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早春图鉴赏3000字(早春图鉴赏1500字)

一、鉴赏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是黄公望在79岁高龄时所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本为其好友无用禅师而作,黄公望用了7年时间,呕心沥血完成这幅宏伟巨作。明朝收藏家吴洪裕对这幅画的喜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竟然在临终前要求焚之为其殉葬,在其弥留之际,其侄子吴静庵不忍看到这幅宏伟巨作毁于一旦,于火中救起此画。但是画卷已被烧得残缺不全,原作画卷尺寸已无从知晓,现留存于世的《富春山居图》宽33厘米,长637厘米,分为两部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博物馆。

二、唐寅的《骑驴思归图》鉴赏?

秋风瑟瑟、林木萧疏、峰峦崎岖的的溪山深处,一位敞袍寒士,骑着疲惫的毛驴归去。山下深涧,又有一樵夫立于桥上。此画具南宋院画风貌,画面淡设色。为唐寅平生最为得意的特殊笔法绘制:将劈法化面为线,并掺合披麻、乱柴等技法,然后用笔尖中锋画出。

这种笔法绘画最为费时,人物线条流畅而有风姿,石法带水长效,非常湿润,秋树青黄,多作空钩夹叶,画风近李唐、马远。

三、洛神赋图美术鉴赏?

《洛神赋图》传为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名作。与唐代韩滉的《五牛图》、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作品并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可惜的是,此画真迹已不传,现流传版本皆为摹本,分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弗利尔艺术博物馆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

此幅作品是根据曹植《洛神赋》中场景所作的一长卷连环画。同为此种形式的顾恺之作品还有《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原名《感甄赋》,主要描述了曹植早年与当时蔡县令甄逸之女甄宓的感情故事。甄宓后来嫁给了曹植之兄曹丕,生下了明帝曹叡后,惨遭迫害致死。洛神是传说中的伏羲之女,溺于洛水而化为神,世人称之为宓妃。据传曹植获得宓妃遗枕,感叹之下作此赋以抒发对其爱慕之意以及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

顾恺之领会了曹植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画中随着情节的不断展开,所绘宓妃顾盼生姿、情意绵绵的表情也恰到好处。画中人物安排疏密得当,在一幅画面中展示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如画中二人初见的一幕,曹植站于岸边,痴情地望着远方水上的洛神,她飘动的衣带、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凸显了她的仙气,而其对曹植的爱慕之情以及欲去还留的动态,也充分表露了她矛盾的心理。随着情节的展开,顾恺之在画面中描绘了曹植与洛神的多次相见,最终洛神驾着六龙云车于云端中渐去,留下曹植恋恋不舍地离开。

四、图纹石鉴赏十要素?

条件一:符合绘画理论要求

中国古代书画理论著作很多,其中有两部绘画及评论著作对后世影响极大。一部是南朝谢赫所著的《古画品录》,这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作者提出了“六法”画论。

另一部是北宋刘道醇所著的《圣朝名画评》,这是一部评传体绘画史论著作,作者提出评价鉴赏作品“六要、六长”之说。两部著作成为了后世画家、批评家和鉴赏家共同遵循的原则。

谢赫的“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摹写)。

刘道醇的“六要”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

这些中国画欣赏和评价的语义,既是不同朝代画家和评论家作画评画的原则、规则,也是我们欣赏和评价图纹石的主要依据之一。

条件二:内含艺术水平较高

书画作品本身的艺术水平,是衡量其价值的主要因素。这涉及到书画的“三境界”:景物境界、笔墨境界和人文境界。

一幅作品本身对山川自然“象其物宜”的描绘,就是景物的境界,可以看到作者的技法、章法之妙。

中国的山水画,以笔取气得其阳刚之美,以墨取韵得其阴柔之美,笔精墨妙可生发气韵,气韵生动乃画之高境。

书画作品的人文境界主要体现在题材、画旨、画趣、题跋等方面。

图纹石中的物象也很神奇,也能让人感受到其景物境界、笔墨境界,感受到上苍作画的用心、旨意和情趣。

只是需要收藏者和爱石之人按照这些画理,敞开遐思,触景生情,用心去理解和感悟。

条件三:文字具有书法韵味

要坚守中国画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书法。表现在国画中,一是书法用笔。用笔理论和技法之多,不能一一展开论述。

但线条的使用、摆布、力量和灵动性,既是书法的基础,也是绘画的基础,没有书法的基础,就无法理解中国画的艺术。

二是题跋书写的艺术美。中国画讲究书法用笔,“以书入画”是古代画家一直的实践和追求。

谢赫六法画论中的“骨法用笔”,指的就是书法用笔,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就是怎样巧用笔才能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神态表现出来,达到活灵活现、气韵生动。

所以,欣赏和评价文字石,并非“几笔几画,像什么字”这么幼稚简单,而首要的是看它的书法韵味和美感,譬如结字是否灵巧,用笔是否遒劲,笔法、章法如何,等等。文字石鉴赏必须依此严格要求。

条件四:符合赏石八大要素

赏石艺术品鉴赏有“自然四要素”:形态、质地、色泽、纹理,“人文四要素”:韵意、命题、配座(展具)、传承。

这里重点说说命题和配座。好的命题和配座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什么是画龙点睛?命题和配座就是“龙”的一对眼睛。在赏石艺术品鉴赏中,一个立意新颖、贴切生动的命题,往往就可以让观赏石画面活起来,顿时有了生命、血液和灵魂,有了神奇色彩。

同时,富有文化内涵的命题也倍受喝彩。玩石就是玩的一种文化,再好的观赏石本身都只是一块石头,是它的外形、纹理、意蕴与发现者的学识、阅历、情趣相吻合时,这块石头才被赋予了内涵、故事和情感,它才有了文化涵义,才被称为观赏石。

再说配座,好的配座可起到烘托主题的作用。一方上等的观赏石配上绝佳的底座,就能起到奇妙的烘托效果,从而体现赏石艺术品的美感及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除此外,配座要服从和服务于主题,恰到好处,不可配与主题毫无干系的“花座”,也不能让配座“喧宾夺主”。

条件五:气韵生动始终是核心

谢赫把“气韵生动”置于其“六法”之端。气韵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要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即东晋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

中国画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不但人物有精神,山水景观、花鸟鱼虫也要有精神。达到神似,才能气韵生动。

刘道醇的“六要”也是开头就讲“气韵宜兼力”,求其活生而灵动。“气”偏重形象、墨色和生气,“韵”重在情感、意义和趣味。象生意端,形造笔下,笔、墨气韵皆到,方为“兼力”。

《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称为“韵意”,是鉴赏者透过形态、质地、纹理、色泽等要素对石体的认知或感悟,甚至是顿悟或灵感,是情感与石体高度融合的一种赏石境界,并要求主题明确、形神兼备、形意生动、情景交融、蕴意深邃、含蓄回味。

“动感”是表达神韵的最好办法。一幅画有了动感,就活了,就有了生命和灵魂,有了艺术魅力和价值。鉴赏图纹石就是追求“天然、神奇”,要求构图巧妙、活灵活现、形神备至、其韵无穷。

当然,绝大部分图纹石不像现实生活中的“工笔画”,多有山水画的“写意”风格,巧妙的“天工画”能以粗犷、豪放为情调,笔墨淡雅、点面隐约、迹简意深、夸张巧拙,物象刻画自然、生动,真实刻画塑造形象,体现生命的原初意义。

条件六:格局老练变异合理

刘道醇在其“六要”中特别强调格制和变异问题。他说,格局体制成于笔风;笔法娴熟精迈,可致骨格老到凝重、气格不群。骨气高亢,笔法高放,形状颇力,随目欢欣。

一个画家的“格制”虽然不容易改变,但也不能过分拘谨,要学会变化变通。他说,形态变化虽不违画理,但能周旋变通,因而其妙无伦;纵得其法,而不能自发新意,其作不为能品。

石之画面形态变化,既要审其画理,也要视其巧妙,风格老到老练、又能善于变化,必是上乘之石。

如若山水画面石,千山万壑、烟霞云倪、森林瀑流集于径尺石面,多而不乱、散而不碎、杂而有序,这是“格”和“变”的共同作用使然。

赏石应细察点、线格制,直线观力度、动感,曲线观婉媚、飘逸;既有师法、遵循画理,又不拘末节、巧妙变通;明暗过度,不求截然分割,但得自然天成。

条件七:画面主题意蕴深刻

实践证明,赏石绝对不是一块简单的形体固定、色泽鲜艳、被人欣赏的物体,而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凝结了数不清的历史沧桑与述说。

赏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赏石者要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把人与自然交融统一。

爱石者常常有这样的感受,看了一块好石头,其画面印象始终难忘。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这块观赏石必有特别之处,要么是画面构图,要么是纹理色泽,要么是意境神韵,总有一点非同寻常。

二是凝结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有历史文化的主题、传统吉祥物(或符号)的主题、启迪教育意义的主题等,富含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形成了辉煌灿烂的文化。石是文化的载体,是亿万年大自然馈赠人类的瑰宝。收藏者要特别关注图案中呈现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情景、寓意深刻的图纹。这样的观赏石一旦具备了其他艺术特征,必定是赏石艺术精品。

三是景观别致、与众不同。我们在赏石中讲,景观求境,人物求神,动物求趣,抽象求韵。而在表达意境时,其主题有恰当的背景来衬托更佳,这丝毫不影响主题的集中,反而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一般而言,有背景、有内涵、有情趣的主题更能吸引人,这类观赏石也应是有收藏价值或潜能的精品石。

条件八:色彩纯正历久弥新

谢赫的“随类赋彩”,说的是色彩的应用,就是说画家作画时要依照客观对象的颜色随物而赋。刘道醇的说法是“彩绘有泽”,设色清润,久而愈新。色轻而墨重,变通应手,这才是丹青之功;笔法虽细弱,而彩绘精致,气势也显得恢弘;有的薄其彩绘、以取形似,有的随类赋彩、曲得其情。

中国画在运用色彩上非同西洋画,中国人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通有度。

图纹石的欣赏评价,追求天工的自然美,色彩要求上有“天然浑成”“随类赋彩”“纯正为上”等原则,尤其是纯正的原生色最好,次生色就要打折扣。当颜色与图中物象形态互相呼应,表达出的造型艺术客观地接近原生状态时,天公作美之感便油然而生。

赏石艺术与国画艺术还有一些差别,它讲究观赏石的颜色、光泽和透明度,单色要考虑色度和饱和度,杂色则考虑反差与协调性,总的要求是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浓淡有致、柔顺协调、反差适度。

条件九:保存完好传承久多

所谓观赏石传承,就是在历史长河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或其他原因和需要,观赏石因赠与或交易被不断地“易主”的记载。易主越多、传承时间越长,观赏石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首先,文化艺术品收藏是传承家庭文脉的选择。赏石艺术品不仅可以赏心悦目,与心灵对话,而且具有观赏、收藏等“四个价值”。

其次,艺术品是高雅的身份名片。随着时代的发展,收藏赏石艺术品象征着一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社会地位。

第三,艺术品具有较为安全的投资性质。赏石艺术品,尤其是高端艺术品和精品,伴随着人们的收入的增加,社会需求会愈来愈大,价格也会愈来愈高。

条件十:藏者品德和素养好

真正德高望重的石界名人,大家都乐意接触,他们收藏的赏石艺术品有其独到之处、与众不同。那些待人和蔼、谦逊好学、提携后进、关怀他人的石界贤哲,饱含高古情怀和澡雪精神的赏石家,珍爱艺术、关注石界、低调做人的奇石收藏家,文化积淀厚重、且懂书画雕塑艺术的赏石理论家,自然人人尊敬和仰慕。

品德、品味和佳作相结合,其藏石无论是收藏,抑或市场交易,抑或传承流转,自然价值相对高昂。因为这也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藏品本身好是一个主要方面,藏品中隐含的人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古代是这样,今天也是这样。

五、捣练图绘画技巧鉴赏?

《捣练图》是表现宫廷作坊妇女劳作活动的手卷形式作品。全画只画人物和道具,不加环境,人物造型,动态极尽生活真实。全画线形超逸,形象又极为写实,用线紧劲依形,细密灵动,具有深厚的用笔功力和谙熟的刻画技巧。用笔主法为游丝铁线描,并起落有序,线出于体,妙造自然,不露痕迹。

《捣练图》用色考究,设色富丽和谐,敷色渲染润透,程序严格,充分的底色铺垫和石色的罩染、积染,使人物鲜明而突出,做到色薄而质重和“色不隐指”。是一幅理法严格、规范规矩的传统工笔重彩佳作。

六、图坦卡蒙的金棺具鉴赏?

图坦卡蒙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法老之一,很多人知道这位年轻的法老是因为其精美的黄金面。在他众多的陪葬物品中,内层金棺同样令人炫目,也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金棺由纯金打造,长187cm,重111千克,中央和边缘有象形文字。

七、早春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八、早春语录?

.初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初春原野的清晨,找一块碧绿的草地,盘腿而坐,闭幕遐想,那蕴藏的生命力即将喷薄欲出的各种嫣丽,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着实令人陶醉。

3.春草初生,春水初盛,彼岸堤上,看尽春风十里,暖风散尽,吹散枝头,不老棉。

九、早春 节气?

早春,仲春,晚春,分别指:正月、农历二月、农历三月。

1.

初春,又称孟春、早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常指农历正月,具体指立春至惊蜇期间。

2.

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春在24个节气中属于惊蛰、春分两个节气。

3.

晚春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春季最后的一段时间,接近夏天。

十、诗歌鉴赏中,如何鉴赏炼字?

鉴赏诗歌的语言—— 赏析炼字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往往一句一词甚至一字就能生动的描摹出事物特征,深刻的反映思想内容。这种题型要求赏析时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进行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技巧的精妙。诗歌“炼”字,主要是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叠音词的炼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