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橱柜它的来源?
明代橱柜的主要用途是储藏物品。柜的形体较大,有两扇对开的门;橱的形体较小。在橱面之下有抽屉。明代柜橱的形制很多,有圆角柜、方角柜、两件柜、四件柜、亮格柜、闷户橱等。
圆角柜全部用圆料制作,顶部有突出的圆形线脚(柜帽),故名。立柱与腿不分开,以一根圆料制作而成。门与柜体不以合页(即铰链)结合,而是采用木门轴直接插入。柜顶沿口突出,并有明显的例脚,上收下分,俗称“外八字”,这些都是明代圆角柜的基本特征。圆角柜稳重大方,坚固耐用。
方角柜基本造型与圆冷柜相同,不同之处是,柜体垂直,上下同大,四角见方,没有侧脚,一般门与柜体以合页结合。。一两件柜由两件柜子组合而成,故名。顶部是矮柜,下部是较高的立柜,又称“顶竖柜”。拼合方便、易于搬动,为明代常用家具之一。若以四件组合,则称为四件柜。
亮格柜实际为架格和柜子的组合物。常见形式架格在上,柜子在下,上可陈列文玩,下可储放书籍或物品。因上格透空明亮,故名。盛行于明代万历,亦称万历柜。
闷户橱颇似桌案,只是在案面之下有抽屉,有两个抽屉或三个抽屉,称为连二橱或连三橱。抽屉之下又有间仓(即暗仓),故名“闷户橱”。既能陈放、储存物品,亦可作桌案之用,非常实用,为典型明式家具,至今江市民间仍有沿用。
柜架类包括架格、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
(1)架格
架格又称为书架或亮格柜。又因其用途不一定用作放置图书,故不如称之为架格。
架格是以四根立柱为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几层,用以陈置、存放物品的家具,因其多用来放书籍,也常被称为“书架”或“书格”。有的架格本身无足,用两个小几做腿,把架格架起,这可以说是架格的一种变体。柜格是将柜和格结合的造型,上部为格,用以陈设文玩器物,中间有两或三个抽屉,下部为柜,可以贮存物品。
架格的最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四足间加横枨、顺枨承架格板,用横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层,格板一般为三层或四层,最低一层格板之下安牙条及牙头。有的架格只分两层,在两层之间或两层之上或下加两三个小抽屉,抽屉有的前脸贴壸门式券口,造法与某些联二橱、联三橱的抽屉相似,多放在便于开启处,高度约到人胸际。常见的做法是在每层的后、左、右三面设栏杆似的装置,也有不设栏杆而在后背装板,或后背空敞,而在左右两面或左右前三面安券口或圈口;有的在后背安装透棂或三面安装透棂。
明式架格一般都高五、六尺,大多四面透空,依其面宽安装通长的格板,每格或完全空敞,或安券口,或安圈口,或安栏杆,或安透棂,其制作有简有繁,既增加了使用功能,又不破坏透空的艺术效果。而清代架格则将左右及后面用板封死,格下的抽屉和柜门多刻上烦琐的花纹,有的花纹带有明显的西洋装饰风格,构思独特,工艺精湛。至于用横、竖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高低不等、大小有别的格子则是在清雍正时期开始流行的形式,这种格内屉板高低错落,俗称“博古架”或“百宝格”,专用来陈放文玩古器,放在书房、客厅雅致非常,有浓厚的清式家具风格。此外,安装玻璃和洋锁也是新的东西。
低矮的架格或称“矬书架”,一般略高于桌案,它可以靠窗台放,靠墙或贴落地罩放,在顶层之上置瓶花、文玩,或利用架上空间悬挂书画。清制矮架格木制的或漆木制的都较多,大都有竖格,纤巧烦琐,不复有明式意趣。
最简易的用柴木制成的架格,素白不施油饰,边牙条、牙头都不安。有一种民间普通使用存放食物的柴木通风架格,是一种介乎架格与柜子之间的家具,四面安装透棂,或后背装板,两侧及门均用直棂或寸许见方的透棂造成,透棂内可糊纱或任其空透,苏州一带把这种家具叫“饭橱”或“碗橱”,北京另有一个通俗形象的名称叫“气死猫”。也有极为考究的用紫檀制成,其用途当然是为了放置珍贵的图书文玩了。
架格各部分名称
以三层架格为例:
架格:是一种没有门,被隔板分成数层的家具,用于室内陈设物品。因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专放书籍的叫“书格”。在清代,架格的使用较明代普及,是书房、厅堂的主要陈设之一,在式样、做工上均优于明式。清式架格与明式不同,明式架格大多做成四面透空,清式架格则将左右及后面用板封闭,因而不如明式柜格亮丽大方。在清代后期,出现了安装玻璃的和洋式锁的架格,名称改为陈设柜。
架格,明式家具中立架空间被分隔成若干格层的一种家具。其功能主要供存放物品用,有些依据书体规格制造的称之谓书格或书架。架格美化家居,节省空间,实用性很高,清洁较为简便,等同于现今格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