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有人说中国画表现心中之象的很少,为什么?

西方这点油画也值如此乐道?井底之蛙还嘲讽天上的鸟儿,难道五千年的文明还顶不了西方几百年的历史?

正相反,中国画才是满满的诗意化,音律化和意象化的主题。

油画没多少文化内涵。看几天便无多少东西联想了。

而中国画,在似与不似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虚实相生,形质似之,以神采为上,醉中之意不在酒,在诗韵上,在文化的隐喻上,在心源上。每每读画或读诗,总不知是王维的诗意图,或是渊明的桃花源。心总醉于江南的烟雨中。而油画,有这些吗?[机智]

艺术,脱离文化的支撑,她能走多远?完

随口说说,可能有错漏。不必修改。

若说绘画艺术,最难懂的却是国画,国画注重“写意”,到底意在如何?不是三两句话可以解释清楚;油画更容易让人了解,一切都是在玩转色彩,问题来了:有人说中国画表现心中之象的很少,为什么?也就是说油画当中那种梦幻般多彩想象力?

国画以大自然为师,不以想象为主;油画可追求梦幻色彩题主的问题似乎有些绕了,“中国画表现心中之象的很少”可理解成“中国画表现心中所想的很少”,我们都知道,国画注重“写意”,然而这“写意”却极为深奥,或许将它理解为“蜻蜓点水”点到为止,就是国画的特征,绘画是一种再现的艺术,对于国画,这“再现”是有个度,

说到这里就容易明白了,中国画虽然注重写意,但也讲“像物象”,讲“外师造化”,就是以大自然而师,古人讲“书画同源”,意思是书法绘画出自同一源头,古代书画家习惯“以书法入画”或者用绘画的笔法写书法,而书法艺术却不是再现性的,这和绘画的再现有些冲突了,

又因为“书画同源”,所以可以认为国画是“再现与不再现”相结合,以大自然为师,是再现,突出“写意”是不再现,比如,描绘天空上的浓云,这过程是要通过写生完成,情景再现,但最终的效果并不是得到浓云的真实样子,而是得到浓云的气象,突出“写意”,

这也是国画的物象不能依靠想象来完成的原因,只有绝对真实的千山万水、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才能描绘出真实物象的气象特征,也就是写意;油画注重“写实”,强调的是情感的真实诠释,恰好,油画是以色彩为载体,用色彩代表一切情感,而且色彩有了,物象的“形”就有了,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想象力将不同物体拼凑成一个新的整体,如抽象派就是这样,通过想象,处理出新的光影效果,使物象给人若隐若现的感觉,如印象主义就是这样。

国画艺术的表现分别在哪几方面

构图也很在重要。我感觉最重要的是意境。要有作者自己的东西在里面。艺术就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面对同一景物关键在于如何表现,照实摹画最后只能算是个好画匠。重要的是对艺术形象如何处理,比如可以过渡强化某些特点。这样可以给人深刻印象。做到形神兼备,让一幅作品烙上自己的东西。这样才算是个画家,艺术家

怎样理解国画的民族形式和艺术特色

一 国画的民族形式
  中国画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它要求绘画中的文化涵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注重作品气息,故六法中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同样,书法艺术也如此。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无论是儒家的“温、良、恭、俭、让”,道家的“柔弱胜刚强”,还是佛家的“忍”,其主流和最高境界都是“化阳刚为阴柔”,以期达到寓阳刚于阴柔之中,也就是含蓄之中又复归于一种平和的自然状态。只有这种状态才能与万物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化阳刚为阴柔”其具体表现为“沉着遒劲、圆转自如,不燥不淫、腴润如玉,起伏有序、纵横如一”。它体现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就是对用笔、用墨和把握气势三个方面的法度要求。最终要让人感到笔下的线条坚韧而富有弹性,墨与色要呈现出半透明感,使画面层次分明,复杂的笔墨和结构关系和谐统一,让表现的物象自内沁透出一种生机和神采。书法则要求以中锋运笔,四体并用,方圆结合,刚柔相兼,正中有奇,奇不碍正。所以,化阳刚为阴柔之见为我们在董其昌崇南贬北的审美倾向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审美标准。因此在文化性大于绘画性的传统中国书画艺术中,以笔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笔墨形态,它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故人们习惯地称之谓“笔性”。反之,要认识和把握好中国书画作品中笔墨的笔性,首先就必须领悟到在中国书画作品中艺术家的艺术行为与艺术形态之间存在的心理关系。只有充分认识艺术家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笔墨心态,才能最终理解和把握好在艺术行为中具体的笔墨情绪,解决笔性问题。正确认识笔墨心态,也是文人画进行因材施教的根本原则。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
  构成文人画的三大要素是气韵生动的文化意蕴,聊写胸中逸气的创作心态,化阳刚为阴柔的艺术行为和笔墨形态。至于迁想妙得的思维方式和笔墨当随时代的创造精神,则是中国画艺术创作中的共性要素。
  笔铸民族精魂,心系中华复兴。
  弘扬民族文化一定要有经典的意识,并要有发展的眼光走向世界。
  笔墨永远是中国画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作品生命与生命力的象征。

  二 国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艺术家认为艺术是生命的反映,从主观上要反映出画家的意,从客观上要表现物象的神,这便是中国的“传神论”和“写意论”,如顾恺之的“传神论”,南齐谢赫的“气韵生动”张彦远的“意存笔先生,画尽意在”等等。古人讲“缘物寄情”表现风景,花鸟,不是简单的再现,而重要的是描写人的感情。中国的花鸟画与外国的花鸟画不同,外国的好象是标本死的没有生命,没有人的感情。 中国人画画到一定境界之时思想飞翔,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状态,传统已经看遍了,自然也都看遍了,画画的时候什么都不用看,白纸对青天,胸中丘壑,笔底烟霞。 中国艺术家喜欢户外观赏“目识心记”做到“烂熟于心”然后“一挥而就”主张“以形写神”,“不似之似”“得意忘象”“意过于形”“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在造型方式上,中国画强调线条,强调装饰味道。中国画家力主“书画相通”讲究“以书入画”注重线条的粗细,刚柔,断续,轻重等变化。 在色彩运用上,中国画主张随类赋彩,不要求描写具体,物象的绝对真实,也不注意物象在时间中光线的变化,有意加大了色彩与客观现实的距离。有时以墨代色,出现了只用水墨的“水墨画”。
在构图安排上,中国艺术要求“造境”主张“意主形从”天人合一,物我两化,物我两忘,神与物游,物为我用。可以用尺幅之纸表现万里江河,也可以画万仞高山,可以画全景,也可以画边角小景,可以画全树,也可画折枝,随意取舍,极其自由。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讲究艺术的空间,讲究“无画处皆成图画”。