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水墨画 王维水墨画特点
一、王维为什么创作水墨画?
王维绘画风格及其特色
在绘画方面王维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对道释人物、山水花卉,无一不会,无一不工,其中山水画的成就造诣最高,影响也最大。在他的创作中将诗歌融合到绘画之中,所以苏轼在《书王维兰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因为王维用写诗的手法来绘画,使水墨的氤氲呈现出诗的意境,成为无声诗,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结合,主要是表现诗与画共同具有韵味和意趣,所以在他的画面上呈现出诗情画意。
二、王维水墨画历史意义?
一 王维绘画风格及其特色
在绘画方面王维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对道释人物、山水花卉,无一不会,无一不工,其中山水画的成就造诣最高,影响也最大。在他的创作中将诗歌融合到绘画之中,所以苏轼在《书王维兰田烟雨图》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因为王维用写诗的手法来绘画,使水墨的氤氲呈现出诗的意境,成为无声诗,这不仅是形式上的结合,主要是表现诗与画共同具有韵味和意趣,所以在他的画面上呈现出诗情画意。
王维山水画的画法不外两种,即早期的青绿山水和晚期的水墨山水。王维年轻的时候,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在画坛上有很高的地位,深受帝王贵族的喜爱,被视为绘画的正宗。王维青年入仕途,善于写诗又擅长山水画,这时候他所见并符合他口味的只能是具有富贵气象的李思训山水画。
李思训的山水画是以青绿赋色,注重勾框填色追求精致的一种画法,可以说根本没有注意到墨法的运用,他繁复典丽的风格,无疑是受到六朝彩画的影响,还是盛唐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兴旺的反映。时代的风貌影响画家画风的变化,中唐以后,动乱频繁,国势衰微,兴旺景象不复存在,迫使一些官僚文人无意仕途,他们精神空虚,寄情山水,隐居山林,从而对真山真水有深刻体验,他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并真实地描绘眼前自然山川千变万化的景物,靠原来的青绿画法已经无法胜任,必须借助其他方法,而水墨画恰好具有层次变化丰富的特点,很适宜表现千变万化的山水景物,而且具有烟润、活泼、秀雅的长处,能够表达出各种不同的境界,加上这一时期曾有不注重色彩的疏体画法,因此水墨画法逐渐被采用,画风开始从青绿山水的富贵气转向水墨山水的野逸气。需要指出的是水墨画法在唐代并不是离开青绿画法而突然出现的,它是在青绿山水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成。从唐宋史料看,唐代水墨山水基本保持着青绿山水注重线条勾勒山石的画法,只是不再填彩,而用水墨晕染罢了。
唐玄宗统治的后期,755年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从此唐王朝一蹶不振。由于王维被迫接受安禄山的职位被问罪,虽后被免,国势的衰败,个人的荣辱突变,使他消极悲观,无意仕途,产生了消极遁世的思想,所以弃官归隐,终日生活在山水之间,与农家渔夫往来,使他创作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同样,他的山水画也从浓色重彩逐渐转向以水墨为主的清丽淡雅。王维尽管有色、墨两种画法,但他的用笔用线等许多画法基本上还是一致的。他无论早期青绿山水还是晚期的水墨山水,由于受李思训用笔的影响和当时技法的限制,画山石仍注重中锋铁线,用线刻板谨细,缺少变化,所以米元晖“观其笔意,但付一笑耳”。董其昌也说:“每观唐人山水,皴法皆如铁线。”王维的线条具有“劲爽”的优点,又有“刻画”的缺点,是与李思训相同的。前期画的是勾框填色,后期画的是勾框染墨,仅仅是色、墨的不同而已。李思训的著色山水对王维影响很大,王维转向水墨山水不可能一下子与著色山水断绝,必须有一个交替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色与墨相结合的过程,无疑这时期的画既有墨也有色,是色、墨混用的画法。
王维山水画的最大特色是“画中有诗”,就是诗画融合,将自己的感情结合现实中的山水,表达出一种特定的境界。他自称“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可见对自己绘画作品的自负。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既概括了王维诗、画艺术总的特色,也一语道破了王维山水画和文人画的妙处,影响了以后画风的发展,同时奠定了王维的绘画地位。
王维山水画的另一个特色是“意在笔先”,相传王维撰写的《山水论》第一句就是:“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新唐书·王维传》说:“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所谓“画思”,不仅仅是指构图布局,也包含情感的表达。“意在笔先”无非是说作者在创作之前,创作意图早已经在胸中孕育成熟,而作品不过是“意”的再现,王维的作品《辋川图》就是如此,所以朱景玄评价说:“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王维山水画表现技法上的特色是以浓淡水墨进行渲染,与李思训著色山水的画法有所区别,从而形成朴素淡远、韵味高清的风格,给绘画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后代文人画产生了巨大影响。王维之后水墨山水逐渐兴盛,自成一派,而他的筚路蓝缕之功终不可没,后人推崇他为南宗祖师也是不无道理的。
二 历代对王维绘画的评价
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他曾经见过王维的真迹,评价他的作品所有绘画手法是“破墨法”,在用笔上笔迹劲爽。据说王维曾经在作画中使用过渲染的绘画手法,也就是说先多次使用淡漠渲染然后再用浓墨线勾勒的手法。在当时已经有人使用破墨的山水画技法,所以说破墨法不是由王维首创的,并且唐朝时期人们并不是非常重视王维的绘画。张彦远虽然也赞扬王维的山水绘画,但是远远不及对吴道子的程度。 王维受到日益的称赞还是始于北宋苏东坡的时代。苏东坡对王维画作的称赞主要是针对他的佛画,苏东坡曾经在开元寺的砖塔中见过王维的绘画,称赞他的画十分豪放,如波浪翻滚。王维所画的是不是佛祖涅槃像现在无法确定,从“袛园弟子皆鹤骨”这首诗来判断,也可能是罗汉像。苏东坡对王维最为人熟知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歌如同印象派对照实景的写生一样,形象生动鲜明宛如一幅美妙的画卷。苏东坡把王维的诗歌与绘画联系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两者都是以山水作为题材,更是因为两者在意境上有相同的地方,文字成就的诗歌有绘画那样鲜明生动的效果,笔墨线条绘制的'画又有诗歌一样耐人寻味的情调。
宋代郭若虚的评价王维是善画山水人物“笔踪雄壮,体涉古今”。黄庭坚则说王维笔墨“造微入妙”。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历代对王维的评价都是很高的,同时这些评价也是客观的,王维所作虽有“破墨”之说,但是没有一句说是他所创,并且他在山水画史上的地位也不是特别突出。明朝宋濂《画原》:“是故顾陆以来,是一变也;阎吴之后,又一变也;至于关、李、范三家者出,又一变也。”王绂《书画传习录》:“若夫山水为画,则自宗炳始也。”王世贞《艺苑卮言》:“山水至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公望)。黄鹤(王蒙)又一变也。”以上关于山水画的历史演变的各种说法,虽然有的论述笼统或者欠妥,未能全合史实,但大体演变是正确的。有变而无宗的论述也是正确的,其中都没有提到王维。有提到王维的地方,但是推崇荆关董巨,更重李成,也没有王维首创水墨山水的说法。直到万历年间王肯堂谈到水墨画的演变时才说:“自六朝以来,一变而王维、张璪、毕宏、郑虔;再变而荆、关,三变而董源、李成、范宽极矣。”王维被推为一变之首,但却和张璪、毕宏、郑虔并列,并没有指定为王维独创,其中也没有分宗的说法。
三 王维画史地位的变迁
熟悉美术史的人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往往随着时间风雨的冲刷,它的价值才真正被后人发现和认识,陶渊明在诗歌史上的地位是这样,王维在画史上的地位也是如此。
唐朝时候对王维绘画的评价并不高,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是已知中国最早的一部断代画史,著录唐代画家一百多人,以“神、妙、能、逸”四品品评诸家,其中“神、妙、能”又分上、中、下三等,王维只是名列妙品上,和名列神品上的吴道子相距甚远。
到了宋朝,王维的绘画日益被人们所推重,《宣和画谱》认为,王维绘画技术全面,最擅长的是山水画,他的作品已经达到绘画的最高境界,让后来者望尘莫及,即使吴道子也在其下,由此可知宋朝人对王维的推崇程度。当时著名的大文学家苏轼更是对王维的画赞不绝口,他在《王维吴道子画》一诗中写道:“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对王维的赞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明朝的董其昌,从艺术流派和绘画风格两方面进行探讨,不但指出王维山水画的成就,并确认他为南宗画派的始祖。他们认为唐朝的时候禅宗分为南北二宗,在绘画领域也是在唐朝分成南北二宗,北宗是以李思训父子为代表的着色山水,南宗则是发端于采用渲染的王维,为了抬高王维,逐渐把王维推为水墨山水的创始人。同时董其昌又以王维作为文人画的始创者还排列出一个从唐朝到明朝文人画的传承系统。“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他所谓的南宗画就是文人画,以王维作为南宗之首,显然是受到苏轼以来文人画论的影响。进几十年来对分宗说的批评,主要集中在董其昌所说的南北宗的具体传承关系上。文中所列的文人画家及其传承关系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并不是完全一致,如果对董其昌的其他言论进行研究,更会发现某些画家在是否属于南宗问题上有自相矛盾之处,所论的南宗画在技法的变化上也有不甚清楚的地方。尽管如此,董其昌的论断对后世评论家还是影响巨大,数百年来此说统治画坛,王维一跃成为南宗之祖,并成为文人画和水墨山水的始创者。
四 结语
王维是唐代重要的诗人兼画家,他的绘画深刻影响自宋代以来的文人画。王维的画风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他绘画技巧精湛,更是因为在他的诗篇中已经蕴含绘画的意味,所以王维的绘画是天赋的本能,是出自天性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斤斤计较的刻画。中唐以后,佛教之中禅宗的思想大为兴盛,社会风尚都受到其高远淡泊超然洒脱的陶养,士大夫阶层普遍崇尚超脱。王维虽然半官半隐,实则是隐士类型的思想,后世的文人画家大抵如此。他们摒弃功名利禄作画自娱,对国家和人民并不抱有责任感,王维诗画流露出浓厚的出世思想,在后世容易引起更多文人的共鸣。
王维的山水画善于吸取众家之长,他善画青绿山水,也能作水墨山水,他的作品具有“云飞水动”效果,《宣和画谱》称赞他的作品是“天际所到,而所学者皆不及”。他的水墨画风几乎影响宋代以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全部历史,至少说,由苏东坡首先提出,到董其昌大行其道的文人画理论,其文人画的内涵,全都可以具体化于王维。苏东坡和董其昌关于王维的论断对后世的艺术评论家影响巨大,数百年来统治着画坛,特别是董其昌以禅宗分南北的说法来附会画派,自此王维被推崇为南宗画之祖,水墨山水创始者,更成为占据中国古代山水画主流的文人画之祖。
三、儿童水墨画与传统水墨画区别?
1.是观念认识上的区别。
2.是绘画工具及材料运用上的区别。
观念认识上的区别是:传统水墨画是学习古人的画法,强调用笔用墨的水墨效果。而现代儿童水墨画是在传统水墨画的基础上融入西方绘画的理念,强调中西结合。
工具及材料运用上的区别是:传统水墨画只用毛笔,墨汁,和宣纸。而现代儿童水墨画除毛笔,墨汁,宣纸外还增加了水粉,水彩,和油彩等染料,使画面更丰富,效果更迷人。现在小学生学习的水墨画采用的就是这种绘画方法。
四、水墨画鼻祖?
这个人便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王维。
王维,不仅仅是唐代的大诗人,他还创造了许多文化的开始,比如诗画结合,比如水墨山水……他的音乐造诣更是令人仰视。
盖因他胸中有佛,故而他的画作中多禅境,水墨的渲染 ,似是而非之态,却更能表达无限空灵。
五、水墨画介绍?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水墨画。
水墨画(又称中国画)是中国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也就是狭义的“国画”,它由水和墨经过浓度调配所画出,是中国传统绘画之一。最初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其特点是重意不重实且大量留白,作画过程称“写”而不称“画”。
水墨画是由水和墨经过调配不同浓度所画出的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画之一,墨水是国画的起源,以笔墨运用的技法基础画成水墨画。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和墨,黑色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被称为彩墨画,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
水墨画用墨方法和技巧如下:
一、用墨分类:
1、淡墨:水多墨少,浓墨加水调之。淡墨描远山景。
2、浓墨:墨多水少,研至八分。
3、焦墨:黑墨干而近燥者。将墨汁置于砚中,用墨锭反复研之,浓稠后即得焦墨,用于点苔、点睛,调整画面轻重的作用。
4、宿墨:隔夜之墨。即所研之墨在砚内存放数日即可得宿墨,作画易枯润、苍茫。
5、泼墨:全用湿墨泼纸画成,单层墨色变化,苍茫淋漓,而无笔痕。
6、 破墨:在画末干之际,以浓墨或淡墨补笔;不同墨色互相渗化,形成五彩墨色之韵味。破墨之法,淡以浓破,湿以干破。皴染之法,虽有不同,因时制宜可耳。”又 说:“齐白石作花卉草虫,深得破墨之法,其多以浓墨破淡墨,少见以淡墨破浓墨。”潘天寿认为用墨:“在干后重复者,谓之积,在湿时重复者,谓之破。”作画 用破墨法,目的在于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
7、积墨:由淡墨开始,层层积叠,但明暗不同层次的墨色,不互相渲染或混杂,而是层次分明。
8、飞墨:在轮廓内部皴后,用浓淡墨烘染绢背。
9、搭墨:毛笔调淡墨后,以笔尖复沾浓墨,下笔即有浓淡效
10、退墨:又称陈墨,旧墨即年代久远之墨。
11、埃墨:即锅底灰:用于工笔画渲染,比松烟要好,画蝴蝶和鸟的羽毛,用此墨干擦酷似原物的质感效果。
二.五色六彩:
1、五色:干、黑、浓、淡、湿。
2、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3、浓、淡、干、湿、枯、涩。
墨分五色是指用笔方面的墨色变化,五色即:浓、淡、干、湿、燥。
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 “干、湿、浓、淡、焦”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焦”,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
墨是黑的。可有人说:墨分五色。尤其好墨,落纸浓而不滞,淡而不灰,层次分明。甚至有人讲: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这自然指的是画家,在他们眼里,墨不仅斑斓五彩,而且绚丽有情。这当然说的是松烟墨或油烟墨。
三、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如下:
“干”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湿”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淡” 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浓” 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焦” 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
国画历来以墨为主,色为辅,所以中国画之墨就是色,古人有“墨分五色”之说,还有“五墨”和“六墨”之分,“五色”指一笔画出要有从浓至淡的多种变化。
所谓“五墨”和“六墨”则是说整体的墨色变化,五墨法将墨色分为焦、浓、重、淡、清。这是指墨色由深、厚、干的焦墨向淡、薄、湿的几近清水的过渡,形成不 同层次的墨色的变化,一般由浓到淡是画面的主调。焦墨较为少用,仅用在提神醒目和调整画面轻重关系的地方。清墨,主要是参加墨韵和层次,使画面既丰富变化 又调和统一,而“六墨”将墨色分为墨、白、浓、淡、干、湿。它既讲了墨的黑白浓淡的过渡变化,又讲了运墨时干到湿的水分控制,也就是说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相互作用,才出现了干浓墨和干淡墨,湿浓墨到湿墨的多种变化。国画产颜料的重要性不及于墨,但对表现层次和画面气氛大有益处。
四、用墨技法:
1、平涂:就是用一种基本的墨色平均涂在画面上,一般用于某种物象和画面,避免乱、碎。墨色一般较淡。
2、 积墨:它有别于平涂的是平涂是一次性完成,而积墨法是多次累积。方法是先用浓淡不同的墨染或点出画面所需部分,待干后再用浓淡不同的墨进行点染,如此反复多次, 积墨次数虽多,墨色不可僵死。要既黑又透,层次丰富:最忌死墨团,同时在积的过程中,要注意笔的交错、重叠的变化以及点染面积的大小变化。
3、 破墨:即用一墨破另一墨。它与积墨不同的是,待未干时加,它有浓破淡法和淡破浓法。
4、 泼墨:用于大写意,其法是用大笔先饱蘸水分,笔尖再蘸浓墨,稍作浓墨调和,然后笔尖再蘸浓墨,焦墨,使笔上墨色从焦墨自然过渡到清墨,然后大笔挥洒,横涂竖抹, 尽情尽意,水墨淋漓。这种墨法易出枯湿浓淡皆备之效果,如不足则可再用水墨破之。
5、冲墨:有水冲墨和墨冲水之分。水冲墨是先将物象用重墨画出大意,再用水或淡色墨水淋或倾倒画面上,使原来黑色尽量渗化,待效果理想时即用热风机定型。水冲墨可分为二种,其一是乘湿立即冲之,其二,等墨色稍干而未干全干时冲之,这样原墨部分定型,部分被水冲掉,效果和上法不同,墨冲水是先用在画面上画或淋,再用浓淡墨淋或冲之。这种方法可在宣纸下垫上垫子,一种是不吸水的垫子,让墨和水在纸上流,出现一种动感的墨色效果:另一种是垫上一种吸水的垫子,墨淋或倒上会立即被下面的垫子吸掉,效果与前一种不同。
6、吸墨:是用笔在玻璃或不吸水的纸上画物象,然后让其在上面流动出肌理效果,再将宣纸平放其上吸之,再利导因势勾画出画面。还有一种是在宣纸上用水画出物象,然后用笔蘸上浓墨,水分要极少,在纸上平抹,有水画过处干墨就被吸上,并自然渗化,再加工点画即成。
7、让水法:让水法即墨让水。先用水在画面上画出物象,再用墨和色画于其上,有水部分墨就让开,无墨部分墨就自然晕化,如画月亮、先用水画出月亮,再用淡墨大笔铺上云彩(或夜空),月亮就被烘托出来,画水塘也可先用水拖出水之波纹,再以大笔淡墨铺水,水纹处墨让开,水的感觉甚佳。
8、 赶墨法:近似冲墨,不同处在于冲墨是无必然,是依形整形,赶墨是将墨赶到自己预定的范围内,有必然性,如画夜景、梅花,要让梅花干枝朦胧,可用墨先画梅花干枝,然后用水笔在线条一边赶墨,让墨线向所需的一边渗化,这时的梅花既保留了原有笔触,又渗晕化朦胧夜景效果。它还有一用处,就是在作画时由于没有注意。墨渗化 过渡,超出范围,也可用清水笔将墨赶回,这样较能控制水墨的渗化。
9、 胶结法:有和胶有骨胶,木胶等,也可用胶水代替。一是将胶溶于墨中,所画出的线条无明显笔触,渗化很快,渗化的边缘清晰,即所谓“结边”,二是,用胶在宣纸上画物象,再用墨覆其上,有胶处墨让开,无胶处正常渗化,形成有胶处露出白线,无胶处墨气淋漓。
10、排结法:用大量墨铺开后,未干时即用食盐少许洒在墨上,盐水会将墨渐渐排开形成不规则斑点,其斑点边线清晰自然,然后用热风机吹干定形。
11、 晕结法:所用纸张选用适当浓度的洗衣粉水刷一遍,待干后即可使用。用浓淡墨大笔画出物象,稍后用水点洒于墨上,有墨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由于洗衣粉的作用,斑点会渐渐扩大,然后再用水喷在上面,最好往一个方向将纸竖起斑点会晕化变大,且向同一方向晕化,画面会出现冰凌效果和冰雪效果。
以上是关于用墨的技巧的概论。
五、在中国水墨画的墨的使用方法上大致如下:
淋法:用细长的硬毫笔,饱蘸墨色,笔身垂直于纸面,先让墨色自然滴落,然后逐渐用力向下滴洒,将笔上墨色洒完,如果不够,可反复多次。
滴法:用大笔饱蘸墨色或青黛色杂墨水用手指将笔上墨色挤滴于纸上,让其自然渗化,小画可直接滴。
洒法:用笔蘸墨色,不宜过多,甩洒于纸上可用于现风、风雪、风中杨柳等,宜于表现风中动感。
弹法 :即用指蘸色墨弹于纸上。
以上四法可综合应用,不必拘泥一法。
渲法:用淡墨将物象的明暗,凹凸进行部分强调,用笔的中锋、侧锋均可,墨不宜太湿,也不可过干。干墨渲称为擦,也可干湿并用,先干后湿或先湿后干,加强物象质感。
刷法:用大笔横扫,或用排笔、底纹笔也可,此法宜大面积铺色用。
捽法、擢法:即下笔的动作的名称,捽用笔直下缓提,似揪住一物而后拉之势;捽点厚实。擢法用笔直下快提下得缓,提得快,好像拔毛较爽劲。
以上介绍的墨法只是梗概,主要是多实践,在完成一副作品时单一法有时是不够的,只有多法混用,才能丰富,出现生机。一般在用笔方法,笔中含水少,易出现干 笔飞白,含水量多,墨色滋润清明,行笔快则易出飞白,慢则墨饱满润泽。行笔快而含水少,纸上留墨即枯又少,宜于画透明之物,反之,则可产生飞白,又不失明 快滋润,且用笔又显潇洒自然,不粘不滞。在作画时往往不是故意用枯墨慢笔而是先以湿墨,待笔上水份渐渐少时,行笔随少变慢,直到把笔上的墨用完,才有一气 呵成的感觉。墨的变化就会丰富多彩。对于笔的侧锋易生飞白,在皴擦纹理时常用,中锋墨线园浑,快则有飞白,但相对侧锋,飞白少。
六、用墨要项:
轻重疾徐,浓淡干湿,浅深疏密,流丽活泼。
七、用纸:
水墨画一般用生宣纸,这个工笔画恰恰相反。
好了,就给大家介绍这些吧!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六、蜻蜓水墨画?
步骤一:先以淡墨勾出蜻蜓的姿态、轮廓与结构。
步骤二:用朱砂染头、胸、腹。胸、背部略染结构。四翅以淡藤黄加淡赭石轻轻晕染,后缘略淡,以显透明。
步骤三:用洋红分染头胸和腹部各节,并点出翅痣。
步骤四:用洋红加胭脂勾出腿爪,主翅脉略以淡胭脂勾勒,用洋红勾勒头、胸、腹的轮廓及结构。
七、水墨画特点?
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它具有水乳交融,酣畅淋漓的艺术效果。由于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
水墨画是非常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而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相传水墨画始于唐朝时期,在五代的时候成为具象的形式,在宋元时期鼎盛,明清时期陆续发展,水墨画是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也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
八、水墨画功能?
水墨画:是绘画的一种形式,更多时候,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也就是国画的代表。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九、水墨画历史?
据史书记载,中国最早的水墨画产生于东晋(公元317——420年)时期。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顾恺之的《雪霁堂五老峰图》是最早出现的水墨画。 顾、戴之后,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并且出现了专门评论水墨画的论著。可见,水墨画在当时已经比较流行。其中宗炳和梁元帝为有名的水墨画评论家。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水墨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画家,如吴道子、李思训父子、王维等人。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他的水墨画一改前人细巧之积习,行笔纵放,如雷电交作,很有气势。水墨画发展到唐代,出现了水墨画的南北两个画派。吴道子、李思训为北宗之祖,王维则为南宗之祖。
五代时期(公元前907——960年),水墨画进一步发展创新。这个时期有名的水墨画家有荆浩、关同、徐熙和黄筌。宋代(公元960——1279年)水墨画家最有代表性的要数李成、范宽、董源、巨然四人。
元代(公元1271——1368年)水墨画家主要有黄公望、王蒙、吴镇和倪瓒四大家。黄公望则推为元季之冠,他师学董源、巨然,后来自成一家。明代(公元1368——1644年)水墨画分浙派、吴派和院派。浙派代表画家为戴进、蓝瑛,院派则以仇英、唐寅最有名气,吴派的画家主要有沈周、文征明等人。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水墨画家以四王为最著名。他们是王时敏、王原祁、王鉴和王荤。另外,佛门画家道济和八大山人也在水墨画坛享有很高的声誉。
十、水墨画批语?
一1、水墨丹青,栩栩如生。浓墨重彩,山清水秀。
2、水墨画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文物,更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发展。啊!水墨画,我爱你。
3、水墨画的历史特别悠长。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继续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4、水墨画是我最喜欢的画。它不像油画那么浓艳,也不像水粉画那么颜色丰富,它的颜色虽然少,但却不失典雅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