湘潭市湘乡市一带属长沙国。西汉建平四年(前3年年),皇帝刘欣封长沙王子刘昌为湘乡侯。汉光武帝建立东汉后,正式设立湘乡县。由此,就该地区来说,自东汉初期建县,距今已有接近2000年的历史了。在湖南省的各个县和县级市中,2000年的建县历史,无疑是比较悠久的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县级湘乡市一带先属蜀汉,后成为东吴的疆域。在三国时期,湘乡县属衡阳郡。西晋消灭东吴后,湘乡县仍属衡阳郡。南朝宋永初三年(442年),南朝宋并连道入湘乡县,该地区属之。
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将湘乡、湘西、衡山三县合并为衡山县,属潭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杨广这位皇帝在位时,改潭州总管府为长沙郡。湘乡地属长沙郡。唐武德四年(621年),也即唐朝初期,析衡山县再次设立湘乡县。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湘乡县属江南道潭州。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也即到了唐朝中期,江南道又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黔中道,湘乡县属江南西道潭州。宋朝这一历史阶段,湘乡县属长沙府潭州。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将湘乡县升为湘乡州,该地区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