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书法感受
一、郑板桥书法感受
板桥的书法就像他画的竹子,桀骜不驯,自成一体,是书中一绝!希望被采纳为最佳答案,我就完成一个任务了,谢谢
二、以‘宋徽宗的绘画有何感想’为题写200字文章。急急急!
要说宋徽宗是北宋最昏庸的皇帝不假,靖康耻的鞠躬章上 就有他的一半,但他却是中国帝王史上最杰出最有名的画 家。
自十六、七岁师从花鸟画名家吴元瑜开始,到做了皇帝,几十年在花坛画坛耕耘不止,广收自三国到北宋的的历代 名画,计达1500件,列为14类,编成100套,名曰“宣和 睿览集”。
此君看人是两眼一抹黑,奸佞小人能败家的他都用上了,但对花鸟鱼虫的观察却细致入微。
宋徽宗(1082一1135年),姓赵名佶,在中国画史上,是位杰出的画家。
书法“瘦金体”,影响颇大。他的绘画有两种格调。一是精工富丽的黄(筌〕派传统,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以及他自创的《瑞鹤图》、《英蓉锦鸡图》、《听琴图》等作品,均可以看出他用笔精细,充分表现艳丽富贵情调,对画院画家影响很深;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其名作还有《柳鸭芦雁图》、和纯用水墨表现的《斗鹦鹉图》。他的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花鸟画。他画鸟,用生漆点睛,高出纸素,几欲活动。现存的作品,如《腊梅山禽》和《杏花鹦鹉》,均用笔精炼准确,腊梅、萱草和杏花,均形象生动。五色鹦鹉和白头翁美丽的外形,体现出鸟语花香的境界。《芙蓉锦鸡图》也是有名的作品,描写了花枝和禽鸟的动态,芙蓉把锦鸡压得很低,锦鸡在注意着翻飞的蝴蝶,三种形象连在一起,构成了整体效果。宣和画坛,出现了新的潮流
三、对欣赏中国画的感想
不好意思,个人意见,比较浅薄。就谈谈自己国画的一些感悟吧!我本人是十分喜欢国画里所体现的那种意境。可以这样概括就是:形散神不散。我尤其喜欢国画身上的这一点。我认为这是当代其他艺术表现形式所不能展现出来的,
就说国画的山水画吧!那种山野的意境表象尤为突出,在你欣赏画的同时,自己也置身于画中。我感觉这种境界是很奇妙的,我想这也是其他艺术形态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吧!就这么多,还望您别笑话鄙人的才疏学浅。本人尤爱国画中的山水花,当然还有国画中工笔画也是甚爱之。
四、从中国传统绘画中,给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200字左右,谢谢急
传统绘画中的这种空灵美,都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道家意识的影响。道这一概念,老子自己也是迷离恍悔的。有时是某种超自然的最高的精神实体,有时又以一种统控万物客观规律的面貌出现。但不管哪种,在老子看来,都是可以通过致虚极,守静笃,即通过内心的直观予以体察和认识的。《管子,》诸家则把道,(他们有时又称之为精气)理解成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这元素无处不在,既迷漫于宇宙间,也充溢于人心里,并认为心是精神、智慧之舍,处于君的位置,统帅着耳、目等九窍。所以他们很讲究内心的修养,修心的方法是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对待事物,尽量做到去除成见,不失偏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保持心的虚、一、静,如此才能物至则应,过则舍,舍物之后复归为虚,从而使一个人总能保持心气平和、襟怀坦荡而优哉悠哉地与世推移一这么种处境。这样的处世哲学,对封建文人士大夫(尤其是那些仕途多蹇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付精神上的舒络散,舒散着仕宦之途上因患得患失而造成的精神重压。反映到艺术创作上,则使画家们从心理上拉大了与现实的距离,他们不仅是用眼睛,而且用心灵俯视万物,感受大千。这种宏观的、以大观小的思维方式,使惑目乱耳的东西退缩了,生活的节奏也似乎变得舒缓了,感受到的只是天地两间生命本原的律动和清澄世界的基本色相,正如苏轼所讲的: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镜。这种扫尽尘氛,惟葆清淳的作品,无论是对作者还是对广大欣赏者来说,都会有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坐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的审美感受。作品中的空,并不是无物,而是剔除一切芜杂后的意境的清澄,灵,并不是诡谲,而是生气的充盈。为此,空灵就成为画家们千百年来着意追求的审美理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