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赏析油画作品和国画作品,两者有什么不同的体验吗?

作为一名国画创作者,我认为两者同为绘画艺术,从艺术感染力上来说是一致的,不同的是画面传递的气息不一样,或许大不相同。

油画和国画的绘制材料,创作技法完全不同,表现的思想情感却是一致,看似一对矛盾体,具体分析:绘制油画的颜料是油性、可反复覆盖的油彩颜料,善于重复堆积表现对象的体积感和光感,人们赏析油画,首先是被它光鲜亮丽的色彩所吸引,通过画面光感虚实的传达,牢牢控制住观众的眼睛,油画的赏析结果是震撼的、强烈的感受。

国画的用材是宣纸、墨汁,宣纸对水有天然的氤氲功效,而绘制国画的墨汁刚好是水研稀释的墨水,墨色的浓淡干湿,造就国画变幻莫测的天然画面,效果是自然的,赏析的结果是温润如玉的感受。

油画具坚实的写实功能,善于表达现实主义绘画题材;国画具充沛的写意功效,善于表现浪漫主义绘画题材,这应该就是两者间的不同体验吧。但艺术共同具有传播美、感染人的效力,油画和国画同为绘画艺术,二者又都有此共同点。

如何评价(赏析)国画

摘要

1.装框中国画装裱独具一格,常见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功力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表现,这就是功力。布局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咨询记录 · 回答于

如何评价(赏析)国画

您好亲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一下几项是否精美。画工画家作品,可表现出作者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我们往往主观批判该画的好与坏,就是受画工的影响最大。

书法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国画画面上常伴有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候一句题诗如画龙点睛,使画生色不少,而画中的书法,亦影响画面至大。书法不精的画家,大多不敢题字,虽然仅具签署。亦可窥其功底一二。印章画面上常见印章有各方面使用:画家的印玺、题字者私章、闲章、收藏印章、欣赏印章、鉴证印章等。而各种印章的雕工、印文内容、印章位置,都在评介之列。尤其古画,往往有皇帝、名家、藏家及鉴赏家的印鉴,可佐真伪。

1.装框中国画装裱独具一格,常见有纸裱、绫裱两大类。纸裱较粗,绫裱较精。裱边的颜色、宽窄、衬边、接驳、裱工等都十分讲究。功力从事书画修养越久的人,他表现出的功力,是初学者无法掌握。尤其是书法,老手多仓劲有力,雄浑生姿。国画方面,其线条、设计、意景亦表现出作者功力。所以人生经验丰富的艺术家,其作品往往较年轻画家有不同表现,这就是功力。布局布局看来似是画面的设计,其实是作者胸怀中的天地,从画面布局中表现出来。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不同地方甚多,最明显之处就是留白,国画传统上不加底色,于是留白甚多,而疏、密、聚、散称为留白的布局。在留白之处,有人以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亦有让其空白,故从布局可见作者独到之处。

2.诗句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明代画家张宏所作的《村径柴门图》,画家自题:“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流水稻花香。”描绘松林环抱,崇山拱卫的庭院山庄,高大葱郁的苍松分为两组,如同两把打开的摺扇,掩护着山坳中的村落。村前稻田临水,田园丰美,正有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词意。

3.印文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欣赏中国画笔墨浓重润泽,皴擦多于渲染,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

〔1〕欣赏作品要看气韵

气韵生动,是对作品的总体要求,是艺术应达到的最高境界。也是品评、赏析中国画的主要准则。

2.气韵,在传统中国画中,是指神气与韵味的总和。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总之,气韵生动是绘画的一种整体感应,是一种精神透析,是一种生命状态领悟。好的作品总是伴随着气韵而生,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佳作,都具备气韵生动的特点。

欣赏作品要看笔墨

“六法”中,谢赫将“骨法用笔”列在第二位。“骨法”在中国画中指的是运用线条作为骨架进行造型的方法。它融合了汉字书法中用笔的规律和美学原则,体现出线条的力度、质地和美感。通过不同的线条去体现笔墨的动态、势向、韵律、节奏,以写神、写性、写心、写意为目的。所以说,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精神实质。

中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中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我们绘画的先祖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中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中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把绘画的点线用五个字概括:“平”、“留”、“圆”、“重”、“变”。

平:如锥划沙,笔锋与纸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运压力与提浮力相衡

留:如屋漏痕,笔在运行中感觉有阻力,在与纸摩擦的阻力中艰涩前行

圆:如折钗股,指用笔圆浑有力,浑厚、不露锋芒,富有弹性

重:如高山坠石,用笔要用劲,要有力度,力透纸背;打点,象高山掉落的石块那样有份量

变:变化,笔画形成多样性对比,不雷同中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3.欣赏作品要看构图、形式

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有多种提法,习惯称谓“章法”、“布局”。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与形式加以组织、安排,构成一个体现个性、呈现气势、和谐统一的整体画面。构图法则有其自身规律,最主要的规律就是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构图的来源是生活,是眼界,是修养,是格调。中国画讲究稳中求奇,险中求稳,着意对比,打破对称,形成一个富有节奏的协调整体。中国画多采用“三七停”起手法则,多把主体物象放在三七点上,对打破均衡,匀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易于形成韵律节奏,给观者以视觉美感。看画还要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利用不固定的视距、观其物象。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豪放不忘精微”,往往在细小的部分,虚的部分更能体察作者的绘画能力。

您好亲结论

“六法”精论,千古不移,是画学传统的金科玉律。在中国绘画史上这一理论具有无法撼动的深远作用。也是时下评价、品赏中国画的根本法则。画人必受这一法则的约束。用这一法则鉴赏、评价中国画作品,其高低自可辨也。

您可以参考这个

赏析国画一般可以从以上几方面去考虑呢亲

希望以上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您给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