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书画家金农生平简介?
清代书画家金农生平简介?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金农生平简介
金农,字寿门,号冬心。除了这个号之外,还有稽留山民、曲江外史等多个称号。金农于1686年出生于钱塘,也就是现今的浙江杭州。根据金农自述,他的家就在钱塘江边上,面对江面背靠著大山,家里有几亩地,应该是属于小康家庭。
金告闷农从小就十分的聪慧,小时候在何焯家读书,与“西泠八家”之一的丁敬是邻居。又与吴西林同一时期,于是这三人被称为“浙西三高士”。金农一直与他们交往,使自己更加博学多才。但是金农这个人做文章不循规蹈矩,因此考了多次的科举都没有中,也导致了他一生与官场无缘。
金农年过半百后,由于郁郁不得志,就下定决心去四处游历。游历期间被大好河山的风光给深深的迷住了,从中获得了感悟,开始学画,最终成为了“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交友圈也十分的广泛,身份高贵的名门公卿,腰缠万贯的富豪巨贾,甚至生活贫苦的普通百姓中都有金农的朋友。
在金农这么多的朋友中,与他关系最好的应该就是郑板桥了。他们两个经常聚在一起把酒言欢,郑板桥甚至还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袜高弯杭州只有金农好”,由此可见这两个人的关系是有多好了。金农年过半百才开始学画,但是却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实在是不容易的。不过这主要得益于金农有良好的书法功底,自己又学识渊博,收藏了许多名作,对绘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终于成为了一代名家。
金农是什么朝代的人
金农是我国著名的念弊画家,那么金农是什么朝代的人呢?我们大家都知道,金农是“扬州八怪”之首,而“扬州八怪”指的就是在我国清朝中期活跃在扬州的八个画风相近的著名画家的总称,又被成为扬州画派,所以我们可以知道金农是我国清代的书画家。
清朝初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扬州作为富豪聚集地,开始追求起了文化的发展。于是到了清朝的中期,一大批职业的画家开始聚集在扬州,以卖画为生。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乾隆末年,时间长达数十年。而这一批画家中,又以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这八人最为出名。
这一群人因为不管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是在自己的创作上,都不按常理出牌,有些许怪异,于是被世人称为“扬州八怪”,金农就是这一群人的老大。但其实这数字“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八”,因为与他们风格相像的人还有很多,这八个人只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金农的一生十分具有传奇色彩。他不修边幅,但是又是一个极具浪漫情怀的人。他懂得运用市场规律赚钱,但是却不懂得如何理财。金农年轻时曾经在市场中赚得非常多了,但是到晚年时,却穷困潦倒,逝世后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这只要是由于金农没有理财意识,他总是“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造成了晚年生活如此艰辛。
金农作品
在“扬州八怪”中,金农是在扬州卖画卖的最久的一个,艺术创作方面在“扬州八怪”中也是居首位的,这些在金农作品中都能体现出来。金农不论是绘画作品还是书法作品都是十分具有个人特色的。金农没有说特别擅长哪一种型别的绘画作品,梅竹、人物、山水、佛像等金农都是非常擅长的。
金农所作的画造型都比较奇特,他比较善于用淡墨干笔作一些花卉像。金农一开始主要画的是竹,接着又开始画马,画佛像,画梅更是独创一格。虽然金农50岁才开始学习画画,但是由于他丰富的学识和修养,使得他刚刚开始作画时,就下笔不凡。世人常常称他是“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比如其在75岁高龄时所创作的《玉壶春色图》。
《玉壶春色图》主要截取了梅树枝干的一部分,整个布局奇崛,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折枝花或者整柱树的构图方法。他所画的梅,浓墨淡墨随意分配,却又十分适宜,表现出一种幽冷疏散的意境。除了画梅的造诣之高外,金农在画竹方面也是非常出色。他在60几岁开始学习画竹,他所画的竹粗看不是很形象,但是细看会发现这些竹子古朴稚拙、逸趣横生。
金农这么多的作品中,比较出名的有《山水人物册》、《月华图》、《墨竹图》等,这些作品现在还流传于世。2009年,金农《花果册》以3976万元的价格成交,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成交额了。
"扬州八怪"是指哪八个人?
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1、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2、黄慎(1687年6月14日—1772年),福建宁化燃大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家贫,遂学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他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和丰富,它不仅画神仙佛道和历史名人,也擅长从民间生活中取材,塑造了纤夫、乞丐、流氓、渔民等下层人民的形象,这在古代的画家当中是十分难得的。
3、李鱓[shàn](1686年—1756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运段弊卒,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旁族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4、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汉族,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
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有《巢林集》。与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高翔和郑燮并称”扬州八怪“。
5、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犀堂、西堂、樨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
"扬州八怪"指的是:
1、高翔:
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大多是从写生中来。金农、汪让侍袜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著有《西唐诗钞》,“扬州八怪”之一。
2、罗聘:
罗聘,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遯夫,号两峰,又谈扒号衣云、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等。祖籍安徽歙县,其先辈迁居扬州。为金农入室弟子,布衣,好游历。
3、汪士慎:
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有《巢林集》。与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高翔和郑燮并称”扬州八怪“。
4、李方膺: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江南通州人。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中国清代诗画家、官员,能诗,擅画松竹兰菊,尤长写梅。用笔倔强放纵,不拘成法,苍劲有致,为“扬州八怪”之一。
5、李鱓: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清康熙二十五年生,乾隆二十一年卒,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
6、黄慎:
黄慎,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家贫,遂学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
他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和丰富,坦激它不仅画神仙佛道和历史名人,也擅长从民间生活中取材,塑造了纤夫 、乞丐、流氓、渔民等下层人民的形象,这在古代的画家当中是十分难得的。康熙间至扬州卖画,人争客之。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
7、郑燮:
郑燮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8、金农:
金农,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因其人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以自封“三朝老民”的闲号,钱塘人,布衣终身。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不愿走别人已开创的道路,而是要另辟蹊径。他们要创慎或造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来自立门户,就是要不同于古人,不追随时俗,风格独创。
作品有违人们欣赏习惯,人们觉得新奇,也就感到有些“怪”了。正如郑燮自己所说:“下笔别自成一家,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
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
形成原因:
富商大贾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生活的需要,对物质和精神上的产品也就大量地需求,如精美的工艺品、珍宝珠玉、鲜衣美食,在书画方面更是着力搜求。对字画的大量需求,吸引和产生了大量的画家。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州的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的作品,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
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绘画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笼囿,以临摹抄照为主流,宽氏伍画坛缺乏生气。这一萎靡之风激起有识之士和英才画家的不满,在扬州便出现了力主创新的大画家石涛。
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的口号,宛如空谷足音,震动画坛。石涛的理论和实践“开扬州一派”,稍后,终于孕育出了“扬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迅-扬州八怪
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郑仔陵入。
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
后世纪念:
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纪念馆占地4452平方米。现存古建筑明代的楠木大殿,今辟为主展厅,展示十八世纪扬州的风土人情,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八怪”因此孕育而生。
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厅,陈列有八怪书画及扬州书画家代表作,供游客品赏。还有金农寄居室复原陈列,展现“八怪”书画创作生活的历史氛围。馆内保喊戚存有千年古树,增设了假山水池,绿草如茵,洁净清幽,是扬州独具特色的参观游览景点。
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扬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东邻扬州繁华的文昌商业圈,西接著名的扬州蜀冈风景区,是利用“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曾寄居的西方寺古建筑群而建。
700年前的楠木大殿,现为扬州八怪纪念馆主展厅,集中展示扬州八怪的成因及艺术成就;东西廊房陈列有扬州八怪书画,表现每位书画家的个性创作;金农寄居的方丈室恢复原貌,展现金农晚年创作生活的情境;
精品陈列室陈列“扬州八怪”传人李亚如的画作精品;近戚闭六十幅的“扬州八怪”书画刻石,再现中国传统碑刻的神韵。“千年银杏”“鹤池窥冰”“莲池映月”“竹泉幽境”等。
因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1.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
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秋风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曳的样子。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2.高其佩
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开到荼蘼的牡丹,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高枝告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祥握!”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4.李鳝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5.黄慎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猛宴明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他的人物画最具特色,有《丝纶图》、《群乞图》、《渔父图》等。
6.李方膺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官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7.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左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诗集》。
8.罗聘
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画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 洲渔父、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後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在场州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未作官,好游历。画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兰、竹等,无所不工。笔调奇创,超逸不群,别具一格。为“扬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画《鬼趣图》,描写形形色色的丑恶鬼态,无不极尽其妙,藉以讽刺当时社会的丑态。亦善刻印,著有《广印人传》。金农死後,他搜罗遗稿,出资刻版,使金农的著作得以传于後世。其妻方婉仪,字白莲,亦擅画梅兰竹石,并工于诗。子允绍、允缵,均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 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