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国画的艺术语言与审美特征,并例举范宽和黄公望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摘要
黄公望,本名陆坚,因为过继给黄姓家族而改姓名。年轻时曾入狱,出狱后加入全真教,以算卦为生,以绘画为娱。在“元四家”里,黄公望被置于第一家,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生年在另三家之前,另一方面是因为直接承袭董巨传统,将前人的优秀传统化为自己的艺术理解,并发扬光大,所以就对传统的传承而言,具有某种“正宗”的意义。
这种“正宗”的地位,使黄公望的作品影响了明清的很多画家,具有“典范图式”的意义。所谓“典范图式”,是指他的作品无论布局构图,还是笔法墨法或设色法,都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容易学习的规范准则,而不像有些画家,因为个性古怪,使后人难以仿效。明清画家无不对黄公望顶礼膜拜,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咨询记录 · 回答于
论述国画的艺术语言与审美特征,并例举范宽和黄公望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您好,我这边正在为您查询,请稍等片刻,我这边马上回复您~
很高兴为您解答,生活是一切造型艺术创作的源泉。中西方艺术创作都必须深入生活,但二者在观察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上却截然不同。中国画画家是在一定的审美观点和创作思想的指导下去观察和表现生活。中国画尤其重视的是概括、明确、全面、变化以及动的神情气势。它不以简单的“形似”为满足,而是用高度提炼强化的艺术手法,表现经过画家处理加工的艺术的真实。
中国画在画面上所表现的形式,不外乎点线面三者。画面上虽然三者均相互配合应用,但用以表现画面上的基本形象,还是以墨线为主体。用线能最迅速灵活地捕捉一切物体的形象,而且用线来划分物体形象和界线,最为明确和概括。又因中国画所使用的水与墨能在宣纸上形成极其丰富的枯湿浓淡之变,既极其丰富复杂,又极其单纯概括。
中国画非常重视强调诗、书、画、印并用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使画面丰富而有变化,为中国画特有的形式美。简单地讲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来比较:以情观景、以理观景、以心观景。
中国画的精髓就是不但要把事物的形神传达给观众,更重要的是画家把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也传染给观众,因此中国绘画艺术在观察事物时总是“感情用事”。用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就是说观察生活时首先需要画家自己具有真挚的感情、饱满的热情,以及浓郁的兴趣,而不是作冷冰冰的无动于衷的旁观。而西画观察事物只限于对象的形、色、明、暗,它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中国画却相反,我们的先辈创造了许许多多的观察方法:如冷暖观、动静观、面面观、前后观、上下观、表里观,以大观小、以小观大、无所不观等方法。这些观察方法都是呈散点状、移动状,没有固定的视点和视线。对对象进行多方位的观察,然后综合所看到的事物在脑海里的印象,寓情于景,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境界,这也是中国绘画所要追求的最高目的。
以理观景是中国画另一观察事物的法则,理就是画家在深入观察生活中,分析总结出来的现实生活的基本规律特征,也是事物的本质特征。要求画家在观察对象时不被一些偶然的、暂时的、个别的、局部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而是抓住事物基本的、普遍的、共同的、稳定的、本质的东西。
中国绘画特点是画常理之常形(本质)兼及变则。物体是常理之常形,而物体的色彩、明暗是常变之变则,是虚象;是由于光线的照射所引起。一个物体因光线环境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明暗。物体表面是由面构成的,本来没有线,线是我们先辈观察分析和概括提炼而成的。它不受时间、环境影响和限制,用线表现物体外轮廓之常形,因此中国画的线是理性的,用线的眼光观察事物就是以理观景。它最能抓住事物形色的常理和本质特征,带有明显的主观能动性。只要你抓住事物的不变的本质和常理,了解事物的偶然性变化,那大千世界无论如何千姿百态都能归纳出它的本质和常理
就能正确表现事物特征的本质。因此中国画能“不似之似为真似”,虽变形而真实,能以墨代色,能计白当黑,计黑当白,能以少胜多,以小观大,以大观小。所以学习欣赏中国画时,不但要用眼看,更要心想。而西画所追求的是一种向科学看齐的纯客观的方式,是表现瞬息万变的表象和偶然性存在的特点,是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个别形态。例如在一天的早、中、晚三个时间段所画三张同一角度的写生画,其色彩、形象都不同,甚至有时画笔跟不上对象的变化。而中国画画家只要精通事物之规律,意识事物之常理,了解事物之常形,便可左右逢源,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来“搜尽奇峰打草稿”。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
例举范宽和黄公望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特点。
黄公望,本名陆坚,因为过继给黄姓家族而改姓名。年轻时曾入狱,出狱后加入全真教,以算卦为生,以绘画为娱。在“元四家”里,黄公望被置于第一家,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生年在另三家之前,另一方面是因为直接承袭董巨传统,将前人的优秀传统化为自己的艺术理解,并发扬光大,所以就对传统的传承而言,具有某种“正宗”的意义。
这种“正宗”的地位,使黄公望的作品影响了明清的很多画家,具有“典范图式”的意义。所谓“典范图式”,是指他的作品无论布局构图,还是笔法墨法或设色法,都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容易学习的规范准则,而不像有些画家,因为个性古怪,使后人难以仿效。明清画家无不对黄公望顶礼膜拜,主要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黄公望像很多元代山水画家一样,对于真实的山水景色,只不过吸取一点意思而已,相比于宋人,明显不是那么重视对象的真实性。他把重点放在了散淡的胸襟的传达,着意于用稀疏的笔墨来创造。传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卷),据说用了多年画成。画面上笔迹疏朗,不太多的长短不一的、干枯得当的、或粗或细的点和线,清晰明确、毫不混杂地结合在一起,再用一点淡淡的水墨来烘染,有时连烘染也没有,就这样突出了笔墨的精神。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