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早春图观后感(早春图观后感300字)

一、簪花仕女图观后感?

《簪花仕女图》绘有仕女五人,使女一人,犬两只,鹤一只。画中仕女穿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头戴折枝花朵和身穿透明纱衣在中国绘画史上是十分罕见的新奇装束,其样式应为中晚唐服装样式。纱罗作为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色,而不著胸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表明了唐人思想的开放。

《簪花仕女图》中的仕女是典型的体态丰腴的唐代美女形象。 整幅图不做概景,仕女、白鹤、小犬几乎做等距安排,却又安排一仕女在远处。整幅图比例协调,又有一侍女小与其他仕女,遵守“主大从小”的规则。构图可看作以中间的仕女为中心两边大致对称,前后仕女又相互呼应的整体统一形式。画面色彩艳丽,却又不失之粗俗,线条精细,却又略带高古,虚实把握极为到位。

这幅画不仅真实地反映了中唐宫苑仕女的生活场景,并对于其心理微妙的变化展示在画面上。在仕女们闲散、舒适的表面背后却将忧郁、感伤、惆怅、悲切等感觉表露无异,反映出经过安史之乱的唐宫仕女们颓废的精神情绪。《簪花仕女图》不仅显示出了唐代绘画艺术的光辉,而且是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一面镜子。

二、出水芙蓉图观后感?

画面为一团扇,写出水芙蓉,画淡淡红荷一朵,绰约如仙,秀出绿波。一茎托起盛放的莲盘,花瓣轻舒,似有微风散绮,花心半露出莲房,嫩蕊柔密。

花瓣空疏处参差映衬着荷叶,红绿相扶,媚姿转盼。全图用笔精微,赋色工丽,妙具神韵。

细看每一瓣花,正侧、明暗、尖圆、凹凸,色感丰富,色层过渡甚为微妙。

瓣上复以红丝勾写,用笔流美,宛觉花瓣上含粉凝露,清香袭人。

两片荷叶亦舒卷掩映,姿质鲜艳,叶筋双钩填色,隐见纹理,无不体物入神。

全幅绮丽、端庄而典雅,臻于珠圆玉润之境。

一朵捧出,花大如真,尤觉仪态万方。

三、齐白石红荷图观后感?

观后感:图画气势磅礴如虹,是我们学习的追求

四、早春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五、早春语录?

.初春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初春原野的清晨,找一块碧绿的草地,盘腿而坐,闭幕遐想,那蕴藏的生命力即将喷薄欲出的各种嫣丽,那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着实令人陶醉。

3.春草初生,春水初盛,彼岸堤上,看尽春风十里,暖风散尽,吹散枝头,不老棉。

六、早春 节气?

早春,仲春,晚春,分别指:正月、农历二月、农历三月。

1.

初春,又称孟春、早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常指农历正月,具体指立春至惊蜇期间。

2.

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仲春在24个节气中属于惊蛰、春分两个节气。

3.

晚春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现指农历三月。春季最后的一段时间,接近夏天。

七、韩熙载夜宴图,观后感?

《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画史上的名作,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所,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此图绘写的就是一次韩府夜宴的全过程,根据事件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众人静听琵琶的情景。此时夜宴方开始,案儿上酒果杂陈,众宾或坐或立,男女相错,一女子端坐弹琵琶,众人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她身上。此时的韩熙载高冠长髯坐于榻边,垂手注目,如有所思。第二部分描摹宴间的舞蹈景象。小巧玲珑的名妓王屋山正应节起舞,而以鼓点宣示节奏的,便是立于羯鼓前挽起袖管、手抓鼓槌的韩熙载,此时他的兴致已渐渐高涨起来。第三部分绘写乐舞结束后韩熙载退入内室休息的情形。一侍婢正以盆端水供他洗手、盥濯,余婢在旁围侍。

第四部分绘写韩熙载聆赏萧笛合奏的景况。韩熙载敞露-胸膛,盘坐椅上,执扇与侍婢说话,他面前有五女在拍板的应和下萧笛齐吹。第五部分图写韩熙载热情留客的情状。韩熙载手执鼓槌,举另一手示意,要众宾留下,绮宴重开,将欢乐持续到天明。此作全卷构思精密,五个画面一气贯注,以人物的疏密,景象的闹静等来调节节奏,使得事件进程一目了然,发展状况曲折起伏。卷上并无多余的背景,却巧妙地用屏风和床榻切换时空,完成不同场景间的过渡,将时间和空间不着痕迹地揉合为一。画中人物以韩熙载为表现中心,作者细致描画了他从夜宴开始以后几个不同阶段的神情与活动,精细地把握住了他情绪变化的脉络。

在全图四十余个人物的刻画上,作者力求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动态表现反映其内心状况,同时营造多种群像组合形态,透出生动和-谐的形式美感。画家还善用细节传情达意,如以侍女的探头听琵琶暗示演奏技艺之高,以盘中水果点明节令,以案上烛火表示时间等等,都值得细心去体会。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神韵独出。

时光磨砺还鲜目,岁月流逝仍动人。轻重疾徐曲正直,

清新秀逸笔传神。一声已奏绕梁欐,四座惊为玉阶臣。

高处寒流君似虎,形骸放荡可藏身。

几度华灯次第开,厢重廊迥意徘徊。

听琴高髻琵琶抑,观舞低眉节鼓哀。

小憩茶,各添杯,清吹女乐鹤衣偎。

曲终榻散人孤独,顾影谁怜向隅灰。

八、千里江山图观后感?

此作是对锦绣河山的歌颂。画面中峰峦起伏绵延,江 河烟波浩淼。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 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山水间渔村寺观、水榭楼 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环境而设,与山 川湖泊交相辉映。此卷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 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观,展现了 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理想:可居可游,可游可居。

在构图上,取平远之势。此外,高远、深远、平远多 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更使画面跌宕起伏,富有强烈 的韵律感,引人入胜。画面气象恢宏壮观,江山千 里,苍苍莽莽,浩浩无涯,可谓名实相符。画中千山 万壑,星罗棋布,大小高平,争雄竞秀,重重叠叠, 俱浸于大江之中。

在设色和笔法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青绿山水”画 法,又结合了水墨山水,使得《千里江山图》不仅有 着富丽壮阔的气势,还有着水墨山水的意趣。主要 以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为主,设色具有一定的装饰 性,并作适当夸张。在较为单纯的蓝绿色调中寻求变 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 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 次分明,色如宝石之光彩照人。

九、五牛图的观后感?

《五牛图》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

韩滉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的描绘,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

比起曹霸、韩干画马、周昉、张萱画仕女,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奇之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

《五牛图》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可贵的是,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

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在鼓励农耕的时代,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

十、五牛图观后感250字?

画中五牛,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五牛皆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五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观者分明能感觉到这五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人格化了的五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