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关于核雕内涵(核雕的诗)

1. 核雕的诗

印系白玉雕成,一枚长方形,两枚正方形,各刻三盘曲五爪龙为钮,篆书字“古训堂”、“修学好古”、“蕴艺含章”。所用白玉,其莹如冰雪,所雕五爪龙翻转腾挪,张口吐舌,纵横交错,气势逼人,给人以目不暇接之感,尺寸虽小,却刀工遒劲有力,雕刻工艺极为高超,为宫廷气象,颇为难得。

组印中的“古训堂”,其语当出自《诗经·大雅·丞民》之“古训是式”,意为“取法先王遵古训”。查阅资料可知,乾隆皇帝第八子、仪亲王永璇府中曾有古训堂,并著有《古训堂诗》传世,抄本十四册现藏美国国会图书馆。永璇(1746-1832),别号宜园,母淑嘉皇贵妃,封和硕仪慎亲。初封仪郡王,后晋亲王,嘉庆帝即位后,任命皇兄永璇总理吏部,清除和珅党羽。卒于道光十二年,谥“慎”,享年八十七岁,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永璇工书善画,宗赵孟頫,笔墨遒丽怡人,山水喜平远之景。另外两组印文中,“修学好古”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德传》,河间献王刘德为汉景帝之子,“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乃史学家班固对其的赞美。“蕴艺含章”语出《旧唐书》中的列传,为唐肃宗第十二子恭懿太子佋哀册中的称赞之辞。

2. 核雕的古文

答:《濮仲谦雕刻》

原文如下: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

3. 关于核雕

雕虫小技的历史典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叫做韩朝宗的人,为人非常热心,常常帮助一些年轻人找到好工作,大家都非常尊敬他。有一天,一个叫做李白的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韩朝宗,请韩朝宗帮忙介绍工作,信的最后写道:“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意思是说,恐怕我写的文章,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伎俩,不够让大人欣赏。这个谦虚的年轻人李白,后来可变成了一位鼎鼎大名的大诗人呢!

  从此以后,大家就用“雕虫小技”来形容写文章或是做事情的时候,用的都是一些小技术而已

4. 核雕描写

中学时候有一篇课文叫《核舟记》,里面描述了一件精美的微雕工艺品——核舟。

在一枚狭长的桃核上,大师用刀功细致地刻画了苏东坡游赤壁的故事。其整体是一条带蓬小船,有八个窗户,船头坐苏东坡、佛印、鲁直三人,左右各有船夫一人。茶炉、茶壶、手卷、念珠等器物细节分明,尤其是一串念珠历历可数。上面还有对联、落款、印章共三十四个字,清晰可辨且不失书法之优美。

作者为雕刻者精巧的工艺感到深深的震惊。而这种震惊,时隔数百年之后又出现在参观苏州工艺展览的我心里。在这里,我不但见到了核舟,还见到了更多用各种果核创造的微雕工艺作品。

首先来看核舟,这里有好几条核舟,旁边有牌子说明了当初为了复原课文《核舟记》中所描述的明代工艺品,苏州专门组织了比赛,当地工匠各逞其能,精心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核舟。现代工艺较之明朝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核舟记》中的描述已经极尽精巧,但我眼前的这些核舟更胜一筹。图上左边这一只核舟所刻画的已经不是当年苏东坡游赤壁的故事,船变成里两层,满满当当塞进去二十余人物,个个眉目清晰,表情生动,船顶棚刻着莲花图样,线条流畅,颇见功夫。(原谅我用手机隔着玻璃,拍得不够清楚。)

这只核舟古朴雅致,刻画了一个渔翁撒网捕鱼的场景,小舟渔翁自不必说,难的是这只渔网,也是用一半果核雕成,孔眼分明,形状起伏就像真网一样。它用一节细铜丝连在渔翁手上,静中有动,让人对他这一网的收获充满期待。

一个挂饰,上面是两只金刚猴头。怒目圆睁,尖牙外露,毛发戟张,纤毫毕现。

十八罗汉的手串和项链,人物表情丰富生动,造型各异,一一看来非常有趣。社会大哥要是带上这个,肯定要比一般的大金链子更见品味。

这一串可不简单,共十二枚,刻画的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正面是灵动可人的美女,背面用精致的行书刻着书中金陵十二钗的判词,笔画细致流畅,毫无斧凿之痕。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一枚核桃雕成的松下访友设计颇为精巧,后一半核刻成了山水背景,隐现云纹,那就是云罩深山之处了。前景镂空,刻成一株古松,两个人物互相问答,竟在这小小世界里演出了一幕情景剧。

小小桃核,居然能做出一整套候风地动仪来,看到这儿,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苏州地灵人杰,这里的工匠更是手艺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只可惜核雕产量不高,价格不菲,我只能是感慨一番拍照留念了。

5. 关于核雕的名字

这个作品应该叫 a self-made man 吧,不确定,找不到原始出处。

强调的是self-made,一个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成就未来的人,白手起家却坚持努力奋斗,或许是这个作品想传达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