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中国画中的笔墨应该占什么地位?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山水画家,我认为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没有笔墨,何谈中国画?

许多年许多年前,吴冠中老先生在香港平面媒体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涉及到中国画笔墨的看法,结果被人断章取义“笔墨等于零”,那吴老还说“取消中国美协”,“画院养了一群不下蛋的鸡”呢?

陈会衡水墨山水

吴老先生其实非常喜欢中国画的笔墨,举个例子:2009年秋天,中国美术馆举行“贾又福师生展”时,吴老专程到场祝贺,握住我老师的手说:“笔墨好!”当时我就在旁边聆耳恭听。

陈会衡水墨山水

中国画的构成就是笔墨;中国画的画面全是笔墨;中国画的风格都是笔墨,去掉笔墨还叫中国画?和西画无异,没有了笔墨,中国画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陈会衡水墨山水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院体画家讲笔墨关系,文人画家讲笔墨逸气,南宗北宗,古代现代,所有的中国画家们都在为笔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心血。一千多年来,中国画里几许鸿篇巨制,闪耀的背后全是笔墨!

(1)国画鸡的特点:

绘画的起源要比书法早很多,但中国画的成熟却又比书法要晚得多。相较魏晋六朝时期绚烂一时的书法,此时的中国画只初具雏形,“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是这一时期中国山水画的特色。

笔墨入画,始于人物画科。从六朝宋的陆探微、顾恺之“密体”一路的“一笔画”线条,便有了“笔迹劲利,连绵不绝,如锥刀焉”的描述;与此相对的,张僧繇一系的“疏体”,则又有了卫夫人《笔阵图》的运笔方法,即使用了点、曳、斫、拂等技巧。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也最早提到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之类的“笔墨”意识。

时间到了唐代,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画先后成熟,可谓“焕灿而求备”。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阐述了“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观念,并一直受到画坛重视。而且他还开创性地议论了中国画的特点,如“书画用笔同法”,“运墨而五色具”等议论都是最早见于此书。荆浩的《笔法记》也有此类似观点,如他把谢赫提出的“六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山水画创作,提出了“六要”~气、韵、思、景、笔、墨;更重视地把“君子之风”的表达与笔墨相关联,开启了宋元“文人画”之先导。

李思训,字建景,唐宗室。官至右武卫大将军,人称“李大将军”。他善山水,受隋展子虔影响,画风笔格遒劲,虽然仍是传统的青绿山水,但能“穷其形态”。代表作《江帆楼阁图》,参考了《游春图》构图然略有变通,以细笔线条勾勒山石外廓及结构,略有皴斫,上赋青绿重色,富有装饰意味,然缺少笔墨意趣。但是以他所代表的“青绿山水”这一流派有其特点,并不能以“笔墨”高低来加以评判,因而说证明不了什么问题,与“文人画”重笔墨没有可比性。

经过了近四个世纪孕育滋养,笔墨意趣在中国画中愈加显示重要。五代的荆关董巨,已不是唐代吴道子所画山水的,“有笔而无墨”,也不是项容的“有墨而无笔”,他们笔、墨兼合,各具所长。

两宋时代,文化艺术极为繁荣。北宋承南唐、西蜀旧制,设立“翰林图画院”,召收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西蜀黄筌的花鸟画,细密富贵,而南唐的徐熙则粗放野逸,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尤其以熙孙徐崇嗣所创“没骨法”首开了后世“没骨花鸟画”之先河。宋徽宗赵佶本人的“粗笔水墨花鸟”,则也是一种新的创造。

山水画方面,一方面继承了前代优秀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传统,然而并没有被多少成法所束缚,宋代山水画着重对自然山水的形势结构研究,比较各地的山水形胜、四时朝暮、阴晴雨雪的不同,并求以不同的笔法表现各种不同的山石树木。因而这时期的山水画创作,被称为“宋人格法”,成为一个时代特征,为后世楷模。

北宋中、后期,除了宫庭及民间一大批职业画家之外,还存在着一支有着身份和官职的文人学士业余队伍。他们虽说主职不在绘事,然而却在绘画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中,有着突出成就与特点,且自成体系,在当时被冠与“士人画”,后叫作“文人画”。

这其中的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等人活跃画坛,大造文人画声势。苏轼明确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认为士人画高于职业画工画。他们推唐王维甚至东晋顾恺之为这一系始祖,强调绘画要有诗般意境,即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追求表现“萧散简淡”;主张即兴创作:“兴之所致取其意气所到”,不拘物象外形刻画,达到“得意亡形、象外传神”;他们还喜欢简淡的水墨笔法表现方式,弃去丹青粉饰,内容从山水扩及花鸟,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画的“笔墨”概念才真正得以确立。

题主把“真正的“笔墨”这一提法应该是明代开始的”,这一说法,应该是没有仔细参详中国画脉络所致的“谬误”吧?

李成,字咸熙(北宋初年),首创“大斧劈皴斫”,毫锋颖脱,墨法精微;意境萧疏,气象清旷,突出成就创造了“寒林”形象,时人称“古今第一人”。

范宽,字中立,略晚于李成。创“雨点皴”或“钉头皴”;用笔雄强老硬,墨韵深厚;构图盈迫,山势厚壮,林深茂密,气象浩莽。

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他虽被列入文人画家,但与后世文人画家仅能画山水、花卉所不同,除了山水、花卉外,他更善长画道释、人物与鞍马。在线描上极具功力,继承了顾恺之、吴道子、李思训、韩滉、韩幹以来传统而又有所创新,特别是把过去仅只作为“粉本”的白描画稿,确立为白描创作,贡献尤大。他的笔法概括含蓄,线条洗炼流畅;用墨简淡而绵薄;造型准确,立寓深远。

赵佶,宋徽宗。政事昏庸无能,然于绘事等艺,则贡献斐然。他特别强调描绘对象的真实性,画花,要表现出四时朝暮花蕊枝叶的不同:画鸟,则需看清楚先举左腿还是右腿…俨然是崇尚“超现实主义”的细腻生动画风。然而他自己的作品,则是比较粗犷的水墨画。

欣赏中国书画,无论山水,还是花鸟鱼虫,走兽人物;无论大写意,小写意,还是工笔,都要首先看“线条”。中国画里毛笔的线条,本质不同于西方的“笔触”,它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弹性、张力。作者的功力、情绪以及经验,都会在这一点一划中最不经意地表现出来。线条是衡量一个作者真实水平的标准,也是鉴定中国书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指标。

而墨法则与笔法是相依而存的。通过墨色的枯湿浓淡,可以表现出来描画对象的远近层次,萧简散淡;皴擦点染则表现了具象物体的质感,以及绘画风格。所以说“笔墨”是中国绘画的深层骨血与肌理,而其他的如构图布谋则相对程式化。因此对于中国绘画中“笔墨”地位的深谙者,自有体察,是否如是所述?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