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古琴水墨画 古琴水墨画图片大全

一、小古琴和古琴区别?

小古琴和古琴是两种不同的乐器。

1. 小古琴是古琴的一种变种,相对于古琴来说,小古琴的琴弦更少,琴身更小巧,弹奏时可以单手演奏。

因此,小古琴在演奏时音色相对比较明亮嘹亮。

2. 古琴是中国传统的七弦弹拨乐器,历史悠久。

古琴弹奏既可以作为表演艺术,也可以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体验和修养方式。

古琴演奏器重清音、高远、空灵的境界,旨在表达人类内在的静止和美好。

3. 因此,虽然小古琴和古琴同属于弹拨乐器,但是在音色和演奏效果皆有不同,是两个不同的乐器类型。

二、古琴好学还是古琴好学?

古琴好学。

个人感觉,古筝上手更容易,但越弹越快,越来越难。古琴上手也挺容易,左手名指大指用的最多,很磨手,但磨出茧就好了,只是这两个基础指法掌握放松这种感觉也要一年半载的功夫,总是手越弹越紧。

学习古筝演奏,初学者一方面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

传统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因为手的条件对学琴有一定的影响,若是年龄太小手指发育不够完全,是很难掌握好古筝,所以建议孩子在六岁或七岁之后再开始学习古筝。

三、古琴自学视频全集古琴6古琴颤音怎么练?

古琴里没有颤音这种东西,音外摇指是很难看的。

有的是吟猱以及其延伸出的长吟短吟急吟飞吟长猱短猱急猱等等。吟猱的指法在不同门派有不小的区别,一般来说吟的动作比猱小,为近徽位的上下画圆,猱的动作幅度大,有的弹作反撞,有的在本位上下往复画直线。吟弹奏声音如低吟浅唱窃窃私语,猱如猿猱窜于树间。

四、古琴款式古琴什么款式好?

现在的古琴款式最流行的就是伏羲氏和仲尼式。

在制作的经验上和规格上都非常的成熟了。

所以音色的控制还是比较好的。

女生特别喜欢蕉叶的。

觉得外形挺好玩。

再有就是落霞式和混沌式。

至于绿绮、神农、灵机等,都比较小众。

音色不好控制。

就算有卖的也价格比较高一些。

五、古琴尺寸?

古琴全长约为1250毫米,古尺三尺六寸六分,法周天360度,或期年之365天。宽约220毫米,古尺六寸称天地之前后左右上下六合。琴面如覆瓦之天,阳也,用桐木。琴底如地面之平,阴也,用梓木,合为一天地字宙。琴首称额,琴额约长80毫米,其下端靠岳山处镶胺有一条约20毫米宽的硬木条,乃称承露。上钴七孔,为七条弦的弦眼,用以拴弦并连接琴底的轸。

  岳山紧贴承露,横贯琴面,也有两边各空分许的。岳山高约分半用硬木制,用以承弦。由岳山至琴尾部承弦处,有效弦长约为1.1米,岳山是全琴的最高处,古人对岳之巍然有着崇敬之心,言其巍然如山岳之高,故名之岳山。

  琴面依次下来是琴的琴肩、凤翅、琴腰和琴尾。凤翅又可称为风凤项,其形平正,为全琴最宽处。又有称仙人肩的,稍瘦的琴肩又可称为“美人肩”。琴尾前向内收变化部分称为“琴腰”,如美人之纤腰婀娜。冠角用硬木制作,镶嵌在琴尾两侧,中装龙龈以承弦。

六、古琴结构?

古琴的结构如下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左右),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

古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 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 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古琴称作?

古琴的其他叫法:

1.七弦

琴有七弦,故名。三国魏嵇康《酒会》:“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2.七丝

琴有七弦,故名。宋赵抃《游青城山》:“陟险齐双屐,逢幽鼓七丝。”

3.凡桐

佳琴多为桐木所斫。宋苏辙《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

4.玉振

古琴弹时金声玉振,故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黄鹄、秋啸。”

5.玉琴

琴以玉饰,乃名。唐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6.玉徽

琴徽每以玉制。《梁书文学传.庾肩吾》:“故玉徽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7.丝桐

相传远古伏羲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

8.孤桐

峄山南坡所产桐木,制琴质好,声音清亮,故称。《尚书.禹贡》:“峄阳孤桐。传:孤,特也。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9.鸣丝

古琴拨丝弦而后得声,故称。唐李白《邯郸南亭观伎》:“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

10.鸣琴

古琴拨弦而鸣。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闲夜抚鸣琴,惠音清且悲。”

11.峄阳

峄山南坡,称“峄阳”,所产之桐是造琴的上等木料,故精美之琴代称之“峄阳”。注见上“孤桐”。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峄阳云和,不为不御而息唱,以竞显于**洼。”

12.弦桐

古琴桐木为制,练丝为弦,故称。南朝宋谢庄《月赋》:“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

13.桐君

桐为斫琴佳材,拟称为“桐君”。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人生亦何须,有酒与桐君。”

14.珠柱

北周庾信《小园赋》:“琴号珠柱,书我玉杯。”

15.流徽

古琴以十三徽为志,故琴音为“流徽”,代指琴。南朝梁张率《相逢行》:“堂上抚流徽,雷罇朝夕施。”

16.清英

古琴桐制,音色清悦,故称。《文献通考•乐十》:“相如之绿绮,蔡邕之焦尾,以至玉林、响泉、韵磬、清英、怡神之类,名号之别也。”

17.绿绮

西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楚庄有鸣琴曰‘绕梁’,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蔡邕有‘焦尾’,皆名器也。”

18.焦尾(桐)

汉蔡邕以烧焦桐木制琴,故称。《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19.落霞

唐陆龟蒙《幽居赋》:“著名聚雪,仍招死草之讯;琴号落霞,尚被枯桐之说。”

20.舜琴

琴古制五弦,传为舜发明,故称。《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21.虞弦

相传虞舜制五弦琴,故名。明高明《琵琶记》:“强对南熏奏虞弦。”

22.槁梧

古人以干枯桐木制琴,故称。《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23.瑶轸

琴轸玉制,泛指琴。唐李白《北山独酌寄韦六》:“坐月观宝书,拂霜异瑶轸。”

24.瑶琴

琴之美称。南朝宋鲍照《泥古》:“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纲罗。”

25.鹤轸

相传师旷鼓琴,玄鹤来舞。唐王勃《与员四等宴序》:“古今惜芳辰者,停鹤轸于风衢;怀幽契者,伫鸾觞于月径。”

26.爨(cuan音窜)下余

典出《后汉书.蔡邕传》,上详。唐韩愈《题木居士》:“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余。”亦称"爨下残"、爨下薪"。

27.三尺桐

传说神农桐木制琴,长三尺六寸六分,故称。宋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也称"三尺琴"。

28.峄阳友

琴的别称。见前述。明黄一正《事物绀珠》:“李建勋称琴为峄阳友。”

29.清英居士

对古琴拟人戏称。元罗先登《文房图赞序》:“焦桐字良材,号清英居士。”

八、古琴制式?

古琴款式虽多,但其音色和基本琴体构造并无大异。

不同的款式,主要是琴体两侧的弧线变化不同。

在存见的古琴中,常见的为伏羲式、仲尼式、连珠式、蕉叶式、落霞式、凤势式、师旷式、神农式、灵机式、响泉式、亚额式、列子式、鹤鸣秋月式及宣和式等式样,古琴制式虽多,但主要的差别只是在项部和腰部的样式有所不同而已。

九、古琴长度?

古琴是中国传统弹拨弦鸣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音色深沉,余音悠远,音域宽广,在2006年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厘米左右),宽约六寸(20厘米左右),厚约二寸(6厘米左右)。传说琴最早是模仿凤凰的形象制成,其全身与凤凰身体的各部位相对应:有头、颈、肩、腰、尾等不同名目。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ZUI高部分。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一个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7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7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 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7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是一对“雁足”。

     古琴的表面上有13个“琴徽” 用以标记琴的音位,近岳山的是一徽,中间较大的是七徽,近琴尾的为十三徽。

十、古琴说说?

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古筝距今有2500年的历史了,古筝的来历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分瑟为筝说。第二种是筝巩同元说和蒙恬造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