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竹人录中核雕(竹人续录)

1. 竹人续录

【汉】

秦嘉 [约公元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士会,陇西人。生卒年不详,于汉桓帝初年前后在世。桓帝时为上郡掾。嘉到郡就职,妻徐淑因病不能同往;临别,作诗赠她。别后又常写信给她,又赠她明镜、宝钗、芳香、素琴等,以表情意。淑亦作诗奉答。嘉后官黄门侍郎。这一对优静雅好的夫妇,素被后代文学家奉为夫妇的模范。入洛除黄门郎。病卒津乡亭,他们均短命而死,更引起了许多人的叹息。嘉所作今存《赠妇诗》三首(见《玉台新咏》)及《述婚诗》一首。(见《古文苑》)。

秦近;讲学大夫,通仓颉,读能言之。《说文序》

【隋】

秦琼(?—638年),字叔宝,汉族,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唐】

秦韬玉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明,一作仲明,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或云郃阳(今陕西合阳)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韬玉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特赐进士及第,编入春榜。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神策军判官。时人戏为“巧宦”,后不知所终。

秦锷 善刻碑,会昌元年(八四一)刻重修大像寺记。《刻碑姓名录》

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训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不就,建中初,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馀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请就加校书郎。自号东海钓客,与刘长卿善,以诗相赠答。权德舆曰: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其后东渡秣陵,年八十馀卒。南安人思之,号 其山为高士峰。诗一卷。

【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秦觏,字少章,江苏高邮人。少游之弟。元?六年进士。调临安主簿。工诗词,颇 能继芳其兄,词风相近。无专集流传。

秦铸 子宁宗(一一九五至一二二四)时人,官迪功郎,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录事参军。工书,朱舜所撰方山定林寺碑,为其所书。《金陵琐事》

秦湛,生卒年不详,字处度,号济川,行名大七(一作祖七),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之子。官宣教郎。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少好学,善画山水。词存《卜算子》一首,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

【元】

秦光 宁波(今浙江宁波)人。水墨山水,取法郭熙。《宁波府志》

秦德进,碑刻艺人。生卒不详。一九八四年三月,河北易县回民小学院内发现元代张弘范墓志一方。志石为汉白玉质地,长97厘米、宽84厘米、厚15厘米。志文57行,满行50字。由翰林待制李谦撰文并书丹。张弘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封蒙古汉军都元帅。卒于至元十七年,时年43岁。墓志最后有:“至元十七年(一二八0)四月一日男昭勇大将军保定等路管军万户张址立石,石匠秦德进刊”字款。字体刻工精到、挺劲、有力,表现了秦德进高超的碑刻技艺。

秦简夫   (约公元一三二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杭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仁宗延佑末前后在世。至顺时,(公元一三三一年左右)擅名都下。后?杭州。简夫著有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义士死赵礼让肥、天寿太子邢台记、玉溪馆及陶贤母剪发待宾五种,《录鬼簿》今存前二种,(见《元曲选》及《元人杂剧选》)太和正音谱评为“如峭壁孤松。”

秦友谅  毗陵(今江苏常州)人。少为县吏。善草虫,其花卉未可言工,特于蝉、蝶之类,傅色轻妙,人颇称之。《图绘宝鉴》

【明】

秦金 字国声,江苏无锡人。弘治六年(一四九三)进士,嘉靖六年(一五二七)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赠少保,谥端敏。工书,大学士费宏撰崇寿寺碑,为其所书。《列卿纪、行国录》

秦一爵 南村随笔作一姐,姐爵声相近而误。善刻竹,在朱氏之后,沈兼之前,法本三松(朱稚征)而能运以己意。平日矜贵不苟徇人求,故传世绝少。《竹人录》

秦旭  (一四一O至一四九四)字景阳,号修敬,江苏无锡人。究心学问,诗类陆游。善画梅,著修敬集。有题梅月图诗。卒年八十五。《怀古田舍梅集》

秦约   字文仲,崇明(今属上海市)人。洪武(一三六八至一三九八)间以文学荐擢礼部侍郎。博通诸经,尤邃于诗。善书,洪武四年(一三七一)尝书花雨轩记。《南畿志、詹氏小辨、名迹录》

秦镗   (约公元一五一五年前后在世)字国和,号乐易,又自号类樗子,无锡人。生卒年不详,约明武宗正德十年前后在世。弘治十七年(公元一五O四年)举人。亲没,不复进取。嘉靖中,召选不愿试者,授以散衔致仕,乃循例授南京都察院都事。镗隐居不仕,绝意时名,其诗但赋以寄兴。有樗林摘稿三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秦可贞   字季章,咸宁(今西安)人。万历五年(一五七七)进士,改庶吉士,出知富阳县。善临池,残牍败筵,人争宝之。《咸宁县志》

秦荧   (约公元一六一0年前后在世)字曰上,一字广斋,号上生,无锡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前后在世。万历中诸生。长斋绣佛,跌坐焚修。荧所著《上生集》八卷,《四库总目》诗文各居其半。

秦裕伯   字景容,号蓉斋,上海人。元至正四年(一三四四)进士,官至福建行省郎中。明初官至治书侍御史,寻出知陇州,以疾辞归,卒于长寿寺里。工书法。上海令祝大夫碑,洪武元年(一三六八)杨维桢撰,为其所书。《海上墨林》

【清】

秦联珠 女。字蜚卿,号棣华山人,江苏无锡人。四川文福元小姑也。工诗词,兼善绘事。初写山水,秀逸之致。后改花卉,取径超独,能融恽寿平、华?两家之法,不徒以妍笔见长也。《寒松阁谈艺琐录、清朝书画家笔录》

秦瀛(一七四三至一八二一)字凌沧,一字小岘,号遂庵,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九年(一七七四)举人,官刑部侍郎。以诗古文名当世,工行、楷,有董其昌意,兼善隶书。卒年七十九。著小岘山人诗文集、遂庵日知录。《清朝书画家笔录》

秦大士,字鲁一,又字鉴泉,号涧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文武双科状元,官至侍读学士。名儒硕德,名重一时,诗、书、画称三绝。书法直逼欧、柳,又工篆、隶。

秦光第 (?至一八五一)原名廷姬,号次游,自山阳(今江苏淮安)移籍来浙江嘉兴。咸丰元年(一八五一)举人。书法苏米,参以飞白,尤善倚声。《嘉兴府志》

秦鹤龄 字子延,号仙筹,云南呈贡廪膳生。官保和县训导。诗文最重格律,书法兼欧、颜,端严凝重,适如其品。《滇南书画录》

秦毅丰 号健庭,光绪(一八七五至一九O八)时金匮(今江苏无锡)人。廪贡,官训导。工山水。《清朝书画家笔录》

秦函 不知何许人,或疑为新安(今安徽歙县)人。善山水,学僧渐江。《国[清]朝画徵录》

秦祖永 (一八二五至一八八四),号楞烟外史,金匮(今江苏无锡)诸生,官广东碧甲场盐大使。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时敏为宗,而神理来化;补图小品,颇擅胜场。有桐阴论画、画学心印(有咸丰六年一八五六自序)、桐阴画诀。卒年六十。《桐阴论画序、画学心印序、近代六十名家画传》

秦仪 (?至一七九五)字凤冈,号梧园,江苏无锡人,侨居吴门(江苏苏州)。美须髯,人因呼为秦髯。山水宗王?,尤长水村小景,作点叶细柳,别有意趣,一时称秦杨柳。凡画无不题句,竞有先题后画者。诗不事雕饰,有天然神韵。乾隆四十一年(一七七六)尝作柳塘春水图。《墨香居画识、清朝书画家笔录、墨林今话、桐阴论画、清画家诗史、吴门画史、艺苑留真》

秦曰寅   字宾谷,后更名印?,四川华阳(今成都)人。为李惺高弟。工诗文,精隶楷,一时名噪。光绪初重游泮水,年八十余卒。《益州书画录》

秦琅  字直卿,江苏无锡人。炳文(一八O三至一八七三)子,工山水及花卉。《墨林今话续编》

秦子忱  (约公元一七九五年前后在世)名不详,号雪坞,陇西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高宗乾隆末前后在世。官兖州都司。子忱尝作《续红楼梦》三十卷,《中国通俗小说书目》系自百二十回本中林黛玉死后写起,既非续八十回本,亦非续百二十回本,立意殊属无谓。

秦鹤   字声九,江苏无锡人。乾隆(一七三六至一七九五)时诸生。工书,临摹欧阳询功方甚深。《清朝书画家笔录》

秦道然   (一六五入至一七四七)号南沙,又号泉南,江苏无锡人。康熙四十八年(一七O九)进士,官至礼科给事中。书法出入李邕、颜真卿,尤工汉隶。卒年九十。著困知私记、明儒学录。《清朝书画家笔录》

秦树敏   字秋伊,号勉公,又号勉锄、晚娱园,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举人。善诗词,工写生,从白阳(陈道复)参入南田(恽寿平),别开面目,古艳可爱,能与赵悲?(之谦)抗衡。画梅千花万蕊,一种冷香发于笔间,一洗前人旧习。《越中历代画人传、清画家诗史、两浙韬轩录、复堂日记》

秦镳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画山水、人物,取法赵孟?,又好作青绿山水。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在扬州槐荫草堂作松云鹤鹿图,现藏南京博物院。《榆园画志》

秦凤璨   字子仪,江苏无锡人。诸生。同治(一八六二―一八七四)时官广东候补知县。祖永侄。亦善山水。《清朝书画家笔录》

秦维岳(1759——1839),字觐东,号晓峰,兰州人,清乾隆庚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纂修,改都察院江南道御史,迁兵科给事中。著有《听雨山房诗草》、编有《皋兰县续志》。

秦芝庭 工诗,善画。按画家知希录云:“秦恩嘉号芝庭山人,不知即此人否。”《甘泉县志》

秦渔   字以巽,原名德滋,江苏无锡人。工诗,书法颜(翼卿)、褚(遂良),刻印远追秦、汉,近取文(彭)、何(震)。《广印人传》

秦镜   字午江,直隶(今河北)人。以主簿候补南河。蒋苣生弟子。花卉秀致。《墨林今话续编》

2. 竹雕人物图片

竹刻扇骨,也称扇骨竹刻。是一种汉族传统雕刻艺术品,大约起源于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分为金陵派和嘉定派。是在折扇的竹质扇骨上,用各种雕刻手法进行的工艺制作,扇骨的雕刻主要集中在玉竹上,在扇骨的装饰中,用尽了不同门类的雕刻工艺。使折扇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也蕴涵了极富魅力的人文鉴赏的艺术价值。

竹刻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始于明代正德年间的中原南方一带。因那里盛产竹子,所以竹刻工艺非常发达,出现了上海嘉定与江苏金陵两大派别。

经过扇骨雕刻艺术的历史发展,技师们创造了阳刻、阴刻、留青、砂地、透雕、镂空、贴簧等多种技法。这些工艺在竹刻扇骨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所刻内容有书法、山水、花鸟、人物等,神形兼备,呼之欲出。

扇骨竹刻自明代中晚期开始,尤其是江南一些城市随着手工业,商业的兴起,经济富庶,文风蔚然,市民阶层开始形成壮大,他们需要和喜爱像折扇这样精致而文化内涵丰富的手工艺术品,特别是清朝以来玩扇赏扇之风日盛,官绅士人互赠书扇之风盛行,文人出门应事,朋友聚会,手执一扇,舒倦谈笑,尽显自身儒雅。

到了清末民初,北京出现了精于书画的刻扇名家,如金东溪等人。他们在竹制扇骨上以刀代笔,作品细腻传神,与南方各派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以来的竹刻扇骨之中不乏上乘之作,可以说是一种精美的汉族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竹刻扇骨不容易保存,古代的实物已是难觅芳踪,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多的是清末以来的东西。扇骨既薄且窄,用武之地极其有限。然这方寸之地经两百余年无数竹人的不懈努力探索,却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苏州盛风是以苏扇文化为背景,而苏州作为文化名城,又是巧匠辈出的地方,扇骨竹刻当然是独领风骚。盛风精选红木,竹子为底,精心雕刻,盛风的雕刻产品有:红木浮雕,红木透雕,竹子留青雕刻,竹子浮雕,竹子透雕等产品。

3. 竹人是真的吗

王勃 【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王勃 【春园】 山泉两处晚,花柳一园春。还持千日醉,共作百年人。

王勃 【登城春望】 物外山川近,晴初景霭新。芳郊花柳遍,何处不宜春。

王勃 【夜兴】 野烟含夕渚,山月照秋林。还将中散兴,来偶步兵琴。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寂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王勃 【别人四首】 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送君南浦外,还望将如何。

王勃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王勃 【早春野望】 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王勃 【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 【寒夜思友三首】 朝朝翠山下,夜夜苍江曲。复此遥相思,清尊湛芳绿。

王勃 【始平晚息】 观阙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

王勃 【扶风昼届离京浸远】 帝里金茎去,扶风石柱来。山川殊未已,行路方悠哉。

王勃 【普安建阴题壁】 江汉深无极,梁岷不可攀。山川云雾里,游子几时还。

董思恭 【咏李(一作太宗诗)】 盘根植瀛渚,交干横倚天。舒华光四海,卷叶荫山川。

于季子 【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望苑长为客,商山遂不归。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张说 【又(一本此首同前第一首为二首)】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时闲。不酌他乡酒,惟堪对楚山。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张说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赵冬曦 【和张燕公耗磨日饮(一作张说诗)】 春来半月度,俗忌一朝闲。不酌他乡酒,无堪对楚山。

卢僎 【题殿前桂叶】 桂树生南海,芳香隔楚山。今朝天上见,疑是月中攀。

蔡隐丘 【石桥琪树】 山上天将近,人间路渐遥。谁当云里见,知欲渡仙桥。

周瑀 【临川山行】 朝见青山雪,暮见青山云。云山无断绝,秋思日纷纷。

沈如筠 【寄天台司马道士】 河洲花艳爚,庭树光彩蒨。白云天台山,可思不可见。

王泠然 【句】 陈兵剑阁山将动,饮马珠江水不流。(咏八阵图送人)

孙逖 【句】 野烟出炉上,山花落镜中。(《庐山》。见《诗式》)

崔国辅 【渭水西别李仑】 陇右长亭堠,山阴古塞秋。不知呜咽水,何事向西流。

王维 【辋川集·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王维 【辋川集·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王维 【辋川集·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 【辋川集·木兰柴】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王维 【辋川集·茱萸沜】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王维 【辋川集·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王维 【辋川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

王维 【辋川集·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王维 【赠韦穆十八】 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不向东山去,日令春草深。

王维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 【别辋川别业】 依迟动车马,惆怅出松萝。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王维 【崔九弟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城隅一分手,几日还相见。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王维 【题友人云母障子(时年十五)】 君家云母障,时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王维 【山茱萸】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

王维 【哭孟浩然(时为殿中侍御史,知南选,至襄阳有作)】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王维 【阙题二首】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王缙 【别辋川别业】 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华子冈】 落日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斤竹岭】 明流纡且直,绿筱密复深。一径通山路,行歌望旧岑。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鹿柴】 日夕见寒山,便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麏麚迹。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宫槐陌】 门前宫槐陌,是向欹湖道。秋来山雨多,落叶无人扫。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北垞】 南山北垞下,结宇临欹湖。每欲采樵去,扁舟出菰蒲。

裴迪 【辋川集二十首·竹里馆】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裴迪 【辋口遇雨忆终南山因献王维】 积雨晦空曲,平沙灭浮彩。辋水去悠悠,南山复何在。

裴迪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一作留别王维)】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崔兴宗 【留别王维】 驻马欲分襟,清寒御沟上。前山景气佳,独往还惆怅。

李颀 【奉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云阴带残日,怅别此何时。欲望黄山道,无由见所思。

储光羲 【玉真公主山居】 山北天泉苑,山西凤女家。不言沁园好,独隐武陵花。

陆畅 【题悟公禅堂】 临坛付法十三春,家本长城若下人。芸阁少年应不识,南山钞主是前身。

陆畅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陆畅 【夜到泗州酬崔使君】 徐城洪尽到淮头,月里山河见泗州。闻道泗滨清庙磬,雅声今在谢家楼。

陆畅 【题商山庙】 商洛秦时四老翁,人传羽化此山空。若无仙眼何由见,总在庙前花洞中。

陆畅 【题独孤少府园林】 四面青山是四邻,烟霞成伴草成茵。年年洞口桃花发,不记曾经迷几人。

柳公权 【题朱审寺壁山水画】 朱审偏能视夕岚,洞边深墨写秋潭。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

张又新 【游白鹤山】 白鹤山边秋复春,张文宅畔少风尘。欲驱五马寻真隐,谁是当初□竹人。

张又新 【帆游山】 涨海尝从此地流,千帆飞过碧山头。君看深谷为陵后,翻覆人间未肯休。

张又新 【谢池】 郡郭东南积谷山,谢公曾是此跻攀。今来惟有灵池月,犹是婵娟一水间。

张又新 【吹台山】 吹台山上彩烟凝,日落云收叠翠屏。应谓焦桐堪采斫,不知谁是柳吴兴。

李绅 【却望无锡芙蓉湖】 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清昼不风凫雁少,却疑初梦镜湖秋。

李绅 【却望无锡芙蓉湖】 逐波云影参差远,背日岚光隐见深。犹似望中连海树,月生湖上是山阴。

李绅 【却望无锡芙蓉湖】 旧山认得烟岚近,湖水平铺碧岫间。喜见云泉还怅望,自惭山叟不归山。

杨汝士 【建节后偶作】 抛却弓刀上砌台,上方台榭与云开。山僧见我衣裳窄,知道新从战地来。

鲍溶 【赠杨炼师】 柴烟衣上绣春云,清隐山书小篆文。明月在天将凤管,夜深吹向玉晨君。

鲍溶 【期尽】 鱼锁生衣门不开,玉筐金月共尘埃。青山石妇千年望,雷雨曾知来不来。

鲍溶 【秋暮送裴垍员外刺婺州】 婺女星边气不秋,金华山水似瀛州。含香太守心清净,去与神仙日日游。

鲍溶 【寄薛膺昆季】 楚山清洛两无期,梦里春风玉树枝。何况芙蓉楼上客,海门江月亦相思。

鲍溶 【秋夜怀紫阁峰僧】 满山雨色应难见,隔涧经声又不闻。紫阁夜深多入定,石台谁为扫秋云。

鲍溶 【送僧择栖游天台二首】 身非居士常多病,心爱空王稍觉闲。师问寄禅何处所,浙东青翠沃洲山。

鲍溶 【上巳日寄樊瓘、樊宗宪,兼呈上浙东孟中丞简】 世间禊事风流处,镜里云山若画屏。今日会稽王内史,好将宾客醉兰亭。

鲍溶 【长安旅舍怀旧山】 昨夜清凉梦本山,眠云唤鹤有惭颜。青莲道士长堪羡,身外无名至老闲。

陈去疾 【西上辞母坟】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殷尧藩 【游山南寺二首】 山中尽日无人到,竹外交加百鸟鸣。昨日小楼微雨过,樱桃花落晚风晴。

殷尧藩 【游山南寺二首】 踏碎羊山黄叶堆,天飞细雨隐轻雷。朗陵莫讶来何晚,不忍听君话别杯。

殷尧藩 【新昌井】 辘轳千转劳筋力,待得甘泉渴杀人。且共山麋同饮涧,玉沙铺底浅磷磷。

沈亚之 【题侯仙亭】 新创仙亭覆石坛,雕梁峻宇入云端。岭北啸猿高枕听,湖南山色卷帘看。

施肩吾 【效古词】 姊妹无多兄弟少,举家钟爱年最小。有时绕树山鹊飞,贪看不待画眉了。

施肩吾 【忆四明山泉】 爱彼山中石泉水,幽深夜夜落空里。至今忆得卧云时,犹自涓涓在人耳。

施肩吾 【西山静中吟】 重重道气结成神,玉阙金堂逐日新。若数西山得道者,连予便是十三人。

4. 竹人录 pdf

是平声。

竹 zhú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2) 同本义 [bamboo]。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杆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作造纸原料,还可以制成乐器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3)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篱);竹皮(笋壳);竹母(带有笋芽的竹鞭);竹工(制造竹器的工匠);竹匠(用竹子编制器具的手工业者);竹席(竹篾编成的铺垫用具);竹笪(粗竹席);竹笠(竹丝或竹蔑编成的笠帽)

(4) 竹简 [bamboo slip]

明(抱)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盐铁论》

(5) 又如:竹刑(记载于竹简上的刑法条文);竹素(古人用以记载文字的竹简与白绢);竹书(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

(6) 古代八音之一,指箫笛一类竹制乐器 [bamboo flute]

金石丝竹,乐之器也。——《礼记·乐记》

匏竹在上。——《礼记·郊特牲》

丝木匏竹。——《周礼·春官·太师》。注:“竹,管箫也。”

宴酣之乐,非丝竹。——欧阳修《醉翁亭记》

(7) 又如:竹人(吹奏竹制乐器的乐工);竹肉丝(泛指器乐和声乐);竹笛(竹制管乐器);竹管(指箫笛一类的竹制管乐器)

(8) 竹林 [bamboo forest]

公然抱茅入竹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竹刻人物

明清作为竹刻艺术的鼎盛期,竹刻家们对竹的认识更加深刻,他们结合竹雕本身的特点,创造了一些适于表现竹文化特色的雕刻技法,同时又不忘借鉴已成熟的雕刻技法,即有借鉴有创新,不同派别的竹刻家擅用不同的雕刻技法。

较普遍使用的技法是: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透雕、毛刻、浅刻,以及留青、贴黄等。

有的竹刻家巧妙地把几种雕刻技法结合起来使用,使其更富于表现力。

6. 竹人的制作指南

竹节人是散文体裁的文章。《竹节人》采用了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手法。《竹节人》是一篇散文,共29个自然段,以回忆性的文笔通过对“做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眷恋。

一个竹人,一笼蝈蝈带着孩子们步入时光隧道,领略父辈的童年。一篇密谱,一柄长剑又带着孩子们步入武侠世界,尽显大侠风范。作品中巧妙地穿插了人生感悟,与故事相得益彰。使小读者在阅读中,明白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