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国画的分类有哪两种

简单的来讲就是两大类:工笔和写意
严格来说中国画的分类很复杂:
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
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浅绛等。
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
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根据国画的内容,主要有哪些分类,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636f70797a686964616f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