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核雕作品有画卷一样的美感(古代核雕作品)

1. 古代核雕作品

古代刻玉的工具有铁制圆盘-铊、无齿的锯、圆锯、钻、锥、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

玉石异常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铊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艺,一点一滴琢磨而成。

在古代制玉过程中使用最多的雕刻工具叫陀,是指安装在“水凳”横轴上可以旋转使用的各种工具的泛称。

陀的名称是玉雕行业沿用历史的称谓,什么时候开始称之为陀己无从考证。在古代,陀与码字相同,可以互相替换,很多人用铭字,是否合适有待斟酌。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

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

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

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

2. 古代核雕图片大全

寓意:保佑平安

橄榄核雕古时是帝皇,贵族的专利玩物,平民百姓是不能拥有的,所以民间很少存世。通常被作为护身符,这是因为核含有的一种独特的油脂,恰恰是人体所需要的一种重要的元素,由于核的结构相对疏松,加之核的油脂较为活跃、扩散速度快,所以易使人体吸收,因此长期佩戴核雕能使身体延缓衰竭和保持容光焕发。

3. 古代核雕作品有哪些

东汉时期的雕刻作品有:东汉石俑,东汉玉雕,陶塑,木俑和铜雕。其中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雕塑艺术和铸铜工艺融为一体的杰出作品,在中国雕塑史上代表了东汉时期最高艺术成就。

“马踏飞燕”是东汉时期艺术珍品,它于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闻名天下,深受人们的赞美。

铜奔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从这匹踏燕的奔马上,我们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先进的科学知识,看到了他们卓越的创造才能。

4. 核雕作品欣赏

1.思想者

思想者这个由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所创作的青铜雕像,是体现出罗丹雕塑基本特征、塑造出劳动男子沉浸在极度痛苦的姿态的雕塑作品,而这个作品目前被收藏在巴黎博物馆中,1880年制作的石膏模型则被收藏在巴黎罗丹美术馆中。

2.大卫

大卫这个高3.96米的大理石人体雕塑,是由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创作于1501至1504年间,目前被收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中,体现出体态健美、肌肉饱满人的人体形象的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

3.米洛斯的维纳斯

这幅有着断臂的维纳斯别称的大理石雕塑,目前被收藏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中,是由古希腊雕刻家阿里山德罗斯创作于公元前150年,整体体现出希腊雕塑鼎盛时期思想化传统的大理石人像雕塑。

4.雅典娜神像

这个于公元前438年由希腊雕刻家菲迪亚斯创作出的香木雕塑,这个反映着雅典繁荣时代精神风貌的雕塑作品原作在拜占庭时代被毁于一旦,目前存放在雅典民族博物馆中的是大理石临摹制品。

5.掷铁饼者

掷铁饼者这个由希腊雕刻家米隆于公元前450年雕刻而成的青铜雕塑,是以希腊的体育竞技活动为创作题材的后世艺术创作典范,而这个原作虽然已经遗失,但复制品也同样是研究古希腊雕刻的重要资料。

全球雕塑作品排行榜前十名,世界十大著名雕塑作品推荐

6.哀悼基督

哀悼基督这个由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创作于公元1498年的大理石雕塑作品,是以年轻美丽的圣母看着在双膝上死去的基督为创作题材,目前被收藏在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的雕塑作品。

7.纳芙蒂蒂

纳芙蒂蒂这个受人们膜拜和尊敬的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王后,拥有着令人惊艳的绝世美貌,于1912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为其制作的七彩半身像,并因此成为历史上首个封面女郎,目前已经被收藏在柏林新博物馆埃及馆中。

8.抱鹅的少年

抱鹅的少年这个创作约公元前200年,由古希腊雕刻家波厄多斯制作而成的大理石人物雕塑,是出色表现出小孩体态语动作,充满着浓厚生活气息的从古代就享有盛誉的人物雕塑作品,目前被收藏在德国慕尼黑国立古代雕刻馆中。

9.自杀的高卢人

自杀的高卢人这幅作者不详的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的青铜雕塑作品,也是小亚细亚柏加马王国卫城广场上雕塑群像中的作品之一,而目前被收藏在罗马特尔莫博物馆中的雕像已经是大理石的临摹制品,原作已经丢失或损毁。

10.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

5. 古代核雕作品名称

刻刀有很多,基本分为二大类。

一类是“翁管形”的坯刀、俗称“砍大荒”、“毛坯刀”,一类是“钻条形”的修光刀,主要用于掘细坯和修光。最宽的凿有4-6厘米,最窄的凿只有针尖那么点儿。初学木雕者在选择刀具时,首先要了解它们各自的用途,然后再到产地、厂家或铁匠铺里定制购买。坯刀以浙江东阳、温州乐清和苏州光福出产的为好,有些地方的美术材料用品商店里也能买到比较合适的木雕工具。如果在不方便或买不到的情况下,可以学会自己做,自己做的好处还在于无论刀的种类、大小形状,都可由自己选择决定,可根据不同的用途和需要随时添置得心应手的工具。不过自制刀具只限于修光用的“钻条形”。也有人试过用钢板锉改制成坯刀。像福建用的坯刀和修光刀都是直接用铁条或钢条打制而成,因其铁柄的上方呈四方形,不用装木柄也好打坯。下面就将木雕刀的种类与用途及其制作方法逐一介绍。圆刀:刃口呈圆弧形,多用于圆形和圆凹痕处,在雕刻传统花卉上也有很大用处,如花叶、花瓣及花枝干的圆面都需用圆刀适形处理。圆刀横向运刀比较省力,对大的起伏、小的变化都能适应。而且圆刀的线条不肯定,使用起来灵活且便于探索。根据不同的用途,圆刀的型号应有所区别,大小范围基本在5厘米-0.5厘米之间。做圆雕人物的刀口两角要磨去,呈圆弧形,否则雕衣纹或其它凹痕时,不但推不动,还会破损凹痕道的两旁。倘若做浮雕时,则应保留刀口两角,并利用其角尖的功能雕刻地子角落处,因此要配备二种。圆刀还有正反之别,斜面在槽内、刀背呈挺直的为正口圆刀,它吃木比较深,最适合做圆雕,尤其是在出坯和掘坯阶段。斜面在刀背上,槽内呈挺直的为反口圆刀,吃木比较深活,能平缓的走刀或剔地,在浮雕中用途更大。圆刀的形状还可根据需要做成铁杆弯曲形,以便伸进较深的部位挖雕镂洞。平刀:刃口呈平直,主要用于劈削铲平木料表面的凹凸,使其平滑无痕。型号大的也能用来凿大型,有块面感,运用得法,如绘画的笔触效果,显得刚劲有力,生动自然。平刀的锐角能刻线,二刀相交时能剔除刀脚或印刻图案。瑞典和苏联的木雕人物就多用平刀,有强烈的木趣刀味。斜刀:刀口呈45度左右的斜角,主要用于作品的关节角落和镂空狭缝处作剔角修光。如果刻人物眼角处,斜刀更好用。料刀又分正手斜与反手斜,以适合各个方向。在上海的黄杨木雕中刻毛发丝缕通常使用斜刀,用扼、拧的方法运刀,刻出的毛发效果比用三角刀刻得更为生动自然。玉婉刀:俗称“和尚头”、“蝴蝶凿”,刃口呈圆弧形,是一种介乎圆刀与平刀之间的修光用刀,分圆弧和斜弧二种。在平刀与圆刀无法施展时它们可以代替完成。特点是比较缓和,既不像平刀那么板直,又不像圆刀那么深凹,适合在凹面起伏上使用。中钢刀:刃口平直两面都有斜度。也称“印刀”。传统雕刻认为:中钢刀锋口正中,用它打坯可保持锋正直往,使周围保留部分不受震动。中钢刀还用于印刻人物服饰及道具上的图案花纹。三角刀:刃口呈三角形,因其锋面在左右二侧,锋利集点就在中角上。制作三角刀要选用适用的工具钢(一般用4-6毫米的圆钢),铣出55度-60度的三角槽,将两腰磨平,其口端磨成刃口。角度大,刻出的线条就粗,反之就细。三角刀主要用于刻毛发刻装饰线纹,也是版画与水印木刻艺术制版时常用的一种工具,操作时三角刀尖在木板上推进,木屑从三角槽内吐出,三角刀尖推过的部位便刻画出线条来。在选择使用以上刀具时,要注意掌握刀头厚薄在用途上的区别。所谓刀头,就是实际使用的那段刀面。刀头越薄越锋利,但牢度也越差。根据这种情况,开毛坯的刀头可适当厚些,以经受锤子的敲击和用力掘挠;修光用的刀则薄些,所谓薄刀密片,方可将木料刻得光洁不隙。总之,工具选择配置,一定要严格依照工艺性质,不能随意替代,而且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有所保证,在传统的工艺雕刻中,木雕工具往往多达百余件,工艺一般的至少也要30件,当然,经常使用的只是一小部分,有的只是偶尔使用一下。木雕的辅助工具:主要是指敲锤、木锉、斧子、锯子。斧子的用途是配合出坯大量砍削木料,注意砍削时不宜用力过大,不可直上直下砍,斧刃应与垂直的木纹保持在45度左右,否则,木料会开裂。木锉的用途主要是在圆雕的细坯阶段,可代替平刀将刀痕凿迹锉磨平整以便修光;又可代替圆刀或斜刀作镂空处理。木锉的作用还在于能大面积迅速地调整造型结构,并能与雕刻刀结合使用,将人物衣纹的辗转翻折处理得生动流畅,虚实有致。木雕敲锤的形状以扁、平、宽、方为好。锤面尺度可掌握在7×5.5×2.5厘米左右。太窄或太厚,都会影响锤子着落点的准确与力的均匀。敲锤分木制与铁制二种,木制敲锤一般采用木质比重大的硬木,如红木、黄杨、檀木、榉木及果树木料等,其规格可掌握在长27厘米,宽55厘米,厚45厘米左右;握柄部位呈圆形略扁一些,大小以握在手中适宜为准。木雕的辅助工具还包括小型电动木工抛光机和电动手枪钻。抛光机的用途仅在于作品完成后的表面处理,可以代替手工作大面积的磨光,比较省时省力,但只限于大中型的体积较为平展的作品使用,手枪钻主要用手镂空打洞,做大型雕刻时,可用它打点切轮廓

6. 古代核雕作品图片

雕刻的人物有苏东坡、佛印、鲁直、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个撑船的人。

其他的物品:八扇窗、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和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 此文所写的这件雕刻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典故—“大苏泛赤壁”。

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显示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描写整个核舟,写了作者对核舟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赞叹以及对中国古代民间艺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