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中国古代水墨画造型观研究 中国古代水墨画造型观研究论文

一、中国古代最长水墨画?

是《千里江山图》。

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

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

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

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二、水墨画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中国古代皇冠造型意义?

皇冠通常是君主身份的象征。代表着权力、欲望、财富还有压力。

皇帝的皇冠叫做“冕旒”。“冕”就是帽子和上面的平板,象征着头顶着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权威。前面和后面的珠穗叫做“旒”,通常是五串,每串上面有九个珠子,象征“九五之尊”。

冕旒象征着古代奴隶制或封建制君主的无上权力和顺天应人的政治理念冠不仅有固发功能,同时也是古代典礼时所戴之礼帽,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或礼仪装束的标志。

四、中国古代服装主要包括什么造型?

古代服饰的种类,除了禅衣,玄衣,还有冕服,弁服,玄端,深衣,褕翟,禕衣,阙翟,纯衣等。

冕服:礼服中最专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着,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是玄衣、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而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九章纹冕服。

衣裳之下,衬以白纱中单,即白色的衬衣,古代衬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礼时穿赤色的。

五、中国古代宇宙观?

古代的宇宙观:

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中国古人就开始了有组织的天文观测活动。在授时和星占两个主要需求推动下,中国天文学在公元前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发展出以28宿和北极为基准的赤道天文坐标系统,创制了圭表、漏壶、浑仪、简仪和水运天像台等天文仪器,积累了丰富的、连续的观测记录。

在三国时代就已编制了包括283个星座1465颗恒星的星表,史书中还保留有大量奇异天象记录,其中包括公元前687年的流星雨记录、公元前613年的哈雷慧星记录、公元前32年的极光记录、公元前28年的太阳黑子记录、公元134年的超新星记录。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不仅为服务于政治和农业的历法制定提供了基础,而且也发展了具有独特哲理的宇宙观,包括无限宇宙的概念、天地的结构模型、宇宙的生成演化和天人关系。

六、中国古代的哲学观和道德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其精华和糟粕并存,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道德观恕之道的道德原则,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

迄今仍闪烁着礼仪之帮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

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气节,提倡仁义礼智的人格价值,认为人格气节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把仁义道德、礼仪廉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求人们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是传统道德中人际关系的心理和行为原则。仁者爱人,和为贵,忠恕之道千百年来为统治者和老百姓所推崇。忠恕之道就是善待别人之道,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人也要和谐相处。

七、中国古代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是?

线条,线条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术语叫做造型语言

  几乎世界各个民族的绘画在原始时期都是以线条来描绘物像,此后,出现了两个趋向,以明暗、色彩为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西方绘画,以黑色线条为主的造型语言形成了东方绘画,中国的绘画线条是东方绘画中最具有魅力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于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字的书写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绘画的线条风格与书法线条颇为相近。画家为表现各种物质不同的质感,创造了各种各样的线条,线条在中国绘画中不只是细细的长线,粗厚、宽阔的墨笔同样也是线条。如描绘衣纹就有十八种线条,每一种线条都有一个非常形象化的名字,如游丝描、蚯蚓描、铁线描等,总称为十八描,各自都有不同的用途。可以说中国绘画丰富的线条具有无穷的表现力。

  如洛神赋图卷(晋,顾恺之绘)。我们可以看到画家用游丝描来表现水流、云彩的动感以及丝绸衣服的质感等。

  如岳阳楼图(元,夏永绘)。画家采用铁线描展现建筑、船舶的细微结构等等。

  如踏歌图(南宋,马远作)。画家采用了一种变化了的线条或者说是扩大了的线条,古代画家称之为皴,象开裂的皱纹,专门用来表现山石、树皮的纹理。即用斧劈皴来画石头、悬崖,以表现山脉坚硬之石质,犹如巨斧劈出一般,很有特色。

  如潇湘图卷(五代·南唐,董源作)。画家用了披麻皴画土坡、丘陵等,表现出了平缓细密的纹理和地貌状况。

八、中国古代美育价值观?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九、中国古代的全球贸易观?

中国古代的全球贸易在官方层面是朝贡体系,也就是所有国家都得向中国朝贡,才可以进行贸易。

民间的话就没那么讲究,但是中国什么都不缺,只缺是黄金和白银,所以民间贸易主要还是以获得黄金白银为主

十、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惯性的评价标准和看法。

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主要有: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二、知行合一观;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四、爱国主义精神;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