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绘画作品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一、欣赏书法绘画作品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1、 熟悉掌握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熟悉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是为了在鉴赏书画作品中,能够把握其艺术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特征,进而比较准确地对其创作年代、创作风格、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作出大致的合理判断。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经常阅读一些有关书画的发展历史,全面了解掌握不同时期的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的代表性作品和不同的传承关系。
2、正确掌握各种表现技法的基本特征。熟悉了解书画艺术的发展历史,一是为了理清书画艺术的演变脉络,二是为了掌握书画艺术的各种表现技法的基本特征打下扎实基础。鉴赏书画,最终是要识别其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为主要目的的。书画艺术有哪些表现技法,这些技法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如作者的笔墨主要特点、技巧,用笔的质量,笔墨的力度、速度,设色习惯、特色等等。在书画鉴赏时必须要非常清楚的。
3、练习书画技艺,提高对各种风格和技法的感性认识。为了牢固掌握历代书画家们的不同艺术风格,须通过练习书画技艺,临习不同的代表性作品,来熟记不同时代的代表性书画家们的创作特点,对这些创作特点,要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做到烂熟于心。要多看多记不同书画家的真迹作品,凡是真迹,都有书画家的本来真实面目,这个本来真实面目,就是他们在布局、用笔、设色、款识等方面的习惯。只有这样,当遇到自已熟悉的书画家作品时,其真伪优劣,就很快能鉴别出来了。凡善于造假作伪的人,都有一套以假为真的方法,有些手段高明的作伪者,简直可以达到乱真的程度,如果我们不深入练习书画技艺,不牢固掌握历代书画家们的不同艺术风格,当遇到以假乱真的伪作时就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
4、扩大知识面,在鉴赏中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大知识面,书画方面知识,除以上所讲外,还要了解书画装裱知识,书画用的工具、纸绢、颜料、印泥等的不同材料习性和季节气候所形成的变化。如了解装裱知识,可以掌握假书画套裱的方法,了解纸绢,可以分清不同时期的纸绢特点。了解颜料,可分清不同书画家的用色习惯。越了解清楚,对鉴赏越有帮助。不仅要学习掌握书画方面的知识,而是还要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如古代文学、历史、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甚至道德思想、精神面貌等等,都有必要了解。鉴赏书画,从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来讲,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精神享受,若要把它作为一门学问来看,却是十分艰难而复杂的。只有靠“勤奋”学习各方面知识,用心“敢悟”艺术实质,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二、欣赏字画高雅有意境的语句?
高雅有意境,以至如若在一夜之间,人们就以两种各样的法码形致性地聚集于一起,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攀比和交错,使大地受到奶奶之苦所折服,使奶奶存在的亲情得到了升华。奶奶说奶奶的花朵落地开始倒下了,这让我想起31年前的事。说起奶奶年轻时每年都会盛情溢满眼泪。那时候,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就会听到她在花间绽放的时候,听到父亲在花盆里慢慢啜泣。现在想想起来,每年春天一到就会令人泪流满面。
高雅有意境,有的含蓄雅致,在于清韵流动。那淡淡的清香弥漫了我的整个生命,我陶醉了整个七彩人生。有着雅致的吸引力,让我陶醉,让我流连忘返。我静静地思考:是你看见了我的未来,是我来世的恩赐,是你看见了我的未来,是我来世的福气。这一刻,已是我幸福得迷醉了我的心。看着我喜欢文字的它,深深的喜欢它;看着它的快乐,我痴迷于它;看着它的行程我欣赏它;我痴迷于它的喜爱,痴迷于它的深广。我静静欣赏它,欣赏它,陶醉于它。
三、苏轼《杜处士好书画》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戴嵩画牛
苏轼 〔宋代〕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注释
戴嵩(sōng):唐代画家,善画牛,有《斗牛图》。
蜀中:四川。杜处(chǔ)士:不详。苏轼有《杜处士传》,是将众多药名谐音连缀而成的。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
好(hào):喜欢,爱好。
所宝:所珍藏的。宝,珍藏。数(shǔ):清点数目,计算。
一轴:一幅。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
曝(pù):晒。
拊(fǔ)掌:拍掌,嘲笑时的体态语。
耶:一作“也”。
牛斗(dòu):牛互相争斗。
力在角(jiǎo):力量用在角上。
尾搐(chù)入两股间:尾巴紧紧夹在两腿之间。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股,大腿。
掉尾:摇尾。掉,摇。《左传・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谬(miù)矣:错了。谬,错误,差错。
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古语有云:《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作“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ì):比喻做事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魏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俗谚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赏析
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处士的豁达冲和均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思想上,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艺术上,此文有以下特点:
首先,此文叙述故事简炼生动。全文用字不多,却能扣人心扉。先写杜处士所藏“戴嵩《牛》一轴”,百里挑一,裱装精美,随身携带,爱不忍释,从而把戴嵩之画抬得很高,然而抬得高就摔得重;接着写对牛十分熟悉的牧童一眼看出了名画的瑕疵,指出它的失真谬误处,名画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顿失光彩。前后对照,大相径庭,使人心为之动,顿感可叹、可笑、可惜。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发问:“此画斗牛耶?”通过发问指出此画是“斗牛图”。由于牧童熟悉牛的习性,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牧童因而一语破的,明确指出:“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是内行话,是其它行业的人所讲不出来的。在“知牛”这一点上,高于画家的牧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是小说文体惯用的手法,此文能够运用这种手法,初步显示出小说的雏型,可以说是小说的萌芽,把这类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说”也许无所不可。“情态”也是如此通过人物情态的描写,自然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抚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两种笑态,所表现的内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抚掌大笑”是牧童耻笑画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够指出其谬,洋洋得意;而后句杜处士的“笑”则笑得很勉强,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驳倒,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
最后,此文引用了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用得恰到好处,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点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二,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从而节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启示
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v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杜处士好书画 [ 宋 ] 苏轼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注释
(1)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2)宝:这里是动词,珍藏。
(3)囊:袋子,此处指画套。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画的轴子。
(4)曝:晾、晒。
(5)搐:抽搐,收缩。
(6)掉:摇着尾巴。掉,摆动,摇动。
(7)然:认为⋯⋯是对的。
(8)所宝:所珍藏的画
(9)戴嵩:唐代画家
(10)锦襄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
(11)拊掌:拍手
(12)翘起尾巴
赏析
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处士的豁达冲和均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思想上,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艺术上,此文有以下特点:
首先,此文叙述故事简炼生动。全文用字不多,却能扣人心扉。先写杜处士所藏“戴嵩《牛》一轴”,百里挑一,裱装精美,随身携带,爱不忍释,从而把戴嵩之画抬得很高,然而抬得高就摔得重;接着写对牛十分熟悉的牧童一眼看出了名画的瑕疵,指出它的失真谬误处,名画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顿失光彩。前后对照,大相径庭,使人心为之动,顿感可叹、可笑、可惜。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发问:“此画斗牛耶?”通过发问指出此画是“斗牛图”。由于牧童熟悉牛的习性,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牧童因而一语破的,明确指出:“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是内行话,是其它行业的人所讲不出来的。在“知牛”这一点上,高于画家的牧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是小说文体惯用的手法,此文能够运用这种手法,初步显示出小说的雏型,可以说是小说的萌芽,把这类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说”也许无所不可。“情态”也是如此通过人物情态的描写,自然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抚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两种笑态,所表现的内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抚掌大笑”是牧童耻笑画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够指出其谬,洋洋得意;而后句杜处士的“笑”则笑得很勉强,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驳倒,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
最后,此文引用了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用得恰到好处,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点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二,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从而节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v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书戴嵩画牛
苏轼 〔宋代〕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译文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农民,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注释
戴嵩(sōng):唐代画家,善画牛,有《斗牛图》。
蜀中:四川。杜处(chǔ)士:不详。苏轼有《杜处士传》,是将众多药名谐音连缀而成的。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荀子・非十二子》:“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
好(hào):喜欢,爱好。
所宝:所珍藏的。宝,珍藏。数(shǔ):清点数目,计算。
一轴:一幅。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套,用玉装饰卷轴。囊,袋子,此处指画套。
常以自随:《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无此句。自随,随身携带。
曝(pù):晒。
拊(fǔ)掌:拍掌,嘲笑时的体态语。
耶:一作“也”。
牛斗(dòu):牛互相争斗。
力在角(jiǎo):力量用在角上。
尾搐(chù)入两股间:尾巴紧紧夹在两腿之间。搐,抽搐,这里指用力夹或收。股,大腿。
掉尾:摇尾。掉,摇。《左传・昭公十一年》:“尾大不掉。”
谬(miù)矣:错了。谬,错误,差错。
然之: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
古语有云:《东坡志林・卷九》(十二卷本)作“古语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bì):比喻做事应该请教有经验的人。《魏书・卷六十五・列传第五十三》:“俗谚云:‘耕则问田奴,绢则问织婢。’”
赏析
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处士的豁达冲和均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思想上,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艺术上,此文有以下特点:
首先,此文叙述故事简炼生动。全文用字不多,却能扣人心扉。先写杜处士所藏“戴嵩《牛》一轴”,百里挑一,裱装精美,随身携带,爱不忍释,从而把戴嵩之画抬得很高,然而抬得高就摔得重;接着写对牛十分熟悉的牧童一眼看出了名画的瑕疵,指出它的失真谬误处,名画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顿失光彩。前后对照,大相径庭,使人心为之动,顿感可叹、可笑、可惜。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发问:“此画斗牛耶?”通过发问指出此画是“斗牛图”。由于牧童熟悉牛的习性,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牧童因而一语破的,明确指出:“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是内行话,是其它行业的人所讲不出来的。在“知牛”这一点上,高于画家的牧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是小说文体惯用的手法,此文能够运用这种手法,初步显示出小说的雏型,可以说是小说的萌芽,把这类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说”也许无所不可。“情态”也是如此通过人物情态的描写,自然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抚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两种笑态,所表现的内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抚掌大笑”是牧童耻笑画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够指出其谬,洋洋得意;而后句杜处士的“笑”则笑得很勉强,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驳倒,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
最后,此文引用了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引用得恰到好处,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点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二,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从而节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苏轼《杜处士好书画》原文及翻译赏析杜处士好书画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杜处士好书画翻译及注释翻译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著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注释(1)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2)宝:这里是动词,珍藏。(3)囊:袋子,此处指画套。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画的轴子。(4)曝:晾、晒。(5)搐:抽搐,收缩。(6)掉:摇著尾巴。掉,摆动,摇动。(7)然:认为??是对的。(8)所宝:所珍藏的画(9)戴嵩:唐代画家(10)锦襄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11)拊掌:拍手(12)翘起尾巴杜处士好书画简析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诗词作品:杜处士好书画诗词作者:【宋代】苏轼诗词归类:【寓理】、【故事】
原文:
蜀中有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译文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