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艺品

核雕的来源与形态(核雕的历史和文化)

1. 核雕的历史和文化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

商周时期 ,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玉石历来被人们当作珍宝,在中国古代,玉被当作美好品物的标志和君子风范的象征。 玉雕的品种很多,主要有人物、器具、鸟兽、花卉等大件作品,也有别针、戒指、印章、饰物等小件作品。中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玉雕是中国独有的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

2. 核雕介绍文化

作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核雕,在江苏苏州和扬州、山东潍坊、广东,浙江,河北石家庄,辽宁等地均有传承。在烟台,特别是地道烟台人却鲜有人为。

莱阳有位核雕艺人,叫于志伟,作为苏州核雕名家曹福英的开门学徒,虽是80后的他,学习核雕技艺却已近10年。走进他位于芝罘区辛庄街附近的店铺,大到桃核、杏核,小到橄榄核、山楂核,应有尽有,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门“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

3. 核雕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历史文化遗产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在景观,建筑样式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从历史、美学和人种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工物品或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

1. 长城1987.12 文化遗产

2.明清皇宫(北京、沈阳) 198712 文化遗产

3.陕西秦始皇陵 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4.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5. 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6.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7. 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 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9. 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 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 1992.12 自然遗产

11. 西藏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

12.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13.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14.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15.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5 文化景观

16. 四川峨眉山—乐山名胜区 1996.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17. 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18. 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19.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20. 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21. 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22. 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23. 福建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4. 四川青城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25.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26. 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11 文化遗产

27. 安徽石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28. 山西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29. 云南三江并流 2003.7 自然遗产

30.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 文化遗产

31. 澳门历史城区 2005.7 文化遗产

32.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 自然遗产

33. 安阳阴虚 2006.7 文化遗产

34. 南方喀斯特 自然遗产

35. 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 2007.6 文化遗产

36. 福建土楼 2008.7 文化遗产

37. 江西三道山 2008.7 自然遗产

4. 核雕的历史和文化介绍

旅刃凿子(chisel)是指一种钢制工具,在柄或把手的末端带有刃口。来源于石器时代凿子通常握在一只手中,与欲雕刻的物体表面成直角,并且利用握在另一只手中的木槌(MALLET)加以敲打。

雕刻师用凿子雕凿石头、木头、金属或其他材料,而版画家用凿子制作木刻印版。

用在木刻制品中的凿子通常被简单地称为直凿(straight),从而将其与弯凿区分开来。

5. 核雕起源哪个朝代

灵羊岛位于兰溪市郊的兰江之中,隶属富春江库区,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它离兰溪市中心约1.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仅一个半小时车程;陆路与330国道、杭金衢高速,杭新景高速,金丽温高速连接;水路可达富春江、杭州湾,连接京杭大运河。兰溪“三江之汇,七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为灵羊岛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从空中俯瞰,灵羊岛像一叶扁舟,又好似绿叶一片,所以被喻为“钱塘之舟、江南绿叶”。灵羊岛总面积为800多亩,南北长2000余米,东西宽约500米,其中陆地面积585亩,静水域162亩。另外,岛四周水域可用于开发水上运动、旅游项目的面积有几千亩。整个岛绿化面积约500亩,岛四周碧水环抱,岛上林木参天,翠竹荫郁,鸟语花香,同时又因晋朝黄初平(黄大仙)儿时曾在此牧羊救人传闻于世,颇具道教神话色彩。连凫雁都特别喜欢到这里栖息,“平沙落雁”成了兰溪古八景之一。故该岛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兰江水文化、仙文化两大旅游特色资源。

6. 核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清中期缠枝莲罐有约200年左右。因为清朝中期指的是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而缠枝莲是清代比较常见的一种器物图案,因此可以大致判断出这个缠枝莲罐的年代在清朝中期左右。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制作材质、制作工艺等因素,精确的年代需要根据实物情况做出更准确的判断。缠枝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常见图案,不仅出现在器物上,还出现在绘画、雕刻等领域。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图案,缠枝莲在当代艺术中仍有广泛的运用。

7. 核雕的由来

有两种

1、《大唐西域记》中层记载这样一个传说,释迦牟尼佛祖在一个国家收下了他这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弟子,而后他就在两颗树之间向北躺下即将圆寂。而此时人们都非常悲痛,因为大觉大悟的释迦牟尼就要走了,这也就预示着天下众生的福祉也就到了尽头。最后,释迦牟尼为了安慰大家,表示他并没有走远,就用右手托头用肘着地躺下来,这也就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卧佛形象。

2、在中国的传说中,却是具体的人。相传在后来卧佛寺的原址有一个石洞直通怒江,但洞口被一个巨石阻挡,所以江水不曾流出。突然有一天,江水冲开了巨石,将附近的万亩良田顷刻间淹没,村庄也都漂在水中。这时,一个傣族青年刚好经过,看到这个情景,他虽焦急却也无能为力,最后情急之下,他舍身取义躺下来堵住了洞口,解救了千万百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洞中的巨石雕刻成佛,于是就有了卧佛。

8. 核雕的发展

橄榄核手串历史是:

核雕文化,博大精深,市面上常见的核雕,那些其实都不能算作收藏级的橄榄核,毕竟商业化高度发达的现代,能沉下心来好好做核雕的师傅不多,相比较而言,不管从选料到雕刻,商业核雕和收藏核雕一对比,就能很容易分出高低,来看看这些你不常见到的收藏级核雕。

橄榄核质地坚硬,用作雕刻的材料是一种不多的选择,我国用橄榄做核雕艺术品的历史源远流长,并在明清时期就达到了兴盛期,一大批手法精湛,具有高超艺术造诣的匠人创作出了大量精美的橄榄核雕艺术品。

9. 核雕的历史渊源

石缸的起源很早,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主要的用途一为人畜的饮用,二为蓄水防火。那时没有讲究造型,只强调实用性。

到汉朝至三国两晋时期,出现了有纹样的石缸,用途不再是单纯的蓄水,还肩负起了一些礼器的作用,装饰性和观赏性得到了很大提升。

至盛唐时期,花岗岩、汉白玉等石材被大量运用,石缸呈现出三大特色,一是体量巨大,二是雕刻精美,三是造型奢华。等级制度也悄然进入到石缸的雕凿之中,是石缸被赋予艺术化、美学化和等级化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