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国画的斧劈皴画法? 中国画的种类介绍及特点?

一、国画的斧劈皴画法?

斧劈皴是唐李思训所创之勾斫方法,笔线遒劲,运笔多顿挫曲折,有如刀砍斧劈,故称为斧劈皴,这种皱法宜于表现质地坚硬、棱角分明的岩石。

唐代的青绿山水多勾所而少破染。

南宋的山水画家以斧劈披用于水墨山水,加重了披染,出现水墨苍劲的风格,画斧劈披常用中锋勾勒山石轮廓,而以侧锋横刮之笔画出皱纹,再用淡墨渲染。笔线细劲的称小斧劈,笔线粗阔的称大斧劈。

二、中国画的种类介绍及特点?

中国画的“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

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这是由艺术升华的哲学思考,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1、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

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2、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

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3、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

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晋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中国画特点: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

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

三、批麻皴的特点是什?批麻皴的特点是什么?

披麻皴(线皴): 皴的笔法如披开的麻披状,呈长线条,表现山石的明暗凹凸,充实结构和脉胳体积感,以及江南多见的有草木的松软土质。用笔微带交叉。 短而松散叫解索皴。 梗直而乱叫乱柴皴。 细而短叫牛毛皴。 上述三例属线皴类。

四、国画用纸的种类和选择方法?

纸的种类  造纸的主要源料多为植物纤维,以竹与木为主,木之纤维柔韧,制成之纸,吸墨较强;竹之纤维脆硬,所制之纸,吸墨性较弱,故以此分为两大类:  弱吸墨纸类:  多系竹纤维制成,纸面较光滑,墨浮于表面,不易慢开,所以色彩鲜艳。以��纸类为主,如澄心堂纸、泥金��,还有今之洋纸也属之。  澄心堂纸:  为南唐李后主所使用之名纸,与廷圭墨齐名。特性平滑紧密,有「滑如春冰密如玺」之称,为弱吸墨纸之上品,差一点的称玉水纸,次差的称冷金��。「轻脆」,即其特性。  蜀��:  据说西蜀传蔡伦造纸古法,所产蜀��,自唐以来颇富盛名,如薛涛��、谢公��等。据说其地水质精纯,故其纸特优。「谢公��」以师厚创��样得名,因有十色,又称十色��。「薛涛��」则因涛得名,但此种彩色��纸,虽系遵古法制成,染色易败,不能传久,为应酬把玩罢了。  藏经纸:  藏经纸乃佛寺用以书写或印制佛经者,又名金粟��,有黄白两种。  明清人常用之泥金��、蜡��,今天已很少见,冷光��虽为表光之最下者,也很少见了。今天一般都用日本制的鸟子纸,但价格昂贵,又不能持久,实在也并不实用。  强吸墨纸类:  多系木质纤维所制,吸墨性强,表面生涩,墨一落纸,极易漫开,书写常加浆或涂蜡,光彩不若��纸鲜明,较为含蓄,以宣纸类为主。虽然较晚出现,但今已取代��纸,成为最名贵的书写用纸。  宣纸与彷宣:  今日最名贵之书写用纸便是玉板宣了。玉板宣,合桑、短节木头、稻杆与檀木皮以以石灰浸之制成,吸墨性最强,质地最优。宣纸以安徽宣城而得名,但宣城本身实不产纸,而是周围诸地产纸,皆以宣为散集地的原因。  继续来讲名贵的玉板宣。这种纸可不是人人有办法用的,因为它非常吸墨,所以运笔过慢的人,用的就很辛苦了:只要笔稍停,墨就会渗出来,形成一个大大的墨团!但也有人利用它的特性,写出别有风味的字,像包世臣的淡墨书,齐白石的大笔写意画等。  因为宣纸过于吸墨难写,所以就有人加以改良:或用砑光,或加胶矾,还有加浆而成的。经过改良之后的宣纸吸墨性略减,比较容易书写。  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宣纸昂贵,一般习字时多用毛边纸。这种纸本来是用于印书的,但因为纸质好,有人买了书之后裁来练字,所以称为「毛边纸」。此纸所用原料,以竹为主,色呈牙黄,质地精良,和我们今天中小学生习字簿所用的机器制毛边纸有很大的差距。元书纸和毛边纸近似,但今已无闻。本省所制的棉纸也可以算是这一类,质地渐佳,颇具韧性,价格亦不甚贵,可以做为习字用。  纸的选择方法  质地柔韧厚密:  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  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洁白不洁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表面光涩适中:  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  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据碑帖择纸:  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依个性择纸:  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吸墨纸,其墨方能入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啊。  回答完毕

五、国画尺幅的种类?

国画种类

中国字画的形式多姿多彩,有横、直方、圆和扁形,也有大小长短等别,除壁画,以下是常见的几种:

中堂

中国旧式房屋,天花板高大,所以客厅中间墙壁适宜挂上一幅巨大字画,称为“中堂”

条幅

成一长条形的字画成为条幅,对联亦由 两张条幅配成。条幅可横可直,横者与匾额相类。无论书法或国画,可以设计为一个条幅或四个甚至多个条幅。常见的有春夏秋冬条幅。各绘四季花鸟或山水,四幅为一组。至于较长诗文,如不用中堂写成,亦可分裱为条幅,颇为美观。

小品

所谓小品,就是指体积较小的字画。可横可直,裱之后,适宜悬挂较细墙壁或房间,十分精致。

镜框

将字画用木框或金属装框,上压玻璃或胶片,就成为压镜。现代胶片有不反光及体轻的优点。至于不反光的玻璃,不会影响人对画面的欣赏,所以很受欢迎。

卷轴

卷轴是中国画的特色,将字画装裱成条幅,下加圆木作轴,把字画卷在轴外,以便收藏。

扇面

将折扇或圆扇的扇面上题字写画取来 装裱,可成压镜。由于圆形或扇形的形式美丽,所以有人将画面剪成扇形才作画,然后装裱,别具风格。

册页

将字画装订成册,称为册页。近代有文具店特别将装裱册页成本,以供人即席挥毫。册页可以折叠画面各成方形,而与下列长卷有不同之处。

长卷

将画裱成长轴一卷,成为长卷,多是横看。而画面连续不断,较册页逐张出现不同。

斗方

将小品装裱成一方尺左右的字画,成为斗方。可压镜,可平裱。

屏风

单一幅可摆与桌上者为镜屏,用框镶座,立于八仙桌上,是传统装饰之一。至于屏风,有单幅或摺幅,可配字画,作立地屏风之用。

六、中国画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

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可以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可以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

国画的魅力和意义在于它的传承意义和美学价值。要说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能让我们传承的东西太多太多,而画正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国外有知名的画作,一副油画就可以拍出成百上千万的价格,我们的国画自然也是享誉中外。

七、中国画的概念和特点?

一、中国画概述及其特点

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简称“国画”,在古代称为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颜料在特制地宣纸或绢上作画,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两种,富于传统特色。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以前的国画都统称为古画。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

中国画要素特点。与西画相较而言,中国画有着明显的特点。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画,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八、东晋的国画特点?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原本强盛的汉朝,在历经王莽篡汉之后,汉朝式微,直到东汉末年,三国鼎立,直到隋朝建立政权之前,中国一直都是处于分裂状态,魏晋南北朝也算是中国历史中政权变换最频繁的一段岁月。多变的政权下,也意味着文化的多变,无论是文字、诗词、绘画、书法、宗教信仰等等都有较大差别。

这里我们简单来分析一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风格特征极其变化,首先要从魏晋时期的民族信仰来看。有个词叫“魏晋玄学”,魏晋初期,各方势力的上层统治者都极度迷信玄学。这个时期的人们崇尚道家思想,老子也是从这个时候地位开始上升。

魏晋时期的人们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为“三玄”,他们认为道家体现的是自然大道,掌握道家思想就能掌握自然之道和天道。所以魏晋初期,在绘画方面主要偏向带有玄学意味的功能性图画,具体表现为人物画和走兽画,在文学届普遍认为山水画是对艺术的表现,人物和走兽画则是对自然的记载,这也就是为什么魏晋初期绘画多以人物和走兽偏多。

顾恺之传世之作——《洛神赋图》

东晋书画大家顾恺之传世之作,也是惊艳后世千年的画作——《洛神赋图》,如果说这副作于魏晋初期的名画中出现山水画的特色,那是顾恺之为了衬托画中人物而用到的景,实际上艺术性的山水画直到南北朝后期才渐渐发展,到了唐宋趋于成熟,元朝是山水画的巅峰。

不过后世学者也有一个说法,那就是山水画是兴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的,在这副名画做出之后,才有了山水画后期的发展。关于这个说法,且不论后世山水画是不是在《洛神赋图》的基础上开始独立成一个单独的画科。就说顾恺之作《洛神赋图》最初的目的,毫无疑问,根据当时的政治,顾恺之是为了体现画中人物与当时的政治,而绝非为了表达山水情怀。

魏晋初期作画

魏晋初期作画并非多见于纸上的水墨画,在山水画出现之前,因为魏晋初期玄学思想潮流的影响,人们作画主要是用来表达对于自然大道的崇拜。所以更多的是的壁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这类的绘画方式来源于自然,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思想。

回到《洛神赋图》来看魏晋初期的绘画特点,《洛神赋》这篇文章是曹植所作,“洛神”是先秦时期《楚辞》中记载的人物,与东皇太一一样,是虚构出来的,洛神的形象是美丽绝伦,时间少有的,曹植以浪漫主义的思想去想象自己邂逅美丽的洛神,而顾恺之则用绘画的方式把曹植所想象的洛神场景表达出来。

所以如果说《洛神赋图》中有山水画的痕迹,那么无可厚非,在曹植文中,与洛神相遇在山野之间,顾恺之这样画正好贴切原文,山水是作为映称的。

魏晋初期的绘画方式

从魏晋初期的绘画方式多以壁画、石画等形式,以及顾恺之等人的作画风格可以看出,初期的绘画风格偏向于写实和功能性。写实多用于历史记载,其中也参杂一些艺术性的东西。而功能性,体现的是魏晋初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画像作者所想要表达的一种现实性的东西。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山水画开始起步,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山水画开山时期是魏晋南北朝,具体而言就是南北朝后期,这个时期的绘画风格已经不拘泥于魏晋初期的功能和写实,开始偏向于艺术表达,而非政治。

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绘画开始走向成熟的时期,因为不同于魏晋初期所需要表达的意义,南北朝时期,文学家绘画已经从人物、走兽的壁画、石像画等转变成作在纸上、锦帛上的山水艺术画。在学者眼中,《洛神赋图》的作者顾恺之虽然表达的不是山水画,却意外成了山水画的开山画派。

《洛神赋图》中的山水,可以表现为清风微拂,河水泛流,从衣袖襟带到山水衬景,莫不生动谐调。其他如惊鸿游龙、云霞映月,奇禽异兽,车船马驾,结合想像与现实,将神人世界融成一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诗意气氛。

从专业角度看,图中山石树木的描绘,还处于单线勾勒、排列均匀、比例欠缺,这体现了《洛神赋图》如果作为山水画所缺少的专业性,由此也可以看出,顾恺之并非想要表达山水艺术。不过,如果抛开顾恺之本人的思想来看,也可以说的上是顾恺之开创了山水画派。

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后,到了南北朝时期,玄学不再如魏晋初期被统治者所热衷,人们开始由崇拜玄学渐渐转变为对艺术的追求,也就是从道家崇拜转变为对儒家的崇拜。随着社会状态的稳定,文人越来越多,这时候文人、士大夫等开始追求精神上的高格,尤其是对书法、诗词以及作画的热衷,比之魏晋初期人们对玄学的追捧有过之而无不及。

正如后世所讲,“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文人都有山河情怀,所作诗词如果要抒发感情,山河故人是第一要素,体现到绘画里,也就成了山水画。

总得来说,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在绘画方面有较大改变,魏晋初期由于政治原因,文人更趋向于写实和功能性绘画,南北朝后期,局面相对魏晋初期安稳了一些,文人也有了更多的生存空间,所以文人活跃起来,文人追求的是艺术而非写实,所以这个时期绘画风格已经从功能性转变为艺术性了。

九、助听器的种类和特点?

助听器按外型分IIC隐形深耳道式CIC深耳道式助听器ITC耳道式助听器ITE耳甲腔式助听器RIE受话器外置式助听器-使用耳塞RIE受话器外置式助听器-定制耳模BTE耳背式助听器-开放耳验配BTE耳背式助听-可定制耳模如果听力损失者需要选配助听器,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听力情况来选配。

十、杏树的种类和特点?

杏树有/家杏,银白杏,野生山杏。特点为果肉可食,杏仁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