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中国绘画的民族特色是什么? 简述下就可以了!知道的大大请赐教!

中国画的民族性也就是中国画的“中国”性。任何体现民族性的东西都是有生命力的,正如人们说的那样: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的传统是先辈们探索、总结、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中国画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古老画种,之所以叫“中国画”肯定有“中国”属性。相对于西洋画来说,传统的中国画是用中国特产的毛笔、徽墨、宣纸、丹青、歙砚为材料工具,用造型、设色等表现手段在平面上创造的可视形象。这是中国画狭义定义。中国画广义定义应该是起源于中国由国人所独创,使用特殊材料工具和特殊表现手段,在平面物体上创造出的可视现象,即称之为“中国画”。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优秀的传统,它博大精深,对全世界人民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宝。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虽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人,固定在一个点上看风景一样,有些风景看得到,有的被遮挡住了看不到。中国画就不一样了,它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形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传统中国画一开始就以“传神”、“气韵”为最高标准,继之谈“道”及个人气质的表现。中国画讲究教化功能,追求悦情养性,强调澄怀观道、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中国画以鲜明的民族特征在发生发展,而中国民族文化又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种地域性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族性。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在古代灿烂的历史中,许多外来文化都被中国文化吸收了。在美术方面,中国画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汲取过多方的养分,如印度佛教壁画、民间彩绘等等,但它的思想根基是源于中国的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体系。“吴带当风”、“曲线盘铁”等线描法,就有印度佛教绘画的痕迹。而“没骨法”就是从波斯传过来的,同样被我们吸收利用了。还有明代的人物写真画也受到西方明暗素描关系的影响,有了“波臣派”,这种影响一直到清代。因此从中国画的特点去探究中国画的民族特征,这对于我们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强,两种文化体系相互之间的交融和碰撞也日益频繁,艺术上的相互参照和借鉴也不可避免,不可否认,对外来艺术的借鉴和学习让中国画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让一部分中国画家的创作作品迷失自我,认为中国画传统的东西太落后了,该破旧立新了,更有甚者认为传统的东西是“土得掉渣”、羞于出手的;画家和理论家们也对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各持不同见解:有提倡保持东方绘画特色的,有主张全盘西化的,有主张交融发展的,有人主张宽容,有人主张排他……各持其说,莫衷一是,给人好坏莫辨的感觉。中国画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要对中国传统艺术充满信心,不要受那些偏激的理论和观点的干扰和误导,并且要以积极的姿态从传统绘画中发现艺术规律及表现手法。因为这些艺术规律和表现是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极有价值的,也是需要发扬光大的。近年来,吴冠中先生关于中国画中“笔墨等于零”的说法、张仃先生“要守住中国画创作的底线”的呼声,以及关山月先生“没有笔墨中国画等于零”的呐喊,都是围绕着中国画的发展何去何从展开的激烈辩论。不可否认,时代对中国画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下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正随着时代的步伐,挣脱以往较为统一、呈现丰富多彩的面貌、多元化的方向迅速发展,这也是中国画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现象。从长远来看,这种现象将会极大地丰富中国画的发展容量和创作含量。中国画创新离不开传统, 作为中国画,离开了传统,就没有了根基,就割断了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血脉。传统能以恢弘的气度,融合中外,贯通古今,同时,它始终体现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时代的脉搏。发展传统不但要吸收其他画种的优点,更要保存自身的精髓、保持画种的延续性。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这是一种学习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国画必须要了解它的文化背景与历史的沿革,明白其理,析其规律。传统是经过历史的筛选与验证后成为经典,其中包含了历代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对传统精华的继承与创新。要继承传统,但又不是一味地原样照搬,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去发展与创新传统。在创新之前先要接受传统法则的规范和制约,而后又要设法摆脱、放弃传统法则的规范和制约,去寻找传统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放弃民族特征的创新就是彻底否定中国画本质,更是彻底否定中国画的民族性。只有坚持民族传统,在继承传统笔墨技巧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思维,新材料和新方法不断创新,努力将自己的现代审美情感和意识融入到创作中去,体现一种新的现代中国画创作理念和当代性的美学思想。从而使中国画艺术最终成为东方文化的艺术代表,与西方艺术共同辉煌于世界艺术之林

与西洋画相比中国画更注重画得意境 和画家的心理角度 因为国画不同西洋画的直白更隐晦含蓄而赋予国画更多的象征意义 即使是同样的一幅画也会因为画家的心境不同笔墨浓淡不同而造就不同的视觉效果 还有就是我们的视野问题 透视的事业是我们的国花在山水建筑华商能有更磅礴的气势 例如清明上河图 他的视角就不可能会出现 但是却又真的呈现在眼前 对国画我也不太懂 你就当个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