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小和尚核雕(布袋和尚核雕)

1. 布袋和尚核雕

十八罗汉手串盘玩方法:

第一步:先将十八罗汉手串打散成散粒。装进搓澡巾内,里面放一把大米。将口扎实。用澡巾盘一周。主要讲雕刻时的棱角及橄榄核的毛刺等磨光。

第二步:一周后,取出穿成串。用细毛刷子少粘一点点植物油,用心将各个点都刷到。油不要多。只要一点点就可以。这样避免橄榄核遇风干裂。

第三步:用软布盘玩3天时间。在橄榄核上形成一层包浆。避免在上手盘玩时,脏东西进入到缝隙里,形成色差。

第四步:就可以取出用手盘玩。先期尽量少用汗手玩。用汗手玩出来的上色是快,但是盘出来程黑红色不好看。

在盘玩时,使用软毛刷不定期刷橄榄核,将手上、汗液里的脏东西刷掉。避免色素沉着。影响后续的效果。

2. 核雕布袋弥勒

寓意是象征大度,开心的。所以佩戴荷叶弥勒核雕是指求大度,开心。條萊垍頭

荷叶弥勒,核雕中的弥勒往往是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其身形寓意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萊垍頭條

3. 布袋和尚核雕图片大全

十八罗汉手串穿绳的穿法的顺序依次是坐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之后是托塔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再是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每颗珠子之间在配以垫片。垍頭條萊

4. 木雕布袋和尚

布袋木偶,俗称“掌中戏”。木偶的形体比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艺人们多以家庭一至三人组合沿街卖艺,由一人挑担,一头是一个木雕的小戏台,另一头则是一个小箩筐,内装各种道具,一边行走一边演出。

5. 布袋和尚雕件

橄榄核雕刻18罗汉却只有16个,是因为其他两个罗汉一直有一定争议,所以有时橄榄核雕刻18罗汉只有16个。頭條萊垍

十八罗汉只有十六个的说法有的认为十六罗汉加上大迦叶和屠钵叹两位尊者,这种说法在唐朝时候就已经广为流传了。根据宋代文献记载,十六罗汉加两位尊者的组成十八罗汉已经得到证实。除此之外,西藏地区对另外两位罗汉的传说又不一样,认为其他两位是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还有的认为是加上降龙、伏虎两位尊者,还有的认为是加摩耶夫人和弥勒两人,总之各有各的说法。條萊垍頭

6. 布袋和尚雕刻

布袋偶又称“扁担戏”、独台戏、“小木偶”等名称,属民间传统艺术,已有400多年历史。具有场地小,舞台道具简单,节目内容短小精悍,深受群众喜爱的独特艺术表演形式。

主要盛行于河南东部一带,其太康县马头镇吴振岗村比较盛行,《王小打柴》、《王小上山打虎》等10多台布袋偶剧流传。萊垍頭條

在河南省第一届艺术节大赛表演时,受到法国等外宾青睐和台胞的赞赏。木偶道具主要以桐木为主,在造型中根据人物不的性格表情的不同特征,雕刻出各种不同类型的脸谱,其要点是“横五眼、坚三眼、两个耳朵与眉齐”的面部比例和“想要恶,鼻眼撮,想要笑,眼皮搭拉咀唇翅。”的面部表情。在雕刻的刀法上推、刻、拧等技巧运用自如。头刻成,画好后,根据各人手指的粗细适当打眼,按各人表演,使用量手裁衣。表演手法是用食指插入布袋偶头内,大母指和中指分别撑开,两只胳膊操作表演时,其三个手指的操作表演动作看起来简单,实际操作都颇有文章,它也和演大剧一样,根据各人的角色性格特点,来表达其动作。男女老少之间,兴奋与悲哀等动作处理各有所别,配音说话和动作协调一致。音高强者动作幅度要大而快,音低弱长者动作必须微绶慢结合得当,才能演活,逼真传神。情节安排紧凑。吹口哨要吐字清晰,其诀窍是:“舌根顶,喉咙哈,舌尖搅动学说话。”萊垍頭條

语言运用以地方方言为特色。木偶剧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但目前受经济影响,表演团体已面临灭绝,从业人员较少,属稀有的民间艺术珍品,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继承提高。为了进一步保护和挖掘好木偶剧这一稀少剧种,2008年太康县文化局已向市文化局把此剧种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争取上级政府保护和扶植资金,对木偶剧的舞台、布景、道具整理翻新,配备齐全,将木偶剧的艺术资料、表演理论、绝技、绝活编纂成书,做好保存,同时积极培养下一代传承人,给予继承,发扬光大。萊垍頭條

7. 布袋和尚石雕图片

白马寺位于洛阳市东十二公里,北依邙山,南近洛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佛门弟子公认为“祖庭”和“释源”,号称“中国第一古刹”。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迄今已历一千九百余年的岁月。萊垍頭條

据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见一位身高六丈,背项发光的神异金人从空中飞行而来。明帝不知此梦是吉是凶,第二天便询问众臣。一位叫傅毅的大臣叩首答道:梦见的金人是天竺圣人。于是永平七年(公元64年),汉明帝派遣蔡谙、秦景、王遵等十多人由洛阳出发,前往天竺国寻求佛法。这十多位西行求法者过天山、越葱岭,辗转来到今阿富汗一带的古大月氏国。在那里,他们巧遇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遂同二位高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返回中土。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正西门)外,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寺院。鉴于佛经佛像由白马驮载而来,遂名白马寺。條萊垍頭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园内古树成荫,四时落英缤纷,增添了佛国净土的清净气氛。萊垍頭條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红色的门楣上嵌着“白马寺”的青石题刻,是东汉遗物,为白马寺最早的古迹。山门左右两侧各立一匹青石圆雕马,身高1.75米,长2.20米,作低头负重状。相传这两匹石雕马原在永庆公主(宋太祖赵匡胤之女)驸马、右马将军魏咸信的墓前,后由白马寺的住持德结和尚搬迁至此。萊垍頭條

山门西侧有一座《重修西京白马寺记》石碑。这是宋太宗赵光义下令重修白马寺时,由苏易简撰写,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刻碑立于寺内的。碑文分五节,矩形书写,人称“断文碑”。山门东侧有一座高3.50米,宽1.15米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石碑,这是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下诏修建白马寺,由当时白马寺沙门文才和尚撰写的。文才和尚即我国元代著名华严大师,曾被忽必烈敕命为白马寺住持,号“释源宗主”。碑额为篆书,碑文楷书,记述了白马寺的创建和历史沿革,碑文字体潇洒工丽,丰神秀骨,堪称书法艺术优秀之作。萊垍頭條

白马寺的第一殿——天王殿系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均重修,为一座单檐歇山式建筑。殿基高0.9米,长20.5米,宽14.5米,是明朝由原山门殿改建而成的。整个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绕以回廊。屋顶正脊有“风调雨顺”、后脊有“国泰民安”几个大字。殿内两侧泥塑四大天王像。中央佛龛内是明代塑造的弥勒笑像。萊垍頭條

在佛教传说中,弥勒菩萨将继承释迦牟尼佛位,成为未来佛。萊垍頭條

另一种民间传说是:五代时,浙江一带有位名叫契此的和尚,他经常用一根锡杖肩背布袋来往于热闹的街市,人们称他布袋和尚。这位和尚逢人乞讨,随地睡觉,形似疯癫。他在临死时,说了这样一个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于是人们就把他当做弥勒的化身。頭條萊垍

天王殿后是大佛殿,长22.6米,宽16.3米,殿脊前部有“佛光普照”、后部有“法轮常转”各四个字。殿的中央供奉着三尊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为摩诃迦叶,右为阿难。这三尊佛像构成了“释迦灵山会说法像”。三佛旁边,还有手拿经卷的文殊和手持如意的普贤两个胁侍菩萨。释迦牟尼佛像背后是观音菩萨像。殿内还有一口引人注目的大钟,高1.65米,重1500公斤,上饰盘龙花纹,刻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并附诗一首:“钟声响彻梵王宫,下通地府震幽冥。西送金马天边去,急催东方玉兔升。”据说,此口钟与当时洛阳城内钟楼上的大钟遥相呼应,每天清晨,寺僧焚香诵经,撞钟报时,洛阳城内的钟声也跟着响起来。萊垍頭條

“释迦灵山会说法像”取材于一个佛教禅宗典故。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法会上面对众弟子,闭口不说一字,只是手拈鲜花,面带微笑。众人惘然,只有摩诃迦叶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释迦牟尼见此,就说:“我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样,摩诃迦叶就成了这“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传人,中国佛教禅宗也奉摩诃迦叶为西土第一祖师。條萊垍頭

大佛殿之后,是一座悬山式建筑“大雄宝殿”。它长22.8米,宽14.2米,是寺院内最大的殿宇。殿内贴金滩花的大佛龛内塑的是三世佛:中为婆娑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三尊佛像前,站着执持法器的韦驮、韦力两位护法天将。两侧排列十八尊神态各异、眉目俊朗的罗汉塑像。这十八罗汉都是用漆、麻、丝、绸在泥胎上层层裱裹,然后揭出泥胎,制成塑像,这种“脱胎漆”工艺叫夹干漆工艺,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乃寺中塑像之精品。背后殿壁上还整齐地刻镂着五千余尊微型佛像。萊垍頭條

大雄宝殿后为一般寺院所罕见的接引殿,殿长14米,进深10.7米,为双层殿基,是寺内最小建筑。殿内供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立像,左边为持净瓶的观世膏菩萨,右边握牟尼宝珠的是大势至菩萨,均为清代泥塑。萊垍頭條

毗卢阁是白马寺内最后一座佛殿,坐落于清凉台上,系一组庭院式建筑。清凉台原是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后为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所,在寺中位置最高,长43米,宽33米,高5米。正面大殿毗卢殿为重檐歇山楼阁式建筑,长15.81米,宽10.6米,初建于唐,元、明、清历代都曾重修。阁内正中有一座砖台座,设一木龛,龛内供奉一尊毗卢佛像,左立文殊,右立普贤,这一佛两菩萨,在佛教中合称“华严三圣”。萊垍頭條

寺院外东南约200米处,有一座十三层方形密檐式砖塔,塔边长7.8米,通高35米,玲珑挺拔,古雅秀丽,曰“齐云塔”。每层南边开一拱门'可以登临眺望。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据白马寺现存碑刻和某些佛籍载,公元69年,汉明帝敕建佛塔,“芨若岳峙,号曰齐云。”此塔宋代遭毁,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重修,距今有八百年历史。齐云塔是洛阳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萊垍頭條

寺南还有两座夯筑高士台,台上立着一块“东汉释道焚经台”字样的通碑,这个焚经台记述了佛教徒与中国方士之间的一场角逐,以佛教取胜而告终,汉朝佛教由此兴盛。萊垍頭條

寺院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丘冢,安息着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萊垍頭條

8. 核雕小和尚

千眼菩提用6种不同功能的工具手工雕刻:條萊垍頭

1、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萊垍頭條

2、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料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萊垍頭條

3、斜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頭條萊垍

4、玉婉刀:俗称“和尚头”、“蝴蝶凿”,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萊垍頭條

5、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萊垍頭條

6、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