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水墨画的简介

一、水墨画的简介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也就是狭义的“国画”,并传到东亚其他地区。基本的水墨画,仅有水与墨,黑与白色,但进阶的水墨画,也有工笔花鸟画,色彩缤纷,后者有时也称为彩墨画。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

黑白调子的水墨画早期都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的,虽然仅有黑与白,但因为纸色的关系,其实是略为偏黄的。彩色的水墨画在近代有泼墨山水的应用,也有水墨动画的应用。

与水墨画有关的还有水墨版画。与一般版画不同的是,水墨版画虽然也是木刻版画,但使用宣纸做为纸材,在不同的地方重复水墨印刷,层层渲染的效果,使得每一张作品都明显不同,也具有水墨画的美感。

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朝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后人宗之。

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个分支结构,是组成中国画体系的元素之一。从物理的角度,水墨画就是用毛笔蘸着墨和水的合成物,描绘在宣纸上的一种绘画形式。

二、彩墨画派的彩与墨的历史嬗变

在晋唐时期,绘画是以色彩为主的,那时称绘画为“丹青”,就反映了这样的绘画史实。顾恺之、展子虔、大小李将军等的作品中,把色彩当作绘画语言的主体,它通过精勾细染而倾情投入到色彩的天地中,打造了中国古典色彩的辉煌时期。这时的人们不知墨趣为何物,因此,唐以前的中国绘画是由发达的色彩与欠发达的水墨构成的。在这样的格局中,追求色、墨并举,墨、彩交融是不可能的。

五代以后,历史进入“墨彩”时代。正如荆浩《笔法记中所说:“夫随类赋彩,自古有能,如水晕墨章,兴吾唐代。”他评价李思训“虽巧而华,大亏墨彩”,这表明了当时画史画论的一种共同态度:推崇水墨、贬低色彩。这种态度,最终推动了色彩向水墨的转移。在后来的发展中,占据中国画语言中心地位的水墨与处于边缘地位的色彩共同构成了中国画坛并不平等的彩墨格局。“墨彩”取代了“丹青”拥有了主流话语权,色彩绘画开始退居到民间绘画和非文人画家的创作中。色彩在文人画中,成为可有可无的附丽:“墨晕既足,设色亦可,不设色亦可”。在这种格局中,追求色墨并举,墨彩交融同样是不可能的。

因此,融会墨彩,就不仅仅是形式创造的问题,而是显现出了绘画史的意义。这种融会所结晶的样式就是“彩墨”画。

“彩墨画”一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指称一种融合中西而区别于传统中国画的作品。五十年代中叶,徐悲鸿的彩墨画形式作为改造传统中国画的成功范例,被正式纳入美术学院的专科教学体系中。但这种“彩墨”画基本上是写生+素描+色彩,在中国画材料、形式与西洋画的技巧之间作了一种并不十分高明的结合,而其设色方式基本上还属于“随类赋彩的范畴”。但在当时却是十分新鲜的事情,影响也十分巨大。而“彩墨”这个称谓却没能延用下来。直到八十年代末,随着中国画语言探索空间的扩大,“彩墨”又被赋予新的内涵,相对于三四十年代的彩墨画,它更强调与古代中国画的传承脉络。我的“彩墨”画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试图对中国画传统的“彩”与“墨”的表现进行一种尝试性的转换。

三、中国画又被称为什么?怎样理解笔墨丹青中国画

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商业、文化发达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广州等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即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如任颐、虚谷、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潘天寿、朱屺瞻、张大千、傅抱石、钱松恰⒙劫采俚热耍灰员本┪行牡谋狈交胰海缙氚资⒊率υ⒔鸪恰⒊掳攵 ⑼跹┨巍⒗羁囔⒔缀汀⒗羁扇镜龋灰怨阒菸行牡牧肽匣胰海绺呓8浮⒏咂娣濉⒊率魅恕⒑蜗隳⒄陨侔骸⒐厣皆隆⒒凭档热恕K孀判问频谋浠褪贝母鲜龅厍幕乙嘤辛鞫缈谷照秸毙矶嗷依吹轿髂系厍1949年后又有许多画家如张大千、黄君璧、赵少昂等人移居国外和港台地区。今全国大多数省市成立了画院,在3个中心之外,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心 ,画家队伍空前扩大。 在现代中国画家中,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他们或以模仿、传承前代画家技巧、风范为原则,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力图变革,在保存、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有金城、顾麟士等人,后者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人为代表。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像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画由过去士大夫和贵族娱乐自赏的贵族艺术转向为“民众的艺术”,由过去的象牙之塔,走向十字街头。使中国画在题材内容上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画家们将视角投向社会现实,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

从美术史的角度讲,民国前的都统称为古画。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理解中国画需要阅读中国美术史,看大量的古代珍品,不过最直接的方法还是多看展览,如果有机会认识画家多和他们交流,能很快学会欣赏中国画的丹青艺术。

国画。是中国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