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螭龙和东汉区别?
东汉螭龙与西汉螭龙的变化在于:绞丝纹尾减少,眼珠较西汉更加下垂。
汉代螭龙常雕于玉剑饰、玉佩、玉带钩、玉璧等玉器上,常常以剔地、浮雕甚至圆雕的手法雕琢,与战国螭龙相比:汉代螭龙双耳下垂、眉毛上扬,眼眶内侧眼珠周边斜削,或用管钻套打,强化立体感;汉代螭龙鼻梁中间眼下方有一道横向凹槽,以分割颧、腮;汉代螭龙肩与头的交接处呈斜坡状,使双肩突出;汉代螭龙背部有脊线一直到尾部,四足分布于躯干两侧,并作爬行状;汉代螭龙多分叉外卷绞丝尾。
汉代螭龙多呈S形匍匐,四肢分据两侧,如虎掌按地。西汉的螭龙常见绞丝尾而分叉尾较少,东汉则相反,绞丝尾渐渐变少而分叉尾更常见。
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是什么时候?
象牙雕刻是一门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2006年5月20日象牙雕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成品,象牙是大象身上最坚硬的部分,其光泽如玉、耐用,珍贵。象牙与一般牙齿不同,其表面光滑,没有任何杂质,更坚韧,但象牙非常怕酸,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可使其软化,雕刻师往往将其放在醋酸中浸泡,使其变软再用刀或其他工具雕刻加工。象牙雕刻艺术品,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分手收藏家喜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于新石器时代,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贡品。早在元代时,牙雕雕刻普遍使用透技法,清代,牙雕工艺水平已经十分高超,技法已十分完备也就造成了清代牙雕逐渐走向复杂的趋向。
象牙雕刻方法很多样,圆雕、镂雕、立体雕、透雕在象牙雕刻中普遍运用。浮雕,是在平板材料上表面立体的层次的雕刻方法,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和半立体效果,浮雕又分潜伏钓鱼高浮雕,浅浮雕阳文雕刻低于高浮雕又高于阳文雕刻法,高浮雕是借予圆雕和平面雕之间一种半立体的雕刻形式。透雕,在平板材料上按照设计图样进行拉镂刻,再结合浮雕手法进行雕刻,形成剔透玲珑之美。镂雕,娄叼一般要综合运用拔镂,透雕技法才能实现。
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吉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为仕女、罗汉、佛人、武人,以及史人物等,表现出人物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衣服饰品的形状等,要有出处的重刻画人物身份特征。牙雕动物题材主要有,林中虎啸,深股狮吼,池中鱼儿等等,12生肖在牙雕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花卉一班以花为主,鸟、蝴蝶、蜻蜓、青蛙等做陪衬,雕刻有牡丹、月季、菊花、竹、梅、松等,整体造型上有花篮、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起到主角与陪衬品很好的搭配,作用。牙雕的风景题材一般有山水,岛屿,日月风云,嶙峋的山石,斑驳的海岩,滚动变换的云朵等。
中国的象牙雕刻在树几千年前的发流传过程中,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扬州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区记载体裁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捷信息技术的发展,他们的风格也逐渐淡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广州牙雕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装饰性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清康熙海军以后,广州成为了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从此,广州牙雕工艺远远超过了其它地方成为全国之冠,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风格。
20世纪80年代由于全球保护野生动物运动风起云涌,大象作为被保护的野生动物,严禁猎杀,国际上曾一度禁止象牙贸易,我国政府严禁遵守这一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广州的牙雕工艺品,尤其是象牙雕刻行业遭受严重打击,不得不选用别的材料代替,勉强使这项传统工艺得以延续,而原料缺乏的北京依靠进口象牙原料,面临着一无法原材料二无年轻传承人的困境,北京象牙雕刻工艺已经进入濒临灭绝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