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马的雕塑怎么描写?
腾腾白云上,被两双有力的蹄子踏住。
通体乌黑的肤色在环境的衬托中显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
张扬的发鬃高傲的随风飘散着,似乎表现出主人那种桀骜不驯的精神。
一身鬼斧神工被雕琢出的的肌肉,是那么的有力,令人沉醉。
它将头冲天扬起,似乎在诉说对命运的不公,又或是对命运的抗争,但无论如何,都显得是那么高贵神圣而不可侵犯,使人不忍骑在他的背上。
大致如此,自己改改换换位置拼凑下,加加水
急需关于马的绘画、雕塑、邮票等作品 好的话加分
奔马图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市场价:138元
会员价:130元
VIP 价:125元
T28 奔马
品名: 奔马 (原画作者)徐悲鸿
中国志号: T28
创作者: (原画作者)徐悲鸿 (设计者)刘硕仁
发行日期: 1978-5-5
影写版,(1)-(6)齿数:11.5*11,规格:30*40mm,版式:50(10*5);(7)(10)齿数:11*11.5,规格:40*30mm,版式:50(5*10)
(1)4分 奔马 2500万枚
(2)8分 奔马 2500万枚
(3)8分 奔马 2500万枚
(4)10分 奔马 1500万枚
(5)20分 奔马 500万枚
(6)30分 奔马 250万枚
(7)40分 奔马 250万枚
(8)50分 奔马 250万枚
(9)60分 奔马 250万枚
(10)70分 奔马 250万枚
《奔马》原作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所绘。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长于油画、国画,尤精素描,兼工花鸟、风景、走兽。其作品简练明快,蓬勃有趣。画马笔法奔放,尤见气势,驰誉中外。代表作品有《奔马图》等。
由于马姿态优美,具有情感,奔腾起来雄健激昂,因此马的形象备受画家的青睐。古今中外有众多的以画马见长的画家,徐悲鸿是其中集大成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