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核雕心得(参观雕刻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
1. 参观雕刻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
走进天安门,经过端门,午门,就来到太和门,一座高大的宫殿展现在我的眼前,这就是皇上办公的太和殿,经过太和殿就来到中和殿,过了中和殿就是保和殿。每个殿都有朱红的宫墙和大门,屋顶上盖的是黄色的琉璃瓦。过了保和殿,再拐个弯,就看到一个小门,进了门,向右看,就看见九龙壁,九龙壁上刻着九条龙,它们的颜色分别是白,蓝,黄,黑四种,它们的形状各异,没有哪两条是相同的。过了九龙壁,再从左边小门进去,就来到钟表室。当我进入钟表室时,我不禁愕然,分明是来到钟的王国,钟的海洋,大大小小的古钟鳞次栉比,琳琅满目,有红木人物风扇钟,铜镀金绿鲨鱼皮天文钟,铜壶滴漏,硬木雕花自名钟等,一共有钟表1000多种。过了钟表室,转个圈儿就来到御花园,御花园景色优美,四季都有花开,这一种花还没有谢,那一种又开了。花园中间有个假山,在周围小草的掩映下,假山更漂亮了。
故宫博物院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有机会你去细细赏玩。
2. 参观雕刻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作文
今天气温很宜人,没有了周四的寒冷,我决定去参观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正式投入使用。它集北京珍贵文化遗产于当代建筑成就于一体,是一座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年接待观众能力超过100万人次。北京国宝荟萃,首都博物馆收藏了一大批极具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历史文物。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历代宫廷古瓷,还可以欣赏名家翰墨;从温润玉器中体会古人对平安生活的向往,从古朴的青铜器遥想燕赵悲歌。新首都博物馆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临时展厅,陈列了《古都北京历史文化与城建》、《古都北京艺术精品展》、《京剧文化展》《京都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另外地下一层还有潘玉良画展,可谓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集中展示。
我逐一参观了每一层的展览。我对历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先参观了历史文化展览。从战国时代一直到民国解放时期的历史文物一一陈列在橱窗中,货币、撰文、玉器、碑文以及皇室专用物品都展示在观众眼中。清朝盛世时期的街市微缩景观图全部用木头雕刻,做工精细,工程繁杂,陈列了皇帝身穿的龙袍,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了制工者的智慧与辛劳。皇帝戴的金翼善冠制工相当考究,笔筒、带勾、凤钗、金簪、金錾花饰件、纹镯等全部是纯金做的,显示了皇室生活的奢华,这些是当时的百姓望尘莫及的啊!
四层是艺术精品展,古瓷的精品都在这里一览无遗了,彩瓷、青花、黄釉等种类繁多,我对这种古董没有什么研究,只能停留在看的水平,看哪个好看就行,我拍了两张比较喜欢的,一个是松石粉彩多穆壶,还有镂空六方套瓶,这两种都应该算彩瓷,当然还有喜欢的,但手机屏幕小拍不下了,有些许遗憾。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一进入这个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仿搭的戏楼,里面在介绍京剧的角色、行当,我没有坐在那里看,继续参观,从左边看是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的演出资料以及他演出时所穿着的戏服,做工精致,保存完好。右边是京剧的脸谱及角色,因为我对京剧不是特别懂所以就不多介绍了,说错了就是对国粹的亵渎了。
还是看看民俗文化展览吧,还是民俗最贴近百姓生活了,这一点无论何时都是让人怀念的。这也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精髓,这是西方国家所没有的,许多外国观众对这些老北京京腔京韵的文化也是感到惊奇不已的。当我进入这个展厅时,感觉像回到了老北京,亲切之感油然而生,看到这里立刻感觉到了做个北京人的自豪与骄傲。老北京的结婚习俗、过年习俗、包括生子的习俗让我们这些生长在80后的人感到新鲜。结婚在老北京是件很繁复的程序迎亲仪仗队、抬婚轿、抬聘礼、洞房花烛等一系列的程序,虽然繁复但热闹非凡,新娘要穿凤冠霞披,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完成了。过年是中国的大节日,过去的百姓一年中最盼望的就是这个节了,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大年三十每天都有事情做,送财神、卖年画、贴对联、祭灶神,充满了年味,大人孩子各个精神饱满,迎接春节。老北京的街头满是热闹的景象,街头卖艺的一人踩高跷、舞扇、杂耍,一片太平盛世,体现了老百姓对平安生活的向往。
地下一层是画家潘玉良的作品展,她是中国画家的女中人杰,最早一批留学海外的画家,从师西蒙等国外知名油画大师,虽然我是学艺术类的,但是对她的作品了解的并不多,但看了就有益处。
这次参观令我大长见识,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更加深化了我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民族自豪感,博物馆浓缩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精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3. 参观雕刻馆350字作文
8月16日,我在江西的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熹园进行参观游览,在哪里,我见识到了古代明清时的徽派建筑,品味了那里的古韵古风,尽管已时过境迁,但在那里参观仍能感受到古典的气息 一进这一座园林,就看到了两边的鲤鱼池,池中的水也尤为清澈。中间也有一座石拱桥,上面的雕刻非常的精致,接着往前走就到达了朱家大堂。 大家都知道,大堂是用来商量关于家族的大事的地方,是非常庄严的。大堂中有许多的椅子,个个都有红木制造,椅子的靠背上方也有许多精致的木雕,是那么的惟妙惟肖。 顺着古朴别致的走廊往前走来到了朱家祠,祠堂中央有一个朴素的八仙桌,上面放满了词牌,还有一座插满香的鼎。 继续往前走,还会看到朱老先生原先的一个私塾,里面的一切仍然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一个个桌子,一把把凳子,就连前面的八仙桌上也放着一把戒尺,一个砚台以及一些毛笔。 接着,我们就去游览了砚石馆,里面我看到了许多已经磨出的砚台以及许多雕刻出来的砚石。这一块砚石雕刻了一棵棵松树,还有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做陪衬,栩栩如生。还有一块砚石上雕刻了一个白眉老者,边上有一群小孩子,在一起玩耍。 出了熹园,放眼望回,仍然是那么壮观。这次游览熹园,看到了许多值得人品味的古建筑,领略到了古典的韵味。
4. 参观雕塑艺术馆感想
寺庙例文如下:
我的家乡,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云庄寺。这里环境得天独厚,十分静谧美丽。
通往云庄寺的山路上,两边耸立着挺拔的青山。在这样的路上散步,心情舒畅恬静,而秋雨这些小精灵的陪伴更使我欢乐无比。山雨来得突然,没有一点征兆,雨淅淅沥沥的下起。那雨丝,细如花针、牛毛,带着一丝寒意。同行的游伴走在前面,我静静的跟在后面,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我喜欢在秋雨中散步,感受雨丝的细腻柔滑。我与秋雨精灵仿佛是好朋友,互相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当我还陶醉于山雨的韵味儿中时,雨,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停了。阳光洒下来,山中独具魅力的颜色——绿,变得更加晶莹,富有动感,惹人喜爱。
不久,我们来到云庄寺山脚下。抬头一看,真是:“天临峭壁三千丈,地拔长松十万重。”云庄寺寺院就坐落在云庄山上。寺院建筑物完全依山势高下错落而布局。主峰之下,石壁之阳,耸立着三层高大的主殿。主殿西侧是圣母殿,建在一个自然形成的崖洞之上。圣母殿正南台地上,有三官楼峙立,由此东转为奎星阁。
云庄寺寺庙古香古色,每一座寺庙都是黄瓦朱墙,但又各具特色。微风拂过,檐角的风铃叮咚作响,令云庄寺更显静谧。凝神间,一位出家人已来到我们身边,朝我们微微一笑,飘然而去。林间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声,又为宁静的寺庙平添几分生气。坐在山顶的一座小亭里,极目远眺,能看到金川峡水库与永昌全景。我不由自主的大吼一声,霎时,山间传来清晰而悠远的回声。清爽的风拂过脸颊,沁人心脾,令我心旷神怡。
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云庄寺。真是不虚此行,从来没有一座寺庙让我觉得离佛如此之近,近到触手可及。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与一路山色道别,再见,美丽的云庄寺。
5. 参观雕刻工艺博物馆
中国紫檀博物馆,私人博物馆
1999年建于北京的艺术场馆
AAAA级景区
中国紫檀博物馆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女士投资两亿元兴建的中国规模最大的紫檀雕刻艺术博物馆,于1999年9月开馆。中国紫檀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23号,京通高速路高碑店北侧,为仿明清建筑,主体建筑面积9569平方米。
该建筑地上四层,一至三层为展厅,四层为贵宾室及多功能展厅,建筑整体呈现出浓郁的民族传统风格,博物馆正门为纯木结构,使用木料400多立方米,主体建筑使用磨砖对缝工艺,馆前广场则采用大青砖铺设后浸润桐油,这种方法过去只有皇家才使用,称为海漫斗板地面。博物馆建造时,延请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木作专家、瓦作专家以及画作专家,可以这样说,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壮观珍贵的工艺品,界内将其称为“活国宝”。
沿着长安街向东,在京通快速路高碑店出口的北侧,您会看到一大片的明清建筑群,这就是中国紫檀博物馆。它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主席、美国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荣誉人文博士、校董会董事陈丽华女士投资逾两亿元人民币兴建的,于1999年9月开馆,是北京市向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的重点工程。中国紫檀博物馆是中国首家规模最大,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专题类民办(私立)博物馆,填补了中国博物馆界的一项空白。馆内还有以传统家具材料、造型、结构、雕刻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展示,可以让参观者清晰地了解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过程,领略其精湛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