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刻家徐兰(端砚雕刻名家)
1. 端砚雕刻名家
端砚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工序繁多。主要有:采石、维料、制璞、雕刻、磨光、配盒、上蜡等。
2. 端砚雕刻大师
端砚的打磨过程是一个比较繁杂的过程,打磨可以分为粗磨和系膜结合,打磨又称磨砂。就是将雕刻完成后的端砚用纸砂或者布砂打磨细润光滑,使端砚达到更完美的艺术效果。也是砚雕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一方端砚设计再好,雕刻再完美,如果打磨不好,也不能算是一件好作品。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條萊垍頭
打磨分粗磨和细磨两种。粗磨又分为手工打磨和利用电动工具打磨。粗磨就是要将雕刻作品各部位的刀路、凿痕用粗油石或粗砂纸磨掉,或用电动磨光机装120#砂纸带水把无纹饰的砚堂和砚四周磨平滑。由于雕刻的纹饰精细不均,局部高低不平,细磨就必须要用手工操作,即卷精细砂纸带水小心翼翼地把各个部位的刀痕砂路磨去,经过反复打磨,使作品整体所有痕迹消失,直至砚体手感嫩滑细腻,最后展现出作品清晰的轮廓和流畅柔软的线条。萊垍頭條
在打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雕人物面部和动物头部肌肉等特别部位时,还要用最细砂纸或用棉花蘸砻糠灰擦,遇到深雕层次的纹饰除了要把纹饰底部的刀痕磨掉外,打磨时还要特别小心,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折断,更不能把作品砚面上的纹饰、线条磨掉或撞断,以免影响作品的艺术美感。垍頭條萊
不管是人工打磨还是借用电动工具磨粗磨细,严格地说,打磨同样需要有雕刻专业知识的打磨师傅来操作最适宜。打磨师首先要对作品的构思和雕刻技法有深入的了解,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求,作品的哪些部位是用电动工具,哪些纹饰要用人工打磨,在操作前都要认真去考虑。端砚的某些重要环节、部位还是作者亲自打磨完成为好,端砚毕竟是自己创作的,最理解它的艺术内涵。打磨虽然要求严格,但只要细心认真去做,就能更好地表现出端砚作品的艺术魅力。條萊垍頭
3. 中国砚台雕刻大师
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其中尤以端砚和歙砚为佳。頭條萊垍
●端砚萊垍頭條
端砚,始于唐代,盛于宋。端石出产于广东省高要县和肇庆市一带,其颜色以紫色为主调(分为青紫———红紫十多种),另有灰色、青黑色、青色和绿色等。其主要特点是石纹丰富,有青花纹(砚面上带有青黑色花纹)、朱砂钉(如坚硬的红色钉头般的斑点)、五彩钉等,另有形似动物眼睛的“石眼”。端石的“石眼”为辉绿岩凝结物,也有石连虫化石。其中的“鸲鹆眼”形似八哥眼,圆晕中还有“瞳仁”,是“眼”中上品。垍頭條萊
鉴别砚时,用手指敲打砚,听其声。发出金属声的,表明石质坚硬、密度高;木声表明石质温和,密度低;若发出的声音似瓦声,则表明石质粗糙。古人将端砚的特点概括为“温润如玉,扣之无声,缩墨不腐”,这表明“无声”的端砚为上品。“无声”的砚,并不是指敲打时听不到声音,而是发出的声音温和、细微。值得注意的是,砚石时发出的声音也取决于砚的厚度。萊垍頭條
●歙观頭條萊垍
歙观,出产于江西省婺源县与安徽省歙县交界的龙尾山一带(罗纹山)。歙砚始采于唐代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于南唐时期兴盛起来,南唐李后主曾派专门的砚务官制作官砚。歙砚还一度得到欧阳修,苏东坡等人的推崇。萊垍頭條
歙砚的石品很多,主要分为罗纹类、眉子、眉纹类及金星和金晕类。古代称:“罗纹砚,其纹如罗丝精细,其色青莹,其理坚密。刷丝罗纹砚银色刷丝如发之密”。金星罗纹,是指砚面融有谷粒的结晶物,在光线照耀下犹如天空星斗,金星久研磨而不褪,且越磨越亮,是歙砚中的佳品。眉子砚,“纹若甲痕,如人画眉,遍地成对”。萊垍頭條
●洮河砚萊垍頭條
洮河砚,产于我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洮河砚取材于深水之中,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河石质地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洮石有绿洮、红洮两种,其中尤以绿洮为贵。洮砚适用于雕刻大面积的图意,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高浮雕等,其雕工质朴,清晰感强。萊垍頭條
●澄泥砚萊垍頭條
澄泥砚,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其制作方法是: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掺进黄丹团后用力揉搓,再放入模具成型,用竹刀雕琢,待其干燥后放进窑内烧,最后裹上黑腊烧制而成。澄泥砚的制作始于晋 唐时期,兴盛于宋朝。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澄泥砚的颜色以鳝鱼黄、蟹壳青和玫瑰紫为主。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在现代,澄泥砚的产地有河南洛阳、河北钜鹿、山东青州、山西绛县、湖北鄂州、四川通州和江苏宝山等地。頭條萊垍
东汉以前,砚被称之为“研”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文房四宝”以砚为冠,论及名品砚台,总离不开“端、歙、洮、澄”。这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中以端砚为诸砚之首。萊垍頭條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的端溪,端砚石品常见的有鱼脑冻、荡青花、蕉叶白、天青、翡翠、金星点、水纹、金钱线和石眼等等。其制作十分辛苦,从探察、开凿、运输、选材、整璞、雕刻、打磨、洗涤到装盒,其工序精巧又细致。萊垍頭條
歙砚:产于安徽歙县,唐开元年间开始制作。它有天然生成的纹理有:金星、眉子、细罗纹、水浪纹等。“金星”融结在砚石之中,形如谷粒多如秋夜星星,闪闪发光;“眉子”似的眉毛,粗、细、疏、密,各具神采;“水浪纹”如水的波纹,变化无穷。歙砚的雕刻艺术受徽州砖雕和木雕的影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造型浑朴,大方匀称。萊垍頭條
洮河砚:砚石产于甘肃西南的洮砚乡的洮河水底。色呈墨绿,经研磨后可呈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洮河砚在唐代已名扬天下,它具有发墨快亮而耐用、蓄水持久而不耗、色浓保湿而利笔等优点。垍頭條萊
澄泥砚:产于山西,澄泥砚的制作先缝绢袋于汾水中,迎浪张开袋口,过滤水中泥沙,一年后袋内泥满,取出风干,制成砚坯,再烧制成质地似陶的砚台,最后经过整璞、雕刻、打磨等一系列工序,澄泥砚石质细腻、光润,以朱砂色和鳝鱼黄色为上乘。萊垍頭條
4. 端砚雕刻名家排名
端砚能够成为四大名砚之首是因为端砚历史悠久,材质特别,石质润泽细腻,不损毛笔,冬天不结冰,夏天不变质,能提升墨汁的稳定性等等优点,使它能够一跃脱颖而出成为四大名砚之首。
第一个方面,具有文化背景,历史悠久。端砚最先是从唐朝开始出现的,当时还是以实用为主,主要是研墨用。而宋朝的端砚开始出现一些雕刻设计,更为精巧一些。而明朝的端砚样式设计上趋于多样化,明清时代的端砚更为精致,具有观赏性一些。
5. 清代端砚雕刻名家排名
1、端砚條萊垍頭
端砚始于唐代初期的广东肇庆,当时名为端州,在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端砚也因此而蜚声中外。端砚质地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以独特而丰富的石品花纹、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萊垍頭條
2、歙砚萊垍頭條
歙砚出产于中国东部古歙州地区,其中婺源出产的歙砚又称“龙尾砚”,享有“龙尾歙砚为天下冠”的美誉。歙砚的制作始于唐代开元年间,而到了南唐时期,李后主在歙州设立制砚作坊,专门生产歙砚。自唐以来,歙砚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萊垍頭條
3、绛州澄泥砚萊垍頭條
绛州澄泥砚,和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是山西新绛特色传统手工艺术珍品。中华民族五千年黄河文明的艺术结晶。它的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明代达至炉火纯青。从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余年。垍頭條萊
4、洮砚萊垍頭條
洮砚的出现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青禄集》记道:“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的原材料极为稀有,比端砚、歙砚更加稀有,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进行加工,都等于是得到千年古董。洮砚有“鸭头绿”、“柳叶青”、“鸊鹈血”等名贵品种,其石质细润坚实,发墨快,贮墨时间长,泼墨如油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萊垍頭條
5、鲁砚萊垍頭條
鲁砚乃山东境内所产砚石制成砚台的通称,据有关文献记载,自晋代就已开始生产,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其琢砚工艺,代有发展,素有“齐笔鲁砚”的美誉。品类也繁多,最主要的有红丝石紫金石、淄石、鼍矶石、徐公石、温石等等。其质地结构紧密,清盈如玉,纹理丰富多样,石色五彩缤纷,石质嫩润细腻,研磨易于发墨。西晋《博物志》有相关记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萊垍頭條
6、苴却砚萊垍頭條
苴却砚有着千年的古老历史,早在汉魏时期便已生产,但至民国初期失传。现今所熟悉的苴却砚,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重新开发的新品苴却砚,产于四川省攀西大裂谷的金沙江畔深谷里,此地古称苴却,砚因产地而得名。国家质检总局对苴却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苴却砚与其它砚类相比,有着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因此被美誉为“中国彩砚”。苴却砚具有着发墨如油、存墨不腐、历寒不冻、耐磨益毫等优点,并且也有着很好的审美性,砚身布满类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等雕刻装饰。萊垍頭條
7、贺兰砚垍頭條萊
贺兰砚产于宁夏蓝宝,最早有史书记载的是清朝时期的《宁夏府志》,贺兰砚大致也就从这个时候诞生,清末还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1963年董必武副主席曾赞誉说,“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细腻均匀,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这一优点深受书法家、画家的喜爱。頭條萊垍
8、思州石砚萊垍頭條
思州石砚产于古思州治地,相传于汉代前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誉之为“珙璧”。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当年访问我国时,曾向周总理求取思砚。思州石砚易于发墨、研汁如油、久藏不臭、理顺笔毫,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和收藏价值。其石质之细腻,造型古朴厚重,内含金星,经磨耐用,具有着“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的优点。頭條萊垍
9、松花御砚萊垍頭條
松花御砚产于吉林通化长白山区,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而正是由于皇帝的专宠,没能使松花御砚发展成为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松花石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贮墨不固”的特点。砚石以绿色为主,还有深绿、浅绿、黄色、紫红色,紫绿相间等。纹理有的如刷丝,有的如大海的波涛,有的如溪水旋涡,有的如平行之纹理等。其中,以翠绿色的刷丝为上品。頭條萊垍
10、易水砚萊垍頭條
易水砚产于河北易县,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是中国制砚的鼻祖。易水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砚造型精美古朴,保潮耐固,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正如古书《易州志》记载:“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條萊垍頭
6. 端砚雕刻名家排行榜
端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的石质,独特而丰富多彩的石品花纹以及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
值得收藏的端砚品种∶老坑端砚最值得收藏,其他品质较好的坑仔岩和麻子坑端砚也有品质不输老坑的。另外有一定年代的端砚也是比较有收藏价值的。條萊垍頭
具体什么端砚值得收藏则需要从多方面考虑,最直观的可以看颜色,端砚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其次是紫带青和紫带赤。除紫色外,还有白、青、绿等颜色。條萊垍頭
7. 广东 端砚 雕刻名人录
端砚(duān yàn)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
古时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名贵。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曾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
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8. 端砚雕刻名家何其仁
《三国演义》中关于徐庶投向曹操一幕是这样写的:曹操迎来徐庶的母亲,并让徐母写信给自己的儿子,召唤徐庶。徐庶的母亲不从,痛骂曹操,并以砚台砸向曹操。于是曹操身边的程昱献计,伪造徐庶的母亲写了一封信给徐庶,徐庶是出了名的孝子,只能辞别刘备,投曹去了。《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正气凛然的徐母,然而事实是,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表时,刘备等人在逃亡的路上被曹操穷追不舍,徐庶的母亲被曹兵所掳,徐庶于是就辞别了刘备,去救自己的母亲去了。萊垍頭條
徐庶在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露了一面,正史是没有记载的,此后也不再提及。《三国演义》对徐庶有维护的地方,但是却又安排了徐母痛斥儿子和自缢身亡的情节,这样写不仅树立了徐庶母亲的光辉形象,更塑造了徐庶的孝子形象,如果徐庶不为救母,投降曹操,那么徐母不一定会死。因为曹操本是爱才之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他渴望人才的态度,他还要同孙权、刘备争夺天下,绝对是不肯胡乱便杀一个在对手帐下效力人才的母亲,以免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所以《三国演义》中就“徐母之死”这一情节的安排,含义可谓深刻,对刻画三国演义徐庶的个人形象也。頭條萊垍
9. 端砚雕刻名家名单
师宜官卖字换酒
汉代(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前后共经历426年,这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关键时期,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汉代隶书又称分书或八分,笔法不但日臻纯熟,而且书体风格多样。到东汉,隶书进入了书体成熟,流派纷呈的阶段,名家迭出。萊垍頭條
东汉灵帝虽昏庸无能,却喜爱书法,一次征召天下擅长书法的人集会在鸿都门,大约有几百人。汉灵帝仔细看了各人的作品以后,发现这些人中,南阳人师宜官的书法如?鹏展翅,大开大阖,一派大家风范。而他的八分书法最为出色。大的,一个字的直径可以有一丈长;小的,在寸方的一片竹简上,可书写一千个字。汉灵帝大喜,便差人召师宜官入宫。萊垍頭條
此时的师宜官,并不知情,正口袋空空地在酒店里喝酒。喝足了,店家来要酒钱。恃才傲物的他,取出笔,在酒店的墙壁上挥书求售,招来许多人围观。师宜官的条件很简单:若卖给他酒,就多出售给店家几个字;否则,就铲掉墙上的字。酒钱是付足了,但汉灵帝听说以后,召他为官的想法就此打消。垍頭條萊
师宜官曾为袁术立的钜鹿耿球碑书写文字,这也是他唯一见于史书记载的作品,但是历史久远,碑也不见踪迹了。萊垍頭條
古代书法家故事二垍頭條萊
王次仲弱冠创“八分书”條萊垍頭
王次仲,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东南)人,秦代书法家。他小时候聪明伶俐,志气很高,博览群书而又善于独立思考。他十多岁时,学识已达到成熟的阶段。当时,人们普遍使用结构修长,笔画之间空距非常匀均的秦篆。这种字体既繁复又难写,不必说民间使用,单是官府书吏就为公文山积、批覆缓慢而叹苦。年近弱冠的王次仲深知文字改革的必要,就把各种钟鼎器皿以及诏版文字广泛搜集在一起,勾摹出来,按文字相同、形体不同排列在一起,然后互相比较,反覆琢磨,度过了数百个不眠之夜,终于创制出一套笔带波折,并向左右分分的八分书。萊垍頭條
王次仲将这些文字上奏朝廷。秦始皇见了后,认为简便,赶急疾之用,十分赞同。便征召王次仲到京城咸阳做官。书写篇章和法令。但王次仲性品清高,三拒诏书,因而触怒了秦始皇。秦始皇认为他对己大不敬,就派人用监车押送赴京。王次仲自知抗旨性命难保,便乘狱吏不备,投河自尽。可是王次仲所创造的八分书,却蔚为风行,造福子孙。垍頭條萊
古代书法家故事三萊垍頭條
蔡邕偶创飞白萊垍頭條
汉朝的蔡邕,字伯喈,官到中郎将,人称“蔡中郎”,他不但是个文学家,还是一名著名的书法家。“飞白书”就是他独创的。什么叫“飞白书”呢?你们听完这个故事就知道了。垍頭條萊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东汉灵帝熹平年间,皇上旨令蔡邕写《圣皇篇》,完稿以后,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那儿的人架子挺大,谁来了都得在门外等上一阵。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萊垍頭條
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光。可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垍頭條萊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开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他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垍頭條萊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直到今天,还被书法家们所应用。垍頭條萊
古代书法家故事四萊垍頭條
骨灰级书法爱好者钟繇萊垍頭條
钟繇是今天流行的楷书的创始者,书法界有一种说法,说“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学自卫夫人,而卫夫人学自钟繇。这样算起来羲之还是钟繇的徒孙,可见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萊垍頭條
看到一本名为《混迹三国》的闲书,上面也谈到钟繇,说他是个文武全才,文的方面,他精通史学、易学、书法;武的方面主要是学习兵法和剑法,他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萊垍頭條
我不由吓了一跳,在我印象里的一直是文弱书生的钟繇,几时修成了这一指禅功?莫不是现代的海灯法师也要认钟繇为祖师爷吧!萊垍頭條
想马超的堂弟马岱与钟繇那一战,被后人评为三国战史上实力最为悬殊的一战:“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钟繇出马答话。岱使宝刀一口,与繇交战。不一合,繇大败奔走。”萊垍頭條
后人评:“对付钟繇这号只会白纸上写黑字的还用宝刀,太夸张了吧!”條萊垍頭
如果钟繇的指力可以洞穿棉被,虽然不能洞穿马岱的宝刀,那至少在武艺上并非等闲之辈,不至于与马岱只斗得一个回合吧。萊垍頭條
其实,真实的情形是, 史上记载钟繇指力洞穿棉被,是他学书三十余年,每天夜晚在被子上不间断练字的结果。萊垍頭條
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籍,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练习书法,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时间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就蹲在地上写字。晚上睡觉,就用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给划了个窟窿。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上厕所,竟忘记了出来。萊垍頭條
钟繇在学习书法入迷忘我,堪称骨灰级书法爱好者,还有一事更能证明。萊垍頭條
青年时期,钟繇就与后来的领导??曹操因为共同的书法爱好走到了一起,那时经常出席书法学术讨论会的还有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关枇杷等书法迷。頭條萊垍
有一天,钟繇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就向韦诞借阅。不料这位擅长制墨的先生(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大概很怕钟繇借了不还他,也有可能是怕钟繇的书法超过他,总之,任钟繇死磨硬缠都坚决不借。萊垍頭條
钟繇很生气,他把胸脯擂得咚咚响,一直擂了三天,擂得胸前青一块紫一块,还呕了一大滩血,不知道内情的人,还以为他在练大力神功,准备去跑江湖卖狗皮膏药,这韦诞也够狠心,全不为钟繇的“苦肉计”所动,硬是没给他看。钟繇却因为“表演”太投入,把自己擂得奄奄一息,亏得曹操派人送五灵丹(三国时期疗伤圣药)给他,才活过来。钟繇算是得了心病,发下誓言,说不惜等韦诞死了之后去盗墓,也要看到蔡邕的秘诀。垍頭條萊
这差不多为韦诞做了一个广告,谁都知道韦诞手中有一本练书法的秘籍,以致于后来韦诞的墓真的被盗了。萊垍頭條
但韦诞比钟繇晚死了二十年,钟繇是不可能亲自去盗的,但是由于他发下的那个誓言,后人还是一口咬定盗墓的事情是钟繇指使的,这可真是冤枉了钟繇。條萊垍頭
古代书法家故事五條萊垍頭
王羲之书竹扇條萊垍頭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萊垍頭條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萊垍頭條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頭條萊垍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萊垍頭條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頭條萊垍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萊垍頭條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萊垍頭條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垍頭條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