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福建刻字石(福建刻章的石头)

1. 福建刻字石

石雕工。垍頭條萊

石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石雕工人专指那些用各种可塑性石材,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的专业人员。萊垍頭條

福建惠安的青石雕刻以建筑装饰和石狮而闻名,其中石狮口中含有滚动自如的石珠,享誉东南亚。條萊垍頭

云南的大理石雕刻以点苍山的大理石为原料,其花纹犹如着色山水,或危峰断壑。頭條萊垍

2. 福建刻章的石头

上档次的印章不是玉石类的,而是专门的印章石,中国印章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著名的田黄石就是寿山石的一种,著名的品种是鸡血石(分为软底和硬地,软底可以手工篆刻,硬地无法刻制)印章石中好的品种因资源濒临绝迹,价格高昂,比黄金贵数倍、甚至数十至百倍,昌化石普通品种中大多夹带砂钉,不宜篆刻,寿山石中的新坑芙蓉石、青田石的白垟、巴林石中的一些普通品种目前价格还不算太高,可以考虑一下。

3. 福州刻字石

万寿桥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元祐八年,时任福州太守王祖道依托江中楞岩洲为中点造浮桥。1103年(北宋崇宁二年),王祖道再任福州太守,有感于浮桥常被风浪冲垮,于是发起募捐,将浮桥改为石墩桥,只用石条叠砌,立于水中,左右无护栏,俗称"跳墩桥"。1141年(南宋绍兴十一年)建成。萊垍頭條

1303年(元朝大德七年),万寿寺僧人王法助得到元成宗铁木耳的嘉许,募集数百万贯资金,奉旨把万寿桥改建成简支石梁石板桥,桥上的石栏杆上雕刻着许多各种形态的石狮,桥头和桥尾还建有亭子,供人休息,大桥前后建造共花了19年时间,到1322年(元至治二年)才竣工,桥长391米,宽4.5米,共87孔,成为横跨闽江的第一座大型石桥萊垍頭條

桥落成后,时人为纪念王法助修桥功绩,以其主持寺院“万寿”之名作为桥名。元翰林学士马祖常为桥作记,并题写“万寿桥”三字,刻于桥上。人们还重建了桥边万寿寺,称万寿头陀寺,祀法助像于其中,寺内立有镌《头陀寺法助禅师赞》的石碑。碑文曰:“仁哉我师,功德堪思。台江观海,善愿心持。十方普渡,辛苦不辞,架桥叠石,再世成立。往来行旅,络绎奔驰。昔忧险阻,今乐坦夷。其利溥也,施及来兹。是宣享祀,在此江湄。”萊垍頭條

万寿桥建成后,又在南面建成木石混合结构9孔的“江南桥”,亦称“仓前桥”,长135米。清乾隆年间,江南桥被水冲毁,也改建为全石桥。萊垍頭條

1930年,为了适应开通汽车的需要,将万寿和江南两桥改为公路桥。1949年以后,为了纪念解放军冲过此桥追击敌军,将此桥改名为“解放大桥”。條萊垍頭

1994年,因闽江洪水冲击,解放大桥桥墩崩离原位,1995年重建,1996年9月29日竣工。新桥为现代双曲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联拱桥。解放大桥是福州的一个标志,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作为连接南北交通的唯一桥梁,对百姓生活和城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萊垍頭條

4. 福州摩崖石刻文字

福州鼓山的主峰海拔969米萊垍頭條

鼓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会所在地福州市东大门,主峰海拔969米,总面积48平方公里,分为鼓山、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五大景区。自宋朝至今皆为游览胜地,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萊垍頭條

鼓山风景名胜区地处亚热带,四季常青、苍松滴翠、奇葩流红、岩秀谷幽,名胜古迹遍布全山。相传山颠有一巨石平展如鼓,每当风雨之际,便发出隆隆的声音,象鼓声绵绵不绝地在山间回荡,故名鼓山。景区峰、峡、岩、洞260余处,久负盛名有白云峰、狮子峰、喝水岩、蟠桃林、八仙岩、忘归石、仙迹石、白云洞、灵源洞、达摩洞等。條萊垍頭

还有溪涧瀑布山泉50余处,著名的有鳝溪、鼓山溪、磨溪、小磨溪,这些溪流有的溪水奔泻,也有常年细水长流,其中鳝溪瀑布和东山溪瀑布最为壮观。峡谷中最典型的有喝水岩、灵源洞,称为“谷中之谷”。眺望台、玉石云梯、翠竹园、知足常乐园、松涛楼根艺藏珍馆等更为景区锦上添花。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山上千年古刹涌泉寺面貌庄严、规模宏伟、工艺精巧、殿宇辉煌,素有“闽刹之冠”称誉。萊垍頭條

寺中千年铁树、鸡丝木供桌及血经书称为镇山“三宝”,观后令人叫绝。寺前千佛陶塔系宋代用陶土烧制而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研究宋代建筑和制陶工艺的实物资料。历代名人在山中留下700多幅摩崖石刻,真、草、隶、楷、篆各种书法俱全,其中有宋代蔡襄、李纲、赵汝愚、朱熹及现代朱德、郭沫若、罗瑞卿等人的手迹,这些自然“碑林”琳琅满目,相映成趣,成为罕见的书法艺术长廊。丰富多姿的古树名木,亦是鼓山风景名胜区的一大特色。萊垍頭條

5. 福建刻字石厂家

在福建,有个古村,叫做寿山村。闻名全国的寿山石,就是因寿山村得名。寿山石有两大特点,一是整个中国只有寿山村能够产出这种玉石,其他地方则无缘,十分独特。二是寿山石的极品玉石,田黄石,极其珍贵,被称为“石帝”,“石中之王”。在最近几年,曾拍卖处1克10万元的高价,并且还是有价无市。

在清朝,乾隆等皇帝对寿山石很是看重,甚至作为祭天专用,而田黄石则雕刻成玉玺、印章。在那个时候,民间的文人墨客,均以拥有田黄石印章而自豪,认为那是高尚,优雅的象征。

但是随着开采的频繁,田黄石越发稀少,位于晋安区的寿山村也采取了措施进行保护。而正是因为数量的稀少,田黄石的价格也逐年提高,今年一件田黄石玉玺以1.06亿的成交价格打破纪录

6. 福建摩崖石刻

福建这个多彩美地就是宁德市,别称闽东,中国大黄鱼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素有“海上天湖,佛国仙都,百里画廊”之美誉。

宁德以舒适的气候环境和秀丽风光,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胜地,境内共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5A级景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滨海有嵛山、台山列岛、大京、西洋岛、三都澳等海岸景区;内陆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市级自然保护区9个。

宁德的太姥山,三面临海,一面背山,挺立于东海之滨,太姥山融山、海、川、瀑、洞的自然景色和寺、寨、镇的人文景观于一体,被誉为“海上仙都”。

白水洋,平坦的岩石河床一石而就,净无沙砾,阳光下,水位很浅,波光粼粼的水面,一片白炽,故称之为白水洋。来到这里的游客,无不赞叹这个“浅水广场”的神奇。

霞浦海岸线长达400多公里,滩涂面积全国最大;号称全国最美的滩涂,每日东升的朝阳和西沉的落日,又将滩涂描绘成梦幻的色彩,成为摄影人为之倾倒的摄影的圣地。

景色幽美的杨家溪,既有奇峰怪石、岩洞瀑布、古树名木等自然景观,又有古道、古驿、古庙、古桥、古堡、古寨及历代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尤其是这里的参天的古林,清幽古朴,散发着浓浓的隐逸气息。来这里可以感受下隐秘古村的宁静。

嵛山岛,露营的好地方。素有“海上明珠”之称嵛山岛古称福瑶列岛,在海拔200米处,有大小两个湖泊,二湖相隔1000多米,各有泉眼,常年不竭,水清如镜。湖周围群峰环拱,山坡平缓,是有“南国天山”之誉的万亩草场,齐刷刷的一望无边,视野广阔,是露营的绝佳场所。

宁德的白云山,在这里看云海日出,是何其壮观!

7. 厦门石头刻字

以石构为主的闽南建筑萊垍頭條

虽然土木为主要的材料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主流,但中国唯有一个地区较为例外,那就是闽南地区。今天的闽南地区多指泉州、漳州与厦门三地,这里的古建筑保存着大量两宋至清的石制建筑,特别是石头建造和雕刻的佛像、寺庙与石桥,外观非常精美,在闽南地区比比皆是。萊垍頭條

8. 广东刻字石

寿山石是福建有名的章石。萊垍頭條

寿山石是以福州市北部旗山脚下的寿山村命名的,当然是福建有名的印章石。 寿山石是以叶蜡石或地开石为主要成份的一种石料,是雕刻、篆刻常用的石材,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 寿山石的种属,石名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一般可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萊垍頭條

9. 福建石刻浮雕厂家

在美景如画的丝绸之路上,坐落着一座雄伟壮观的贺兰山。贺兰山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位于宁夏银川平原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之间,是我国东南季风区与内陆非季风区的天然分界线,并成为我国六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阿拉善——鄂尔多斯中心”的核心区域。贺兰山不仅拥有苏峪口这样的自然名胜,也孕育了西夏国这样的历史文明;此外,贺兰山还有着一种美丽而神秘的史前文明——贺兰山岩画。垍頭條萊

一、中外岩画的发现萊垍頭條

要说贺兰山岩画,我们先了解一下岩画是什么。頭條萊垍

在一些旅游景点的岩壁上或洞窟中,尤其是不少名山大川,可能都会留下一些崖壁画或岩刻的痕迹。但是,这些石刻不代表都是岩画。所谓岩画,一般还是指在远古时代,文字出现以前,先民用凿刻的岩刻或涂绘的崖画来表达某些语言信息。它是来自原始社会的艺术,与文明时代之后出现的诗文石刻不可同日而语。尽管个别地区和民族可能还会长期保留这种传统,但绝大多数岩画都只能归为史前文明。頭條萊垍

原始社会的绘画形式可能有很多,包括人体纹身、树皮画、陶器画等,但因为书写载体的缘故,历经岁月沧桑,这些形式能够保存至今已是非常稀缺;不过,世界上最早的岩画却顽强地传承了四五万年,中国最早的岩画至今大概也有上万年。于是,在那个没有文字的时代,先民的经济社会活动、文化思想行为被这种岩画定格下来,更加显得这种大型艺术形式的弥足可贵。可以说,岩画是探索原始社会生活的一把重要钥匙。萊垍頭條

目前公认的世界岩画最早发现于1879年。据说早在四年前的1875年,西班牙的索图拉伯爵在阿尔塔米拉洞窟后壁发现了黑色绘画,并认为这就是旧石器时代时的作品;但直到四年后,伯爵与5岁的女儿再次来到了这里,他决定开始挖掘,他的小女儿拿着蜡烛在洞窟看,当她走到一处很低的窟顶时,惊奇地发现上面画有野牛。于是1880年,索图拉发表了阿尔塔米拉洞窟岩画的发现,此时这种艺术形式才进入世人的眼帘。萊垍頭條

时至今日,全世界五大洲、一百二十多个国家都发现了这种先民岩画。岩画艺术的基本主题,主要有土地、粮食与性三方面,这是人类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实际上也是古往今来艺术的共同主题。至于岩画艺术的主要题材,根据陈兆复先生的总结,主要有拟人形、动物形、建筑和地形、工具和物体、几何图形和图形字母五种。在人类早期狩猎社会里,以动物形最多;而到农业经济发展后,动物形岩画也就渐渐式微了。條萊垍頭

中国岩画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也有零碎模糊的体现。在唐代张读撰写的《宣室志》,提到泉州南面有一处高崖深潭,传说有潭中有蛟龙会食人,后来有次打雷导致山崖断裂,石头坠落填满了水潭,可以看到蛟龙的血。大家在石壁上发现了十九个字,于是拓下来给韩愈看,韩愈说这是上天谴责蛟龙作恶并将其处死。直到1915年,学者黄仲琴对此处福建华安汰溪仙字潭石刻调查,才正式揭开了我国岩画学研究的序幕。萊垍頭條

岩画的大量发现和研究则要在建国以后。到今天,岩画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业学科。萊垍頭條

学者将中国岩画划分为北方、西南、东南三大系统。其中北方系统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等地,它是北方草原狩猎、游牧民族作品,分布范围最大,数量最多,题材以动物为主,技法以凿刻为主;西南系统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地,它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作品,题材以人物为主,技法以涂画为主;东南系统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港澳台等地,它是东南沿海民族的作品,技法凿刻兼具涂画。萊垍頭條

贺兰山岩画属于中国北方岩画系统的一支,早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里,就提到贺兰山及邻近阴山地区,存在一些“虎马之状”及“鹿马之迹”的岩画内容,但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公众视野。1969年,学者李祥石在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口首次正式发现贺兰山岩画,并于80年代公布。而贺兰口岩画既是最早发现的贺兰山岩画,又是图案分布最密集、画面最具特色的,至今共发现2000余组5000余幅,并于1996年12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萊垍頭條

之后,国家又在贺兰山东麓的石嘴山——银川——青铜峡一线相继发现大量凿刻岩画;90年代中期,又在平罗贺兰山腹地发现一处天然洞窟的彩绘岩画。垍頭條萊

那么,贺兰山岩画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萊垍頭條

二、人面像岩画之谜萊垍頭條

根据许成、卫忠《贺兰山岩画》的分类,贺兰山岩画的图像内容主要有动物岩画、人物岩画、人面像岩画、工具和武器岩画、车轮和车辆岩画、天体岩画、手印和脚印岩画、蹄印岩画、建筑物岩画、植物岩画、符号岩画和文字题刻等十二种。而在贺兰山以上类型的岩画里,最能体现其艺术特色的是人面像岩画。据学者调查统计,贺兰山人面像岩画共883幅,其中在贺兰口附近的就有708幅,位居世界人面像岩画区域数量第一,最值得我们关注。條萊垍頭

贺兰山大量的人面像岩画,其含义和功能到底是什么,引发了学者的争议。不过,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些人面像可能反映的不止是一种思想信仰。條萊垍頭

在贺兰山岩画里,存在不少反映自然崇拜的图像与符号,比如日月星辰、高山流水等;但同时也有一种人面像岩画,明显是将自然现象人格化处理,比如一些人面像放着光芒。在先民的原始思维里崇尚“万物有灵论”,他们不认为自然万物与人类存在什么差别,所以就有种种将太阳、月亮拟人化的传说。比如在汉民族的神话经典《山海经》里,就有羲和生十日、常仪生十二月的传说。贺兰山人面像岩画中,至少存在一种是这种自然崇拜类的人面像。萊垍頭條

除了对自然现象的崇拜以外,还有对动植物的崇拜,这在贺兰山人面像岩画中也有体现,即将动植物符号置于人面的轮廓中,并且添加头饰、发饰等。国内不少学者也称之为“图腾崇拜”,不过,“图腾”这个概念在上世纪就逐渐为西方人类学界所抛弃,至少对于一些动植物符号不能一律以“图腾”名之。动植物崇拜在早期历史中也很常见,比如《诗经·商颂·玄鸟》中,商朝的祖先是玄鸟所生,这当然反映的就是动植物崇拜。萊垍頭條

自然崇拜可能起源较早,往后则出现了生殖崇拜。在贺兰山人面岩画中,有种人面岩画则是将女阴、男根或男女交合进行人格化改造。这里的生殖器官可能是写实,也可能是用一种抽象的表现手法。比如可能用一些类似海贝、瓜瓠的图案,甚至更为符号化的倒三角形、椭圆形、菱形来象征女阴。在陕西西安半坡新石器遗址,也出土了一件人面鱼纹彩陶盆,有观点认为这也代表着生殖崇拜,而鱼实际上也是一种女阴的象征。萊垍頭條

生殖崇拜又引申出祖先崇拜。在贺兰山一部分人面像岩画中,人面像头顶上插着鹿角、羽毛一类的饰物,这可能是原始部落酋长的写照。这些酋长可能是已经去世的领袖,也可能是尚在世上的首领。原始部落的酋长,往往被神化为天神,比如商朝去世的先王被称为“帝”,也即是商王朝的神,能够降临福祉与灾祸。这样来看,其实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鬼神崇拜都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融合的。頭條萊垍

对于反映鬼神崇拜的贺兰山人面像岩画,值得一提的是一种面具人面像。在贺兰口沟内南山壁就发现了一幅人面像,双眼是两个黑洞,头顶是一条线槽,更有趣的是面具两侧还有类似面具的绳索。面具的发明最早也是模拟鬼神来驱逐灾害,比如在《周礼》中就记载周朝一种职官“方相氏”,穿着熊皮戴着黄金面具,一手持戈一手拿盾来驱赶恶鬼。除了面具人面像外,还有骷髅头人面像、没有五官的人面像等比较特殊的人面像。萊垍頭條

总之,贺兰山人面像岩画造型怪异、装饰复杂,却又很少有雷同图案出现,这表现贺兰山先民非凡的想象力,对于今天的美术创作也有一定启发,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从整体来看,对于人类学里原始信仰的种种类型,在这里也都能找到对应的图像,其历史价值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这些人面像岩画,与整个贺兰山岩画一样,也并非成于一人一时之手,整个贺兰山岩画实际上是三千年贺兰山先民的共同作品。條萊垍頭

在《贺兰山岩画》一书中,将人面像岩画以至整个贺兰山岩画分成三期,其中商周及更早的时代为一期,是岩画的形成期,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鹿、虎形象的岩画;秦汉至南北朝为二期,是岩画的发展期,也是人面像最集中的时期;隋唐至西夏、元为三期,是岩画的衰落期,其中出现一些汉文、西夏文、梵文等题刻,内容多与宗教有关。虽然中原地区早就进入了王朝时代,但在贺兰山一带,西夏政权建立以前,这里长期处于原始游牧社会。萊垍頭條

那么,这些镌刻贺兰山岩画的先民们,他们又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萊垍頭條

三、岩画中的贺兰山历史萊垍頭條

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宁夏北部就有人居住,不过,当时还没有形成游牧社会,而是农业定居社会。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1000年,随着全球气候干冷化,中国北部草原先民才采用更适宜居住的游牧生活,不过在贺兰山东麓地区,实际上也长期处于农牧过渡地带。因为贺兰山以南的宁夏南部、甘肃东部,就已经是黄河滋润的农业活动区。这些先民在先秦时期被统称为“西戎”“西羌”或“戎狄”。垍頭條萊

灭亡商朝的周朝,有种说法起源地就在甘肃东部,而周人很可能本身就与“戎狄”血缘较近。有趣的是,《诗经·大雅·生民》《史记·周本纪》都记载了周人祖母姜嫄踩踏巨人的脚印生下始祖后稷的传说。这里所谓的巨人脚印,有学者就认为是一种石刻,即类似贺兰山岩画中那种常见的脚印岩画。这种脚印也被先民作为神灵崇拜,女子将自己的脚踏入脚印里,可能就是一种祈子的仪式。贺兰山先民的脚印岩画可能也是这种功能。萊垍頭條

在战国、秦代,宁夏平原一带有个“白羊国”,被匈奴冒顿单于吞并,这一片遂归匈奴所有。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7年),大将军卫青攻打楼烦、白羊,将宁夏北部控制在汉朝手上,之后设置灵武县(今宁夏永宁)、廉县(今宁夏平罗)对这一带进行管辖。汉武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这里的羌民又反叛汉朝,名将段颎在灵武谷大败羌人。不过,不管是匈奴人还是汉人,或者是后来的鲜卑人,都不能彻底征服这里的土著羌人。頭條萊垍

随着东汉帝国的衰落,鲜卑族开始崛起。汉灵帝光和年间(公元178—183年),鲜卑首领和连进攻北地郡,为廉县善射的勇士射杀。这些勇士可能也是羌人土著,在贺兰山岩画里就有争战、械斗的题材,双方武士在首领带领下,骑着战马弯弓搭箭,互相进行对射。游牧民族资源相对匮乏,为了争夺资源常常以武力解决,也正是如此产生了无数神箭手。吞并白羊部落的冒顿单于本人,就有鸣镝射马的典故。條萊垍頭

魏晋时期,鲜卑乞伏部进入宁夏石嘴山一带生活。据《晋书·北狄传》,晋武帝太康年间(公元284—297年),“北狄”部落有屠格、黑狼、贺赖等十九种,这里的“贺赖种”即贺兰部落,也即是贺兰山名称的由来。对于贺赖种的族属,有匈奴、鲜卑等说法,其实更可能是还是土著羌人,虽然他们被不同的外族先后征服;但从贺兰山岩画的延续性看,至少他们的文化还是一直传承的,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外来的部族效仿。萊垍頭條

隋朝初年,这里又被突厥达头可汗统治。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朝将领杨泓在贺兰山大败突厥。唐朝初年,回纥吐迷度部又游牧于贺兰山,并攻破附属突厥的薛延陀部落。武则天天授初年(公元690年),突厥默啜可汗又占领贺兰山地区。唐代宗、唐德宗时,吐蕃挺进了贺兰山以西地区。到晚唐五代时,贺兰山已经成为吐蕃、回纥、党项等多部落杂居之地,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将领唐福打败党项入侵灵武,直追至贺兰山下。垍頭條萊

党项部落本姓拓跋,其族属来源也有羌人与鲜卑人的争论,可能也是长期附属鲜卑的羌人。早在唐僖宗时,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被赐姓李,并册封为定难军节度使。之后党项李氏一直世袭这一职位,渐渐成为贺兰山的部落盟主。公元1083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称帝,建立西夏国,这是贺兰山地区第一个独立国家。之后过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西夏歼灭宋军精锐数万,政权终于稳定了下来。條萊垍頭

西夏视贺兰山为“神山”“圣山”,李元昊就曾在贺兰山建造离宫和佛祖院。之后蒙古于公元1227年灭西夏、公元1246年招降吐蕃,贺兰山遂又完全归于蒙元所有。元朝与西夏一样信仰佛教。前文提到在贺兰山岩画上有用汉文、西夏文、蒙古文书写的宗教题刻,就是西夏、蒙元时的产物,这同时也是贺兰山岩画的式微期。因为随着西夏、蒙元国家的发展,文字得到普及,所以贺兰山岩画这种原始的艺术形式,自然也就沉没在历史长河中了。條萊垍頭

值得重视的是,处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处的贺兰山,本身就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连接点。而正是在这个连接点上,人类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贺兰山岩画得以诞生,本身就是不同部族与文化交融的结果。银川先后举办了贺兰山国际岩画峰会、贺兰山国际岩画文化艺术节等活动,进一步探索贺兰山岩画与丝绸之路岩画以及世界岩画的联系,这是有利于与“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垍頭條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